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各地新闻
非遗手作有价艺无价 标价300万竹编梅瓶舍不得卖
稿源: 华西都市报   2017-06-14 11:13:44报料热线:81850000

  绝艺之竹编:

  刘嘉峰在自己的展位里现场活态展示竹编制作工艺,仅仅是抽丝这道工序就颇有讲究,先用刀片将一厘米见宽的竹片正反面刮皮,直刮到薄如蝉翼,然后根据编织的需要,选择12针、16针、20针并行的排针,将竹片均匀地划成竹丝。这道工序要求非常苛刻:每100斤原竹只能抽取几两竹丝,直划得“经篾薄如绸,纬丝绷如发”,非常磨人耐心。

  图为直播之前,刘嘉峰做准备工作。

  6月13日,第六届非遗节开幕第4天,非遗博览园内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国际非遗节落户成都已经10年,除了观展览、看演出等保留节目,本届非遗节可谓全新升级,变化多多。原本鲜有问津的刺绣作品,搭上了电商的快车,观众在展柜旁扫扫二维码,便可立马进入网店血拼;网红们霸屏已久的直播平台也出现了新鲜的面孔,非遗传承人在镜头前一展绝艺,手指翻动间还不忘回答热心网友的提问;就连原本价格亲民的非遗手作,也开始牵手国际品牌推出高端定制,价格水涨船高却被藏家早早预订……

  逛过本次非遗节,有人说,逛出了奢侈品店的时尚感,逛着逛着也就会为空瘪的钱包汗颜。但这在业内人士看来,能让市民跺跺脚、咬咬牙才能买到的手工艺品,才会更被人珍惜,更会懂得作品背后的文化价值。

  更潮流

  直播+电商

  非遗也在互联网化

  “来自湖北武汉的姜成国,向观众展示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汉绣,而且还是无底稿刺绣。他是刺绣大赛中为数不多的男性‘绣娘’……”13日上午,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比赛之刺绣赛在世纪舞西展厅内进行,与此同时,漂亮的女主播则在镜头前展开了现场直播,很快便吸引了60万网友在线围观。这样的直播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据组委会统计,非遗节开幕4天,已有1200余万人次网友线上“围观”非遗。

  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也迅速转化成惊人的购买力。当天上午11点,来自陕西高平的赵肖林在刺绣比赛中飞速穿针引线,不一会儿就在一个红色的肚兜上绣出一只美丽的凤凰。惊叹之余,她面前展示的如意锁香囊便被抢购一空。没抢到的观众也没空手而归,因为他们可以从赵肖林的师父、姐姐赵翠林掏出的手机上,扫码进入微店选购绣品。上一届还是稀罕物的二维码,在本届非遗节上也变得稀松平常。不少参展商都在展柜的醒目位置张贴了二维码,方便市民进网店浏览琳琅满目的商品。

  而在四川省非遗中心的巴蜀工匠·非遗精品展上,71岁的刘氏竹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嘉峰,则在儿子刘江的指导下客串了一把“网红”。直播镜头前,他将不到一厘米宽的竹片均匀分割成20根竹丝……如此神技在直播镜头中放大,引来网友一水的“神奇”“看呆了”的好评。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直播链接直接挂在刘嘉峰的淘宝网店上。“以往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曲高和寡,观众不懂背后的工艺和技术,也舍不得花钱购买。而直播让手艺人和买家面对面交流,带动了手工艺品的销量。”阿里匠仓合作发展总监汤启鹏愿意帮助手艺人搭建这个平台,让更多买家了解非遗,愿意为技艺买单。

  更高端

  基因移植

  传统手艺牵手国际品牌

  “请大家千万不要用手摸!欢迎拍照,也可以近距离欣赏。”在“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暨研培计划成果展”织绣印染类的苗绣展厅,对每一个进入展厅的观众,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传承人吴英继,都小心提醒着。“这些苗绣晚礼服制作起来很费工夫,如果用手摸脏了,很不好清洗。”吴英继对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解释。

  展厅里展示的多套晚礼服或裙装,多以黑色为底色,全身以苗绣为装饰,精美大气,很是吸引人的眼球。在本届非遗节开幕当天,这些服装还在“中国传统工艺服装设计展”的现场展示上,被真人走秀表现过,人气爆棚。

