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光明日报】从先行到典范 宁波诺丁汉大学创中外合作办学样板
稿源: 光明日报  | 2015-10-23 11:12:50

十年前,中国第一所“混血”大学诞生在江南海港,仅有254名学生,鲜为人知;十年后,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600多名学子在这里共享知识阳光,被称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

宁波诺丁汉大学,这所2004年获教育部批准筹建,我国第一所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大学,今天格外引人注目。

国际一流的教学水准

进入宁波诺丁汉大学任何一间教室,十几个学生或思或问,可以和老师随时交流。讨论、分享,批判、质疑,这里没有“一言堂”,也没有“全堂灌”。

作为探路者,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中国第一所普及小班化全英文课堂和导师制度的大学,也是中国唯一一所千人规模以上却能够保证教学大纲内所有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的大学。“学校在引进国际一流大学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同时,充分结合中国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在教学中多采用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案例。”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执行校长陆明彦教授说,这种教育模式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熟悉和了解中国国情的国际化人才。

宁波诺丁汉大学共享英国诺丁汉大学网络和教学资源,学校里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占教师总量的90%。来自台湾的老师施弈腾喜欢这里的一切。他自从2013年10月来到学校执教工业设计专业后,两年来已经带领学生获得了二十几个国际大奖。

据学校就业办统计,2015届的毕业生有77.39%选择继续深造,其中20.46%被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等世界排名前十的高校录取,76.48%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世界100强学校。

多元化的第二课堂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宁波诺丁汉大学非常重视为学生搭建平台。60%左右的大三学生每年都会通过不同类型的海外学习和交流项目享受国际化学习经历,学生还经常通过一些国际学生组织从事实习和公益活动,足迹遍布各大洲。“大学不仅仅让我们学到知识,更让我们培养人格、掌握思想、开阔胸襟。”供职于全球第三大消费品公司百威英博的刘铮回忆校园生活时说,“诺丁汉给了我国际化的视野,让我乐于尽情地发展自己,让我敢于只身踏上阿富汗的土地,让我终于敲开全球五百强企业的大门。”

社团的实践成果硕果累累。2010年,宁波诺丁汉大学Enactus社团因帮助长白山参农解决资金和销路荣获当年赛扶中国创新公益大赛总冠军和赛扶世界杯比赛亚军。2013年,宁波诺丁汉大学理工学院的七名同学的作品在可持续建筑设计大赛中荣获综合可持续设计(ISBD)一等奖。这是中国学生首次在此项国际比赛中折桂。

宁波诺丁汉大学理事长徐亚芬说,当年学校成立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说:“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在这里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十年过去了,学校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懂得了自律自强自信和责任。

形式多样的跨国合作

近日,宁波籍药学家屠呦呦因发明重要抗疟疾药剂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无独有偶,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校长迈克·乔治带领科研团队近期因发明了青蒿素经济、无污染的提炼方式,引起了业界高度关注。同时,这种新的化学工艺也为其他药剂的绿色提炼打开了大门。

在科研方面,宁波诺丁汉大学凭借独特的优势,整合海内外优质科研资源,特别是利用英国诺丁汉大学与国际企业、欧盟等机构的伙伴关系,结合地方发展需求积极开展跨国跨界跨学科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目前,学校国际科研项目占科研总项目的20%。学校还设有亚太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创意与数字文化研究所等一系列研究机构,同国内外企业有着各种形式的合作。

以“集全球智慧,解决地方难题”为己任,近几年,宁波诺丁汉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与宁波市政府联手打造宁波国际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宁波诺丁汉国际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宁波国际合作研究所等多个科技合作平台,将政府、高校、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在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四大领域深化协同合作,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陆明彦表示,宁波诺丁汉大学不仅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而且还加深了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的合作。现在,英国诺丁汉市有一座宁波友谊大桥和一辆宁波号有轨电车。这十年,宁波诺丁汉大学加深了英国人对中国人的认知与理解,它更将是中英合作的桥梁。

(本报记者 曾毅 王君)

【编辑: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