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各地新闻
【网络媒体走转改】方洼村:一年变化抵上过去几十年
稿源: 中国经济网   2017-02-09 14:59: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网络媒体走转改

  这是方洼村经过改造后的坑塘,干净整洁。胡升华摄

  把荒山变良田,令泥路变模样,让群众心花放……这些需要多长时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方洼村告诉我们,一年就够。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把国家级贫困县光山县确定为定点扶贫县。为推动光山早日脱贫,中共中央办公厅为其量身定制了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助学扶贫等三方面帮扶措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光山县的面貌大为改观。

  “要干就干得让群众满意”

  2月6日,从光山县一路向南,穿过几汪碧水,掠过几块稻田,40分钟后,一排即将完工的平房出现在记者眼前,这就是方洼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五福新村。

  “下个月就能住上新房了!俺心里高兴!”下午,81岁的村民郑玉兰正坐在院里晒太阳,她的身后是几间住了将近30年的土屋,老旧的房梁苦苦支撑,用泥土铺成的地面坑坑洼洼,郑玉兰老是扫不干净。

  户户能安居,人人有事做,要成为真正的“五福”新村,可不是搬家那么简单。

  “搬了新房子,我不会用天然气咋办?能烧火不?”刚得知搬家的消息时,郑玉兰还担心住不习惯。“放心吧,老太太!能烧火做饭,到时候我来帮您搬家,一定让您住得舒舒服服!”方洼村党支部书记李信远说。

  幼儿园、医疗室、文化广场等已在规划之中,为了让群众住得习惯,村支部还给每家分了一片荒地用来种菜。至于搬家后的生计问题,李信远已经为他们谋好了出路:物业管理、环境保洁、养老服务、种地养鱼……从1994年至今,他已经在村里工作了23年,对每一户的情况都清清楚楚。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方洼村原来是全县典型的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村干部常年“坐家”办公,村部毫无生气。中办驻村帮扶干部郭伟立、光山县派驻第一书记徐开春到位以后,从建强村“两委”班子入手,选优配强了村支书、主任,村部每天都有村干部值守办公,并制定了每周定期例会制度。同时,村里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配套完善了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等,各项职能分工更加明确,群众到村部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李书记没事就到俺家里坐坐,一来二去,对我家情况可清楚了!”村民朱得安笑着说,如今村干部是“心里装着老百姓,戴着党徽登家门。群众有了领头雁,便民服务暖人心”。

  “好政策不能被浪费!要干就干得让群众放心满意!”李信远说。

  “一年的变化抵得上过去几十年”

  “太落后了!说起方洼村,连镇上的好多人都不知道!”方洼村主任吴开华回忆,原来的方洼,只有一条土路通到文殊乡。物质条件也差,由于电压不稳,村民看电视都容易跳闸。

  李信远介绍,作为大苏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后花园,方洼村荒山坡地多,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多,一些土地被常年闲置。“中共中央办公厅派驻的扶贫工作组来了之后,不仅给我们提供脱贫思路,还实打实地帮助我们搞水田治理、坑塘改造!”去年,方洼村的可利用土地被加宽修整,水田被集中清淤,变成了“三步一良田,五步一鱼塘”,方洼村当真成了鱼米之乡。

  除了土地治理,方洼村还修建了多条道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到户,全村电网设施得到全面改造提升,村庄绿化、道路绿化实现全村覆盖。村民们说,方洼村这一年的变化,抵得上过去几十年!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推动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同光山县达成协议,去年共投放涉农贷款1.35亿元;阿里巴巴集团与光山县签订合作协议,如今全县电商合伙人和淘帮手数量达到230名,村点覆盖率达到76%;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为光山县贫困户中的2746名在校生提供资助。

  “3万元虽说不多,但确实帮了我的大忙!”去年,方洼村村民赵炳胜流转50多亩土地,成了村里的种粮大户,整日忙得不着家。

  “我们年纪大了,不如在土地上多花点心思,比外出务工省点劲儿!”赵炳胜的媳妇何本珍说道。2016年,赵炳胜借着金融扶贫的东风,申请3万元贷款买了一个旋耕机,农活不靠肩担手提,轻松了很多,“虽然挣得不算多,但是能在家带带孙子、孙女,也是我们的福气!”

