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0万中小学教师,即将收到国务院发出的一份‘大礼包’。”9月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的这一新闻,引起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份“大礼包”是李克强总理8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发出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中小学教师可以评“教授级”职称。
可以当“教授”,老师的奔头大了
“能评正高职称,对小学教师们来说是一件扬眉吐气的事情。”淮安区施河镇中心小学校长张国儒感言,过去小学老师职称等级有小教二级、小教一级、小教高级、小教超高,和中学有明显界限。“小教超高在我们业内俗称‘小中高’,就是小学里的中学高级教师,相当于副高,是小学教师的‘到顶’职称,名额还非常少。而职称是与收入待遇挂钩的,如‘小中高’职称月工资差不多就要比小教高级多800元。”
参加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多年的仪征中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姚国平也有感触:“以前,小学教师职称评到小教高级后,再想评‘小中高’难度就非常大了,而现在可以评正高职称了,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据了解,原中学和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体系相互独立,此次职称制度改革取消了两者的差别,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书记、副教授江胜尧认为,此项改革正式实施后,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矮一截”的现象将会得到改变,上升空间的拓展会让小学教师们感到奔头大了。
江苏先行,600余教师是“教授”
江苏现有68万名中小学教师。江苏省“教授级”职称评审试点10年前就已开始。2004年,南京市在全国率先“试水”评审“教授级”中学教师职称。2006年,在全省范围内试评“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012年,全国统一开展中小学教师评正高职称试点,南京、扬州、泰州三市被列为试点城市。“目前南京市中小学教师中,已有70多人评上正高级职称,其中小学教师6名,幼儿园教师2名。”南京市教育局人事处负责人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经过多年试点,江苏全省已有604名中小学教师评上正高级职称。”省人社厅相关处室负责人昨天下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由于多年试点江苏已形成了针对性、可操作性都较强的中小学教师正高职称评审办法,与人社部、教育部新出台的《意见》很接轨。
根据人社部、教育部7日下午召开的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部署动员电视电话会最新精神,各省市自治区均要结合两部《意见》新要求,制定各自新的实施方案,年底前向两部报批。“我省因为基础较好,动作可能会更快一点,10月或11月就可能上报方案。”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中小学教师正高职称评审计划,每年将由人社部、教育部下达给各省市自治区,由省里组织评审,评审结果要报两部批准。
不唯论文唯实绩,更利出名家
《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具体评价标准条件要对农村教师适当倾斜。
“论文、课题等作为职称评审的显性指标容易操作,但忽略了课堂教学、师生评价的因素,这对老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姚国平指出,这种趋势在近年来愈发明显,很多教师都在为形式化的指标奔波,一些老师甚至不惜购买论文,而有些人虽然评上了高级职称,但教书却不行。
“改变职称评定过份看重论文,太有必要了。”南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姚明说,职称评定的现实情况是,课时少的非一线教师往往有更多时间写论文,并因此评上职称;而很多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则鲜有时间和精力准备职称论文。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表示,此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教师评价标准上找准了方向,对师德、教育教学能力、工作实绩的要求可谓是回归了基础教育的本位。王运来表示,“改革后的职称制度将有利于产生更多基础教育名家。”
对于职称评审要向农村教师倾斜,老师们纷纷“点赞”。姚明认为,农村教师的水平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如果跟大城市老师同台竞争,肯定会吃些亏。仪征市谢集中学副校长项家兵解释说,农村教师在评职称方面吃亏主要体现在论文发表机会少、缺少教学展示平台、名额很少等。“只有政策适当倾斜,农村教师才能感到有奔头,农村学校才能留住一批好老师。”
本报记者蒋廷玉杨频萍葛灵丹
本报实习生姚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