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省第一大城市,面积有将近20个宁波那么大。
尽管距离宁波3000多公里,但在这里,我们依然碰到了不少出外打拼的浙江人,他们如同古丝绸之路上的驼商,连接了这个世界。
酒泉肃园街,宁波海鲜店老板李华平,在宁波生活了将近20年的他,如今成了酒泉“小龙虾大王”;在酒泉最繁华的地段,有一条著名的“宁波路”。与李华平不同的是,宁波广博文具酒泉总代理许文新在这里拼搏了20年——他见证了一批浙商的崛起。
在李华平和许文新身上,我们看到了诚信、勤奋、拼搏。而这,恰恰折射出“丝路精神”。
酒泉“小龙虾大王”:
让当地人吃上最好的宁波海鲜
(李华平的父亲李昌友从浙江老家来到酒泉帮儿子做生意)
“我儿子还在嘉峪关机场取小龙虾,一会就回来了。”晚上10点,69岁的李昌友仍守在店里,他刚从丽水老家来酒泉两个月,帮儿子李华平照看生意。
店里最显眼的地方挂着招牌“宁波海鲜酒泉总店”。眼下,正是休渔期,店内冰柜放的几乎都是之前早就储备好的海鲜冻品和干货。货柜里,甚至还有奉化土特产油焖笋。
李昌友全家几乎都在酒泉打拼,大儿子在部队工作,大约4年前,小儿子李华平开了这家宁波海鲜店。
李昌友说,酒泉城区经营宁波海鲜的,就他一家,“宁波海鲜全国有名,光这几个字就是响当当的招牌。”
(李华平)
“前年冬天,朋友带我去饭店吃活海鲜,等我们赶到的时候,早卖光了。”这一次的尴尬经历,酒泉市民王荣记忆犹新。
当地厨师周超越对宁波海鲜印象深刻:“六七年前,在酒泉想找活虾吃是非常困难的。这几年吃海鲜的酒泉人越来越多,最受当地人欢迎的海鲜有虾、小黄鱼、鲳鱼等。”
晚10点半左右,李华平拉着数百斤小龙虾回来了——宁波正处于史上最长休渔期,小龙虾是餐桌上最好的补充。
当地许多夜宵摊还在等着他送货,他得一直忙到凌晨2点才能回家。李华平有5辆面包车和6辆电动三轮车用于送货,生意相当火爆。
“我一天差不多能卖1200斤小龙虾。除了酒泉,还得往新疆和内蒙古发货。”李华平是酒泉的“小龙虾大王”,当地最大的小龙虾供应商,“我可以很自信地说一句,这座城市吃小龙虾的氛围就是我带起来的。”
(晚上10点半左右,李华平拉着一车小龙虾回来,这批货是从湖北寄过来的)
李华平今年38岁,曾在宁波闯荡了将近20年——十五六岁离开老家来宁波,在演艺厅敲架子鼓,一天出场费30元;因为外形神似摇滚歌星周晓鸥,去拍过电影当替身,一天演出费2000元;在宁波北仑开店烧小龙虾,一天能卖700斤……
为什么要跑到大西北开一家宁波海鲜店?
李华平告诉采访组,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加快,来西北创业旅游的南方人越来越多,“我考察了许多城市,酒泉在甘肃的消费能力排在前两名。而且,从南方去新疆、内蒙,酒泉是一个重要的物流中转站,物流费用相对便宜,对开拓市场非常有利。”
初来酒泉卖海鲜,让李华平意外的是,不少当地人对海鲜还很陌生,有件事让他印象特别深刻:“有对母子来店里,孩子跟妈妈说想吃虾,妈妈说,虾有这么多脚,怎么烧啊。”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李华平不仅卖海鲜,还得普及海鲜的做法。
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宁波海鲜卖到酒泉,他在鄞州南部商务区开了家公司,负责货物中转。“找我批发海鲜的饭店有几十家。宁波空运来的贝壳类海鲜,一到货很快就没了。”
除了海鲜,小龙虾是李华平非常重要的一项生意。
“最初一个月只能卖200斤,后来我改变了经营策略,决定先让酒泉人了解小龙虾。”
去年,他在店门口摆摊开锅做小龙虾,39元一份,每天限量供应,生意好到要排队。
到了第二年,酒泉街头多了不少经营小龙虾的饭店,李华平转而做起了供货商。
当地的小龙虾生意火了,“每天光小龙虾的营业额就有上万。”
(李华平的宁波海鲜店)
在酒泉这几天,我们一共碰到李华平两次,第二次因为运输延迟,他一直忙到凌晨5点才把送完货,只睡了3小时。
这种突发状况之前也发生过,那次他紧急从兰州调货,宁可亏钱,也要保证客户的正常营业。那几天,他一共赔了3万元。
在李华平看来,信誉远比金钱重要,“招牌是一个人的为人。亏点钱没关系,但要对得起客户。”
李华平说,宁波海鲜品质全国一流,他的目标是,让酒泉人吃上最好的宁波海鲜!
