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天一讲堂:《平凡的世界》的内核是向上向善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8-14 07:39:00 报料热线:81850000

  梁向阳,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安市作协主席,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先后主持和参与编写了《路遥研究资料汇编》《路遥纪念集》《路遥再解读》等学术著作;2015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学术专著《路遥传》。宁波晚报陈爱红文/摄

  198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连播”栏目用半年的时间播出了《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部,听众达到了3亿人。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新浪网曾经做过一个“读者最喜爱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调查,《平凡的世界》以71.46%的比例高居榜首。2015年2月,《平凡的世界》被改编成电视剧后热播……为什么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能够如此深远地影响一代代人?前不久,梁向阳受邀在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为读者解读路遥和《平凡的世界》,他说,这是一部写普通人的人生奋斗故事的书,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能从中得到共鸣。“向上向善”是这部作品的内核,具体说来,向上就是自强不息,向善就是厚德载物,它们是我们这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所在。

  A 在苦难中坚持阅读与梦想

  路遥是怎样一个人?1949年,路遥出生在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的母亲生了九个孩子,路遥是长子。1957年,因为家贫上不起学,路遥被过继给了在延川县的伯父。路遥谈起过这件事,“父亲第二天早上对我撒了个谎说,我到城里赶集去,下午来接你回家。我看见我的父亲从坡洼上走下去了……”然后他抱着老槐树,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流,他不敢出声叫他爸爸,“如果一叫,我爸爸肯定要把我领回去,我知道我要上不了学了”。

  伯父的家离延川县城约有五公里。1958年春,路遥到养父母所在的村小上学;1961年,他考入了延川县城关小学高小部。在县城里,这个贫困的农家少年克服了自卑心理,他不与城里的孩子比吃比穿就比学习。他偶尔发现了县城文化馆阅览室里有很多的书籍报刊,就每周两次带着干粮去文化馆阅读。阅读给了他力量,1963年,路遥参加了小升初的考试,在一千多名考生中他的成绩是第二名,可以上延川中学。但是,伯父已无力继续让这个孩子读书了,在新学期开学的日子,伯父给了他一根绳子和一把锄头,让他去劳动。路遥把绳子和锄头扔进了水沟。后来有人给他出主意:去找找村支书。这个少年于是找到了村支书,他抱着村支书哭着说:“我想上学!”村支书在村里筹得两斗黑豆,卖了给他交了学费。

  路遥喜欢阅读,他基本看完了延川中学阅览室里所有的书籍杂志。当他在《参考消息》上看到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登上了月球,他兴奋得一个晚上睡不着,他人生的第一个理想就是当一名宇航员。这篇报道对路遥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他后来写的中篇小说《人生》中,主人公的名字就叫高加林。初中毕业后,路遥考上了中专。他本以为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一场席卷全国的运动开始了,他经历了“青春过山车”的生活。1973年,路遥进入了延安大学读书,他阅读了大学阅览室里所有的中外文学作品,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这为他后来成为一名作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文学杂志社做编辑,有机会开始他的文学远征。

  B “不为自己仍然拿着筷子吃饭感到害臊”

  路遥成名很早,他的成名作《惊心动魄的一幕》发表在1980年第三期的《当代》杂志上,1981年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县委书记为了制止两派红卫兵武斗而毅然进行“飞蛾扑火”式的自我牺牲。这部以特殊角度讲述“文革”的小说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路遥的文学自信心。1982年,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在当年第三期的《收获》杂志上发表了。小说讲述的是乡村有为青年高加林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高加林走进县城变为城市人后抛弃了农村姑娘刘巧珍。小说在全社会引发了对高加林这个人物的大讨论,不仅获得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同名电影获得了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两篇小说的成功,奠定了路遥现实主义写作的风格。尤其是《人生》,当时很多人把它看成了路遥创作的巅峰,认为路遥在现实主义题材方面很难再写出超越《人生》这样的作品了。但是路遥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想超越自我,创作一部更深邃的现实主义作品。为了新的创作,路遥不仅阅读了1975年到1985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和《延安日报》,而且认真地阅读了100多部经典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并做了大量的阅读笔记。这期间,他为了写作甚至放弃了去北京开作代会的机会。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西风渐进,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了中国作家竞相效仿的模板。1986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问世了。这部作品当时知音难觅,《当代》杂志的一位年轻的编辑看了路遥的手稿后给路遥退稿了。最后,它虽然在《花城》杂志上发表了,但在发表后召开的作品研讨会上,32名专家中有30名专家不认可它。

