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
网络媒体走转改 | 重访阜宁灾民:“大灾之年我们脱了贫”
稿源:   2017-01-15 18:46: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网络媒体走转改

  1月11日11:00,阜宁县板湖镇孔荡村二组。

  将最后一批稻谷烘干,孔宪罗掸去身上稻壳草屑,走出村粮食烘干中心。灾后临时安置点的家中,老伴郭凤珍已做好热腾腾的饭菜。“新稻米,闻着挺香!”捧起碗,孔宪罗拿筷头指指墙角摞着的八九只蛇皮袋,“今年口粮全是新米,没黄粒。”

  “2015年的陈稻没卖出几个钱。下雪天收上来,捂在家里不见阳光,稻子出芽米生黄粒,小贩子看不上,每斤只给九毛。去年龙卷风一来,存的口粮也被刮跑了。”郭凤珍说,去年秋收产量高,可天不帮忙。“房子被风掀了,稻子收回来没处放,好在村里建了烘干中心,免费帮我们烘干,4000多斤稻子比上一年多卖2500多元。”

  宽阔的海芦大道穿村而过。路北,安置小区正在建,那是282户受灾村民的新家;路南,便是郭凤珍所说的粮食烘干中心。孔荡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像孔宪罗这样的低收入农户有33户。盐城市委驻阜宁县板湖帮扶工作队队员、孔荡村第一书记杨洪雨告诉记者:“烘干中心投资200万元,由市委帮扶工作队和省、县财政出资共建。去年10月底建好,正赶上帮群众烘稻谷,5台机器每天烘干120吨,忙到现在连个正式的名字还没来得及起呢。”

  “以往,扶贫送钱,但转眼就用没了,贫困的帽子依然在。这两年,粮食一到收割期就下雨,农民到手的粮食收不上来,我们就想为村里建个烘干中心。”杨洪雨说,当初走访了210户村民,大家认为这个项目既解燃眉之急,又是长久之计。

  离烘干中心不远,有座孔子像。“这里原是我们孔氏家族的祖坟之地,现在全迁进镇里的公墓。开始有人不同意,后来都想通了,建烘干中心,我们得实惠,日子更好过,老祖宗怎么会与子孙争地?”锅炉工孔庆党说。

  “粮食进来要过电子流量磅,进烘干塔,去杂烘干,上输送带或铲车。”和孔庆党一样,64岁的孔宪罗也是锅炉工,他指着智能烘干机上的按键,“啥时按哪个,我基本学会了。”担忧对新项目操作和管理不到位,村里先将烘干中心对外出租3年,租期结束,便收回自主经营。

  “年租金15万元,每年再给村特困户资助三五万元。”兴化粮商闵书华做粮食生意多年,但觉得这个刚接手的扶贫项目特别有意义,“普通农户送粮来烘干,每斤收8分,受灾户只收成本价4分,低收入农户免费。两个多月,我们烘干4000多吨。高峰时,烘干的稻子一出手就能卖1.49元的高价,大伙能不高兴?附近陈集、芦蒲、古河等邻镇的农户,甚至淮安的农户都把潮稻拉来烘干。”

  集体增积累,农户也得利。孔庆党等8位低收入农户被安排进烘干中心上班:“工资4000块,一年忙5个月,还管饭!多了这两万块,加上儿子媳妇在外打工的收入,没想到大灾之年,我们实打实地脱了贫。”普通村民也跟着沾光,平时忙起来,杂工也要几十个人。一组村民许飞,瞅准时机当起粮食经纪人,两三个月增收2万元。

  孔荡村是去年“6·23”特大龙卷风灾的重灾区,326户房屋倒塌, 2人遇难, 21人重伤。然而,灾年里,孔庆党等农户脱了贫,孔荡村也由三类村升级为一类村。“孔荡有废沟十八荡,去年平整出130亩水面养螃蟹,又为集体增收4.8万元,加上15万租金,超出一类村‘经营性收入达18万元’的标准。”杨洪雨介绍,“为了让农户彻底甩掉穷帽,去年9月,村里成立利华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农户860亩土地入股,建起150亩连栋大棚,550亩有机稻米种植基地,另外还有48户入股48万元。今年年底,大伙就能参与分红。”

  走进全村最穷的低收入农户孔繁超家,“咩咩”羊叫此起彼伏,孔繁超的老伴武梅芳正忙着晒过年吃的糯米面,两间新房的门窗上贴着红色喜字。“过去三亩地能谈上什么收入?两间小破房,儿子娶媳妇都难。”武梅芳夫妇因病致贫,前年,帮扶工作队出资,指导他家养羊养猪。“去年儿子结婚,凑合建了两间新房,龙卷风掀了屋顶,房子保留下来。现在4亩地流转4000块,我到烘干中心烧饭,每月也能挣两千。等开了春,我们再进合作社大棚做工,儿子媳妇外出打工,这样加一加,就算羊价再下跌,我们也不会像过去那样揪心了。”

