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有6600多株古树名木将配“电子户口”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8-23 08:36:49 报料热线:81850000

  天童寺放生池边的古银杏树,伞盖蔽日。(余建文摄)

  林业工作人员察看山中散生古树生长状态。(李华明摄)

  被誉为“活化石”的古树名木,记录着时代变迁的印记,是城市文化历史的一张珍贵名片。

  日前,浙江省政府出台《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对古树名木保护做了比较详细的针对性规定,从10月1日起开始施行。那么,宁波的古树名木“家底”和生长现状如何?新规出台,对保护这份“绿色记忆”有何作用?上周,记者采访了市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

  记者余建文

  6600多株古树名木将配“电子户口”

  “根据省里的要求,几个月前,我市各区县(市)进行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现在外业调查已基本结束,各地正忙着汇总、上传资料。”市绿化委办公室副主任李华明说。

  据了解,我市古树名木普查每10年一次,最近一次是在2012年。今年,根据省林业厅的要求,我市再一次排摸古树名木“家底”,包括数量、种类、分布状况、健康状况、权属、责任单位、传说记载、地理位置等情况,并建立更加准确的档案。

  根据2012年普查资料,宁波全市有古树名木6692棵,其中古树群105个,共2594棵;散生的有4088棵。树种包括香樟、银杏、枫香等,有上百种之多。从分布地域看,宁海古树名木数量最多,有2366棵,占了三分之一多,其次是奉化。另外,全市599棵一级古树名木中,宁海有352棵,奉化有62棵。

  李华明说,最新的普查资料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整理好,但从野外作业调查情况来看,全市古树名木的数量与5年前相比变化不太大。

  为了保护好古树名木,今年,省林业厅新引入了一套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用“智慧化”手段形成规范化、动态化的监测系统。

  李华明为记者现场做了演示。登录系统后,随便点击查询某一个乡镇,该区域内的古树名木在地图上就会以树形小图标形式呈现。再点击图标进去,每一株树所在的经纬度、树种、树龄、种植土壤类型、养护单位、生长状态等细节一一显示出来,还配有照片。“像鄞州等部分区县,已完成了普查资料的上传,系统就会对每一棵古树名木配备一个‘电子户口’。”李明华说,古树名木实现大数据管理后,生长情况就看得一清二楚,而且从市、县一直到镇、村,农林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和基层护林员等,能根据这电子地图准确找到所管护的树木,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定期更新系统信息。

  科学精准养护,让古树“颐养天年”

  古树名木养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鄞州区最新的普查结果显示,区内752棵古树名木,生长情况良好的有583棵,生长衰弱的有137棵,处于濒危状况的有27棵,死亡的有5棵。

  区林业局相关同志直言,保护形势严峻,不少古树名木面临着生存危机,“我们实施‘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发现有问题、需要救助的树木后,邀请专家会诊,经过反复论证,确认救治方案,再组织有相关技术和经验的单位或专业队伍来实施保护。”

  林业部门的调查显示,虽然我市古树名木的“家底”丰厚,但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绿色化石”多数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生存现状不容乐观。李华明说,保护古树,最重要的是防治虫害和修枝。古树名木树龄长、树形大、生命力弱,雷暴、冰雪、旱涝等恶劣天气都会对其造成伤害,再加上白蚁、天牛等虫害侵入,很容易导致死亡。此外,腐枝等若处理不及时,也会导致树木折寿。

  近年来,我市通过财政资金,对古树名木实施保护。社会各界对此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有点名气的古树,稍有意外,令无数人“牵肠挂肚”。几年前,位于宁海前童竹林村五叉樟因年老体衰,树杈有松动脱落迹象。林业部门专家使用多种办法实施综合救治,让千年古樟重焕生机。县林特总站何贤平工程师说,最新普查发现,五叉樟目前长势还不错,“我们考虑为古树再增加支撑杆,帮其延寿。”

  这次《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明确,实行“一树一策”精准保护。其中规定,古树按照级别分级保护。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要上报省里,树龄300年以上不满500年的二级古树要上报市里,其他的古树由县一级负责,名木则实行一级保护。

