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新春伊始全省大会 今年剿灭劣V类水为什么这么重要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7-02-07 11:22:00报料热线:81850000

  2月6日,春节后工作的第三天,浙江就擂响了新年的战鼓: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剿灭劣Ⅴ类水工作会议。“剿灭”二字语气强烈,通常而言,一般不大会用在会议名称上。这两个字,向全省发出了坚决把治水进行到底、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强烈信号。

  会上又再次重申了一个目标:全面消除劣V类水的截止时间为2017年底,而原定时间为2020年,比原定时间提前3年。为何新年伊始,就要进行如此大动作?

  (一)

  首先要解释一个问题:什么是劣V类水?这是水质中的一个分类,根据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我国的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分为五类:I、II、III、IV、V。越高则水质越好。

  所以,I类水的水质是最好的。简单来说,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比如说过滤、消毒之后,就可以喝了;II类水处理起来,就要麻烦一些:要经过一系列的经常规净化处理程序,比如说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等,处理完了也可供饮用。

  以此类推,到了V类水,这水就差很多了,只能用于农业灌溉,或者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劣V类水的水质比V类水还要差,已经到了基本不能派任何用场的地步,还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害,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基本丧失了水的使用功能”。

  在老百姓嘴里,常常把劣V类水叫作黑臭水。为啥V类水之后不再分类呢?这是因为对这类水再分级制定标准,已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干脆把它们归为一类,叫劣V类水。

  解释完了什么是劣V类水,也许您就明白为什么浙江要大张旗鼓,喊出“剿灭”二字了,因为它已经到了对人有害无利的地步了。

  (二)

  在很多人印象中,浙江位于江南,“江南”二字一向和“水乡”并列。但是随着浙江的经济发展,水乡也缺起水来。

  但这种缺水,和人们印象中的水资源不足有差别,这种缺水叫“水质性缺水”:河道中、沟渠内明明有水,但这水因为受了污染,不能用。

  浙江的水资源,还有个地理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西部地区人口少、经济欠发达,却水源丰富,浙东和浙北人口多、经济密集度高,却水源相对紧缺。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

  2012年有个统计数据:浙江有32个省控地表水断面劣V类,31.7%的断面没有达到功能区要求,钱塘江、甬江、苕溪、瓯江、曹娥江、飞云江等浙江8大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水乡”最典型的嘉兴,1.38万公里河道,31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短短20年,五类、劣五类水体从10%上升到88%。

  所以,从2013年年底,浙江就打响了一场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攻坚战,到今年已经3年多时间了。

  (三)

  对水污染稍稍留心的人,就会知道,水污染有两种:一种点源污染,一种叫面源污染。所谓点源污染,就是有固定点的污染源,比如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从排放口集中排出,汇入江河湖泊;面源污染就复杂多了:比如在农田中施肥,在田中是肥水,如果溢出,就成了污染,有时候下一场大雨,雨水卷着泥土滚滚而下,甚至都会造成江河湖泊富营养化。

  点源污染中,最可怕就是工业废水,此外还有城市生活污水。曾经有个统计数据:印染、造纸、制革、化工4大重污染产业产值比重不到37%,但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占该省工业排放量的67%和80%;电镀、制革产值比重不到5%,但铬的排放量却占全省的92%。

  因此,在工业发达的浙江,治水还涉及到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因此,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就曾经多次强调,浙江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源头在岸上,根子在产业。浙江还承诺“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

  这3年多来,浙江治水一步一个脚印:2015年年底,浙江铅蓄电池、电镀、制革、印染、造纸、化工等六大污染行业,有5740家被纳入整治范围,其中2250家被关停;22个特色行业污染,有3122家企业被关闭,整治提升6540家。

  根据前段时间的浙江省两会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在2016年,浙江完成河道综合整治2836公里,完成河湖库塘清淤1.37亿立方米,建成城镇污水管网3252公里、4年累计11625公里;完成27个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累计235个;完成4173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累计23137个。

