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长三角新闻
创新驱动:第一动力更澎湃
稿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 2015-09-15 15:07:39

浙江在线09月15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刘乐平)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

近几年来,我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探索出一套针对性强、管用有效的10招转型升级组合拳,迎来了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曙光。目前,全省上下正深入实施这套组合拳,以进一步打出声势、打出转型升级的新天地。本报今起推出“转型升级组合拳新观察”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浙江经济要实现质的飞跃,创新是“第一驱动力”。

两年多前,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

今天的浙江,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活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火热……《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4》显示,浙江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三。

创新驱动发展这篇大文章,我们才刚刚开题。如何让这“第一驱动力”更澎湃?浙江需要答好“三道题”:束缚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的体制机制障碍怎么破?如何激发作为创新主体企业的创新动力?面对我省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潜在的动能如何壮大?

创新浙江,其路漫漫。浙江正以开拓的姿态,大踏步迈向新征程。

体制创新:

政府做减法,市场做乘法

新创企业办理营业执照要多久?过来人可能会告诉你,没一两个月拿不下来。而在杭州高新区(滨江),这已是旧黄历。杭州高新区(滨江)在全省率先试点商事制度改革,今年5月发出浙江第一本“五证合一”营业执照,从申请到办出,只用了短短两天时间!

这一转变背后,是地方政府力推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政甫一施行,新注册公司立马井喷。当初,中关村一小步的改革尝试,催生了今天的联想。谁又知道,杭州高新区(滨江)每天都在冒出的新创企业里,会不会产生下一个阿里巴巴?

一切束缚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破除。无论是“四张清单一张网”这一自上而下的政府自身改革,还是科技体制改革组合拳,一个个实招、真招直指顽疾——

让科技成果转化快起来!我省率先下放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2014年出台《关于省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实现了将科技成果处置权全权下放给事业单位,以备案制简化科研成果处置程序等突破。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浙江拥抱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的新浪潮,网上技术市场投入运行来,累计实现技术成果转让成交额288亿元,做到“天天有信息、天天有对接、天天有交易”。

让民间资本投身创新。政府成立引导基金,以“四两拨千斤”方式支持社会各方“伯乐”,引导他们去投资“千里马”。

体制机制改革空间还有多大?省发展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说,这个空间还很大!“政府还要管得再少一些,把更多的决策权和行业约束,交给市场化的社会组织。”这正是我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

自主创新:

企业为主体,闯出新天地

在刚刚过去的“9·3”大阅兵上,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这场盛大典礼尽职“站岗”:提供了安保技术综合解决方案,供应产品10多种。

过去14年间,海康威视从注册资本500万元起步,市值最高时突破2000亿元,今年上半年又实现了超过60%的增长。秘诀是什么?董事长陈宗年表示,企业每年研发经费占营收8%以上,持之以恒的自主创新,使海康威视得以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布局未来。

海康威视是浙企自主创新的领跑者。在浙江,这样的企业还不太多。从我省产业发展历史来看,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比较突出,因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我们仍然处于国际产业分工和产品价值链的中低端。

然而,资源约束趋紧、人力成本上升……企业不创新,就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只有像海康威视一样依靠自主创新,才能闯出新天地。

企业研发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取决于研发投入。研究者认为,在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强度应达到10%以上;哪怕传统产业,也要达到3%以上,低于2%就意味着企业将被淘汰。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省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939.6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2.34%。这个数字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

由于研发活动受技术、市场、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创新主体往往面临相当的风险。这成为制约企业开展科研活动的一大障碍。我省正在探索政府如何用好财政资金,引导企业主体开展研发活动。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建立研究院,已在纯电动汽车、现代环保装备、医疗装备、新一代网络产业等16个产业,布局建立149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目前,省政府已安排建设补助经费6亿元,省科技厅安排重大技术攻关专项资金1.02亿元,带动重点企业研究院投入研发经费58.09亿元。

创业创新:

特色小镇多,众创空间大

这个公司全是85后——杭州利珀科技有限公司总监金秉文刚走出校门,但他们正在研发性能领先的深度相机。这个项目不仅获得临安市政府资金支持,青山湖科技城也给予了配套政策。

像“利珀”这样的企业诞生在杭州一点也不奇怪。今天的杭州已成“创业天堂”。

下一个阿里巴巴在哪里?创业者心中有五花八门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一定会生长在浙江创新驱动的沃土上。

上半年,我省新经济新业态表现抢眼。目前正在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政府全力打造环境,以环境托起平台,以平台集聚要素,以要素催生创新。

位于杭州城西仓前的梦想小镇,是年轻人追逐梦想的创业创新天堂。年轻创业群体有梦想、有激情、有知识、有创意,却往往无资本、无经验、无市场、无支撑。管委会负责人说得很明白,梦想小镇就是要帮助年轻人解决这“四无”难题。3年内,梦想小镇将集聚大学生创业者1万名,聚集创业项目2000个。

不单梦想小镇,在浙江创业版图上,活跃着一大批为创业者提供栖息之地的特色小镇。这些快速发展的特色小镇,如同一个个温暖的家,让五湖四海的创业者找到归属。仅在杭州,每周平均有34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注册成立、76名大学生当“老板”。以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为主的创业“新四军”正在这片热土上尽情逐梦。

我省各地还为草根创新创业者提供早期办公、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等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各类创新要素集聚耦合、裂变,千千万万个市场主体活跃起来,必将汇成浙江创新驱动发展的巨大动能。

【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