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长三角新闻
张乐平幼子讲述父亲70年前往事 “三毛之父”以画抗战报家国
稿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 2015-09-06 16:07:22

张乐平幼子讲述父亲70年前往事 “三毛之父”以画抗战报家国

军民抗战力量(抗战漫画)张乐平

张乐平幼子讲述父亲70年前往事 “三毛之父”以画抗战报家国

《三毛的大刀》(抗战漫画)张乐平

浙江在线09月06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郭兴华)从杭州出发,一路搭乘高铁、地铁,来到上海广元西路上的一幢旧楼房,这里是一个80岁的“孩子”的家。

细细的脖子,大脑袋,上面还弯着三根毛——三毛,早已成为中国漫画中最著名的“孩子”。从上世纪30年代初诞生的三毛,到上世纪40年代的《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迎来新生活的三毛,浙江海盐人张乐平笔下的这个可爱形象今年迎来了80岁“生日”。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记者赶赴上海,专访了张乐平的幼子张慰军。简陋的办公室里,处处可以望见三毛漫画形象跟成龙、刘翔、姚明等明星的合影,张慰军正在为接下来在香港和韩国等地的展览忙碌准备着,手机时不时就会响起来。

以笔作枪投身抗战

“一提到父亲,大家就会想到三毛,但知道他的抗战经历和抗战漫画的人就相对较少了。”张慰军谈及父亲及其抗战漫画时说,直到1992年去世,父亲都很少讲起他的过去。对于父亲的这段经历,他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搜集、梳理相关资料时才慢慢熟悉的。

“父亲当年在工作的公司门前,亲眼见证了日本人在上海街头的罪行。”张慰军介绍说,1932年,张乐平是上海三友实业社广告部的一个绘图员。正是在三友实业社的门前,日本侵略者策划了日本僧侣被打阴谋,然后以这一事件为借口,点燃了“一·二八”事变的导火索。战争打响后,大量平民被迫逃亡。也正是这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促使张乐平以笔作枪,投身抗战。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作为全国漫画运动中心的上海,包括张乐平在内的漫画家们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迅速行动起来,在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八·一三”淞沪抗战发生的当月,他们组成了救亡漫画宣传队,成员有叶浅予、张乐平、胡考、特伟、席与群、陶今也、梁白波,大家推举叶浅予为领队,张乐平为副领队,率队离沪宣传抗日。在以后的转战历程中,宣文杰、张仃、陆志庠、廖冰兄、陶谋基、叶冈、黄茅、麦非、周令钊、廖末林、章西厓、叶苗、丁深等也先后加入。1939年,漫画队在桂林兵分两路,张乐平担任奔赴前线的队长,是当时坚持战斗岗位最久、辗转各地最多的漫画家,直到抗战胜利。

“漫画炸弹”空投日本

抗战八年,张乐平和他率领的漫画宣传队,走过南京、汉口、长沙、桂林、广州、上饶、赣州、屯溪等地,在敌伪盘踞的地方采风,在被奴役的人群中写生,用作品宣传抗战,用他的画笔鼓舞斗志,用他的展览义卖为贫民购买寒衣……这八年,他究竟画了多少作品已无法考证,今天还能收集到的,只有当时报刊上刊登的一小部分。他画速写、素描、漫画、水彩,也画便于户外张贴的大尺寸招贴画,甚至创作高数米、长十余米,要爬上高梯彩绘的大型壁画,把全部热情都投入到抗战宣传中去。据叶风在《散点碎墨》一书中回忆:“张乐平是漫画宣传队中第一造型高手。他画的人物经得起解剖,所以队中有大画制作,第一起稿人总是他。”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空军第一次出境远征,由徐焕升、佟彦博等驾驶两架马丁式轰炸机,于1938年5月20日奔袭日本本土。飞机携带的不是炸弹,而是抗战传单,其中许多传单上配有漫画宣传队绘制的漫画。不下百万份的传单纷纷扬扬撒向长崎、福冈、久留米、佐贺等地,成为日本开国以来被他国飞机袭扰本土的首次记录。后来,张乐平还定期把抗日漫画交给美军“飞虎队”,由其负责配上日文印成传单,至敌占区及日本本土空投散发。

1938年9月,张乐平及漫画宣传队成员等来到长沙,在市区展出从安徽带来的许多布画,又绘制了多幅大壁画,并配了日文标语。数年后,日军的一支“宣传队”来到长沙,看到巨大醒目的壁画和日文标语,一些人良心发现,黯然回国。解密资料显示,抗战期间日本的漫画界曾开过一次座谈会,承认已被中国漫画界打败。

书生报国笔底真情

张乐平后来回忆起抗战时期的情景,感慨地说:“漫画宣传队创作的作品当时贴遍江南城镇街头,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回想当年我们在警报频仍中闭窗秉烛作画的情景,至今犹觉热血奔涌……我这个漫画兵从1937年画到1945年,经历了抗战的全过程,武器就是一支画笔。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的作品,虽不成熟,笔底感情却是真挚的。激于民族的义愤,我们曾以苦为乐,不负祖国的托付,尽了自己的职责。”

抗战烽火中,张乐平笔下原本只是上海弄堂里顽皮孩子的三毛也投身前线杀敌卫国。漫画《三毛的爸爸》里,三毛的父亲从军杀敌;《游击战争》里,躲在水缸中的三毛已经成长为“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战士……

“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创作的《三毛的大刀》,画的是三毛去参军,被笑人没有刀高,于是三毛就举起大刀,一口气砍倒了两棵大树。”张慰军说,画中三毛“不问年纪只要有力”的铿锵话语让人热血沸腾,也会让他想到“书生报国”的父亲。后来,投身抗战的经历也成为张乐平创作《三毛从军记》的源泉。

“以漫画宣传抗战,不仅为三毛形象的创作积累了素材,也坚定了他站在大众的视角来看待社会的想法。”张慰军一直认为,正是浴血抗战的锤炼,才让三毛从可爱的孩子成长为完整、成熟的漫画形象。

【编辑: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