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抱,竹海连绵。一脚踏入,五官感知的全是绿。
这里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步入村委会办公楼,大厅里陈列一幅大照片,题图说明:“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余村,指出:‘余村人下决心关停矿山就是高明之举,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年过去,习近平同志的科学论断,在浙江大地已蔚然成为现实。
走进安吉县迂迢村,清流环抱,一棵棵盘根错节的百年大树站成了风景;走进桐庐环溪村,菡萏半开,荷叶翠盖,整个村子宛若绿海中的一叶扁舟;走进丽水堰头村,浓荫匝地,村旁的潭水也染成了化不开的深绿……
绿,源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不懈努力。10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全省干部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努力践行“生态文明”,从东海之滨到浙西山麓,从杭嘉湖平原到瓯江两岸,“造绿护绿”成了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绿,是制度化保护生态带来的结果。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浙江须臾没有放松:建立与出境水质和森林覆盖率挂钩的财政生态补偿制度;建立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奖惩制度;对工业税收实行保基数、保增长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这些制度,让因保护生态而牺牲发展机会的地方,同样获得了发展的红利!
绿,也是正确处理“目前与长远、里子与面子、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的结果。通过改革干部任用机制,通过量化环境成本价值,鼓励生态源头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这些绿,开化县仅2014年,就关停污染企业17家;为了这些绿,淳安县发改局每年都会发布产业导向“限制类”目录,10多年来,婉拒了超过300亿元的投资项目……
绿水青山,首先带来的是“金山银山”。这一点,群众的荷包最有说服力:丽水,这个浙西南的山区市,过去人们提起来,都会连连摇头。而现在,不独生态环境质量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也是连续四年全省第一。淳安枫树岭镇下姜村,大年除夕仍有游客流连忘返。村支书杨红马感慨:“绿水青山变成了聚宝盆。村里许多人家靠办农家乐发了财。”
旅游部门近年多次在全国游客中调查:乡村旅游您首选哪里?浙江得票总是名列前茅。这是对浙江环境的又一种评价。
绿水青山,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素质。绍兴柯岩街道河塔村保洁工季云珍告诉记者:“以前,从早到晚要不停地捡垃圾。现在山青了水绿了,我的活儿也轻松起来——这么好的环境,谁还好意思乱扔?”“青山绿水改变的不仅是环境,也改掉了人们多年的陋习。”绍兴市委宣传部长何加顺这样认为。
绿水青山,让群众幸福感增强,让社会更加和谐。盛夏,记者走进江山市区西北部山麓的大陈村,纳凉的村民们为我们演唱了《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这是江山市的第一首村歌。这首歌,引来了首届全国村歌之星演唱活动在江山市举行。71岁的村民汪衍勤说:“老百姓的梦想其实很简单:环境好,生活好,心情就好。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幸福!”
确实,10年的扎实耕耘,10年的山水呵护,幸福的花儿在浙江大地到处绽放,“头枕欸乃听桨声,眼观杂花盈原野”的美境又敦敦实实地回到了浙江大地。不独如此,在这里,实现了城乡的“无缝对接”——农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而城市成为农村的CBD。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