  (四)

  治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无数人付出巨大的努力。在这中间,不得不提到“浙江铁军”四个字。

  首先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自加压力,列出治水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求各地将“五水共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并作为各地各部门重要的实绩考核内容、领导干部年终述职与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必讲内容,形成全省“治水”的破竹之势。

  制度创新也必不可少。2013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建立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河长体系,到2013年底,实现了“河长制”全覆盖:共有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乡镇级河长和村级河长42120名,还配备了河道警长、民间河长。

  全省共计6.1万名河长,用了3年时间,共消灭6500公里垃圾河,整治“黑臭河”超过5100公里,不亏是真正的“治水铁军”。正因为有了这支既能打攻坚战,更能打持久战的“铁军”,浙江的水质才得到不断改善。

  2016年在泰国曼谷举行的泛亚和太平洋地区农村供水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世界银行特邀浙江省专题介绍农村治水经验。当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这份意见的内容中,也包含着浙江的实践经验在内。

  (五)

  正因为有了这支铁军,浙江才有底气喊出2017年全面消劣,这也意味着浙江要兑现“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承诺,争当全国治水标杆省份。

  事实上,在2015年底,嘉兴、绍兴、金华等3个市就提前完成目标,基本消除境内的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到了2016年底,嘉兴IV类及以上水体比重提升至93.1%,其中Ⅲ类及以上水体比重提高到19.2%,出境水水质优于入境水水质。

  在此背景下,2016年浙江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在今年,要通过协同推进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工业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排污口整治、生态配水与修复等六大工程,完善河长制,整治小微水体感官污染,完成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达标改造。并且郑重承诺,在今年要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

  之后,在同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在今年要办的十方面民生实事中,又作了再次承诺。通常而言,政府工作报告谈的都是大事,点到一次已经是大事了。“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被连续点到两次,可见浙江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这种背景下,就可以看出,今天这个全省剿灭劣Ⅴ类水工作会议,体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治水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铁的决心。

编辑: 郭静

新春伊始全省大会 今年剿灭劣V类水为什么这么重要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7-02-07 11:22:00

  2月6日,春节后工作的第三天,浙江就擂响了新年的战鼓: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剿灭劣Ⅴ类水工作会议。“剿灭”二字语气强烈,通常而言,一般不大会用在会议名称上。这两个字,向全省发出了坚决把治水进行到底、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强烈信号。

  会上又再次重申了一个目标:全面消除劣V类水的截止时间为2017年底,而原定时间为2020年,比原定时间提前3年。为何新年伊始,就要进行如此大动作?

  (一)

  首先要解释一个问题:什么是劣V类水?这是水质中的一个分类,根据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我国的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分为五类:I、II、III、IV、V。越高则水质越好。

  所以,I类水的水质是最好的。简单来说,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比如说过滤、消毒之后,就可以喝了;II类水处理起来,就要麻烦一些:要经过一系列的经常规净化处理程序,比如说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等,处理完了也可供饮用。

  以此类推,到了V类水,这水就差很多了,只能用于农业灌溉,或者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劣V类水的水质比V类水还要差,已经到了基本不能派任何用场的地步,还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害,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基本丧失了水的使用功能”。

  在老百姓嘴里,常常把劣V类水叫作黑臭水。为啥V类水之后不再分类呢?这是因为对这类水再分级制定标准,已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干脆把它们归为一类,叫劣V类水。

  解释完了什么是劣V类水,也许您就明白为什么浙江要大张旗鼓,喊出“剿灭”二字了,因为它已经到了对人有害无利的地步了。

  (二)

  在很多人印象中,浙江位于江南,“江南”二字一向和“水乡”并列。但是随着浙江的经济发展,水乡也缺起水来。

  但这种缺水,和人们印象中的水资源不足有差别,这种缺水叫“水质性缺水”:河道中、沟渠内明明有水,但这水因为受了污染,不能用。

  浙江的水资源,还有个地理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西部地区人口少、经济欠发达,却水源丰富,浙东和浙北人口多、经济密集度高,却水源相对紧缺。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

