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浙江日报】共建共享破解公共服务难题 招宝山民生有“三宝”
稿源: 浙江日报  | 2015-08-03 09:04:03

宁波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改革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构建起覆盖全面、供给多元、精致细微的微民生服务体系。“招宝山有‘三宝’,养老、医疗、服务好”的名声不胫而走。

总浦桥社区的“老年食堂”,不仅吸引了本社区120多位老人就餐,还用送餐专车为全街道有需求的老人送餐上门。这是招宝山街道近200项微民生工程中的一项,补上了养老服务的一环。目前,街道建有金生怡养院一期、二期,每千名老人床位数55张,居于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所有社区均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0%达到AAA标准认证。146名“老友助老”义工队员,为125名孤寡老人提供常年服务。

“老年食堂”由宁波市财政一次性拨款3万元建成,每年运转支出需16万元,其中市、区财政拨1万元,向老人收取的餐费仅抵作菜价,养车、水电等费用由区国土局等共建单位赞助10万元解决,志愿者服务省去了人工。多元共建,撑起这项品质化的微民生工程。

“招宝山街道地处老城区,较早碰到新问题,那就是政府普惠型的公共服务供给,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的服务需求。”街道党工委书记程振明告诉记者。招宝山街道放手培育社会组织,创建起政府、社会、居民多元主体共治的新型基层治理模式。5年来,街道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以近200项微民生工程,服务群众20余万人次,赢得97%的居民满意率。

招宝山街道大胆创新,利用社会资源,开通了临时性医疗救助“绿色通道”。凡是救助金额在1000元以下,社区的慈善工作站就可以直接审批发放,简化了申请流程,使救助更加及时。不久前,车站路社区50多岁的困难独居户王平,患重病无钱医治,他向社区申请救助,一天内就拿到了1000元的临时助医补贴,而在以前,这需要层层申请,甚至得等上一个多月才能领到。

招宝山街道的微民生工程先办好群众门前、眼前的身边事。“微民生项目不在花钱多少,贵在就近、贴身、可感,能达成愿望、见到效果。”镇海区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久久为功,招宝山街道辖下10个社区全部入选宁波市文明社区,8个获评省级文明社区,后大街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街道获评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全国学习型社区示范街道等称号。(浙江日报记者 谢晔 陈醉 通讯员 沈颖)

【编辑: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