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小伙“一言不合”就辞职 5年换10份工作 到底要干啥?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9-29 08:29:00报料热线:81850000

  漫画章丽珍

  前段时间,王健林说的一句“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引起社会广泛热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个亿”实在太遥远,而进行职场规划的一个个“小目标”似乎更切合实际。那么,你有职场自我增值的“小目标”吗?

  王婧

  没有职场规划

  不少人“一言不合”就跳槽

  28岁的小东(化名)长得斯斯文文。最近,他刚跳槽到某新能源汽车租售中心工作,这是他大学毕业5年来第10次跳槽了。

  小东大学学的是物流专业,当时物流行业正风生水起,所学正是热门专业。可是毕业后求职时,他才发现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与他的理想差距非常大。“绝大多数是基层岗位,也就是要从快递小哥、分拣员做起,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所学的知识根本用不上,与普通的初中生没什么区别。”小东不无抱怨地说,他在某物流公司找到第一份工作,就被分派去送件,做了不到3个月,他大失所望,便愤然离职。之后,他又在朋友的推荐下做起了代刷信用卡生意。

  可随着有关部门监管越来越严,这份“工作”没维持多久,他又心灰意冷。之后,辗转各地,先后涉足了保健品推销、房屋中介、人才招聘等七八份工作,其间还尝试和朋友合作创业,但都以失败告终。

  问及他究竟想做什么,小东一脸茫然地说:“我喜欢新鲜事物,感觉什么都新奇,似乎都懂一点,可真正上手去做又什么都不会。”

  小东坦言,这些年自己是荒废了,什么都没有学到,更别谈职业规划了,几乎是走一步算一步,所以在职场打拼越来越被动。

  针对职业规划与自我增值这一问题,记者曾在宁波晚报公众号上发布了一个相关问卷调查,共有297位读者接受了此次调查。数据显示,有83个受访者表示在工作一年后就感觉遇到“天花板”,而“2~3年”与“3年及以上”感到困惑的则分别占到35%与37%。

  其中,有将近4成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有短期的职业规划,26%的人表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当然也有近三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比较迷茫,毫无目标。

  另外,记者在此前有关跳槽的调查中得到一组数据,工作1~3年内跳槽的人数,是工作3年以上跳槽人数的3倍,而前者往往“一言不合”就跳槽,且不少人有过多次跳槽的经历。究其原因,多半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换句话说,根本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些什么。

  职场中人自我提升离不开学习

  在媒体工作的徐小姐是90后职员,入职一年多。她表示,由于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以达到工作上的一些要求。

  “以我们行业来说,变化是非常多的。比如说新媒体的普及,要求我去掌握公众号编辑等技能,而这样一个大技能中又包含了许多小模块,包含排版、制作图表、修改文章等。”徐小姐说,“这就要求我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眼光,会使用Photoshop等软件。还必须掌握拍摄、剪片等新技能,这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

  那么,她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自我增值呢?徐小姐说,目前单位内部会有不定期的培训与讲座,她基本上都会去参加。而业余时间,她还会通过一些专业技能的公众号获取直播的名额,在网络上学习。“有专业的机构甚至会开展一些相应的训练营,我正在筹划着去参加一场,届时不仅可以学习还可以与同行切磋交流。”

  另一位从事IT工作的小程则表示,为了尽快成为项目负责人,他需要不断学习。“以一门新的程序语言来说,我会选择imooc等网站进行相应语法的学习。”此外,他也表示,目前有非常多的IT培训网站开始将工作岗位与学习绑定在一起,许多学员可以在获取相应证书后得到推荐,从而谋求更好的职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人均认为学习对提升自我非常重要,其中7成受访者感觉目前工作较忙,平时进行自我增值的时间比较少,但有六成受访者表示会忙里抽空去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

  员工自我增值离不开企业支持

  而面对形形色色的增值方式,受访者非常希望通过继续深造读书、公司外部的自费培训以及其他方式进行学习。对于许多公司内部所开展的培训,有将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能够起到一点作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良好的自我增值同样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对于企业所营造的氛围,调查结果却不那么乐观,有172个受访者认为自己目前所在企业对自己没有带来提升增值的空间。而针对公司方面的员工自我增值机制这一问题,有141人表示没有任何此类机制,84人表示公司内部会不定期举行培训讲座,接近一成人表示“公司会鼓励员工去外面进行培训,并进行部分补助”,能提供“鼓励员工继续读书,如需全职读书则保留职位”这一福利的企业则少之又少,受访者中只有七人表示所在企业有这种机制。

