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浙江日报】余姚谢家路村村民宣爱凤的环保抉择
稿源: 浙江日报  | 2015-06-24 09:40:29

记者 丁谨之 市委报道组 谢敏军

每天凌晨4时许,53岁的宣爱凤就独自出门开始工作。约3公里长的余姚泗门镇谢家路村解放塘南路是她的包干区。她的这双手,前半辈子调制着“金云”榨菜的独家配方,后半辈子则打算握紧清洁村道的扫帚。从年入上百万元的榨菜厂老板娘,到月入不足千元的保洁员,她为助力“五水共治”毅然说服家人,关闭自家已达到排污标准的生产厂房。

“我把厂关了,就为了子孙后代能有一个好环境。”尽管家庭收入减少了许多,但看到村里的河水恢复了旧时的清澈,她的心里也更踏实了。

关工厂,断腕护水

说起余姚榨菜,“金云”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咸鲜适口的滋味,让许多食客过口难忘。如今,这种美妙的滋味已成了舌尖上的回忆——金云榨菜厂关门停业了。

这并非因为经营不善、企业亏损,而是与一场会议相关。去年3月1日,谢家路村第十组级党支部召开“五水共治”小板凳会议,作为村民代表的宣爱凤,是第一次参与“五水共治”。“开完会后,联想到村里的环境变化,感触特别深。”尽管宣爱凤的榨菜厂证件齐全,出厂的污水也符合排污标准。但她心中明白,工厂多少对环境有着负面影响。“下雨天,河水就不清了,也免不了带着点榨菜味。”

“除了钱,还得给孩子们留个好环境。”怀揣着这个愿望的宣爱凤渐渐萌生了大胆的想法——关掉榨菜厂。

正规生产线、10多名工人、独家榨菜配方、近百万元的年纯利润,没等宣爱凤把话说完,丈夫王金海就发起了火。“你忘了咱们建厂房、买设备到处借钱,投了100多万元,为了这配方辛辛苦苦琢磨了多少年?现在没人让我们关,你自己折腾什么?”这家厂是王金海夫妻20多年的奋斗成果,凝结着汗水与心血。

小板凳会议一次次召开,“五水共治”的宣传口号家喻户晓。宣爱凤再也坐不住了,她先说服了儿子与儿媳,组成“联合战线”,不断进攻丈夫的心理防线。“村里人嘴上不说,心里肯定对我们厂有意见。我们自己有手,再找份工作没问题。”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强大的攻势下,王金海终于勉强答应。

卖设备,不留后路

工厂停业后,宣爱凤的儿子就将厂房出租的消息挂上了网,想为父母增加些额外收入。因为金云榨菜厂从设备到配方一应俱全,已占有一定量的市场份额,只需“拎包入住”就可开工生产。没过几天,宣爱凤家的电话就成了名符其实的热线。慈溪、桐乡、海宁等地榨菜加工企业负责人纷纷来电问询。其中,一位桐乡老板愿出高价,租厂房、买配方并分股份,一年近15万元。

当儿子兴奋地把这些消息告诉母亲,得到的却是宣爱凤斩钉截铁的两个字:“不行!”面对家人不解的目光,宣爱凤说:“我是怕生产榨菜产生的废水影响河道水质,才主动关厂。如果现在再租给别人,那我之前不是白费劲吗?”见她如此决绝,王金海和孩子也再不敢提这件事。

熟悉的榨菜味没了,每天早上,王金海都会一如既往地去厂里溜达一圈,抚摸着自己亲自买回的机器设备,20年来做学徒、创配方的情景仿佛又在眼前。丈夫的这份不舍与煎熬,宣爱凤了然于心。为了不再对榨菜厂牵肠挂肚,宣爱凤夫妇一咬牙,决定把设备卖了。

60万元的设备当废铁卖了两万元,厂房也租给了一家生产灯罩的民营企业。“这个没有污染,我考察过了才答应的。”如此一来,宣爱凤不仅损失了每年约10万元的租金,也将一辈子的心血付之东流。

“‘五水共治’那么重要,我只能做点身边的小事来支持。”宣爱凤总说自己没有文化,但“好环境有利于健康”,这个简单的道理,她懂。

扫马路,留得净土

梅雨时节,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但无论雨有多大,宣爱凤的出门时间总不会迟于凌晨4时半。雨水将垃圾紧紧吸附在潮湿的地面上,为清扫3公里长的村道,她不得不忙碌整整一个早晨。“一天不去扫,我心里就记挂着。”

厂子关了,闲不住的宣爱凤开始义务扫街。见她扫得认真,村里便在岗位出缺时,正式聘用她任保洁员,日工资20多元。

这份工作又一次引发了家庭争论,宣爱凤的儿子、儿媳都投了反对票,认为年过半百的母亲,应该在家休养,没有必要再干苦活、惹人闲话。

“别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扫马路既锻炼身体,又能保持村里的环境卫生。别人能扫,为什么我就不能扫?”在宣爱凤的坚持下,家人们渐渐不再反对了。今年正月初一,村道上满是燃放烟花爆竹后的纸屑,在宣爱凤的带领下,全家人一起上街清扫。

每天扫街途中,路过曾经的榨菜厂,宣爱凤依旧会驻足、凝望。但正如她所说的,“拥有美好的环境也是一种幸福指数。”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愈发洁净秀美的谢家路村,给予宣爱凤暖心的慰藉。

【编辑: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