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居民自救政府安置,救援排涝全面展开
紧急排涝、驻军出动、自发抢险。面对罕见水情,江苏省各地干群、军民携手排险,防汛救灾工作全面展开。
27日19时许,地下室开始进水,数十名业主冒雨铲土、装袋、挡水;28日上午,路面积水最深处已经达1.5米,居民开始转移……在南京受灾较重的九龙湖地区,某小区的业主在相关部门帮助下积极自救,部分业主组成爱心车队,接力把受灾邻居接出。
至28日下午,常州经济开发区陆续转移安置3400多人次。在多个安置点,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全程服务。居民张琴珍说:“政府照顾得很好,最期待的是水位尽快回落,大家能早日回家。”
“长江水位低时抢排,水位高时抽排,我们现在千方百计加速涝水外排。”江苏省防办副主任盛家宝说,水利部门密切注视雨情水情,遥测分析涝水积水情况,并调度全省水利工程强排涝水。
江苏当地驻军出动现役、民兵预备役官兵数千人次,对受灾群众进行紧急转移安置,并会同相关部门对江堤、水库进行勘察,组建抗洪抢险分队。各级相关部门加强江河堤防、水库大坝、大中型闸站的安全管理,强化城市应急排涝措施,确保安全度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患:雨情水情挑战仍大呼唤建设“海绵城市”
气象和水文专家认为,长江流域此轮水情挑战仍大,而“城市看海”和农村受涝,也暴露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诸多不足。
江苏省气象台副台长魏建苏介绍,随着雨带北抬,苏南雨势有所减弱,但30日还可能南回,当前还要防范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盛家宝说,近期还面临7月1日长江大潮的影响。“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很强,长江流域防汛形势较为严峻。”国际知名水文专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院长林炳章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江苏整体水利设施水平较高,但极端的降雨量也在呼唤更高标准的水利设施建设。在大运河常州段南岸沿线,部分区间平均顶高仅4.8米,此次水位上涨后大量漫过堤顶,沿线大面积受淹。一些建成几十年的设施,局部渗漏现象也比较严重,当地正在进行加高、加固。
城市严重内涝,也让建设“海绵城市”、增强应对自然灾害弹性能力的呼声强烈。
不少群众和专家认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原有水系受破坏,多种因素导致了局部内涝。多位南京市民说,有些原来不淹水的地方出现积水严重,表明规划设计有待改善。
“花七八年搞建设,一个晚上就被大雨搞光了。”林炳章认为,应立足长远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摸清降雨降水“家底”、建设大数据模拟平台,因地制宜制定建设方案。(记者陈刚、朱国亮、杨绍功、秦华江、聂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