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8 10:11

5月28日,游客在湖北省秭归县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内制作香囊。
屈原故里湖北秭归有着“端午比年大”的说法,每年有三个“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头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秭归人往往从农历四月底就开始忙碌——泡糯米、杀鸡鸭、扫庭院、备锣鼓、修龙舟……到了端午节前夕,秭归县的居民开始用划龙舟、扎香囊、写对联、包粽子、挂艾叶等民间习俗活动庆祝端午佳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热闹的节日气氛一直持续到农历五月二十五日也就是“末端午”,前后长达20天。
端午节是我国首个跻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2009年,这一申遗项目由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湖北黄石“西塞神舟会”以及湖南汨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苏州端午习俗”共同组成。
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原标题:端午探访屈原故里
编辑: 孙研

- 河鲜用避孕药催肥?揭开“水产商人忏悔文”真相
- 男性满18要兵役登记 逃避登记需担责
- 男子网购仿真枪 三晚击穿居民玻璃
- 潜在"环境炸弹" 有害垃圾分类咋实现?
- 男子偷鸽子以为还了就没事 不料获刑1年半
- 北约峰会难掩美欧裂痕 军费分歧继续考验盟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