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各地新闻
努力建成一流应用型大学——走访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5-23 10:38:00报料热线:81850000
图为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珠宝成分检测。(林金康   摄)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林金康) 今年初,由第三方评价机构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300强”发布的榜单显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2017年的排名,在全国独立学院排名中位居第19位,跻身浙江省第2位。

  近日,记者随同长三角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对该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进行了采访。

  山林如墨、繁花如织,规整的教学楼,形似方印的图书馆,这幅优美温馨的校园画卷承载着莘莘学子们的青春梦想。

  为契合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济浙院新增了汽车服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并进行了首批招生。学校推出ABC三个层次115门选修课推进“因材施教”的实践;改进考试内容,改进考核形式,改进考评手段,改进考试环境,且实现了基础课程全部覆盖、专业课程进入试点的“专家组命题”;引育校内外双创导师126人,引入24门“双创课”,落地5类“实验班”,创新创业基地增至6个,创业团队新增8倍于往年的数量,学生创业团队新增工商注册21家;开放实验中心引千人围观、实验室开放引来4个社团、4个创业团、更多的学生前往开展实践研究,建设工匠管及基于实验教学2.0模式的机械实验教学中心等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筑牢学生的培养之基;学校大力推进了同舟学院、考试中心、创业学院和实验中心的建设;一年来,同济浙院的校企合作单位新增了41家,合作形式及内容更是多达15种,而且,为增进相互间信息、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平台亦于近日上线了。

  同济浙院坚持教学、科研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而且,科研工作要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以解决产业界技术问题和开展技术创新为抓手。一年来,同济浙院获立项的纵横向课题有32项、发表论文160篇、出版著作6篇,申请专利5个;一年来,致力于传播专业知识与教育信息,交流教科研活动成果的学校学术刊物——《讲台》刊发两期,还于2016年12月获批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内部刊号,其印刷期数也由半年刊改为季刊。一年来,教师等为自然人股东,员工均为师生的嘉兴同浙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承接了近30个社会项目,并报批了三项有关“建筑固废料再生设备”的国家专利;一年来,“奥克兰?同济康复医疗设备中心”已开发出三件接近实用的智能康复设备样机并进入临床试用阶段;一年来,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浙工程结构检测研究中心、土壤修复中心、网络信息安全监测中心、珠宝检测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特色工业园区特色小镇规划中心等六大中心以及交通研究所等机构格局也已基本形成,并得到了积极的工作推进。

  在此基础上,同济浙院着力推进学校应用型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工作,加速学校发展的“动力换挡”。校长陈小龙指出,如果说,为了站住脚跟,2008年创办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是学校的第一次创业的话,那么,如今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则是“第二次创业”。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要“接地气”,以科研带动教育与生产,优化配置产教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是高校应有的担当,也是增强学校的自我造血功能的需要。

  去年来,同济浙院的科研不仅“接地气”,也更有影响力。黄自萍教授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三家单位专家联合主持、全国19所高校参与的“大学数学优质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获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2016年教改立项;沈晔教授主持的“建筑智能化实训与技能考核设备研发”获教育部高教司2016年第二批教改项目立项;由我校交通运输工程系主要负责的浙江省交通运输厅项目“美丽公路建设标准的探索与研究”,专家一致认为其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奥克兰?同济康复医疗设备中心”主任谢胜泉教授领衔的项目“智能康复机器人产业化”入选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创业人才A类;李茂德教授团队成功入选2016年度湖州市“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创新团队和人才。

原标题:

编辑: 杜寅

努力建成一流应用型大学——走访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5-23 10:38:00

图为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珠宝成分检测。(林金康   摄)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林金康) 今年初,由第三方评价机构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300强”发布的榜单显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2017年的排名,在全国独立学院排名中位居第19位,跻身浙江省第2位。

  近日,记者随同长三角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对该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进行了采访。

  山林如墨、繁花如织,规整的教学楼,形似方印的图书馆,这幅优美温馨的校园画卷承载着莘莘学子们的青春梦想。

  为契合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济浙院新增了汽车服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并进行了首批招生。学校推出ABC三个层次115门选修课推进“因材施教”的实践;改进考试内容,改进考核形式,改进考评手段,改进考试环境,且实现了基础课程全部覆盖、专业课程进入试点的“专家组命题”;引育校内外双创导师126人,引入24门“双创课”,落地5类“实验班”,创新创业基地增至6个,创业团队新增8倍于往年的数量,学生创业团队新增工商注册21家;开放实验中心引千人围观、实验室开放引来4个社团、4个创业团、更多的学生前往开展实践研究,建设工匠管及基于实验教学2.0模式的机械实验教学中心等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筑牢学生的培养之基;学校大力推进了同舟学院、考试中心、创业学院和实验中心的建设;一年来,同济浙院的校企合作单位新增了41家,合作形式及内容更是多达15种,而且,为增进相互间信息、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平台亦于近日上线了。

  同济浙院坚持教学、科研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而且,科研工作要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以解决产业界技术问题和开展技术创新为抓手。一年来,同济浙院获立项的纵横向课题有32项、发表论文160篇、出版著作6篇,申请专利5个;一年来,致力于传播专业知识与教育信息,交流教科研活动成果的学校学术刊物——《讲台》刊发两期,还于2016年12月获批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内部刊号,其印刷期数也由半年刊改为季刊。一年来,教师等为自然人股东,员工均为师生的嘉兴同浙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承接了近30个社会项目,并报批了三项有关“建筑固废料再生设备”的国家专利;一年来,“奥克兰?同济康复医疗设备中心”已开发出三件接近实用的智能康复设备样机并进入临床试用阶段;一年来,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浙工程结构检测研究中心、土壤修复中心、网络信息安全监测中心、珠宝检测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特色工业园区特色小镇规划中心等六大中心以及交通研究所等机构格局也已基本形成,并得到了积极的工作推进。

  在此基础上,同济浙院着力推进学校应用型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工作,加速学校发展的“动力换挡”。校长陈小龙指出,如果说,为了站住脚跟,2008年创办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是学校的第一次创业的话,那么,如今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则是“第二次创业”。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要“接地气”,以科研带动教育与生产,优化配置产教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是高校应有的担当,也是增强学校的自我造血功能的需要。

  去年来,同济浙院的科研不仅“接地气”,也更有影响力。黄自萍教授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三家单位专家联合主持、全国19所高校参与的“大学数学优质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获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2016年教改立项;沈晔教授主持的“建筑智能化实训与技能考核设备研发”获教育部高教司2016年第二批教改项目立项;由我校交通运输工程系主要负责的浙江省交通运输厅项目“美丽公路建设标准的探索与研究”,专家一致认为其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奥克兰?同济康复医疗设备中心”主任谢胜泉教授领衔的项目“智能康复机器人产业化”入选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创业人才A类;李茂德教授团队成功入选2016年度湖州市“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创新团队和人才。

原标题: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