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长三角新闻
“两美”浙江开新局
稿源: 浙江日报  | 2015-08-12 11:03:27

本报记者 刘刚 陈文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照着这条路走下去的浙江人,正在挥洒铺陈“水清、山绿、天蓝、人和”的“两美”浙江新画卷。

画卷之上,人与自然日趋和谐,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了;十招转型升级组合拳精准发力,淘汰落后产能“铁腕无情”,培育新兴绿色产业“呵护备至”,26个欠发达县成功“摘帽”,GDP变得含金量更足、绿意更浓。

“两美”新画卷,不变发展路。拉长时间轴,人们看到,自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后,历届省委照着这条路坚定前行,在传承中发展,从建设“两创”、“两富”,再到“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发展的大逻辑始终如一。

方向清晰,恒心有成。伴着“两美”浙江的推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浙江不断刷新成绩单。2015年浙江发展“半年报”显示:全省GDP增速达8.3%,正步入“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新轨道。与此同时,“污染曲线”继续下行,PM2.5浓度、劣五类水质断面比例均下降了约一成。

向着“绿富美”,浙江加速奔跑!

“两美”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传承,是新一届浙江省委“照着这条路走下去”的最新实践

发展是一场定力与创新的竞赛。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后,浙江历届省委始终坚定这一发展理念,因应不同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一锤一锤钉钉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一任接着一任干。2010年,省委提出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2012年,省委提出深化生态省建设,推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建设。

时间步入2013年,其时,浙江生态省建设已经步入第11个年头,浙江经济面临新旧动力转换、转型升级不进则退的关键当口,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这一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在主持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提出,要把生态省建设继续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把浙江的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把浙江的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换言之,浙江要以更高标准和更大力度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怎么做?省委主要领导多次率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跋山涉水,深入乡镇、农村、企业、库区调研,直面问题矛盾,探求思路办法。多次调研后,省委逐渐形成了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路:浙江是江南水乡,水污染关乎千家万户、千秋万代,水污染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抓住治水这个转型升级最关键的突破口,就能真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2013年12月23日,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五水共治”,要求从2014年起全面开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五水共治”,并以此为突破口,深化改革,促进转型,推动升级。在2014年底举行的全省“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上,省委主要领导提出,要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突破口,加快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2014年5月23日,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决定》指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是建设美丽中国在浙江的具体实践,也是对历届省委提出的建设绿色浙江、生态省、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等战略目标的继承和提升。“两美”浙江要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业宜居的美丽浙江。

而今迈步从头越。“两美”浙江的提出意味着,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后,浙江再一次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

抓住“五水共治”这个牛鼻子,也就抓住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辩证关系的关键环节,找到了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的突破口

于发展而言,“水”往往是一面镜子。

2013年,几件与水相关的事件,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也让省委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年初,网上出现“多地市民邀请环保局长游泳”的舆论事件;夏天,出现罕见大旱,并因“菲特”强台风引发洪涝灾害。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人们不禁追问:浙江的“水”怎么了?“江南水乡”为何面临重重“水患”:“水多”,洪涝灾害频发;“水脏”,水污染严重;“水少”,水资源短缺……

哪里是民生的广泛关切,哪里就是工作的着力点。“不能把‘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当成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一笑了之,一谈了之!必须通过治水牵一发动全身,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夏宝龙说。

省委、省政府提出“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打造美丽浙江升级版”。这既是解决水的问题,更是浙江探索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方式,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生动具体的践行。

2014年起,浙江全面吹响“五水共治”集结号,从浦阳江治污打响第一枪到全省全面治污水,再到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全面铺开、步步深入,浙江站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起点。

时间是最好的回答。如今,“五水共治”不仅让浙江的水更绿、山更青,更治出了一条转型发展之路。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共清理垃圾河6496公里,整治黑臭河4860公里,7562个村正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195万户。全省221个省控断面中,劣五类水质断面占比由2012年的14.5%下降到2014年的10.4%。

高污染产能被加速淘汰,落后生产方式被加速转换。全省共整治和淘汰存在问题的企业(作坊)6.4万家,涌现了长兴铅蓄电池、浦江水晶、温岭鞋业、织里童装等一批“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的典型。2014年全省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一套转型升级组合拳,打出了“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新气象,打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天地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要迈过几道坎?“绿水青山”如何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

这是新常态下中国发展急需求解的方程式,更是走在前列的浙江面临的发展命题。

建设“两美”浙江,是浙江做出的最新求解;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则是浙江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新通道的主要手段。

