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欣闻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荣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科学家因本土研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第一人,倍感振奋。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宁波人民的骄傲,谨代表家乡人民表示热烈祝贺。

  • 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 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
  • 屠呦呦出席诺贝尔奖晚宴 屠呦呦出席诺贝尔奖晚宴
  • 屠呦呦用宁波口音讲述“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个礼物” 屠呦呦用宁波口音讲述“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个礼物”
  • 百年诺奖首现宁波元素 屠呦呦家乡艺术醉倒瑞典观众 百年诺奖首现宁波元素 屠呦呦家乡艺术醉倒瑞典观众
  • 宁报集团记者飞赴瑞典 见证屠呦呦诺奖荣耀时刻 宁报集团记者飞赴瑞典 见证屠呦呦诺奖荣耀时刻
  • 记者手记:飞越亚欧大陆 踏上见证屠呦呦诺奖荣耀之路 记者手记:飞越亚欧大陆 踏上见证屠呦呦诺奖荣耀之路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宁波人屠呦呦与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聪大村荣获了该奖项。此次奖项由三人共同获得。【更多】

1月4日,科学家小行星命名仪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这5位获小行星命名的科学家是:屠呦呦、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更多】

由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组主办的“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评选揭晓,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宁波女儿屠呦呦入选。【更多】

  • 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享奖金的一半。
  • 坎贝尔和大村智发明了阿维菌素,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屠呦呦,著名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她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全球数亿人因此受益。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 2011年 葛兰素史克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 2011年 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
  • 2011年 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
  • 2012年 中国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 2015年 哈佛大学医学院华伦·阿尔波特奖
  • 2015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屠宅,父亲屠濂规引用《诗经》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女儿取名呦呦。没想到呦呦一生就此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图为屠呦呦父亲屠濂规、母亲姚仲千。

  • 5岁的屠呦呦被父母送入幼儿园。图为幼年屠呦呦和母亲姚仲千在一起。这是现在能找到的屠呦呦的最早照片。

  • 6—11岁 屠呦呦就读于宁波私立崇德小学初小,成为一名小学生。图为少年屠呦呦。

  • 1941年,宁波沦陷,屠宅在战火中无法居住,屠呦呦随父母迁入宁波市开明街26号的姚宅。姚宅由屠呦呦外公姚咏白兴建。屠呦呦从11岁起在这里生活,直到考上大学。图为姚宅庭院。

  • 11岁—13岁 屠呦呦就读于宁波私立鄮西小学高小。图为少年屠呦呦。

  • 13—15岁 屠呦呦就读于宁波私立器贞中学初中。图为屠呦呦14岁时,屠呦呦哥哥送给妹妹的照片。

  • 15—16岁 屠呦呦就读于宁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图为屠呦呦初中母校宁波私立甬江女子中学旧址。

  • 18—20岁 屠呦呦就读于宁波私立效实中学高中,迄今为止,这里已走出了15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后来成为屠呦呦丈夫的李廷钊也于1944—1951年就读于效实中学。图为效实中学保存的屠呦呦高中学籍册。

  • 20—21岁 1950年3月,屠呦呦转学进入宁波中学读高三,这是她在宁波求学生涯的最后一年。图为宁波中学珍藏着的屠呦呦成绩表。

  • 21—25岁 屠呦呦北上求学,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图为读大学时的屠呦呦在天安门前留影。

  • 出生于宁波市开明街508号屠宅,父亲屠濂规引用《诗经》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女儿取名呦呦。父亲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仗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没想到呦呦一生就此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开明街26号  位于海曙莲桥街区域内,门牌号写着开明街26号的一幢老房子,被称为姚宅,是屠呦呦在宁波的旧居。姚宅是民国初期的建筑,由屠呦呦外公姚咏白兴建,目前保存完好。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前厅、大厅、正楼、后屋组成。

父母两家均为宁波名门望族
  • 父亲屠濂规作为屠家第二十世的屠濂规,接受的教育一直颇为西化。曾工作于上海太平洋轮船公司,后来成为一名银行职员。
  • 母亲姚仲千比起屠呦呦的父族,屠呦呦的母族更是不遑多让,称得上当时宁波的豪门望族。母亲姚仲千为姚传驹之女、著名经济学家姚庆三之妹。
  • 外祖父姚传驹字咏白,曾任东北三省中国银行行长,民国财政司司长等职,上海法学院、复旦大学、大厦大学教授。
  • 舅舅姚庆三我国著名金融家、经济学家,曾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从事金融业几十年,也是国内最早研究和传播凯恩斯《通论》的学者。
刘奇在北京看望屠呦呦

刘奇说,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家乡人民的荣耀…【更多】

屠呦呦旧居吸引更多目光 民众争相拍照

10月6日,在宁波市开明街的一幢老宅前,不少民众停下拍照合影留念...【更多】

宁波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发贺电

获悉宁波籍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宁波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发去...【更多】

宁波市科协向屠呦呦发出祝贺邀约

屠呦呦是宁波的一张名片!10月6日,宁波市科协第一时间给...【更多】

宁中向51届校友屠呦呦致贺信

祝贺您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您和您的团队多年来对青蒿素类药物的研究成果是20世纪医药卫生领域的重大突破...【更多】

效实中学全体学子向屠呦呦校友致贺信

喜闻您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谨代表效实中学全体...【更多】

效实学子给屠呦呦画了近百幅卡通像

这组绘画作品由宁波市效实中学的同学们创作,共有10来幅。其中有肖像...【更多】

  • 陈晓敏

    宁波市一院副院长

    “作为行医的人,我还在读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青蒿素这个研究成果。我们国家的传统医学被挖掘出来,走向世界,得到了世界的公认!意义真的非常重大!这是我们医学研究的骄傲!”

  • 李永培

    宁波中学校长

    “屠呦呦毕业于上世纪50年代的宁波中学。一代一代的宁中人,都要学习屠呦呦献身科学、不懈研究的精神,和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品质!”

  • 王满元

    屠呦呦唯一博士生

    “屠老师一辈子做科研的奔头儿就是利用科协技术探索重要更好的疗效。屠老师是一个特别执着、坚定,事业心特别重的人,心无旁骛。”

  • 陶瑜瑾

    效实京津校友会会长

    “效实中学京津校友会有300多名会员,很多都是做科研工作的。屠呦呦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很朴素,很低调!”

  • 陈效中

    高中同窗•清华教授

    “屠呦呦为人很低调,表现也不是很突出,但读书很认真。而且只要她喜欢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

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 疟疾再次肆疟东南亚,疫情难以控制。 越南战争爆发,美越两军深受疟疾之害,是否拥有抗疟特效药,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五二三项目”启动。 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参加了“五二三项目”。 屠呦呦发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在摄氏60度的温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五二三项目”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 “五二三项目”办公室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作为新药进行研发。 屠呦呦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青蒿素10倍的“升级版”。

青蒿素研发过程

青蒿:又称臭蒿和苦蒿,属我国南北方都常见的菊科草本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它有所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就是受此书启发,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而制取出对疟原虫抑制率达到100%的青蒿提取物。

策划:邓少华  统筹:李广华   执行:赖小惠、冯雷  采写:沈莉萍  美编:金雅男  技术: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