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毛广绘 翁浩浩
见习记者 吕苏娟
盛夏的傍晚,江山市清湖镇清泉村的文化广场闹腾起来,在外忙碌了一天的村民,有的在篮球场上拼杀,有的则跳起排舞……
太阳能路灯下,一个壮硕的男子匆匆走过,他叫吴香华,是清泉村党支部书记。5年前,30多岁的他不曾想到,自己要带领这么多素昧平生的人共建新家园——来自全市6个山区乡镇、42个行政村的3780名农户,搬到这里组建全新的清泉村;5年后的今天,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6万元,清泉村先后获得省卫生村、绿化示范村、民主法治村、优秀来料加工专业村等20余项荣誉。
在清泉村的村民广场上,有一棵挺拔的桂花树,6个树杈向外舒展,随风轻摆。村民说,6个树杈象征6个乡镇的居民,树干就是清泉村,村里人给广场取名为“和为贵(桂)”。2010年,吴香华受清湖镇党委任命,担任清泉村党支部书记,瞬间“压力山大”:全村人有106个姓氏,来自5个民族,自2008年建村以来,一直是典型的“三无”村——无集体经济、无集体资产、无土地资源,矛盾不断。
“村民们好不容易搬出深山,需要有人站出来,带他们过上好日子。”吴香华带着村干部,制规划、跑部门、要政策。于是,长20.5公里的村庄公路铺好了、面积1.6万平方米的绿化建成了、污水管网全覆盖了,银行、医院、幼儿园、篮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齐全了,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也进了村民家……村庄焕然一新。在种植桂花树时,吴香华特意带村民从原先的42个村取回42袋泥土,护在树根处,寓意清泉村村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人心齐了,怎么富起来?吴香华提出组建村资金互助社。村民吴天生加入互助社后,申请了5000元借款购买鱼苗。几个月后,他卖鱼净赚2450元。目前,互助社共吸收入股村民534户,累计发放借贷258户、280余万元。
记者在村来料加工服装基地看到, 15名妇女正在平车上熟练操作,一个个出口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手袋很快做成。吴香华说,全村已有电子产品、服装加工等来料加工基地两个,加工点8个,共有900余人从事来料加工业,年加工费收入700余万元。
正当村庄发展顺风顺水时,吴香华提出了一个令大多数村民吃惊的想法:把村里借钱建的5层综合大楼租出去,发展电子商务。“我们读书不多,电脑都不会玩,还做电子商务?”一些村干部也心存疑惑。
实际上,吴香华早已深思熟虑:他跑部门、访电商、查资料,认为发展电子商务是发展趋势。他向村干部详细介绍电子商务知识和政府扶持政策,很快获得认同。镇政府得知吴香华的想法后,特地推荐一家电子商务企业。但吴香华考察后婉拒了。原来,他觉得,这家企业看似规模较大,但除去一年15万元的房租收入,村民得不到太多好处。“发展电子商务,就为带动村民创业就业致富。”吴香华说。
听说村里有个小伙叫王京伟,在义乌做跨境电商,吴香华立即赶往义乌劝他回村创业。“我还年轻,想在外面多闯闯,回村交通不方便,物流成本也高。”王京伟婉拒。吴香华不死心,第二次、第三次找到王京伟,对方终于答应回村看看。一个月内,吴香华带王京伟跑了10余趟当地邮政局,拿到了较大优惠的快递费折扣,还帮他联系好小孩读书的学校。“是村干部的诚意和村子的发展前途打动了我。”王京伟说,不久,他和他的江山市亿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落户清泉村。
引进企业后,吴香华和村干部马上组织两批70余名村民,赴当地学校参加电商业务培训,还组织村民前往遂昌等地学习,鼓励村民盘活闲置房屋,主动投入“淘宝村”项目建设。如今,清泉村已有10余家电商企业入驻,吸引了申通等9家快递公司,有300余位村民从事电商产业,被衢州市命名为“淘宝专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