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地媒体看宁波
【经济日报】宁波市对口帮扶贵州黔西南州纪实
稿源: 经济日报   2016-09-14 09:23: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上图:宁波报业集团开展“阳光早餐·万人助学”公益活动,62.8万元爱心捐款让黔西南州10所学校的4000余名孩子吃上了1年的免费早餐。

  下图:宁波共建的黔西南州义龙新区示范村——楼纳村新貌。(资料图片)

  自从开展对口帮扶以来,浙江省宁波市对贵州省黔西南州的产业培育、园区共建、招商引资等给予持续支持;两地通过不断改革帮扶机制、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内容,共同推进了一大批项目,帮扶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帮扶格局从政府“单打独斗”向社会多元帮扶转变,成效显著。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义龙新区顶效镇楼纳村村民吴荣成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小轿车。此前,当村里的道路还是泥土烂路时,吴荣成进出村的主要交通工具还只是一辆马车。用近10年的时间,吴荣成完成了从“马车夫”到“私家车主”的转变。这一转变背后的动力之一,便是浙江省宁波市对口帮扶为黔西南州带来的“激活效应”。

  统计数据显示,1996年至2015年底,宁波市帮扶黔西南州项目共1573个,金额达5.51亿元。2013年至2015年,宁波市在对口帮扶上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帮出亮点、作出示范,共帮助黔西南州实施对口帮扶项目230个,到位帮扶资金1.83亿元。

  扶产业 推动脱贫致富

  “太阳出来喜洋洋,感谢宁波来帮忙。产业基地建得好,家家户户住新房。”这是黔西南州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布依族乡亲自编的山歌,表达了对宁波对口援助的感激之情。

  近年来,宁波市海曙区政府、宁波银行业协会对口帮扶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先后投入110万元改造民居105户,让纳孔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宁波市海曙区政府、宁波银行业协会还先后投资建成李子基地500亩、红心猕猴桃基地500亩、车厘子基地400亩、特色蔬菜基地500亩,引进浙江企业在村里投资新建了1家乡村度假精品酒店。

  曾“锁”在深山老林无人问津的锁寨村,是宁波市对口帮扶的示范村。村里广场、长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满山遍野的五星枇杷、树莓、山桃,把环绕在农业园区科普馆及四周的荒山变成了果园。2014年以来,在宁波市帮扶支持下,锁寨村先后完成1800米进村道路改扩建、2座民族特色桥建设和6000米园区生产道路建设,还建成了一座群众休闲文化广场。

  截至2015年底,通过宁波市资金和项目帮扶,黔西南州建成了义龙试验区千亩杨梅基地、安龙食用菌产业园、晴隆县草地畜牧业、普安县长毛兔养殖场、兴义市猪场坪乡万亩核桃基地、贞丰县黄花梨基地等农业产业基地,通过扶持优质水果、茶叶、商品牛、商品猪等产业的发展,有效加快了黔西南州农村脱贫致富步伐。

  兴企业 两地互动共赢

  宁波和黔西南州还在园区开发建设、产业链跨区融合、人才转移培训等方面擦出了“火花”。2013年以来,两地签约的一些项目陆续在黔西南州动工,浙商与兴义本土商人联合投资50亿元共建了浙兴商贸城项目。宁波市企业家协会、宁波贵州商会已与义龙新区签订园区用地8300亩,签约资金52亿元。意向签约企业6家,中国绿岛南南国际、中兴新能源电动汽车2家企业已入驻。“中国绿岛·南南国际义龙文化生态创意园”已正式启动建设。

  2014年,6家黔西南州茶产业企业到宁波参加“中国宁波第七届茶艺博览会”,贵州省安龙县组织了10多家食品企业参加食博会,与宁波相关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安龙县金州蔬菜公司与宁波飞洪蔬菜基地合作,让当地农产品进入宁波市各大超市。宁波还利用主办的大型展会为贵州搭建招商引资和农副产品外销平台。

  在宁波市支持下,2014年10月16日,宁波至兴义航线正式开通,目前每周4个航班,进一步深化了宁波、黔西南两地之间的联系、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对推动黔西南州旅游、技术和交通等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和通道。

  助文教 育人才强根基

  黔西南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黔西南州社会福利院、兴义一中教学楼等一批重大项目均留下了“宁波印记”。这些年,宁波在黔西南州文化教育方面共投入18634.07万元。其中,学校建设15059.12万元,公用设施1435万元,文教设施658.7万元,温暖午餐151.7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246.29万元;修建培训中心5个,干部培训2991人次,农民技术培训21300人次,安排大学生就业152人次,中小学校长挂职10人,干部挂职33人,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2600人,接受黔西南州输出劳务18批10000余人;医疗投入2371.97万元,其中医院建设1667.5万元,医院设施520.47万元,医生培训150万元等。

  通过宁波市牵线搭桥,宁波报业集团组织开展了“阳光早餐·万人助学”社会公益活动,62.8万元“阳光早餐”爱心捐款安排到黔西南州10所学校,让4000余名山区孩子吃上了1年的免费早餐;宁波市5批43名农业专家、文艺工作者、青年企业家志愿者赴黔西南州开展农技指导、献爱心。3批12位农业专家赴黔西南州,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还引进了葡萄、甜瓜等20多个优良品种;一位宁波籍企业家援建了中小学校358所,资助大中小学生2725人,总资助额达2.7亿元;江东区一位退休老人捐出40万元,帮助兴仁县贫困群众引种20亩良种香榧;宁波宏达货柜公司捐赠100万元,帮助建设锁寨村农业园区科普馆及相关配套设施。