酒泉市中心有个“小浙江”,那条宁波路啥来头?
在酒泉最繁华的鼓楼旁,有个彩虹桥批发市场,这个市场距离李华平的宁波海鲜店,不过1公里。
有意思的是,这个市场仿佛一个“小浙江”,市场分别以宁波路、杭州路、温州路、瑞安路、金华路、义乌路,东阳路为名划分区域。
(彩虹桥批发市场像个“小浙江”,每条路以各个城市的名字命名)
(彩虹桥市场里的宁波路)
宁波路有什么特殊的来历?
我们找到了彩虹桥市场办公室,管理人员说,彩虹桥市场建了有20多年,经营小百货,是当地最大的批发类市场,有八九百个商户,来自全国各地。
市场管理人员贾建生是酒泉本地人,从市场建立之初就在这里工作,他说市场最早只有约200个商户,其中浙江人占到了三分之一,当中就包括一些宁波人。
贾建生说,如今,浙江人剩下不多了,“很多浙江人赚到钱后就改行了,去做更大的生意。”
彩虹桥市场的老板是个温州人,是酒泉非常知名的企业家,不止一个酒泉人在闲聊时跟我们谈起关于这个温州商人的传奇故事:从街头流动摆摊卖眼镜的小贩起家,生意越做越大,在当地涉足房地产、商场等生意。
(彩虹桥批发市场位于酒泉市中心)
“浙江人很会做生意,有经济头脑,能吃苦。”这是贾建生对浙江人的印象。他向我们推荐了浙商许文新,他是酒泉个体劳动者协会副会长,在彩虹桥市场卖了20年文具。
许文新今年50岁,浙江东阳人,是宁波广博文具酒泉总代理。
看到家乡的记者来,许文新很热情,招呼我们喝水,还陪着我们在市场里采访。
他的文具店70多平方米,是自己出钱买下的,目前市值在200万元左右,相比酒泉3000元/平方米至5000元/平方米的房价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目前我们浙江人还留下20几个,生意做得都不错,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店面。”许文新说,浙江人喜欢出外闯荡,当初跟随西部大开发的脚步来到酒泉创业,这里治安环境好,而且人很朴实。
“市场里原来有好几个宁波人,做家具、装潢,前两年赚了钱都走了。”许文新的生意做得蛮不错,文具店一年销售额六七百万元,有400多平米的库房,他还从老家带了好几个亲戚来酒泉闯荡,如今都在市场里一起做生意。
“多靠大哥,是他带着我们出来一起赚钱。”许文新的妹夫说。
(市场内的金华路、义乌路一景)
浙江人做生意为什么能成功?在许文新身上,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些。
尽管手下有8个员工,但碰到再小的生意,只有客户有需要,许文新常常亲自去送。
6月初发生了两件事。
一次是夜里将近12点钟,一个老客户要5提卷纸,要得比较急,论价钱也就100元。喝过酒的许文新没有叫醒员工,自己跑步过去,来去4公里,给客人送了过去。
另一次是老客户要15个黑板,几千块钱,晚上11点半来的电话,许文新和老婆驱车50公里送了过去。
“生意不分大小,跑6公里送一盒笔我也做过。老客户的生意必须要做。”许文新说,这次是小生意,说不定下次就是大生意,“像昨晚,有个客户就给了我一个3万元的单子。”
“我把青春留在了酒泉。”采访中,许文新感慨时间过得太快,儿子在国外留学临近毕业了,再过几年,或许他也要退休离开这里了。(记者金波沈之蓥冯瑄吴冠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