  除了精神上的压力外,路遥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了,还要不要继续写?路遥在双重压力下,写完了第二部和第三部。但是,它们得到的评价比第一部还差,甚至找不到地方发表。路遥在给朋友的书信中写到:“当别人用西式餐具吃中国这盆菜的时候,我并不为自己仍然拿着筷子吃饭感到害臊。”

  C 孙少平的原型是路遥的弟弟王天乐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书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吗?路遥写过一篇《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创作随笔,副标题是“献给我的弟弟王天乐”,他在随笔中写道,“实际上,《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等于是直接取材于他本人的经历”。

  梁向阳说,王天乐就是孙少平的原型。王天乐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两年民办教师,但他说“外面的世界很大我要去看看”,于是他跑到延安城里当了一个揽工汉,他经常给路遥写信说他又看了什么书什么书。路遥很想帮助弟弟跳出农门。那时,农村青年到城里的通道是考学和招工。路遥先把弟弟的户口从老家迁到了当时延安地区延安县的农村,而后给弟弟弄到了招工指标让他成了井下采煤工。王天乐会写文章,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当地报社当了记者……王天乐的经历反映的是农村青年进入城市的曲折过程。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路遥是从弟弟的身上看到了农村青年向上向善的精神。《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本反映特定时期历史进程的书。

  这部在文学史上具有史诗般地位的现实主义作品,经历了最初的冷遇后引发了持续的热度。梁向阳说,作家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路遥的文化生命还很长很长,对路遥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作品是作家的纪念碑,《平凡的世界》就是路遥的纪念碑。

  梁向阳推荐的书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这是路遥用六年时间精心创作的一部“三部、六卷、一百万字”全景式反映中国城乡社会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变迁的史诗性长篇小说,真实地再现了社会基层奋斗者的悲欢离合以及心灵世界。

  《我与地坛》

  作者:史铁生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与地坛》原是史铁生1991年撰写的一篇长篇散文,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同名散文集。作者终日与轮椅为伴,他以体恤万物的地坛为特殊参照系,抒发自己对命运与生死问题的感悟。

原标题:《平凡的世界》的内核是向上向善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天一讲堂:《平凡的世界》的内核是向上向善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8-14 07:39:00

  梁向阳,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安市作协主席,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先后主持和参与编写了《路遥研究资料汇编》《路遥纪念集》《路遥再解读》等学术著作;2015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学术专著《路遥传》。宁波晚报陈爱红文/摄

  198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连播”栏目用半年的时间播出了《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部,听众达到了3亿人。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新浪网曾经做过一个“读者最喜爱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调查,《平凡的世界》以71.46%的比例高居榜首。2015年2月,《平凡的世界》被改编成电视剧后热播……为什么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能够如此深远地影响一代代人?前不久,梁向阳受邀在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为读者解读路遥和《平凡的世界》,他说,这是一部写普通人的人生奋斗故事的书,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能从中得到共鸣。“向上向善”是这部作品的内核,具体说来,向上就是自强不息,向善就是厚德载物,它们是我们这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所在。

  A 在苦难中坚持阅读与梦想

  路遥是怎样一个人?1949年,路遥出生在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的母亲生了九个孩子,路遥是长子。1957年,因为家贫上不起学,路遥被过继给了在延川县的伯父。路遥谈起过这件事,“父亲第二天早上对我撒了个谎说,我到城里赶集去,下午来接你回家。我看见我的父亲从坡洼上走下去了……”然后他抱着老槐树,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流,他不敢出声叫他爸爸,“如果一叫,我爸爸肯定要把我领回去,我知道我要上不了学了”。

  伯父的家离延川县城约有五公里。1958年春,路遥到养父母所在的村小上学;1961年,他考入了延川县城关小学高小部。在县城里,这个贫困的农家少年克服了自卑心理,他不与城里的孩子比吃比穿就比学习。他偶尔发现了县城文化馆阅览室里有很多的书籍报刊,就每周两次带着干粮去文化馆阅读。阅读给了他力量,1963年,路遥参加了小升初的考试,在一千多名考生中他的成绩是第二名,可以上延川中学。但是,伯父已无力继续让这个孩子读书了,在新学期开学的日子,伯父给了他一根绳子和一把锄头,让他去劳动。路遥把绳子和锄头扔进了水沟。后来有人给他出主意:去找找村支书。这个少年于是找到了村支书,他抱着村支书哭着说:“我想上学!”村支书在村里筹得两斗黑豆,卖了给他交了学费。