  2016年,方洼村贫困户减少了120户409人,往日里沉睡的村庄,终于从山坳间苏醒了!

  “一寸土地都不能被浪费”

  在方洼村,每户村民的家门口都充盈着点点绿意,不足半米高的绿茶整齐排列,成了村子里最亮眼的风景。

  “一寸土地都不能被浪费!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去年,在中办下派干部的指导下,方洼村发动群众,与美丽乡村主题结合,在闲置的土地上都种上了绿茶。

  “为啥要种绿茶?第一可以借助信阳毛尖的品牌力量;第二我们临近大企业,有技术指导;第三是我们通过农村淘宝准备走一条自产自销的集体经济路子!”李信远说,扶志(气)、扶智(慧)、扶产(业)——方洼村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意经。

  “以前,我们将3个村集体林场承包给别人,租金收入很低。如今,65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绿茶,这笔账可不能算错!”村里的产业规划图是李信远一笔一笔画出来的,他扳着指头就能算得头头是道:村里的蜂蜜、土鸡蛋、咸鸭蛋等农副土特产品去年通过农村淘宝线上销售,为农民增收近5万元;而一期50亩的玫瑰花种植基地一动工,每年至少能带来130万元的集体收入,带动十几户群众脱贫。

  除了大搞集体经济,方洼村的好山好水也逐渐发挥出了旅游方面的优势。

  “王家大院”农家乐刚刚送走了一拨客人,收拾妥当,王志涛看着门前鲜亮的红灯笼,满脸笑意。“房前屋后一亩茶,一塘肥鱼一群鸭;散养土鸡满山跑,遍山尽开油茶花。”这是方洼村的未来图景,如今已经被王志涛先行营建了起来。

  自去年回乡创业之后,王志涛的想法一天比一天多。继开了一个生态农业旅游公司后,他又成立了腾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入社的22个人中,有16个都是贫困户。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是方洼村的人,对乡亲们能帮一把是一把!”

  水清了,山绿了,路宽了,钱包鼓了,群众笑了!方洼村传来的好消息,多么令人欣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夏先清冯举高)

编辑: 陈燕

【网络媒体走转改】方洼村:一年变化抵上过去几十年

稿源: 中国经济网 2017-02-09 14:59:00

  这是方洼村经过改造后的坑塘,干净整洁。胡升华摄

  把荒山变良田,令泥路变模样,让群众心花放……这些需要多长时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方洼村告诉我们,一年就够。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把国家级贫困县光山县确定为定点扶贫县。为推动光山早日脱贫,中共中央办公厅为其量身定制了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助学扶贫等三方面帮扶措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光山县的面貌大为改观。

  “要干就干得让群众满意”

  2月6日,从光山县一路向南,穿过几汪碧水,掠过几块稻田,40分钟后,一排即将完工的平房出现在记者眼前,这就是方洼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五福新村。

  “下个月就能住上新房了!俺心里高兴!”下午,81岁的村民郑玉兰正坐在院里晒太阳,她的身后是几间住了将近30年的土屋,老旧的房梁苦苦支撑,用泥土铺成的地面坑坑洼洼,郑玉兰老是扫不干净。

  户户能安居,人人有事做,要成为真正的“五福”新村,可不是搬家那么简单。

  “搬了新房子,我不会用天然气咋办?能烧火不?”刚得知搬家的消息时,郑玉兰还担心住不习惯。“放心吧,老太太!能烧火做饭,到时候我来帮您搬家,一定让您住得舒舒服服!”方洼村党支部书记李信远说。

  幼儿园、医疗室、文化广场等已在规划之中,为了让群众住得习惯,村支部还给每家分了一片荒地用来种菜。至于搬家后的生计问题,李信远已经为他们谋好了出路:物业管理、环境保洁、养老服务、种地养鱼……从1994年至今,他已经在村里工作了23年,对每一户的情况都清清楚楚。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方洼村原来是全县典型的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村干部常年“坐家”办公,村部毫无生气。中办驻村帮扶干部郭伟立、光山县派驻第一书记徐开春到位以后,从建强村“两委”班子入手,选优配强了村支书、主任,村部每天都有村干部值守办公,并制定了每周定期例会制度。同时,村里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配套完善了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等,各项职能分工更加明确,群众到村部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李书记没事就到俺家里坐坐,一来二去,对我家情况可清楚了!”村民朱得安笑着说,如今村干部是“心里装着老百姓,戴着党徽登家门。群众有了领头雁,便民服务暖人心”。