  这几年,随着城乡建设发展,对古树名木的影响越来越大。比如造桥修路等工程建设,遇到古树怎么办?去年年底开工建设的奉化尚田葛岙水库工程,在征迁建设区域里,有33棵古树面临“搬家”的命运。林业部门同志说,古树迁移,要给它们安置一个合适的新家,还要把古树养活,是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制订“万无一失”的方案。此外,在农村中,“人树争地”现象很普遍。各地农林部门正在积极想办法,探索职能部门和当地村民的协同保护模式。

  发动社会力量,守护“绿色名片”

  目前,我市对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建档立卡,纳入完善的绿色保护体系中。古树名木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众自发投入“绿色化石”的保护行动中。

  宁海桑洲镇的夏家村有一片古树林,眼下成了该镇乡村旅游的新晋“网红”,前来游览的客人络绎不绝。政府部门整治了古树林周边环境,实行良好保护,并使之成为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古树林连同花海、古道等,成为桑洲的一张旅游“名片”,有力推动农家乐和民宿的发展,帮助村民致富。

  何贤平说,在宁海,很多村庄至今保留着大树不能砍的村规民约,保住了很多古树名木。现在,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这些绿色瑰宝的价值越发得以凸显,有利于营造全社会护绿爱林的好氛围。很多单位、个人自发认养古树名木,已成为一种风气。

  鄞州区林业局林业科的俞爱民告诉记者,东吴镇当地有所学校改建,要建3层高的校舍,村民担心建房会影响边上一棵古银杏树的生长。好在施工单位想在了村民的前头,联系设计方重新修改了方案,保证古树枝干触及范围内,不再续建第三层。此事一时成为美谈。

  李华明说,古树名木的保护,活的时候要养护好,倘若死了,未经批准,擅自移动也是不允许的。日前出台的《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针对一些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做出具体处罚规定。比如,擅自砍伐、采挖或者挖根、剥树皮的,按《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责。

  即便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也要当心:刻划、钉钉子、攀树折枝、悬挂物品或者以古树名木为支撑物,可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据悉,在这次新一轮普查结束之后,全市的每一棵古树名木均要悬挂新的“身份牌”,上面注明树名、树龄、保护等级等信息,并使用特制的弹簧卡扣来悬挂,不会影响古树生长。“小事不小,保护古树名木,就要从点滴做起。”李华明说。

原标题:呵护城市“绿色记忆”,该怎么做?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有6600多株古树名木将配“电子户口”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8-23 08:36:49

  天童寺放生池边的古银杏树,伞盖蔽日。(余建文摄)

  林业工作人员察看山中散生古树生长状态。(李华明摄)

  被誉为“活化石”的古树名木,记录着时代变迁的印记,是城市文化历史的一张珍贵名片。

  日前,浙江省政府出台《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对古树名木保护做了比较详细的针对性规定,从10月1日起开始施行。那么,宁波的古树名木“家底”和生长现状如何?新规出台,对保护这份“绿色记忆”有何作用?上周,记者采访了市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

  记者余建文

  6600多株古树名木将配“电子户口”

  “根据省里的要求,几个月前,我市各区县(市)进行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现在外业调查已基本结束,各地正忙着汇总、上传资料。”市绿化委办公室副主任李华明说。

  据了解,我市古树名木普查每10年一次,最近一次是在2012年。今年,根据省林业厅的要求,我市再一次排摸古树名木“家底”,包括数量、种类、分布状况、健康状况、权属、责任单位、传说记载、地理位置等情况,并建立更加准确的档案。

  根据2012年普查资料,宁波全市有古树名木6692棵,其中古树群105个,共2594棵;散生的有4088棵。树种包括香樟、银杏、枫香等,有上百种之多。从分布地域看,宁海古树名木数量最多,有2366棵,占了三分之一多,其次是奉化。另外,全市599棵一级古树名木中,宁海有352棵,奉化有62棵。

  李华明说,最新的普查资料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整理好,但从野外作业调查情况来看,全市古树名木的数量与5年前相比变化不太大。

  为了保护好古树名木,今年,省林业厅新引入了一套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用“智慧化”手段形成规范化、动态化的监测系统。

  李华明为记者现场做了演示。登录系统后,随便点击查询某一个乡镇,该区域内的古树名木在地图上就会以树形小图标形式呈现。再点击图标进去,每一株树所在的经纬度、树种、树龄、种植土壤类型、养护单位、生长状态等细节一一显示出来,还配有照片。“像鄞州等部分区县,已完成了普查资料的上传,系统就会对每一棵古树名木配备一个‘电子户口’。”李明华说,古树名木实现大数据管理后,生长情况就看得一清二楚,而且从市、县一直到镇、村,农林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和基层护林员等,能根据这电子地图准确找到所管护的树木,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定期更新系统信息。

