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宁波教育博物馆千余件展品图片亮相文化遗产日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6-25 11:08:00报料热线:81850000

  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近日,“2016文化遗产日”浙江主会场城市活动在金华市博物馆举行。宁波教育博物馆送评的“甬上文教开先声”陈列展览获得了浙江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

  此次宁波教育博物馆陈列展共展出1042件文物(标本)展品,60件珍贵展品,其中有一件特别的展品———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真人骨架首次亮相。这是晚晴时期一所教会学校的医学教具,使用真人骨架开了当时国内基础教育的风气之先,该骨架至今被完好保存,成为宁波教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开风气之先:

  真人骨架来自宁波三中

  在宁波教育博物馆三楼近代教育厅,记者看到了这具真人骨架,净高有157厘米,重6千克。这具骨架是谁的?是哪所学校的教具?博物馆孙国华副馆长告诉记者,经考证,这是晚清时期一所教会学校保存下来的人体骨架。

  清同治七年(1868)英国传教士禄赐和戈柏来宁波传教。为了更长远的发展,他们将贯桥头(原孝闻街旁有河、有桥,此桥即贯桥头,后河填桥失,也即今鼓楼西侧鼎新街)附近的民居改建为义塾学校,开设课程,培养人才。建校8年后,光绪二年(1876)在英国霍约瑟教士的资助下,他们在孝闻坊兴建起了新校舍,取校名“三一书院”。光绪九年新建校舍至广仁街,1912年易名为三一中学。

  新校搬迁三年后,霍约瑟开始监理三一书院。这一时期,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校舍也有扩充,新增算学、历史、地理、体操等课程。一位在三一书院任教的女传教士留下遗言:愿将遗体捐献给三一书院作为教具。在她去世之后,校方遵嘱将她的骨架保存。该教具从三一书院留存至宁波三中,直至今天保存完整。

  “在当时的基础教育界,人体教具多为模型,采用真人标本的可以说是第一次。”孙国华副馆长介绍说,“制作技术之难、教具保存之不易可想而知,在当时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可以说开了国内基础教育风气之先。”

  传承与保护:

  古老文物诉说宁波文脉

  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因此,宁波教育博物馆在“甬上文教开先声”陈列布展中,选取最有时代特征,带有文化烙印的教育文物:从国子监历史上颁发的最后一批监照,到宁波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章鋆的闱墨卷;从清末宁波各书院月课试卷,到三一书院真人骨架教具……通过与雕塑、模型、多媒体等辅助展品之间传统与现代、静态与动态的结合,让观众体会到教育文物背后蕴涵的丰富教育记忆。

  作为全国第一家区域性教育博物馆,宁波教育博物馆选址于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甬江女子中学教学楼旧址,该教学楼是宁波市文保点。修缮后的该教学楼保留了九十多年前的建筑风貌,使场馆本身成为了一件最好最珍贵的教育文物。开馆一年来,馆内已有5000余件藏品。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文化品位的标志,每个博物馆工作者都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卫士。每每看着馆中的藏品,孙国华副馆长总会这样感慨:“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不管是旧人、旧事还是旧物,都曾经在漫长的岁月里滋养过明州学子,其中的一些已经被历史尘封,面对它们,我们的敬意仍油然而生,那些古老物件和教育传统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依旧活跃于今,造福于世。”

  -新闻链接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东南商报李宁

编辑: 杜寅

宁波教育博物馆千余件展品图片亮相文化遗产日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6-25 11:08:00

  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近日,“2016文化遗产日”浙江主会场城市活动在金华市博物馆举行。宁波教育博物馆送评的“甬上文教开先声”陈列展览获得了浙江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

  此次宁波教育博物馆陈列展共展出1042件文物(标本)展品,60件珍贵展品,其中有一件特别的展品———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真人骨架首次亮相。这是晚晴时期一所教会学校的医学教具,使用真人骨架开了当时国内基础教育的风气之先,该骨架至今被完好保存,成为宁波教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开风气之先:

  真人骨架来自宁波三中

  在宁波教育博物馆三楼近代教育厅,记者看到了这具真人骨架,净高有157厘米,重6千克。这具骨架是谁的?是哪所学校的教具?博物馆孙国华副馆长告诉记者,经考证,这是晚清时期一所教会学校保存下来的人体骨架。

  清同治七年(1868)英国传教士禄赐和戈柏来宁波传教。为了更长远的发展,他们将贯桥头(原孝闻街旁有河、有桥,此桥即贯桥头,后河填桥失,也即今鼓楼西侧鼎新街)附近的民居改建为义塾学校,开设课程,培养人才。建校8年后,光绪二年(1876)在英国霍约瑟教士的资助下,他们在孝闻坊兴建起了新校舍,取校名“三一书院”。光绪九年新建校舍至广仁街,1912年易名为三一中学。

  新校搬迁三年后,霍约瑟开始监理三一书院。这一时期,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校舍也有扩充,新增算学、历史、地理、体操等课程。一位在三一书院任教的女传教士留下遗言:愿将遗体捐献给三一书院作为教具。在她去世之后,校方遵嘱将她的骨架保存。该教具从三一书院留存至宁波三中,直至今天保存完整。

  “在当时的基础教育界,人体教具多为模型,采用真人标本的可以说是第一次。”孙国华副馆长介绍说,“制作技术之难、教具保存之不易可想而知,在当时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可以说开了国内基础教育风气之先。”

  传承与保护:

  古老文物诉说宁波文脉

  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因此,宁波教育博物馆在“甬上文教开先声”陈列布展中,选取最有时代特征,带有文化烙印的教育文物:从国子监历史上颁发的最后一批监照,到宁波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章鋆的闱墨卷;从清末宁波各书院月课试卷,到三一书院真人骨架教具……通过与雕塑、模型、多媒体等辅助展品之间传统与现代、静态与动态的结合,让观众体会到教育文物背后蕴涵的丰富教育记忆。

  作为全国第一家区域性教育博物馆,宁波教育博物馆选址于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甬江女子中学教学楼旧址,该教学楼是宁波市文保点。修缮后的该教学楼保留了九十多年前的建筑风貌,使场馆本身成为了一件最好最珍贵的教育文物。开馆一年来,馆内已有5000余件藏品。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文化品位的标志,每个博物馆工作者都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卫士。每每看着馆中的藏品,孙国华副馆长总会这样感慨:“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不管是旧人、旧事还是旧物,都曾经在漫长的岁月里滋养过明州学子,其中的一些已经被历史尘封,面对它们,我们的敬意仍油然而生,那些古老物件和教育传统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依旧活跃于今,造福于世。”

  -新闻链接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东南商报李宁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