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浙商网10月28日消息(记者 谭晓锋) 一道命题,一份答卷。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圆满闭幕,沉甸甸的“答卷”书写着四年多来浙商的情怀与奉献。
实干作笔,大地为册,800万浙商从容挥洒。“经济新常态、浙商新机遇”,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提出新的时代命题,大会落幕了,但一场改革的接力赛开启了新征程。
回归,重聚启新程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省委书记夏宝龙用一阕汉诗,表达了浙商的思乡之情、归正之义。
鸿雁归巢,游子归心。世界浙商大会举办第三届,浙商回归之路也走过了三年。三年来,在外浙商积极响应,回归项目、回归资金逐年增加。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共引进项目8300多个,累计到位资金7600多亿元。项目资金逐年增长,回归质量不断提高。
回归是浙商的情怀,更是浙商的责任。正如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周成建所说:“回归,既是回家投资,也是实现本我。”
从1995年起步,周成建的美邦走过了20年。从温州到全球,在浙商回归的大潮中,美邦选择了建设家乡。美邦先后联合复星集团、阿里巴巴、鹿鸣谷集团等浙商企业,投资中国木雕文化博览城项目和千峡湖休闲旅游度假区。
周成建说:“我们要思考,如何用更好的方法做得更突出,如何用工匠精神把品质做到极致,如何把性价比做到极致,如何通过互联网把产业链价值整合得更到位。”
作为浙商回归的重点项目之一,澳门银润控股集团在安吉投资建设的HELLO KITTY乐园已开门迎客。董事长廖春荣说:“回到家乡感觉水更绿、山更青。如今关注凯蒂猫乐园的人越来越多,对安吉经济带动作用很大,对浙江旅游升级也能产生很好的效应。”
浙商回乡不是衣锦还乡,也不是告老还乡,而是创业还乡。在今年的世界浙商大会开幕式上,60个浙商回归重大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达1111亿元。而大会开幕前夕,全省共报送拟签约浙商回归项目114个,总投资2379亿。
“有根就有生命,有根就有亲情,有根就有力量,有根就有腾飞!”夏宝龙书记召唤浙商“把根留住”。浙商的根脉在浙江,走南闯北开拓事业,家乡始终是坚强后盾。“五水共治”、“四换三名”、特色小镇建设,以及七大万亿级产业的打造,都为浙商回归提供了巨大舞台。
然而,浙商回归的征程依然任重道远。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郭斯兰指出,在加速推进浙商回归的进程中,关注浙商回归的质量与深度,才是“回归”战略深意之所在。如何引“智”回归、引“巢”回归、引“团”回归,吸引浙商企业研发、营销中心的回归,打造“总部经济”,引导浙商抱团回归,是浙商回归未来工作的重点。
凝聚,团结蓄合力
省委书记夏宝龙向浙商总会会长马云授牌 黄曙林 摄
远行千里,根植浙滨。浙商的强大,不仅在于个体的优秀与拔萃,更在于群体的团结与联合。
在浙商总会成立大会上,省委副书记王辉忠深情回忆起家乡的义乌商人。肩挑“糖担”,手摇“拨浪鼓”,“鸡毛换糖”是义乌商人的印记,也是浙商创业的缩影。“人间万事出艰辛”,“草根出身”的浙商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辉煌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浙商今天的崛起。
30多年来,寒来暑往,冬去春来,敢为天下先、勇于闯天下、充满创业创新活力的浙商大军,实现了“浙江经济”和“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哪里有浙商,哪里就有市场”。浙商的生存能力震撼全球,浙商大军成为了当仁不让的“华夏第一商帮”,欧洲人美誉浙江人为“东方犹太人”。
王辉忠寄望浙商总会:如果说,世界浙商大会是高扬在千万浙商心中的一面大旗,那么浙商总会就是行驶在千万浙商心海的一艘大船。这艘大船,承载着浙商使命、浙商精神、浙商信念和浙商辉煌,承载着浙江人民的梦想和祝福,一定能劈波斩浪、乘风破浪,驶向胜利的彼岸。
这个集全球性、经济性、民间性于一体的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弘扬浙商精神,传承浙商文化,凝聚浙商力量,联络浙商感情。浙商总会的成立,让遍布全球的800万浙商有同一个家——一个“精神总部”,一个“温暖之家”。
凝聚才有力量。作为浙商总会第一任会长,马云在演讲中表态,浙商总会要团结好浙商群体,让浙商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全球经济转型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者;希望传承浙商文化,提升浙江企业家精神,让浙商群体不仅发扬浙商拼搏精神,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等方面也得大力提升,为青年企业家创造未来。
10月25日的浙商大会开幕式上,夏宝龙书记亲手将浙商总会的招牌授予马云,并叮嘱道:浙商只有团结才能在世界各地安身立命;只有团结才能更快、更大地做生意、占市场、有发展;只有团结才能托起浙江转型升级的重任,使浙商的大旗高高飘扬;只有团结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承,坚守并超越
从“鸡毛换糖”到“电商换市”,一代代浙商从历史的长河走来,向时代的高地奔去。
百年的洗礼,使得浙商能够从晋商、徽商、粤商、闽商等商帮群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成就当今中国“第一商帮”的美名。
改革开放的大潮,让敢为人先的浙商实现了财富的梦想。凭着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第一批个体工商户、第一批私营企业、第一批专业市场等,“温州模式”、“义乌模式”、“永康模式”、“绍兴模式”以及“浙江村”、“温州城”、“义乌路”等,这些眼花缭乱的新鲜名词,已为浙江人所专有。
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又一次为浙商搭建了舞台。老一代浙商追赶时代的步伐,转变思路,二次创业;新一代浙商站在潮流的顶端,颠覆传统,创业创新。浙商精神在传承中更具生命。
10月26日,在世界浙商文化论坛上,两对父子的同台,讲述了一个浙商精神传承和创新的故事。
父亲包言正从上海到香港,白手起家,儿子包鸿勋亦留学归来,边学生意边尝试创业。另一位父亲陈坚做进出口生意,儿子陈越却抢抓跨境电商和影视娱乐机遇。国学大师南怀瑾之子南一鹏形容他们是:一代坚守,一代超越。
以侨二代、创二代、海归青年、创业大学生为代表的新生代浙商,正在成为浙江经济的未来。越来越多的在外年轻人,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回到家乡投资创业。
在今年优秀浙商的表彰名单中,越来越多的二代浙商开始脱颖而出。浙江中南建设集团董事长吴建荣之女吴佳,获得浙商新星奖;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之女宗馥莉,获得创业创新奖……
在“四换三名”、打造七大万亿级产业的机遇下,二代浙商积极投身于“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以创新精神改造传统产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当从老一辈浙商、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手中接过奖杯后,吴佳说:“感谢我的父亲,谢谢你对我的信任,让我在家族企业里学习成长。”
浙商要代代相传、基业长青,必须相信年轻的力量。省长李强说:“我们要相信年轻人、相信新生代浙商,点燃他们的创业热情,为他们施展才华保驾护航,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浙江经济的‘领跑者’。”
点击进入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