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揭秘:30年前1亿美金什么概念?王宽诚倾囊而出为了谁?
稿源: 甬派客户端  | 2015-09-18 14:22:02

  记者时晓竹

  30年前,有一位“宁波帮”代表人士,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出资1亿美元成立了一个教育基金会。

  这位杰出的“宁波帮”代表人士就是王宽诚先生,这个基金会就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

  30年前的1亿美金是什么概念?甬派记者梳理了一下。

  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8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040亿元人民币,浙江全省GDP为429亿元人民币。

  而1985年1月1日,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2.80元人民币,1985年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为100美元兑换293.66元人民币。

  以100美元兑换293.66元人民币计算,1亿美元就是2.9366亿人民币。

  这意味着,当时的1亿美元相当于0.03%的全年GDP,相当于0.6%的浙江全省GDP。

  1978年,满怀爱国热情的王宽诚先生决定设立教育基金,资助内地学者到国外深造,为祖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这一大胆设想得到了叶剑英、杨尚昆、习仲勋等领导人的赞同。

  1982年末,王宽诚把这个心愿向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小平非常高兴,说这个想法非常好,对国家的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邓小平亲自推荐中国现代力学之父、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请他主持选拔学员事宜。

  在邓小平的亲自过问下,1985年9月17日,王宽诚出资1亿美元正式成立王宽诚教育基金会。

  基金会的成立轰动海内外,当时新华社电讯称:“王宽诚教育基金会,是国内第一个由个人出资考选留学生出国留学的民间组织。”

  基金会成立后,王宽诚不顾年迈,为1亿美元资金的安排四处奔走呼吁,精心制定了基金管理和使用章程,几乎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基金会的工作中。

  1985年,在王宽诚和钱伟长亲自主持下,负责考生选拔的16人考选委员会迅速在内地成立,以钱伟长教授为主任。名单中包括李政道、林家翘、陈省身、田长霖、卢嘉锡、费孝通等世界顶尖华人科学家和学者。其后,考选委员会很快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博士留学生考选工作。

  1985年10月第一次考选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吸引了全国2600多名考生前来报名参考。经严格评分,考选委员会最终确定了51人的录取名单。几个月后,他们启程走出国门,怀揣梦想奔赴世界各地求学。通过1985年、1986年两次全国范围的招考,基金会考选委员会共向国外输送了89名博士留学生。

  截至去年底,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在内地、港澳及海外设立高级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及奖励项目49个,资助项目涵盖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信息技术科学、工程科学及农业科学等学术领域;资助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后研究、出国访问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学者超过6500人次;资助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1000多次。另外,3400多名学者获得了“王宽诚育才奖”。

  众多学者从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的学习中受益,大大提高了自身科研和工作能力,成为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为国家的教育科技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为国育才”的见证者。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