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长三角新闻
大运河申遗成功一周年 听申遗专家讲述申遗背后的故事
稿源: 浙江在线  | 2015-06-22 16:36:50

大运河申遗成功一周年  听申遗专家讲述申遗背后的故事

2014年大运河申遗现场

大运河申遗成功一周年  听申遗专家讲述申遗背后的故事

2014年大运河申遗现场照

浙江在线杭州6月22日讯(记者 包勇)去年6月22日,在卡塔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执行主席敲下木槌,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一年后的今天,全程参与西湖和大运河(杭州段)申遗工作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研究院、申遗专家王水法作客“工美大讲堂”,与市民们分享了大运河申遗背后的故事。

回想起大运河申遗的那一刻,王水法依旧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我很清楚记得,当时很多来问,西湖申遗与大运河申遗两者有什么不同?”王水法说,区别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申报的主体不同,西湖申遗的主体是杭州,而大运河申遗涉及8个省、直辖市,27个沿线城市。“西湖申遗像单打比赛,运河申遗像团体赛。”王水法生动地说。

“二是形态的不同,西湖是一处面状遗产,而大运河是一处线状遗产。”王水法说,在功能上,西湖与大运河也是不同的,西湖是休闲旅游观光,大运河除了人文景观外,还具有运输和灌溉功能。

“西湖与大运河在申遗时的评价结果也是不同的。”王水法透露,西湖在申遗时是直接通过的,而大运河是待定,这就意味需要准备材料,在大会上进行补充。

“最后,就是受益方式的不同,西湖申遗成功,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质,大运河申遗成功,居民走出家园就到了世界遗产内。”王水法笑着说。

大运河为什么会申遗成功?申遗成功的“杀手锏”又有哪些呢?

王水法说,衡量一处世界遗产是否够格,要看“三性一价值”,也就是真实性、完整性、保护的有效性以及普遍突出价值。

王水法进一步讲述道,大运河是一项大系统工程,空间跨度最大,流经线路最长、投入人力最多,延续时间最强。

“大运河经历了2次大规模的人工沟通,而且体现了农业文明时期的土木工程技术之高。”王水法说,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都向东流,但大运河却实现了南北向走势。

对于对大运河(杭州段)的保护,王水法引用了当时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委派来杭州勘察的印度籍专家莉玛·胡贾女士的一句话,“在印度无法办到的事,在你们中国,在杭州做到了” 。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