编辑: 孙研

【经济日报】宁波市对口帮扶贵州黔西南州纪实

稿源: 经济日报 2016-09-14 09:23:00

  上图:宁波报业集团开展“阳光早餐·万人助学”公益活动,62.8万元爱心捐款让黔西南州10所学校的4000余名孩子吃上了1年的免费早餐。

  下图:宁波共建的黔西南州义龙新区示范村——楼纳村新貌。(资料图片)

  自从开展对口帮扶以来,浙江省宁波市对贵州省黔西南州的产业培育、园区共建、招商引资等给予持续支持;两地通过不断改革帮扶机制、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内容,共同推进了一大批项目,帮扶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帮扶格局从政府“单打独斗”向社会多元帮扶转变,成效显著。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义龙新区顶效镇楼纳村村民吴荣成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小轿车。此前,当村里的道路还是泥土烂路时,吴荣成进出村的主要交通工具还只是一辆马车。用近10年的时间,吴荣成完成了从“马车夫”到“私家车主”的转变。这一转变背后的动力之一,便是浙江省宁波市对口帮扶为黔西南州带来的“激活效应”。

  统计数据显示,1996年至2015年底,宁波市帮扶黔西南州项目共1573个,金额达5.51亿元。2013年至2015年,宁波市在对口帮扶上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帮出亮点、作出示范,共帮助黔西南州实施对口帮扶项目230个,到位帮扶资金1.83亿元。

  扶产业 推动脱贫致富

  “太阳出来喜洋洋,感谢宁波来帮忙。产业基地建得好,家家户户住新房。”这是黔西南州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布依族乡亲自编的山歌,表达了对宁波对口援助的感激之情。

  近年来,宁波市海曙区政府、宁波银行业协会对口帮扶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先后投入110万元改造民居105户,让纳孔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宁波市海曙区政府、宁波银行业协会还先后投资建成李子基地500亩、红心猕猴桃基地500亩、车厘子基地400亩、特色蔬菜基地500亩,引进浙江企业在村里投资新建了1家乡村度假精品酒店。

  曾“锁”在深山老林无人问津的锁寨村,是宁波市对口帮扶的示范村。村里广场、长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满山遍野的五星枇杷、树莓、山桃,把环绕在农业园区科普馆及四周的荒山变成了果园。2014年以来,在宁波市帮扶支持下,锁寨村先后完成1800米进村道路改扩建、2座民族特色桥建设和6000米园区生产道路建设,还建成了一座群众休闲文化广场。

  截至2015年底,通过宁波市资金和项目帮扶,黔西南州建成了义龙试验区千亩杨梅基地、安龙食用菌产业园、晴隆县草地畜牧业、普安县长毛兔养殖场、兴义市猪场坪乡万亩核桃基地、贞丰县黄花梨基地等农业产业基地,通过扶持优质水果、茶叶、商品牛、商品猪等产业的发展,有效加快了黔西南州农村脱贫致富步伐。

  兴企业 两地互动共赢

  宁波和黔西南州还在园区开发建设、产业链跨区融合、人才转移培训等方面擦出了“火花”。2013年以来,两地签约的一些项目陆续在黔西南州动工,浙商与兴义本土商人联合投资50亿元共建了浙兴商贸城项目。宁波市企业家协会、宁波贵州商会已与义龙新区签订园区用地8300亩,签约资金52亿元。意向签约企业6家,中国绿岛南南国际、中兴新能源电动汽车2家企业已入驻。“中国绿岛·南南国际义龙文化生态创意园”已正式启动建设。

  2014年,6家黔西南州茶产业企业到宁波参加“中国宁波第七届茶艺博览会”,贵州省安龙县组织了10多家食品企业参加食博会,与宁波相关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安龙县金州蔬菜公司与宁波飞洪蔬菜基地合作,让当地农产品进入宁波市各大超市。宁波还利用主办的大型展会为贵州搭建招商引资和农副产品外销平台。

  在宁波市支持下,2014年10月16日,宁波至兴义航线正式开通,目前每周4个航班,进一步深化了宁波、黔西南两地之间的联系、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对推动黔西南州旅游、技术和交通等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和通道。

  助文教 育人才强根基

  黔西南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黔西南州社会福利院、兴义一中教学楼等一批重大项目均留下了“宁波印记”。这些年,宁波在黔西南州文化教育方面共投入18634.07万元。其中,学校建设15059.12万元,公用设施1435万元,文教设施658.7万元,温暖午餐151.7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246.29万元;修建培训中心5个,干部培训2991人次,农民技术培训21300人次,安排大学生就业152人次,中小学校长挂职10人,干部挂职33人,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2600人,接受黔西南州输出劳务18批10000余人;医疗投入2371.97万元,其中医院建设1667.5万元,医院设施520.47万元,医生培训150万元等。

  通过宁波市牵线搭桥,宁波报业集团组织开展了“阳光早餐·万人助学”社会公益活动,62.8万元“阳光早餐”爱心捐款安排到黔西南州10所学校,让4000余名山区孩子吃上了1年的免费早餐;宁波市5批43名农业专家、文艺工作者、青年企业家志愿者赴黔西南州开展农技指导、献爱心。3批12位农业专家赴黔西南州,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还引进了葡萄、甜瓜等20多个优良品种;一位宁波籍企业家援建了中小学校358所,资助大中小学生2725人,总资助额达2.7亿元;江东区一位退休老人捐出40万元,帮助兴仁县贫困群众引种20亩良种香榧;宁波宏达货柜公司捐赠100万元,帮助建设锁寨村农业园区科普馆及相关配套设施。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