  对于企业鼓励员工进行自我增值这一福利,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研究院江浩川则深有体会。

  “我在美国GE工作期间,享受过一项特别的员工福利,并且受益匪浅。”江浩川表示,这一项福利鼓励了员工一边读书一边工作,公司会支付整个费用,于是他便在马凯特大学攻读了MBA学位。“两年后我获得这一学位,这段经历也无形之中为我注入了从科学家转型为企业家的潜力。”江浩川不无感激地说。

  “如果一个员工的业务能力非常出色,并且想出国再深造几年,我们会鼓励他走出去,并为其保留职位。”凯越国贸人力资源经理说,“企业甚至也会主动送员工出去进行专业培训,这种不仅提高了员工的能力,也使集团整体素质和实力增强。”

  -专家说法

  自我增值要有的放矢

  浙江万里学院副教授郭鉴说:“大多数人从参加工作那一刻起其实就需要完成两件事:放电和充电。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归零,然后开始充电。很多人在工作三四年后会遇到一个瓶颈期,这个时候的充电是一种知识自我管理的系统化。”

  他表示,个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读MBA或参加各种培训班等方式,进一步深造,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

  “我觉得职场人士要有的放矢地去进行自我增值。”宁波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研究所所长杨健表示,职场中存在着不少盲目去参加培训的人,这样既浪费时间,对自我升值又没有太大的意义。

  杨健认为,利用企业内部晋升达到“升值”的目的,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当然前提是才华出众、综合能力强,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劣势,明晰职业定位,然后构建一个身价坐标图,分别制定出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计划,再从知识、技能、人际关系等方面提升自己。总之,职场人士安身立命的本领越高,就越值钱,这是跑赢同事的前提。 东南商报记者劳育聪

编辑: 杜寅

小伙“一言不合”就辞职 5年换10份工作 到底要干啥?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9-29 08:29:00

  漫画章丽珍

  前段时间,王健林说的一句“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引起社会广泛热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个亿”实在太遥远,而进行职场规划的一个个“小目标”似乎更切合实际。那么,你有职场自我增值的“小目标”吗?

  王婧

  没有职场规划

  不少人“一言不合”就跳槽

  28岁的小东(化名)长得斯斯文文。最近,他刚跳槽到某新能源汽车租售中心工作,这是他大学毕业5年来第10次跳槽了。

  小东大学学的是物流专业,当时物流行业正风生水起,所学正是热门专业。可是毕业后求职时,他才发现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与他的理想差距非常大。“绝大多数是基层岗位,也就是要从快递小哥、分拣员做起,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所学的知识根本用不上,与普通的初中生没什么区别。”小东不无抱怨地说,他在某物流公司找到第一份工作,就被分派去送件,做了不到3个月,他大失所望,便愤然离职。之后,他又在朋友的推荐下做起了代刷信用卡生意。

  可随着有关部门监管越来越严,这份“工作”没维持多久,他又心灰意冷。之后,辗转各地,先后涉足了保健品推销、房屋中介、人才招聘等七八份工作,其间还尝试和朋友合作创业,但都以失败告终。

  问及他究竟想做什么,小东一脸茫然地说:“我喜欢新鲜事物,感觉什么都新奇,似乎都懂一点,可真正上手去做又什么都不会。”

  小东坦言,这些年自己是荒废了,什么都没有学到,更别谈职业规划了,几乎是走一步算一步,所以在职场打拼越来越被动。

  针对职业规划与自我增值这一问题,记者曾在宁波晚报公众号上发布了一个相关问卷调查,共有297位读者接受了此次调查。数据显示,有83个受访者表示在工作一年后就感觉遇到“天花板”,而“2~3年”与“3年及以上”感到困惑的则分别占到35%与37%。

  其中,有将近4成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有短期的职业规划,26%的人表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当然也有近三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比较迷茫,毫无目标。

