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长三角新闻
网络“私房美食”走俏 多为无证经营质量安全难保障
稿源: 浙江在线  | 2015-08-27 16:41:55

网络“私房美食”走俏 多为无证经营质量安全难保障

网上很火爆的私房烘焙店

浙江在线杭州8月27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缪子柠  编辑/王黎婧)  DIY蛋糕、自制卤味、手工小饼干、生鲜特产……打开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仿佛走进食品大卖场,各类“私房美食”不仅卖相诱人,还被卖家贴上“纯手工”、“无添加”、“天然绿色”等宣传标签,让人忍不住“剁手”。

不过,这些网售的“私房美食”真的卫生、质量可信吗?卖家都具备经营资质吗?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的网络“私房美食”多为无证经营,不仅食品的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如果出现消费纠纷,消费者的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

“私房美食”走俏网络  “手工”、“无添加”是卖点

卖相诱人、足不出户就能享用……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微信、微博等社交渠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网上的“私房美食”。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在参与调查的2004名网友中,70.2%的人在朋友圈购买过自制食品,类别包含蛋糕甜点(44.7%)、水果生鲜(26.5%)、私房菜(22.0%)、咖啡饮料(18.8%)和其他(4.2%)等。

杭州市民王小姐就是网络“私房美食”的忠实用户,几乎每周都会购买一次。“最喜欢的是一个卖家自制的辣卤,比外面店里卖的好吃多啦。”王小姐向记者展示这位卖家的朋友圈,里面晒了各式各样自制卤味的图片,看上去十分诱人,虽然价格普遍比市面上的同类食品高出十几元,但仍旧生意火爆,产品几乎一上架就被抢光。“这个卖家用的原材料都是比较好的,成本高了,自然会比外面卖的贵一些。”

对于这些“私房美食”的卫生和质量,王小姐表示“比较放心”,“很多卖家都是熟人介绍的,本来就比较可靠。而且他们会把制作过程拍下来,晒到朋友圈上,看上去还挺卫生的,我买过很多次,从来没吃坏过。”

不过,和王小姐相反,网友“福来”却对网络“私房美食”敬而远之。“前几天在微信上买了两斤蜜桔,收到货后发现好几个都烂了,但卖家说没法退货,只能退还一半的价钱。”“福来”表示,网络销售食品准入门槛太低,质量好不好“全靠卖家嘴上说说”。

网络“私房美食”走俏 多为无证经营质量安全难保障

生鲜食品来源难保障

网络“私房美食”多为无证经营

“90后”孟媛是朋友圈里有名的“烘焙小能手”,常常在家自制马卡龙、蛋糕、曲奇饼干等甜点。出于爱好,也为了回笼成本,两个多月前,孟媛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卖起了自制甜点,生意十分红火。

不过,当记者问起经营资质的问题时,孟媛坦言,自己并未办理营业执照,也没有餐饮许可证,“因为是业余爱好而非主业,所以我并没有把这当成事业来做,只是想和朋友们分享美食。”

记者采访了15位在网络社交平台售卖食品的卖家,发现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备案凭证的仅有2人。此外,绝大多数卖家除了标注产品简介外,都没有提供相关产品的标准号、配料、生产日期等必要的相关信息,几乎就是“三无产品”。“我卖出去的东西,和我自己在家吃的东西,是一模一样的。”一位未办证的卖家告诉记者,在网上卖食品,靠的就是口碑和信用。

尽管卖家们都拍着胸脯保证自家的产品可靠,但难免让人产生顾虑。记者了解到,制作销售食品的正规商家,都需要进行工商登记注册,并领取相关食品经营许可证件。此外,食品加工人员还需取得健康证,食品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但网售食品不同,绝大部分商家既没有食品生产许可,也没有食品流通许可,缺乏最基本的食品经营资质。

去年4月,浙江省消保委对部分有一定影响的微信(微博)食品开展比较试验,44批次产品中有高达56.8%的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在25个不合格批次中,有20个批次的产品菌落总数超标,16个批次大肠菌群超标,最严重的甚至超标8倍。

“有朋友向我推荐一家卖海鲜卤味的微店,拿到货后一尝,明显不新鲜,后来还拉了肚子。”网友“西草”告诉记者,自己后来找卖家理论,因为取证困难,只好吃了“哑巴亏”。在她看来,网络食品经营目前仍是“法外之地”,在发生消费纠纷时,消费者很难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编辑: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