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心田撂荒 本领恐慌——范雨素凭什么红?
稿源: 中国宁波网综合   2017-04-26 16:07:00报料热线:81850000

  这几天,范雨素红了。“范雨素”是谁?她是一个会写文章的钟点工。其成名作《我是范雨素》中,开篇是笃定、淡然的一句话:“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范雨素来自湖北襄阳襄州区打伙村,44岁,初中毕业,在北京做钟点工、育儿嫂。

  范雨素多年前与某家暴男离异,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如今,她当育儿嫂,月收入6000多元,20岁的大女儿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速记员,年薪9万元;小女儿在河北衡水某所私立学校上学。

  “我的大女儿跟着电视里的字幕,学认字,会看报看小说了。后来,大女儿在小妹妹不需要照顾后,在14岁那年,从做苦工开始,边受苦,边学会了多项手艺”——大女儿和范雨素一样爱看书,她一点一滴地让自己的人生往上生长着。

  就文字功底而言,范雨素这位“素人”并没有超凡脱俗的水准。恰恰相反,范雨素在文字上是常常露怯的,比如写母亲当村妇女主任“从1950年开始干,执政了40年”;比如她为大女儿没学籍上不了学的朋友李京妮抱屈“教育部为什么不弹劾吏治”;比如,她聊平等待她的房东“我的房东是皮村的前村委书记,相当于皮村下野的总统。房东是政治家,不屑养狗部队,只养了两条狗。”除去遣词造句中的黑色幽默,很有些硬生生发力过猛、词不达意的地方。

范雨素的书稿

  偌大一个中国,钟点工、育儿嫂有千千万万个,唯独范雨素凭着她的非虚构写作,红了。网络上、朋友圈里,文学老中青各代都在热传她写的《我是范雨素》、《农民大哥》;媒体约她专访,出版社约她出书,网络媒体惊呼她自传体文学爆红、北漂打工嫂逆袭;《人民日报》评论她称:一个大城市中的育儿嫂,一个城中村里的文学爱好者,一个尝过命运的苦酒与甘霖的女人。她的一篇自述,以质朴的表达、真挚的情感,收获了很多人的赞叹和眼泪。

  韩寒写过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范雨素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懂得了很多道理,也尚未过好这大半生,但她在人情世事的诸般裹挟中,阅读不曾停止,努力不曾放弃,心田不曾撂荒,本领不曾恐慌。她做钟点工、育儿嫂,撑一家三口安身的天,她写身边人、周遭事,筑一个有尊严的灵魂立命的堤。

  在爆红之后,范雨素的冷静淡然,仍然是一贯的。她说:“不相信文字能改变生活,我习惯了靠苦力谋生。”可喜的是,文字,必将也正在改变她的生活。

  我们往往习惯于仰视强者、俯视弱者,激赏范雨素的人们里,有一些声音依旧习惯性地俯视着:“一个家政女工尚且知道努力,我们总比她强多了,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心底光明、心地良善、心性向上,这些方面,我们真的比范雨素“强多了”?未必。

  范雨素说:“返乡体都是文学博士写的,他们已经站在高处俯视了,而我就是底层的一份子,我在用我的视角观察他们,是平视”。唯有平视,方有温度。

  范雨素说:“女雇主比男雇主小25岁……脸比那个叫范冰冰的影星漂亮。可她仍像宫斗剧里的娘娘一样,刻意地奉承男雇主,不要尊严,伏地求食。可能是她的前生已受够了苦,不作无用的奋斗”。唯有亲见,更透锐度。

  范雨素说:“和雇主在一个饭桌上吃饭,他们在你面前摆一盘便宜的素菜,他们吃好吃的……给你拿出一双一次性筷子。唉,这种时候我就会有被刺痛的感觉”。唯有经历,无需揣度。

  “大女儿学会了看小说后,我陆陆续续去潘家园,和众旧货市场、废品收购站,给大女儿买了一千多斤书。为啥买了这么多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论斤买太便宜,二是这些进过废品收购站的书太新了,很多都没有拆下塑封。一本书从来没有人看过,跟一个人从没有好好活过一样,看着心疼”。做家政之余,给自己和女儿论斤买旧书的范雨素,用她手中的笔,写出让许多读者心疼的文字,点亮了很多人的心灯。

  “苟利自己生死以,且以祸福避趋之”,你我身边,不乏这般以利度人、终日算计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你我身边,也有这般摇尾乞食、鲜廉寡耻的坦然的享乐主义者。这样的人,先有心田撂荒,后来本领恐慌,也许曾经有德有才有用,却在钻营与苟且间虚耗了大把的时光,渐渐地变成无德无才无用的样子,慢慢地成为一坨废物点心。这样的人,范雨素够他仰视一辈子。

  在文学中青年群落中颇有威名的写手“六神磊磊”说:“最好的学区房,是你自己的书房”。我很认同他的观点。我觉得,我们每个人最应该种好的田,是自己的心田。心田不撂荒,本领就不会恐慌。范雨素的走红,也许很快会过去,但她的心耕故事,已给我们以教益。

  多年以前,曾经困顿的我,在QQ空间里记下一则《插秧偈》砥砺自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而今人到中年,常见洒脱者说看透世事,但求一竿风月、一蓑烟雨,而愚钝如我,依旧躬耕心田,仍愿像范雨素那般,看一路晨昏,写一笔春秋。

  如果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是一本书,我们终归要好好努力地活:心田不撂荒,本领不恐慌,不要扯什么地老天荒。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原标题:文化见地:心田撂荒 本领恐慌——范雨素凭什么红?