  据展厅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苗绣高端定制服装来自北京木真了服装有限公司的“非遗工作站”。早在2014年,这家时装公司,还赢得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晚宴服装的设计权。他们的设计师与传承人合作,将带有“非遗”元素、基因的传统工艺苗绣,进行服装创作。这样精雕细琢出来的作品,不仅仅是一款服装,更是一件可穿着的艺术品。这样的艺术品自然也是价值不菲,工作人员指着展厅中央那套华丽的晚礼服,“像这一套晚礼服,定制价格是十多万,一般的也是好几万。”

  本届非遗节上,还有不少“草根技艺”与“国际大牌”深度合作的案例,比如爱马仕与四川青神竹编。青神竹编大师、62岁的张德明给瓷胎穿上衣服,细如发的竹丝在他们手中经纬交织,套在温润的白瓷上,这些充满中国风的竹编瓷器则将通过爱马仕的大橱窗卖到世界各地。

  “能与这样的大品牌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我想让中国竹编艺术真正登上大雅之堂,把竹编艺术推向一个高度。”张德明说。

  更有价

  20万的竹编

  非遗显露奢侈品感觉

  逛过本次非遗节的市民普遍感觉,逛出了奢侈品店的时尚感,逛着逛着就会为空瘪的钱包汗颜。比如,在省非遗中心的非遗精品展上,巴蜀顶级工匠大师所制的工艺品,从设计到布展都透着一股贵族范儿,价格当然也令人咋舌。

  起源于殷商时期的成都金银器制作工艺,变幻成龙舟、花瓶、熊猫等造型。传承人介绍,经几十道工序,他们让银花丝变成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大拇指大小的一枚镂空的葫芦,标价竟接近千元,而帆船模型那样的庞然大物,则惊得人不敢询价。

  作为刘氏竹编的代表,刘嘉峰的技艺已是登峰造极。他一幅耗时半年编织而成的《墨竹中堂》,挂在展厅不到两天,就被一位企业家看中,以20万的价格成交收藏。而刘嘉峰最为得意的作品,则是2008年开始设计、历时两年亲手编织的龙纹梅瓶,该瓶突破了传统的瓷胎竹编编织技法,标价为300万人民币。不过,即使有企业家愿意出资购买,他也舍不得成交。随着年岁渐长,他很难花费巨大的精力完成这样的鸿篇巨制。他有一个心愿,在成都办一个刘氏竹编博物馆,将此龙纹梅瓶作为镇馆之宝,以吸引更多市民了解传承了2300多年的竹编工艺。

  这次非遗节上的精品屡屡喊出高价的场景并不鲜见,也总有一些“壕”气十足的观众舍得花钱收藏。土耳其的一条18万元的手工地毯,俄罗斯一套价值2000元的套娃,都是在开幕当天就被抢购。正如刘江所言,“让市民跺跺脚、咬咬牙才能买到的手工艺品,才会更被人珍惜,更有人懂得作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在他看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观众也舍得为传统文化和民族工艺买单。

  非遗大数据

  10万

  第六届非遗节10日、11日共有近10万人次来到非遗博览园主会场参与各项节会活动。除了非遗博览园内,遍布成都各地的9大分会场和非遗展演进社区活动也相继开展。传统表演艺术进社区交流展演,将走进成都市22个区(市)县的326个基层社区,创历届之最。

  1900万

  6月10日至11日,非遗作品登记授权活动在主会场非遗博览园举行。本次活动版权现场登记2000余件,其中,仅四川文产学院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研究院学生的非遗作品就登记500余件。授权金额实现签约1900万元,其中,成功签约500万元,授权意向签1400万元。

  200亿

  目前,成都市涉及传统美术、技艺、医药类非遗项目共71个,年总产值逾200亿元,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非遗项目有郫县豆瓣、水井坊酒、邛茶、花秋贡茶、川派盆景、怀远藤编、蜀绣等10个项目,容纳就业人员6万余人。以非遗为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有7个,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将助推成都文创中心城市建设。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原标题:非遗手作有价艺无价 标价300万竹编梅瓶舍不得卖