  另外,记者在此前有关跳槽的调查中得到一组数据,工作1~3年内跳槽的人数,是工作3年以上跳槽人数的3倍,而前者往往“一言不合”就跳槽,且不少人有过多次跳槽的经历。究其原因,多半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换句话说,根本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些什么。

  职场中人自我提升离不开学习

  在媒体工作的徐小姐是90后职员,入职一年多。她表示,由于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以达到工作上的一些要求。

  “以我们行业来说,变化是非常多的。比如说新媒体的普及,要求我去掌握公众号编辑等技能,而这样一个大技能中又包含了许多小模块,包含排版、制作图表、修改文章等。”徐小姐说,“这就要求我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眼光,会使用Photoshop等软件。还必须掌握拍摄、剪片等新技能,这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

  那么,她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自我增值呢?徐小姐说,目前单位内部会有不定期的培训与讲座,她基本上都会去参加。而业余时间,她还会通过一些专业技能的公众号获取直播的名额,在网络上学习。“有专业的机构甚至会开展一些相应的训练营,我正在筹划着去参加一场,届时不仅可以学习还可以与同行切磋交流。”

  另一位从事IT工作的小程则表示,为了尽快成为项目负责人,他需要不断学习。“以一门新的程序语言来说,我会选择imooc等网站进行相应语法的学习。”此外,他也表示,目前有非常多的IT培训网站开始将工作岗位与学习绑定在一起,许多学员可以在获取相应证书后得到推荐,从而谋求更好的职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人均认为学习对提升自我非常重要,其中7成受访者感觉目前工作较忙,平时进行自我增值的时间比较少,但有六成受访者表示会忙里抽空去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

  员工自我增值离不开企业支持

  而面对形形色色的增值方式,受访者非常希望通过继续深造读书、公司外部的自费培训以及其他方式进行学习。对于许多公司内部所开展的培训,有将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能够起到一点作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良好的自我增值同样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对于企业所营造的氛围,调查结果却不那么乐观,有172个受访者认为自己目前所在企业对自己没有带来提升增值的空间。而针对公司方面的员工自我增值机制这一问题,有141人表示没有任何此类机制,84人表示公司内部会不定期举行培训讲座,接近一成人表示“公司会鼓励员工去外面进行培训,并进行部分补助”,能提供“鼓励员工继续读书,如需全职读书则保留职位”这一福利的企业则少之又少,受访者中只有七人表示所在企业有这种机制。

  对于企业鼓励员工进行自我增值这一福利,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研究院江浩川则深有体会。

  “我在美国GE工作期间,享受过一项特别的员工福利,并且受益匪浅。”江浩川表示,这一项福利鼓励了员工一边读书一边工作,公司会支付整个费用,于是他便在马凯特大学攻读了MBA学位。“两年后我获得这一学位,这段经历也无形之中为我注入了从科学家转型为企业家的潜力。”江浩川不无感激地说。

  “如果一个员工的业务能力非常出色,并且想出国再深造几年,我们会鼓励他走出去,并为其保留职位。”凯越国贸人力资源经理说,“企业甚至也会主动送员工出去进行专业培训,这种不仅提高了员工的能力,也使集团整体素质和实力增强。”

  -专家说法

  自我增值要有的放矢

  浙江万里学院副教授郭鉴说:“大多数人从参加工作那一刻起其实就需要完成两件事:放电和充电。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归零,然后开始充电。很多人在工作三四年后会遇到一个瓶颈期,这个时候的充电是一种知识自我管理的系统化。”

  他表示,个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读MBA或参加各种培训班等方式,进一步深造,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

  “我觉得职场人士要有的放矢地去进行自我增值。”宁波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研究所所长杨健表示,职场中存在着不少盲目去参加培训的人,这样既浪费时间,对自我升值又没有太大的意义。

  杨健认为,利用企业内部晋升达到“升值”的目的,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当然前提是才华出众、综合能力强,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劣势,明晰职业定位,然后构建一个身价坐标图,分别制定出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计划,再从知识、技能、人际关系等方面提升自己。总之,职场人士安身立命的本领越高,就越值钱,这是跑赢同事的前提。 东南商报记者劳育聪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