这套组合拳由浙商回归、“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四边三化”、“一打三整治”、创新驱动、市场主体升级、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七大产业培育“十招拳法”组成,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坚持强优、挖潜、转劣一同实施,坚持引领、倒逼、助推一道发力,坚持制度、能力、作风一体建设,既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贯彻落实,也是对“八八战略”的传承和发扬。

这套组合拳为浙江打出一份“含金量”更高的发展“成绩单”: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0393元和19373元,分别连续14年和30年居各省区首位。

这套组合拳更打出了新常态下浙江经济发展的新气象:新旧增长动力加快转换,依托绿水青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与“互联网+”相互促进,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智能制造、健康养老、社交网络等新经济新业态破茧而出,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梦想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引来海内外年轻创客,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入驻新型“众创空间”和创业生态圈。蓬勃发展的农家乐和民宿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断言:“当历史学家回顾21世纪头十年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最重要的事件不是经济衰退,而是中国的绿色跃进。”

实践也将证明,这套转型升级组合拳,必将让浙江跃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境界。

“两美”浙江充分呼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淳安等26个县正式摘掉‘欠发达县’帽子!”今年年初,这则消息曾引起广泛关注。而人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这26个县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大多超过全国县域经济平均水平的发展硬成绩,更是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6县迈向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蓝图。

26个欠发达县“摘帽”只是一个新起点。发展为了人民,红利为人民共享。在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进程中,始终体现出其蕴含的“以人为本”发展思想,也是“两美”浙江建设的根本指向。虽然这些年来浙江的民生发展指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永远有新的更高期待。尤其是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后,人们不仅期待发展的财富增长红利,还期待发展的品质生活红利——洁净空气、放心食品、顺畅交通,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找得到乡愁。一言以蔽之,就是“美丽浙江、美好生活”。

岁月见证变迁。今天,行走在浙江城乡,河流清清,绿野成顷,间杂茂林,阡陌交通,屋舍俨然,“两美”从盆景渐成风景。以美丽乡村建设来说,目前全省有3万多个村庄与美结缘,全省已有402个美丽乡村精品村(特色村)、108条美丽乡村风景线、46个美丽乡村先进县,争奇斗艳,华彩斐然。

美丽带来生产力。“上半年,到千岛湖游玩的游客人均停留天数从1.1天延长到了1.5天,众多酒店入住率和营收增幅均超过9%。”盘点这样一组发展数据,淳安人绿色化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定。他们明白,如果不是这几年对绿水青山更高标准的保护,淳安旅游经济就难以取得如是跃进。

浙江农家乐大放异彩。2014年,浙江农家乐接待游客数量达1.75亿人次,经营收入达175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等其他方面的增收效益更难以估算。据统计,自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提出后,10年来,浙江共创建了1100多个农家乐集中村和特色村,农家乐经营户1.45万户,各类休闲农庄2414个,农家乐直接从业人员13.8万人,拥有床位18.5万张,餐位105万个。农家乐成为浙江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照着这条路走下去,新的发展红利还将更多惠及浙江百姓。在26个“欠发达县”摘帽迈向“绿富美”新征途后,我省还将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和第二轮“特别扶持计划”,今年全省将基本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现象。

“两美”浙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是浙江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和深化

走进浙江各地,令人欣喜的发展之变处处可见:招商变成了“选商”,多来钱的项目环保不达标就不行;砍树排污变成了养山护水,干群像保护眼珠子一样保护环境;企业不再单纯追求“体量”,而专注于做精做深做新……

变化的背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浙江人发展理念中的内化,是“两美”浙江在经济社会建设全过程中的贯彻推进,是浙江人对生态、自然、发展的新领悟。

发展观“绿”了。浙江从率先编制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到首创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新型环境准入制度,从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到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从创新基本财力增长到探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幸福”等成为更有力的指挥棒。《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实施,开化县、淳安县、浙南山地重点生态功能区入选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名单;建立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以及环境损害惩治制度;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升至每亩27元,为全国最高……

财富观“新”了。“两美”建设步步推进,人们在实践中愈加意识到,经济新常态下,生态红利不断释放,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在丽水莲都区,“百兴菇业”从接种、栽培到下一轮繁殖全部采用纯生态标准,生产的有机杏鲍菇零售价350元/斤,相当于普通杏鲍菇售价的百倍之多。衢州地表水常年保持一级水质,是全省唯一连续多年保持出境水水质100%达标的区域。一江清水也给衢州人带来了生态红利。娃哈哈、伊利、康师傅等知名企业纷纷到衢州投资与水有关的产业,短短3年,全市共引进水产业项目48个,总投资103.8亿元。

绿水青山正当行,“两美”浙江开新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浙江人,必将在美丽中国这幅巨作中留下一抹最美“浙江绿”,为中国新奇迹书写绿色化发展新样本。

【编辑: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