  路遥喜欢阅读,他基本看完了延川中学阅览室里所有的书籍杂志。当他在《参考消息》上看到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登上了月球,他兴奋得一个晚上睡不着,他人生的第一个理想就是当一名宇航员。这篇报道对路遥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他后来写的中篇小说《人生》中,主人公的名字就叫高加林。初中毕业后,路遥考上了中专。他本以为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一场席卷全国的运动开始了,他经历了“青春过山车”的生活。1973年,路遥进入了延安大学读书,他阅读了大学阅览室里所有的中外文学作品,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这为他后来成为一名作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文学杂志社做编辑,有机会开始他的文学远征。

  B “不为自己仍然拿着筷子吃饭感到害臊”

  路遥成名很早,他的成名作《惊心动魄的一幕》发表在1980年第三期的《当代》杂志上,1981年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县委书记为了制止两派红卫兵武斗而毅然进行“飞蛾扑火”式的自我牺牲。这部以特殊角度讲述“文革”的小说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路遥的文学自信心。1982年,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在当年第三期的《收获》杂志上发表了。小说讲述的是乡村有为青年高加林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高加林走进县城变为城市人后抛弃了农村姑娘刘巧珍。小说在全社会引发了对高加林这个人物的大讨论,不仅获得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同名电影获得了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两篇小说的成功,奠定了路遥现实主义写作的风格。尤其是《人生》,当时很多人把它看成了路遥创作的巅峰,认为路遥在现实主义题材方面很难再写出超越《人生》这样的作品了。但是路遥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想超越自我,创作一部更深邃的现实主义作品。为了新的创作,路遥不仅阅读了1975年到1985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和《延安日报》,而且认真地阅读了100多部经典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并做了大量的阅读笔记。这期间,他为了写作甚至放弃了去北京开作代会的机会。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西风渐进,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了中国作家竞相效仿的模板。1986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问世了。这部作品当时知音难觅,《当代》杂志的一位年轻的编辑看了路遥的手稿后给路遥退稿了。最后,它虽然在《花城》杂志上发表了,但在发表后召开的作品研讨会上,32名专家中有30名专家不认可它。

  除了精神上的压力外,路遥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了,还要不要继续写?路遥在双重压力下,写完了第二部和第三部。但是,它们得到的评价比第一部还差,甚至找不到地方发表。路遥在给朋友的书信中写到:“当别人用西式餐具吃中国这盆菜的时候,我并不为自己仍然拿着筷子吃饭感到害臊。”

  C 孙少平的原型是路遥的弟弟王天乐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书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吗?路遥写过一篇《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创作随笔,副标题是“献给我的弟弟王天乐”,他在随笔中写道,“实际上,《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等于是直接取材于他本人的经历”。

  梁向阳说,王天乐就是孙少平的原型。王天乐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两年民办教师,但他说“外面的世界很大我要去看看”,于是他跑到延安城里当了一个揽工汉,他经常给路遥写信说他又看了什么书什么书。路遥很想帮助弟弟跳出农门。那时,农村青年到城里的通道是考学和招工。路遥先把弟弟的户口从老家迁到了当时延安地区延安县的农村,而后给弟弟弄到了招工指标让他成了井下采煤工。王天乐会写文章,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当地报社当了记者……王天乐的经历反映的是农村青年进入城市的曲折过程。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路遥是从弟弟的身上看到了农村青年向上向善的精神。《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本反映特定时期历史进程的书。

  这部在文学史上具有史诗般地位的现实主义作品,经历了最初的冷遇后引发了持续的热度。梁向阳说,作家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路遥的文化生命还很长很长,对路遥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作品是作家的纪念碑,《平凡的世界》就是路遥的纪念碑。

  梁向阳推荐的书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这是路遥用六年时间精心创作的一部“三部、六卷、一百万字”全景式反映中国城乡社会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变迁的史诗性长篇小说,真实地再现了社会基层奋斗者的悲欢离合以及心灵世界。

  《我与地坛》

  作者:史铁生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与地坛》原是史铁生1991年撰写的一篇长篇散文,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同名散文集。作者终日与轮椅为伴,他以体恤万物的地坛为特殊参照系,抒发自己对命运与生死问题的感悟。

原标题:《平凡的世界》的内核是向上向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