编辑: 陈捷

非遗手作有价艺无价 标价300万竹编梅瓶舍不得卖

稿源: 华西都市报 2017-06-14 11:13:44

  绝艺之竹编:

  刘嘉峰在自己的展位里现场活态展示竹编制作工艺,仅仅是抽丝这道工序就颇有讲究,先用刀片将一厘米见宽的竹片正反面刮皮,直刮到薄如蝉翼,然后根据编织的需要,选择12针、16针、20针并行的排针,将竹片均匀地划成竹丝。这道工序要求非常苛刻:每100斤原竹只能抽取几两竹丝,直划得“经篾薄如绸,纬丝绷如发”,非常磨人耐心。

  图为直播之前,刘嘉峰做准备工作。

  6月13日,第六届非遗节开幕第4天,非遗博览园内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国际非遗节落户成都已经10年,除了观展览、看演出等保留节目,本届非遗节可谓全新升级,变化多多。原本鲜有问津的刺绣作品,搭上了电商的快车,观众在展柜旁扫扫二维码,便可立马进入网店血拼;网红们霸屏已久的直播平台也出现了新鲜的面孔,非遗传承人在镜头前一展绝艺,手指翻动间还不忘回答热心网友的提问;就连原本价格亲民的非遗手作,也开始牵手国际品牌推出高端定制,价格水涨船高却被藏家早早预订……

  逛过本次非遗节,有人说,逛出了奢侈品店的时尚感,逛着逛着也就会为空瘪的钱包汗颜。但这在业内人士看来,能让市民跺跺脚、咬咬牙才能买到的手工艺品,才会更被人珍惜,更会懂得作品背后的文化价值。

  更潮流

  直播+电商

  非遗也在互联网化

  “来自湖北武汉的姜成国,向观众展示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汉绣,而且还是无底稿刺绣。他是刺绣大赛中为数不多的男性‘绣娘’……”13日上午,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比赛之刺绣赛在世纪舞西展厅内进行,与此同时,漂亮的女主播则在镜头前展开了现场直播,很快便吸引了60万网友在线围观。这样的直播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据组委会统计,非遗节开幕4天,已有1200余万人次网友线上“围观”非遗。

  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也迅速转化成惊人的购买力。当天上午11点,来自陕西高平的赵肖林在刺绣比赛中飞速穿针引线,不一会儿就在一个红色的肚兜上绣出一只美丽的凤凰。惊叹之余,她面前展示的如意锁香囊便被抢购一空。没抢到的观众也没空手而归,因为他们可以从赵肖林的师父、姐姐赵翠林掏出的手机上,扫码进入微店选购绣品。上一届还是稀罕物的二维码,在本届非遗节上也变得稀松平常。不少参展商都在展柜的醒目位置张贴了二维码,方便市民进网店浏览琳琅满目的商品。

  而在四川省非遗中心的巴蜀工匠·非遗精品展上,71岁的刘氏竹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嘉峰,则在儿子刘江的指导下客串了一把“网红”。直播镜头前,他将不到一厘米宽的竹片均匀分割成20根竹丝……如此神技在直播镜头中放大,引来网友一水的“神奇”“看呆了”的好评。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直播链接直接挂在刘嘉峰的淘宝网店上。“以往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曲高和寡,观众不懂背后的工艺和技术,也舍不得花钱购买。而直播让手艺人和买家面对面交流,带动了手工艺品的销量。”阿里匠仓合作发展总监汤启鹏愿意帮助手艺人搭建这个平台,让更多买家了解非遗,愿意为技艺买单。

  更高端

  基因移植

  传统手艺牵手国际品牌

  “请大家千万不要用手摸!欢迎拍照,也可以近距离欣赏。”在“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暨研培计划成果展”织绣印染类的苗绣展厅,对每一个进入展厅的观众,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传承人吴英继,都小心提醒着。“这些苗绣晚礼服制作起来很费工夫,如果用手摸脏了,很不好清洗。”吴英继对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解释。

  展厅里展示的多套晚礼服或裙装,多以黑色为底色,全身以苗绣为装饰,精美大气,很是吸引人的眼球。在本届非遗节开幕当天,这些服装还在“中国传统工艺服装设计展”的现场展示上,被真人走秀表现过,人气爆棚。