  2012年有个统计数据:浙江有32个省控地表水断面劣V类,31.7%的断面没有达到功能区要求,钱塘江、甬江、苕溪、瓯江、曹娥江、飞云江等浙江8大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水乡”最典型的嘉兴,1.38万公里河道,31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短短20年,五类、劣五类水体从10%上升到88%。

  所以,从2013年年底,浙江就打响了一场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攻坚战,到今年已经3年多时间了。

  (三)

  对水污染稍稍留心的人,就会知道,水污染有两种:一种点源污染,一种叫面源污染。所谓点源污染,就是有固定点的污染源,比如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从排放口集中排出,汇入江河湖泊;面源污染就复杂多了:比如在农田中施肥,在田中是肥水,如果溢出,就成了污染,有时候下一场大雨,雨水卷着泥土滚滚而下,甚至都会造成江河湖泊富营养化。

  点源污染中,最可怕就是工业废水,此外还有城市生活污水。曾经有个统计数据:印染、造纸、制革、化工4大重污染产业产值比重不到37%,但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占该省工业排放量的67%和80%;电镀、制革产值比重不到5%,但铬的排放量却占全省的92%。

  因此,在工业发达的浙江,治水还涉及到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因此,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就曾经多次强调,浙江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源头在岸上,根子在产业。浙江还承诺“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

  这3年多来,浙江治水一步一个脚印:2015年年底,浙江铅蓄电池、电镀、制革、印染、造纸、化工等六大污染行业,有5740家被纳入整治范围,其中2250家被关停;22个特色行业污染,有3122家企业被关闭,整治提升6540家。

  根据前段时间的浙江省两会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在2016年,浙江完成河道综合整治2836公里,完成河湖库塘清淤1.37亿立方米,建成城镇污水管网3252公里、4年累计11625公里;完成27个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累计235个;完成4173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累计23137个。

  (四)

  治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无数人付出巨大的努力。在这中间,不得不提到“浙江铁军”四个字。

  首先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自加压力,列出治水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求各地将“五水共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并作为各地各部门重要的实绩考核内容、领导干部年终述职与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必讲内容,形成全省“治水”的破竹之势。

  制度创新也必不可少。2013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建立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河长体系,到2013年底,实现了“河长制”全覆盖:共有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乡镇级河长和村级河长42120名,还配备了河道警长、民间河长。

  全省共计6.1万名河长,用了3年时间,共消灭6500公里垃圾河,整治“黑臭河”超过5100公里,不亏是真正的“治水铁军”。正因为有了这支既能打攻坚战,更能打持久战的“铁军”,浙江的水质才得到不断改善。

  2016年在泰国曼谷举行的泛亚和太平洋地区农村供水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世界银行特邀浙江省专题介绍农村治水经验。当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这份意见的内容中,也包含着浙江的实践经验在内。

  (五)

  正因为有了这支铁军,浙江才有底气喊出2017年全面消劣,这也意味着浙江要兑现“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承诺,争当全国治水标杆省份。

  事实上,在2015年底,嘉兴、绍兴、金华等3个市就提前完成目标,基本消除境内的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到了2016年底,嘉兴IV类及以上水体比重提升至93.1%,其中Ⅲ类及以上水体比重提高到19.2%,出境水水质优于入境水水质。

  在此背景下,2016年浙江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在今年,要通过协同推进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工业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排污口整治、生态配水与修复等六大工程,完善河长制,整治小微水体感官污染,完成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达标改造。并且郑重承诺,在今年要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

  之后,在同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在今年要办的十方面民生实事中,又作了再次承诺。通常而言,政府工作报告谈的都是大事,点到一次已经是大事了。“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被连续点到两次,可见浙江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这种背景下,就可以看出,今天这个全省剿灭劣Ⅴ类水工作会议,体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治水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铁的决心。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