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四新”技术打造江北美丽公路
稿源: 中国宁波网  | 2015-08-07 10:36:08

  中国宁波网讯(通讯员 张瑾) 烈日炎炎的三伏天将大地炙烤成一个大蒸笼。上午十时许,路上人车寥寥,然而在S319省道江北段改建工程的施工现场,鲜明的橘红色调显得尤为醒目,他们是公路段施工人员,正进行着路面作业;旁边有几辆运料车一刻不停地来回行驶着,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作为连接江北和余姚的唯一一条省级道路,S319省道江北段全长16.3公里。随着近年来车流量的增加,以及重型车辆(包括超载车辆)的增多,该路段沥青路面破损情况日益严重,路面裂成了龟甲状,坑坑洼洼,汽车开到这里,轻的上下颠簸,重的刮破轮胎,严重影响行车的舒适和安全。

  从2012年起,在市公路局、区政府和区交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S319省道江北段拉开了重新修建的帷幕。按前期规划,道路施工分两期进行,按一级公路要求进行修建,即甬余线江北段大修工程(一期)和甬余线江北段改建工程(二期)。其中一期工程总长7.1公里,总投资约为1.3亿,于2012年11月开工,2014年5月竣工。

  值得一提的是,已完工的一期工程应用了泡沫轻质土、共振碎石化、泡沫沥青冷再生和二灰基层再生四项“四新”技术。这也是该技术在江北的首次尝试。旧沥青路改造,路面上的沥青废料怎么办?“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将沥青废料刨起来再加工,激活老化沥青,重新铺回路面。二灰稳定层再生是利用原路面二灰铣刨料添加20%的碎石加3.5%的水泥拌合而成的二灰稳定料,通过碾压形成半刚性的路面结构层,解决了废弃料的处理问题,节约了材料及运输成本,不仅大大减少了建设成本,更解决了环保问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共振碎石化技术”则是使用专用工程机械破碎旧混凝土板,面板打碎后可直接铺筑路面,极大地节约了路基材料和运输成本。此外,“泡沫轻质土”解决的是路基拼宽不均匀沉降问题以及桥头路基沉降问题。

  据统计,一期工程中共回收利用铣刨原路面面层19064立方米沥青和基层43502立方米二灰稳定碎石旧料,回收利用率高达100%,可节约537.62吨标准煤,减少64万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此外,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除环保特性以外,还具有缩短公路路面施工工期,提升铺筑的路面强度、抗疲劳度、抗水性等特点。

  据交警部门数据显示,改建后与改建前相比,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了近50%。自2014年底建成通车后,到目前已近一年时间,无论是路容路貌,还是行车的舒适性及安全性都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司乘人员的一致好评。

  江北区公路部门还将“新技术”的触角延伸到了二期工程中,今年4月15日,总长9.2公里的二期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将继续应用泡沫轻质土、共振碎石化和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此外,“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成型法”和“预制构建拼装”两项新工艺也将运用到二期工程中,其中桥梁盖梁和防撞墙预制拼装施工在宁波公路系统尚属首次。

  “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成型法可以减少水泥用量1%至1.5%,从而降低工程造价,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半刚性基层的优势,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公路段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项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江北区的公路大修中,例如甬余线二期工程中采用该技术,成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计将达约36万平方米。

  预制构件拼装技术主要体现在二期工程中的桥梁盖梁和防撞墙上,具有缩短现场工期、降低交通影响,工厂化作业、生产效率高、工程成造价低等特点。据了解,桥梁盖梁和防撞墙预制拼装施工在宁波公路系统也属首次应用。

  到目前为止,这些新技术运用通过甬余线江北段大修工程(一期)近2年运行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是值得推广应用,下一步还将应用在甬余线江北段改建工程(二期)和寺慈线大中修工程,逐步推广到全区县级公路大中修工程之中。

【编辑:周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