  科学精准养护,让古树“颐养天年”

  古树名木养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鄞州区最新的普查结果显示,区内752棵古树名木,生长情况良好的有583棵,生长衰弱的有137棵,处于濒危状况的有27棵,死亡的有5棵。

  区林业局相关同志直言,保护形势严峻,不少古树名木面临着生存危机,“我们实施‘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发现有问题、需要救助的树木后,邀请专家会诊,经过反复论证,确认救治方案,再组织有相关技术和经验的单位或专业队伍来实施保护。”

  林业部门的调查显示,虽然我市古树名木的“家底”丰厚,但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绿色化石”多数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生存现状不容乐观。李华明说,保护古树,最重要的是防治虫害和修枝。古树名木树龄长、树形大、生命力弱,雷暴、冰雪、旱涝等恶劣天气都会对其造成伤害,再加上白蚁、天牛等虫害侵入,很容易导致死亡。此外,腐枝等若处理不及时,也会导致树木折寿。

  近年来,我市通过财政资金,对古树名木实施保护。社会各界对此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有点名气的古树,稍有意外,令无数人“牵肠挂肚”。几年前,位于宁海前童竹林村五叉樟因年老体衰,树杈有松动脱落迹象。林业部门专家使用多种办法实施综合救治,让千年古樟重焕生机。县林特总站何贤平工程师说,最新普查发现,五叉樟目前长势还不错,“我们考虑为古树再增加支撑杆,帮其延寿。”

  这次《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明确,实行“一树一策”精准保护。其中规定,古树按照级别分级保护。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要上报省里,树龄300年以上不满500年的二级古树要上报市里,其他的古树由县一级负责,名木则实行一级保护。

  这几年,随着城乡建设发展,对古树名木的影响越来越大。比如造桥修路等工程建设,遇到古树怎么办?去年年底开工建设的奉化尚田葛岙水库工程,在征迁建设区域里,有33棵古树面临“搬家”的命运。林业部门同志说,古树迁移,要给它们安置一个合适的新家,还要把古树养活,是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制订“万无一失”的方案。此外,在农村中,“人树争地”现象很普遍。各地农林部门正在积极想办法,探索职能部门和当地村民的协同保护模式。

  发动社会力量,守护“绿色名片”

  目前,我市对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建档立卡,纳入完善的绿色保护体系中。古树名木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众自发投入“绿色化石”的保护行动中。

  宁海桑洲镇的夏家村有一片古树林,眼下成了该镇乡村旅游的新晋“网红”,前来游览的客人络绎不绝。政府部门整治了古树林周边环境,实行良好保护,并使之成为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古树林连同花海、古道等,成为桑洲的一张旅游“名片”,有力推动农家乐和民宿的发展,帮助村民致富。

  何贤平说,在宁海,很多村庄至今保留着大树不能砍的村规民约,保住了很多古树名木。现在,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这些绿色瑰宝的价值越发得以凸显,有利于营造全社会护绿爱林的好氛围。很多单位、个人自发认养古树名木,已成为一种风气。

  鄞州区林业局林业科的俞爱民告诉记者,东吴镇当地有所学校改建,要建3层高的校舍,村民担心建房会影响边上一棵古银杏树的生长。好在施工单位想在了村民的前头,联系设计方重新修改了方案,保证古树枝干触及范围内,不再续建第三层。此事一时成为美谈。

  李华明说,古树名木的保护,活的时候要养护好,倘若死了,未经批准,擅自移动也是不允许的。日前出台的《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针对一些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做出具体处罚规定。比如,擅自砍伐、采挖或者挖根、剥树皮的,按《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责。

  即便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也要当心:刻划、钉钉子、攀树折枝、悬挂物品或者以古树名木为支撑物,可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据悉,在这次新一轮普查结束之后,全市的每一棵古树名木均要悬挂新的“身份牌”,上面注明树名、树龄、保护等级等信息,并使用特制的弹簧卡扣来悬挂,不会影响古树生长。“小事不小,保护古树名木,就要从点滴做起。”李华明说。

原标题:呵护城市“绿色记忆”,该怎么做?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