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当年的渔夫 如今的匠才 王兴才:船模留住渔镇千年遗韵
稿源: 宁波日报   2017-05-24 09:23:36报料热线:81850000

王兴才制作的澥浦渔船船模。(魏益清摄)

  记者余建文

  通讯员 魏益清戴旭光

  初夏的午后,暖风送来阵阵花香。在镇海澥浦镇汇源社区的家中,王兴才老人专心地给一条行将完工的船模上漆,眼前又一次浮现出年轻时海上捕鱼,与风浪搏击的日子。

  古镇澥浦,因渔港而盛,捕鱼业繁荣200余年。王兴才出生在一个渔民世家,20世纪60年代中期,17岁的他就出海打鱼。当时,澥浦还有渔船100多条,“大的木质渔船排水量有60来吨,主要在灰鳖洋海域打鱼”,作为机修工,王兴才大多数时间待在狭小闷热的机舱里,夏天出海来回一趟要半个月,而到冬天捕带鱼时节,在海上要漂泊两个月,非常辛苦。

  捕鱼是个苦行当。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身体原因,王兴才告别了近20年的海上生涯,上岸务工。此后,随着渔港的滩涂淤滞和围垦开发,澥浦的捕鱼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离开了渔船,有了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但大海的声音时常拨动王兴才的心弦。10多年前,老王开始动手制作船模,试图还原对大海的记忆。“传统的木质渔船,两尾都是翘起的,就像一条大鱼,跟如今的钢制渔船完全不一样,已很难见到了”。与其他船模制作者不同的是,王兴才做船模,根本不需要画图纸,渔船的样式、内部构造和比例等,如同一张张照片,全部精确地存在脑子里。经过反复拆装,老王很快打造出了第一条船模,跟当年出海打鱼的渔船如出一辙。

  王兴才有一双“变废为宝”的巧手,制作船模所用的材料,基本属于废物利用,三夹板、木螺丝、小木头,再加上胶水、油漆等,成本不过六七十元钱。做船模程序多,工艺烦琐,老王说,其实就是“磨性子”,镂空、凿眼、涂料、粘黏,每一步都要静下心,稳扎稳打。为了使船模更加美观,他还在上面装了小灯泡,安上精心雕刻的龙头,接上电,整艘船光彩熠熠,更为精致华丽。

  在澥浦,王兴才被誉为船鼓模型第一人。他制作的船模不仅被澥浦文化馆拿去当了“范本”,2008年时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城市欢乐庆典活动。澥浦镇文化站同志说,最近新编排的《澥浦船鼓》节目,其中使用的船鼓,就是用王兴才的渔船模型放大制作的,生动体现了浙东渔民文化。

  10多年的船模制作,王兴才收获了不少荣誉,攒了一摞获奖证书。2014年,他制作的船模还入选“美丽宁波·艺之秀”宁波市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但老王很谦虚,“在宁波,船模比我做得好的大有人在。”

  近年来,宁波很多作坊使用流水线生产模式,把船模制作当作一个谋利的生意。但王兴才从来没想过这一出。他制作船模纯属兴趣爱好,有空闲了就做一做,打一条船模要化一两个月时间,样式生动又有点“呆萌”。据了解,老王前后给同事、亲朋好友送出的船模有10多条,“看到渔船,澥浦的老味道不由自主就飘出来了。既然大家喜欢,我就多送出点”。

  澥浦船鼓作为非遗民俗,是烙刻在千年古镇身上的文化符号。而一条条古朴雅致的船模,诉说着澥浦“渔文化”的荣光。“我对海洋有特殊的感情,制作船模是为自己、为下一代留个纪念,挺好。”王兴才说。

原标题:王兴才:船模留住渔镇千年遗韵

编辑: 杜寅

当年的渔夫 如今的匠才 王兴才:船模留住渔镇千年遗韵

稿源: 宁波日报 2017-05-24 09:23:36

王兴才制作的澥浦渔船船模。(魏益清摄)

  记者余建文

  通讯员 魏益清戴旭光

  初夏的午后,暖风送来阵阵花香。在镇海澥浦镇汇源社区的家中,王兴才老人专心地给一条行将完工的船模上漆,眼前又一次浮现出年轻时海上捕鱼,与风浪搏击的日子。

  古镇澥浦,因渔港而盛,捕鱼业繁荣200余年。王兴才出生在一个渔民世家,20世纪60年代中期,17岁的他就出海打鱼。当时,澥浦还有渔船100多条,“大的木质渔船排水量有60来吨,主要在灰鳖洋海域打鱼”,作为机修工,王兴才大多数时间待在狭小闷热的机舱里,夏天出海来回一趟要半个月,而到冬天捕带鱼时节,在海上要漂泊两个月,非常辛苦。

  捕鱼是个苦行当。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身体原因,王兴才告别了近20年的海上生涯,上岸务工。此后,随着渔港的滩涂淤滞和围垦开发,澥浦的捕鱼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离开了渔船,有了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但大海的声音时常拨动王兴才的心弦。10多年前,老王开始动手制作船模,试图还原对大海的记忆。“传统的木质渔船,两尾都是翘起的,就像一条大鱼,跟如今的钢制渔船完全不一样,已很难见到了”。与其他船模制作者不同的是,王兴才做船模,根本不需要画图纸,渔船的样式、内部构造和比例等,如同一张张照片,全部精确地存在脑子里。经过反复拆装,老王很快打造出了第一条船模,跟当年出海打鱼的渔船如出一辙。

  王兴才有一双“变废为宝”的巧手,制作船模所用的材料,基本属于废物利用,三夹板、木螺丝、小木头,再加上胶水、油漆等,成本不过六七十元钱。做船模程序多,工艺烦琐,老王说,其实就是“磨性子”,镂空、凿眼、涂料、粘黏,每一步都要静下心,稳扎稳打。为了使船模更加美观,他还在上面装了小灯泡,安上精心雕刻的龙头,接上电,整艘船光彩熠熠,更为精致华丽。

  在澥浦,王兴才被誉为船鼓模型第一人。他制作的船模不仅被澥浦文化馆拿去当了“范本”,2008年时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城市欢乐庆典活动。澥浦镇文化站同志说,最近新编排的《澥浦船鼓》节目,其中使用的船鼓,就是用王兴才的渔船模型放大制作的,生动体现了浙东渔民文化。

  10多年的船模制作,王兴才收获了不少荣誉,攒了一摞获奖证书。2014年,他制作的船模还入选“美丽宁波·艺之秀”宁波市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但老王很谦虚,“在宁波,船模比我做得好的大有人在。”

  近年来,宁波很多作坊使用流水线生产模式,把船模制作当作一个谋利的生意。但王兴才从来没想过这一出。他制作船模纯属兴趣爱好,有空闲了就做一做,打一条船模要化一两个月时间,样式生动又有点“呆萌”。据了解,老王前后给同事、亲朋好友送出的船模有10多条,“看到渔船,澥浦的老味道不由自主就飘出来了。既然大家喜欢,我就多送出点”。

  澥浦船鼓作为非遗民俗,是烙刻在千年古镇身上的文化符号。而一条条古朴雅致的船模,诉说着澥浦“渔文化”的荣光。“我对海洋有特殊的感情,制作船模是为自己、为下一代留个纪念,挺好。”王兴才说。

原标题:王兴才:船模留住渔镇千年遗韵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