编辑: 陈燕

网络媒体走转改 | 重访阜宁灾民:“大灾之年我们脱了贫”

稿源: 2017-01-15 18:46:00

  1月11日11:00,阜宁县板湖镇孔荡村二组。

  将最后一批稻谷烘干,孔宪罗掸去身上稻壳草屑,走出村粮食烘干中心。灾后临时安置点的家中,老伴郭凤珍已做好热腾腾的饭菜。“新稻米,闻着挺香!”捧起碗,孔宪罗拿筷头指指墙角摞着的八九只蛇皮袋,“今年口粮全是新米,没黄粒。”

  “2015年的陈稻没卖出几个钱。下雪天收上来,捂在家里不见阳光,稻子出芽米生黄粒,小贩子看不上,每斤只给九毛。去年龙卷风一来,存的口粮也被刮跑了。”郭凤珍说,去年秋收产量高,可天不帮忙。“房子被风掀了,稻子收回来没处放,好在村里建了烘干中心,免费帮我们烘干,4000多斤稻子比上一年多卖2500多元。”

  宽阔的海芦大道穿村而过。路北,安置小区正在建,那是282户受灾村民的新家;路南,便是郭凤珍所说的粮食烘干中心。孔荡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像孔宪罗这样的低收入农户有33户。盐城市委驻阜宁县板湖帮扶工作队队员、孔荡村第一书记杨洪雨告诉记者:“烘干中心投资200万元,由市委帮扶工作队和省、县财政出资共建。去年10月底建好,正赶上帮群众烘稻谷,5台机器每天烘干120吨,忙到现在连个正式的名字还没来得及起呢。”

  “以往,扶贫送钱,但转眼就用没了,贫困的帽子依然在。这两年,粮食一到收割期就下雨,农民到手的粮食收不上来,我们就想为村里建个烘干中心。”杨洪雨说,当初走访了210户村民,大家认为这个项目既解燃眉之急,又是长久之计。

  离烘干中心不远,有座孔子像。“这里原是我们孔氏家族的祖坟之地,现在全迁进镇里的公墓。开始有人不同意,后来都想通了,建烘干中心,我们得实惠,日子更好过,老祖宗怎么会与子孙争地?”锅炉工孔庆党说。

  “粮食进来要过电子流量磅,进烘干塔,去杂烘干,上输送带或铲车。”和孔庆党一样,64岁的孔宪罗也是锅炉工,他指着智能烘干机上的按键,“啥时按哪个,我基本学会了。”担忧对新项目操作和管理不到位,村里先将烘干中心对外出租3年,租期结束,便收回自主经营。

  “年租金15万元,每年再给村特困户资助三五万元。”兴化粮商闵书华做粮食生意多年,但觉得这个刚接手的扶贫项目特别有意义,“普通农户送粮来烘干,每斤收8分,受灾户只收成本价4分,低收入农户免费。两个多月,我们烘干4000多吨。高峰时,烘干的稻子一出手就能卖1.49元的高价,大伙能不高兴?附近陈集、芦蒲、古河等邻镇的农户,甚至淮安的农户都把潮稻拉来烘干。”

  集体增积累,农户也得利。孔庆党等8位低收入农户被安排进烘干中心上班:“工资4000块,一年忙5个月,还管饭!多了这两万块,加上儿子媳妇在外打工的收入,没想到大灾之年,我们实打实地脱了贫。”普通村民也跟着沾光,平时忙起来,杂工也要几十个人。一组村民许飞,瞅准时机当起粮食经纪人,两三个月增收2万元。

  孔荡村是去年“6·23”特大龙卷风灾的重灾区,326户房屋倒塌, 2人遇难, 21人重伤。然而,灾年里,孔庆党等农户脱了贫,孔荡村也由三类村升级为一类村。“孔荡有废沟十八荡,去年平整出130亩水面养螃蟹,又为集体增收4.8万元,加上15万租金,超出一类村‘经营性收入达18万元’的标准。”杨洪雨介绍,“为了让农户彻底甩掉穷帽,去年9月,村里成立利华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农户860亩土地入股,建起150亩连栋大棚,550亩有机稻米种植基地,另外还有48户入股48万元。今年年底,大伙就能参与分红。”

  走进全村最穷的低收入农户孔繁超家,“咩咩”羊叫此起彼伏,孔繁超的老伴武梅芳正忙着晒过年吃的糯米面,两间新房的门窗上贴着红色喜字。“过去三亩地能谈上什么收入?两间小破房,儿子娶媳妇都难。”武梅芳夫妇因病致贫,前年,帮扶工作队出资,指导他家养羊养猪。“去年儿子结婚,凑合建了两间新房,龙卷风掀了屋顶,房子保留下来。现在4亩地流转4000块,我到烘干中心烧饭,每月也能挣两千。等开了春,我们再进合作社大棚做工,儿子媳妇外出打工,这样加一加,就算羊价再下跌,我们也不会像过去那样揪心了。”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