  据展厅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苗绣高端定制服装来自北京木真了服装有限公司的“非遗工作站”。早在2014年,这家时装公司,还赢得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晚宴服装的设计权。他们的设计师与传承人合作,将带有“非遗”元素、基因的传统工艺苗绣,进行服装创作。这样精雕细琢出来的作品,不仅仅是一款服装,更是一件可穿着的艺术品。这样的艺术品自然也是价值不菲,工作人员指着展厅中央那套华丽的晚礼服,“像这一套晚礼服,定制价格是十多万,一般的也是好几万。”

  本届非遗节上,还有不少“草根技艺”与“国际大牌”深度合作的案例,比如爱马仕与四川青神竹编。青神竹编大师、62岁的张德明给瓷胎穿上衣服,细如发的竹丝在他们手中经纬交织,套在温润的白瓷上,这些充满中国风的竹编瓷器则将通过爱马仕的大橱窗卖到世界各地。

  “能与这样的大品牌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我想让中国竹编艺术真正登上大雅之堂,把竹编艺术推向一个高度。”张德明说。

  更有价

  20万的竹编

  非遗显露奢侈品感觉

  逛过本次非遗节的市民普遍感觉,逛出了奢侈品店的时尚感,逛着逛着就会为空瘪的钱包汗颜。比如,在省非遗中心的非遗精品展上,巴蜀顶级工匠大师所制的工艺品,从设计到布展都透着一股贵族范儿,价格当然也令人咋舌。

  起源于殷商时期的成都金银器制作工艺,变幻成龙舟、花瓶、熊猫等造型。传承人介绍,经几十道工序,他们让银花丝变成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大拇指大小的一枚镂空的葫芦,标价竟接近千元,而帆船模型那样的庞然大物,则惊得人不敢询价。

  作为刘氏竹编的代表,刘嘉峰的技艺已是登峰造极。他一幅耗时半年编织而成的《墨竹中堂》,挂在展厅不到两天,就被一位企业家看中,以20万的价格成交收藏。而刘嘉峰最为得意的作品,则是2008年开始设计、历时两年亲手编织的龙纹梅瓶,该瓶突破了传统的瓷胎竹编编织技法,标价为300万人民币。不过,即使有企业家愿意出资购买,他也舍不得成交。随着年岁渐长,他很难花费巨大的精力完成这样的鸿篇巨制。他有一个心愿,在成都办一个刘氏竹编博物馆,将此龙纹梅瓶作为镇馆之宝,以吸引更多市民了解传承了2300多年的竹编工艺。

  这次非遗节上的精品屡屡喊出高价的场景并不鲜见,也总有一些“壕”气十足的观众舍得花钱收藏。土耳其的一条18万元的手工地毯,俄罗斯一套价值2000元的套娃,都是在开幕当天就被抢购。正如刘江所言,“让市民跺跺脚、咬咬牙才能买到的手工艺品,才会更被人珍惜,更有人懂得作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在他看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观众也舍得为传统文化和民族工艺买单。

  非遗大数据

  10万

  第六届非遗节10日、11日共有近10万人次来到非遗博览园主会场参与各项节会活动。除了非遗博览园内,遍布成都各地的9大分会场和非遗展演进社区活动也相继开展。传统表演艺术进社区交流展演,将走进成都市22个区(市)县的326个基层社区,创历届之最。

  1900万

  6月10日至11日,非遗作品登记授权活动在主会场非遗博览园举行。本次活动版权现场登记2000余件,其中,仅四川文产学院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研究院学生的非遗作品就登记500余件。授权金额实现签约1900万元,其中,成功签约500万元,授权意向签1400万元。

  200亿

  目前,成都市涉及传统美术、技艺、医药类非遗项目共71个,年总产值逾200亿元,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非遗项目有郫县豆瓣、水井坊酒、邛茶、花秋贡茶、川派盆景、怀远藤编、蜀绣等10个项目,容纳就业人员6万余人。以非遗为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有7个,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将助推成都文创中心城市建设。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原标题:非遗手作有价艺无价 标价300万竹编梅瓶舍不得卖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