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长三角新闻
增减之间看金融活力——前三季度浙江经济述评之七
稿源: 浙江日报  | 2015-10-30 12:33:01

本报记者 杨军雄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金融系统积极应对严峻形势和各种困难挑战,强化金融保障,加快金融创新,化解金融风险,围绕经济大局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力推金融改革,我省成为了全国区域金改最活跃的地区;力推金融创新,我省集聚新金融;力推并购重组,我省企业探索出了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力推风险处置,我省正加快建设基础性信用制度环境。

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资源的提供,正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劲发动机。从信贷结构调整,到融资渠道创新、比重变化,再到金融风险化解……多个数据的增减之间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加了发展新动力,有效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

丰富业态畅通实体血脉

浙江正成为越来越多创业创新者投资兴业之地。来自省外的星月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颜为对此感受很深。在这里,一个好的项目或好的产品设计,就可以获得银行、投资基金、众筹平台等各种渠道资金的支持。

从整体来看,我省金融业的丰富业态,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管道更加通畅,融资结构更加优化,融资成本逐步下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和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今年以来,作为融资主渠道的信贷增长仍保持稳健走势,为实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前三季度,全省各项贷款余额为75820亿元,同比增长8.3%;新增贷款4311亿元。信贷投放为加速传统过剩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提供了资金保障。

资金保障的当然是优质项目。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优化信贷结构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8月末,企业长期贷款余额为19282亿元,同比增长16%;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5万亿元,同比增10.3%,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72个百分点。我省经济新引擎服务业贷款增速提升,8月末,全省服务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5%,持续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其中,信息产业贷款大幅增长27.75%,成为信贷投放的重要增长点。

股市、债市等直接融资正快速增长,拓宽着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前三季度,全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33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31家,居全国首位,首发及再融资募集资金638亿元。债券融资大幅增加,1月至8月,全省发行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1470亿元,同比多增460亿元;发行公司债(含非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发债)33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9.3倍。

“融资贵”的问题也得到缓解。随着存贷利率下调以及银行业主动减费让利,企业融资成本呈下降态势。今年1月至8月,全省一般性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81%,同比下降了0.55个百分点;尤其8月份,加权平均利率比年初下降了0.82个百分点。

集聚创新打造万亿产业

我省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股票、期货、基金等金融市场交易量一直居全国前列,但仍面临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省委、省政府因势利导,扶持金融业打造成为一个万亿级产业。

当前,我省金融领域形成了两张“新名片”。一是互联网金融,另一个就是私募金融。

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在杭州的梦想小镇、西溪谷、钱江新城等地,集聚了蚂蚁金服、铜板街、鑫合汇、贝付等一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集聚了恒生电子、同花顺、生意宝、信雅达等一批金融信息技术服务上市公司。

私募金融加快集聚。目前,我省不仅是民企大省,更是资本大省。LP投资人占全国20%,形成了民营资本为主体,包括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私募证券等在内的私募基金体系。截至9月底,我省在证券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1375家,管理资产规模2348亿元,较去年同期成倍增长。

金融特色小镇已经成为私募基金集聚地,私募基金集聚也推进了金融特色小镇发展。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嘉兴南湖基金小镇、宁波梅山海洋金融小镇正呈现出世界级影响力。

一家上市公司就是一个资本运作的舞台。我省打出“规改股”、“股上市”组合拳,推进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并大力培育上市企业。目前,我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69家,累计通过境内外证券市场募集资金7042亿元。在充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同时,我省还把并购重组作为抓手,促进上市企业转型升级。今年前三季度,已有327起并购重组案例,交易金额1324亿元,并购数量、交易金额显著增加。浙江龙盛以2200万欧元并购世界染料巨头德国德司达公司,一举获得了全球的14个生产基地、覆盖50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跃升为全球染料行业龙头企业。

严控风险维护良好生态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两链”风险持续暴露,“假摔”行为时有发生,银行不良贷款仍呈上升态势。

客观地看,不良贷款的背后,是我省传统的过剩产能加速出清,新的增长动力形成过程中阶段性经济现象。但不良贷款规模持续增大、处置周期延长、处置难度加大,需要做好科学的防范。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金融系统全力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共同维护浙江金融生态。

金融风险中,恶意逃废债直接危害信用体系,损害地方经济。当前,部分地区存在逃废债行为,一些正常经营企业停止付息、要求解除帮扶、刻意脱保等,不仅成为推动不良贷款上升的新因素,而且挫伤了银行的信贷投放信心。

针对恶意逃废债行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打击逃废债和处置不良贷款工作。全省成立由省公安厅牵头,法院、金融办、人行、银监以及宣传部、民政、建设、国土、工商、地税、国税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开展打击恶意逃废债专项行动。截至10月中旬,专项行动已立各类逃废债案件701起,破案467起,打击处理716人,涉案金额达110.04亿元,挽回经济损失35.13亿元。

堵同时还需疏。我省进一步完善风险企业帮扶协调机制,督促各地加大处置力度,抓好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化解,依法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