  “好政策不能被浪费!要干就干得让群众放心满意!”李信远说。

  “一年的变化抵得上过去几十年”

  “太落后了!说起方洼村,连镇上的好多人都不知道!”方洼村主任吴开华回忆,原来的方洼,只有一条土路通到文殊乡。物质条件也差,由于电压不稳,村民看电视都容易跳闸。

  李信远介绍,作为大苏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后花园,方洼村荒山坡地多,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多,一些土地被常年闲置。“中共中央办公厅派驻的扶贫工作组来了之后,不仅给我们提供脱贫思路,还实打实地帮助我们搞水田治理、坑塘改造!”去年,方洼村的可利用土地被加宽修整,水田被集中清淤,变成了“三步一良田,五步一鱼塘”,方洼村当真成了鱼米之乡。

  除了土地治理,方洼村还修建了多条道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到户,全村电网设施得到全面改造提升,村庄绿化、道路绿化实现全村覆盖。村民们说,方洼村这一年的变化,抵得上过去几十年!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推动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同光山县达成协议,去年共投放涉农贷款1.35亿元;阿里巴巴集团与光山县签订合作协议,如今全县电商合伙人和淘帮手数量达到230名,村点覆盖率达到76%;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为光山县贫困户中的2746名在校生提供资助。

  “3万元虽说不多,但确实帮了我的大忙!”去年,方洼村村民赵炳胜流转50多亩土地,成了村里的种粮大户,整日忙得不着家。

  “我们年纪大了,不如在土地上多花点心思,比外出务工省点劲儿!”赵炳胜的媳妇何本珍说道。2016年,赵炳胜借着金融扶贫的东风,申请3万元贷款买了一个旋耕机,农活不靠肩担手提,轻松了很多,“虽然挣得不算多,但是能在家带带孙子、孙女,也是我们的福气!”

  2016年,方洼村贫困户减少了120户409人,往日里沉睡的村庄,终于从山坳间苏醒了!

  “一寸土地都不能被浪费”

  在方洼村,每户村民的家门口都充盈着点点绿意,不足半米高的绿茶整齐排列,成了村子里最亮眼的风景。

  “一寸土地都不能被浪费!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去年,在中办下派干部的指导下,方洼村发动群众,与美丽乡村主题结合,在闲置的土地上都种上了绿茶。

  “为啥要种绿茶?第一可以借助信阳毛尖的品牌力量;第二我们临近大企业,有技术指导;第三是我们通过农村淘宝准备走一条自产自销的集体经济路子!”李信远说,扶志(气)、扶智(慧)、扶产(业)——方洼村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意经。

  “以前,我们将3个村集体林场承包给别人,租金收入很低。如今,65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绿茶,这笔账可不能算错!”村里的产业规划图是李信远一笔一笔画出来的,他扳着指头就能算得头头是道:村里的蜂蜜、土鸡蛋、咸鸭蛋等农副土特产品去年通过农村淘宝线上销售,为农民增收近5万元;而一期50亩的玫瑰花种植基地一动工,每年至少能带来130万元的集体收入,带动十几户群众脱贫。

  除了大搞集体经济,方洼村的好山好水也逐渐发挥出了旅游方面的优势。

  “王家大院”农家乐刚刚送走了一拨客人,收拾妥当,王志涛看着门前鲜亮的红灯笼,满脸笑意。“房前屋后一亩茶,一塘肥鱼一群鸭;散养土鸡满山跑,遍山尽开油茶花。”这是方洼村的未来图景,如今已经被王志涛先行营建了起来。

  自去年回乡创业之后,王志涛的想法一天比一天多。继开了一个生态农业旅游公司后,他又成立了腾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入社的22个人中,有16个都是贫困户。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是方洼村的人,对乡亲们能帮一把是一把!”

  水清了,山绿了,路宽了,钱包鼓了,群众笑了!方洼村传来的好消息,多么令人欣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夏先清冯举高)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