编辑: 陈捷

心田撂荒 本领恐慌——范雨素凭什么红?

稿源: 中国宁波网综合 2017-04-26 16:07:00

  这几天,范雨素红了。“范雨素”是谁?她是一个会写文章的钟点工。其成名作《我是范雨素》中,开篇是笃定、淡然的一句话:“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范雨素来自湖北襄阳襄州区打伙村,44岁,初中毕业,在北京做钟点工、育儿嫂。

  范雨素多年前与某家暴男离异,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如今,她当育儿嫂,月收入6000多元,20岁的大女儿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速记员,年薪9万元;小女儿在河北衡水某所私立学校上学。

  “我的大女儿跟着电视里的字幕,学认字,会看报看小说了。后来,大女儿在小妹妹不需要照顾后,在14岁那年,从做苦工开始,边受苦,边学会了多项手艺”——大女儿和范雨素一样爱看书,她一点一滴地让自己的人生往上生长着。

  就文字功底而言,范雨素这位“素人”并没有超凡脱俗的水准。恰恰相反,范雨素在文字上是常常露怯的,比如写母亲当村妇女主任“从1950年开始干,执政了40年”;比如她为大女儿没学籍上不了学的朋友李京妮抱屈“教育部为什么不弹劾吏治”;比如,她聊平等待她的房东“我的房东是皮村的前村委书记,相当于皮村下野的总统。房东是政治家,不屑养狗部队,只养了两条狗。”除去遣词造句中的黑色幽默,很有些硬生生发力过猛、词不达意的地方。

范雨素的书稿

  偌大一个中国,钟点工、育儿嫂有千千万万个,唯独范雨素凭着她的非虚构写作,红了。网络上、朋友圈里,文学老中青各代都在热传她写的《我是范雨素》、《农民大哥》;媒体约她专访,出版社约她出书,网络媒体惊呼她自传体文学爆红、北漂打工嫂逆袭;《人民日报》评论她称:一个大城市中的育儿嫂,一个城中村里的文学爱好者,一个尝过命运的苦酒与甘霖的女人。她的一篇自述,以质朴的表达、真挚的情感,收获了很多人的赞叹和眼泪。

  韩寒写过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范雨素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懂得了很多道理,也尚未过好这大半生,但她在人情世事的诸般裹挟中,阅读不曾停止,努力不曾放弃,心田不曾撂荒,本领不曾恐慌。她做钟点工、育儿嫂,撑一家三口安身的天,她写身边人、周遭事,筑一个有尊严的灵魂立命的堤。

  在爆红之后,范雨素的冷静淡然,仍然是一贯的。她说:“不相信文字能改变生活,我习惯了靠苦力谋生。”可喜的是,文字,必将也正在改变她的生活。

  我们往往习惯于仰视强者、俯视弱者,激赏范雨素的人们里,有一些声音依旧习惯性地俯视着:“一个家政女工尚且知道努力,我们总比她强多了,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心底光明、心地良善、心性向上,这些方面,我们真的比范雨素“强多了”?未必。

  范雨素说:“返乡体都是文学博士写的,他们已经站在高处俯视了,而我就是底层的一份子,我在用我的视角观察他们,是平视”。唯有平视,方有温度。

  范雨素说:“女雇主比男雇主小25岁……脸比那个叫范冰冰的影星漂亮。可她仍像宫斗剧里的娘娘一样,刻意地奉承男雇主,不要尊严,伏地求食。可能是她的前生已受够了苦,不作无用的奋斗”。唯有亲见,更透锐度。

  范雨素说:“和雇主在一个饭桌上吃饭,他们在你面前摆一盘便宜的素菜,他们吃好吃的……给你拿出一双一次性筷子。唉,这种时候我就会有被刺痛的感觉”。唯有经历,无需揣度。

  “大女儿学会了看小说后,我陆陆续续去潘家园,和众旧货市场、废品收购站,给大女儿买了一千多斤书。为啥买了这么多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论斤买太便宜,二是这些进过废品收购站的书太新了,很多都没有拆下塑封。一本书从来没有人看过,跟一个人从没有好好活过一样,看着心疼”。做家政之余,给自己和女儿论斤买旧书的范雨素,用她手中的笔,写出让许多读者心疼的文字,点亮了很多人的心灯。

  “苟利自己生死以,且以祸福避趋之”,你我身边,不乏这般以利度人、终日算计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你我身边,也有这般摇尾乞食、鲜廉寡耻的坦然的享乐主义者。这样的人,先有心田撂荒,后来本领恐慌,也许曾经有德有才有用,却在钻营与苟且间虚耗了大把的时光,渐渐地变成无德无才无用的样子,慢慢地成为一坨废物点心。这样的人,范雨素够他仰视一辈子。

  在文学中青年群落中颇有威名的写手“六神磊磊”说:“最好的学区房,是你自己的书房”。我很认同他的观点。我觉得,我们每个人最应该种好的田,是自己的心田。心田不撂荒,本领就不会恐慌。范雨素的走红,也许很快会过去,但她的心耕故事,已给我们以教益。

  多年以前,曾经困顿的我,在QQ空间里记下一则《插秧偈》砥砺自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而今人到中年,常见洒脱者说看透世事,但求一竿风月、一蓑烟雨,而愚钝如我,依旧躬耕心田,仍愿像范雨素那般,看一路晨昏,写一笔春秋。

  如果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是一本书,我们终归要好好努力地活:心田不撂荒,本领不恐慌,不要扯什么地老天荒。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原标题:文化见地:心田撂荒 本领恐慌——范雨素凭什么红?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