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亿元电商物流项目落户空港枢纽,近百亿元高端商务项目签约南京南站高铁枢纽经济区。推进枢纽经济发展,南京近来频频发力。
“聚焦枢纽,建设空港、海港和高铁三大枢纽经济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城市发展新空间。”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黄莉新强调,枢纽经济战略是南京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发挥城市资源优势、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关键举措。
国家战略叠加,
凸显南京枢纽优势
今年1-7月,南京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省第二,公共财政规模和增幅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实现争先进位,发展势头稳健。
随着产业进入深度调整,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叠加,南京枢纽特性越发突显。
“南京—中亚”班列从南京港出发,载着来自长江中上游的电子产品、生活用品,从阿拉山口出境,最终到达中亚五国、进入欧洲,物流成本降低15%以上。今年前7个月,始发中亚的集装箱发运量接近去年的两倍。南京港是长三角唯一实现集装箱铁路与水路无缝对接的港口,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集散枢纽。
当前,单一的交通方式已难以支撑各种要素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流动,立体、多式联动的交通网络成为吸纳各种要素的关键。“12.5米深水航道拉紧南京和长江中上游的联系,南京港公水铁并用,直通内陆,这是其它港不具备的优势;禄口机场是华东第三大机场,机场经城轨直通南京南高铁枢纽,人的流动更为便捷。”南京交通规划设计院杨涛院长直言,南京综合枢纽功能之强,长三角第一。
长江是货运量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南京港45%的货源流向长江中上游,国家实施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工程,南京一跃成为最深入内陆的国际型深水海港,变成长江中上游最直接、最快捷的出海口,也是中国连结全球的江海转运综合枢纽。
东北的粮食、内蒙古的煤炭,经盘锦、秦皇岛港来到南京,再运至武汉、重庆;宜昌、荆州的化肥,汇聚南京,运往东北产粮区。
在陆地和空中,南京分别是长三角铁路快运唯一的中心站和中国邮政快件集散中心、航空货运中心。沪苏浙皖与东三省、乌鲁木齐、拉萨、兰州以及成、渝、昆的所有在铁轨上的货物往来,全都要到南京集结中转。
南京身处国内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与沿海经济带的结合部,紧临皖北、苏北,面对中西部,腹地和毗邻处都是经济高速增长区域。这个优势,国内其他城市难以具备。
“随着江北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大校场机场搬迁,空港重整打造国家临港经济示范区,南京港、南站高铁、禄口空港三大枢纽区域成为南京土地和空间资源开发最具潜力、最具优势的区域之一。”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叶斌说,聚焦枢纽,集聚产业,激发优势,南京需要来一场爆发式成长。
释放枢纽动能,打造城市发展引擎
在江苏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田伯平看来,依托交通枢纽实现城市繁荣是发达国家的惯常路径。主动引导交通枢纽转变成经济枢纽,渐成国内新的竞争趋势。上海最新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就更加注重沿大江大河和交通干线引领新发展。
在南京港龙潭综保区,去年10月投运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一般跨境出口规模跻身全国前三,日均通关千余票,无锡、常熟等地的服饰经此直销欧美和俄罗斯。这里将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国际采购中心,集中展销国内外厂家一手货源。30多家进出口企业、物流、金融已跟进落户。
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轨道交通、机器人、电商物流、跨境贸易、政务中介服务,集群分布于南京港各片区。上半年,下关航运服务集聚区吸引航运企业79家,实现税收8000多万元。
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早已突破单一的运输功能,法兰克福、迪拜、阿姆斯特丹无不因为一座机场带动一座城市。国内机场正处于临空集聚效应爆发的前夜,郑州航空经济实验区贡献河南一半的进出口贸易额,成为全省经济增长引擎。
2014年禄口机场旅客吞吐量1628万人次,今年将突破2000万人次,基本形成通达全球五大洲的远程航空网。加密东北亚、东南亚、欧洲和澳洲直达航线,形成亚洲 “5小时航空交通圈”和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航空交通圈”。通过蓝天,南京和世界拉近距离。
南京现有航空产业较为薄弱,空港经济区产值200亿元,低于广州、杭州临空经济区,航空基地公司、培训、航空制造刚起步,临近园区的产业和航空关联度低,提升空间大。南航大科技园、中航轻动、总参60所、晨曦航空的无人机、直升机等一批临空核心产业、关联产业已落户建设,到2020年,产值有望翻番。
而人的流动和交流,将孕育更高层级的现代服务业。南京南站,亚洲最大铁路枢纽,京沪、沪汉蓉纵横大动脉交汇处,每年带来5500万人次以上的人流,能级超过北京、广州和深圳,直逼上海。今后5年,南京铁路直接投资将逾450亿元,间接投资1000多亿元,这将奠定南京铁路华东新枢纽地位。
南京南站与北京、武汉和长三角主要城市,实现“高铁公交化”,南京南站枢纽已超越城市中心的定位,而被视为都会中心,是各个城市高端要素的交汇点。南站周边大校场机场搬迁,释放10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总面积20平方公里的高铁枢纽经济区将打造成总部经济、高端商贸商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高地。再过5年,总产值将达200多亿元。
从城市枢纽到枢纽城市,离不开融合发展
每一条航班、航线和班次,都是城市的辐射射线,背后连接着一条条产业链。发展多式联运,物流将更为快捷,带动现代服务业勃兴。上半年南京服务业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仓储增幅达14%以上,物流增幅60%,枢纽拉动功不可没。
从交通枢纽到经济枢纽,布局全面拉开。南京空港、海港和高铁三大枢纽经济区框架已现,各核心区规划出炉,目标、路径、举措已清晰,三片核心区规划总面积300多平方公里, 预计到2020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
三大枢纽发展,不能脱离城市母体独自发展。枢纽是城市和城市、城市和区域、城市和世界的连接通道,枢纽自身同样需要和城市内部沟通的通道。三大枢纽片区只有融入城市,才能激活城市优势,真正把人才、科教、金融等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
推进枢纽融入城市,打通看得见的通道,南京已行动。在南京南站,规划有地铁6号、5号线通过,加上已开通的地铁3条线,南站枢纽有8条地铁线的14个站点,通往全城各个区域;在禄口机场,两条轨道、“五横四纵”的快速路网以及正在配建的公共交通系统和综合客运枢纽,使机场和城市内部、南京都市圈、长三角的联系更为便捷;在南京港四大片区,铁路和港口无缝对接筹备紧锣密鼓。
而在看不见的通道上,南京挑战不小。三大枢纽区都有多个管理主体。空港枢纽,机场省管,片区涉及溧水、江宁两个行政区、两个开发区;海港四片一中心,分属5个行政区,两个开发区和一家国企集团;面积最小的高铁枢纽,也牵涉到两个行政区、两个开发平台。如何理顺体制机制打破壁垒,形成合力又各得其所,最终实现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是枢纽经济早日迈上快车道的关键。相关管理体制改革已进入议事日程。 本报记者 颜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