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协调篇
稿源: 浙江在线   2017-10-07 08:04:00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十九大时光(手机版) 【专题】 十九大

  2006年7月28日,习近平在丽水市莲都区古堰画乡调研加快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作。浙江在线记者周咏南摄

  城乡一体新气象

  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

  ——习近平

  城与乡,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载体。城乡关系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对关系。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由来已久,是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性体制障碍。如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统筹兼顾城乡平衡发展,是习近平长期在研究思考的重大问题。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习近平在浙江率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2003年,习近平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八八战略”。

  在2004年1月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提出,“力争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积极探索有浙江特色的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路子”。在当年2月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上,习近平再一次坚定地表示,浙江要“为全国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当年,习近平主持制定《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目标任务作了系统阐述。

  2004年,习近平提出以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路径,并作出了以新型城市化战略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和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性决策部署,开启了浙江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征程。

  “‘千万工程’是造福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

  夏末时分,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水声潺潺,莲香幽幽,一派迷人的乡村风光,前来参观和体验农家风情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过去10多年里,环溪村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契机,不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从河道黑臭、垃圾遍布的脏乱差之地,成为住建部首批评定的美丽宜居示范村;从农田荒芜、年轻人纷纷逃离的“空心村”,成为以莲文化为核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网红村”。截至目前,全村共有民宿55家、床位700余张,2016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39万元。

  时光回转到21世纪初。彼时的浙江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群众揶揄,走在浙江农村,要走过许多垃圾村才能找到一个干净整洁的村。统筹城乡发展,群众最迫切的呼声,是改变农村环境。据省农办摸排,当时全省有4000个村庄环境比较好,3万多个村庄环境比较差。

  2003年6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全省范围内拉开序幕。习近平亲自部署: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时任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回忆说,习书记亲力亲为,亲自抓工程的部署落实和示范引领,头5年他每年召开一次全省现场会作现场指导。2006年8月在台州召开的现场会上,习近平全面总结了“千万工程”实施带来的6个方面的深刻变化,即村容村貌与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质量与生活方式、农村生产条件与生产方式、农村精神风貌与农民文明素质、干部作风与干群关系、政府职能转变与城乡关系的深刻变化。他强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有效抓手、造福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要让更多的村庄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和特色魅力的富丽乡村。

  2005年,习近平在安吉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08年安吉县遵循习近平指引的方向,大胆探索“千万工程”升级版,率先提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2010年浙江总结安吉实践经验,制定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成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2.0版。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号召。浙江按照建设“美丽中国”新要求,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致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美丽乡村统一起来,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做到美丽乡村扩面与提质相统一、环境美与产业美相统一、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统一、形态美与制度美相统一,美丽乡村升级版成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3.0版本。

  推进城乡一体化,习近平十分重视“人”的发展。当时,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相对应的,是农民劳动就业的“千万工程”——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这项工程起源于衢州的“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常山是试点县。2003年7月25日,习近平到常山考察调研。时任常山县委报道组组长徐良其也在现场,他回忆,在青石镇农民培训基地,习书记停留时间最长。

  “培训免费吗”“项目可以自己选吗”“感觉培训班办得怎么样”“学会后准备做什么”……走进电脑培训教室,习近平关切地询问正在学习电脑的青石镇河上弄村女青年徐静芳。徐静芳回答说:“政府买单,我们接受培训,为我们提高素质提供了机会,很实用。”得知常山县劳务培训与就业订单相结合,通过与外地及山海协作县市劳动部门联系有组织的输出劳务、帮助农民就业,习近平高兴地说,这个办法很好。在常山调研的第二天,习近平再次分析了青石镇农民培训基地这个典型,他对衢州干部说,衢州的农民培训没有搞形式主义,常山县青石镇的劳务培训班就很有针对性,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基层是创新的沃土。善于总结、提炼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习近平为浙江的各级干部作出了表率。在习近平的直接关心和推动下,2004年,劳务培训券制度模式获全省推广。2006年,常山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认为第一批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

  浙江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经过15年的努力,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生态环境重新恢复了江南山清水秀的好风光,农强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成为农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也成为城里人休闲旅游的“大花园”。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进一步开启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作出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的新决策:到2020年累计建成1万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1000个。这一“新千万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沿着习近平指引的方向走下去、与时俱进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成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4.0版本。

  “形成让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的发展体制和机制”

  2002年12月27日,习近平第一次到义乌调研,第一站来到大陈镇大陈二村。

  时任大陈二村村支书陈家生清晰地记得当时习书记到村里考察的场景:“习书记一下车就被村里林立的楼房、宽敞的道路、优美的环境所吸引,他一边走一边问我村集体经济、村民生活以及实施旧村改造等情况,还走进村民家中拉起家常。”

  “不过我们心里还是有困惑的,就是农村到底应该怎么发展、往何处去?习书记当时就像一名兄长、一名导师一样,谆谆教导我们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积极发挥工商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融合、共享现代文明。”时任义乌市委政研室主任毛湘宏说,“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豁然开朗。”

  善于抓住机遇的义乌人马上行动起来。2003年,义乌率先作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决策,并制定和实施了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编制完成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把全市800个行政村统筹规划为290个社区。

  全面启动城市化进程的义乌,积极鼓励工商业主投资农业领域,设立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实施农业“强龙”工程,2005年对“三农”的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4.6%。中心城区面积也从上世纪80年代的2.8平方公里扩展到2005年的50多平方公里,加快了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农业向企业的转变,实现城乡融合、共享现代文明,在百强县中的排名从2002年的第23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12位。

  但是新问题接踵而至——义乌作为县级市,受行政管理机制影响,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机构的设置都与经济发展不配套,当时年出口40万个集装箱却只有一个海关办事处,用电指标、用地指标、信贷指标等也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005年11月,习近平专门批示指出,义乌超常规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对义乌等经济发达县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项调研。

  在习近平推动下,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第四轮强县扩权改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推进扩权改革试点并非一帆风顺,当时也面临不少阻力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力排众议,顶住压力、推进改革,义乌也一度被称作“中国权力最大的县级政府”,并由此大大加快了新型城市化步伐。如今,义乌中心城区已扩大到100多平方公里,其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升级,不但实现了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还崛起为在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很有影响力的国际商贸城。

  时任义乌城西街道党工委书记金军民说:“习书记在浙江工作的时候到义乌考察、调研共10次,一位省委书记对义乌如此倾注感情,可见他对基层的深情、对改革的坚定。”

  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深化城乡配套综合改革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动能。习近平在2005年就明确提出“改革开放促‘三农’”和以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思路。他提出要坚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致力于推进城乡配套的各项改革,建立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和机制,形成让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的发展体制和机制。

  在2007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又强调指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深化城乡配套的综合改革,要着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搭建发展新平台,增添发展新动力,营造发展新环境。浙江渐次开展的“新户改”“新金改”“新社改”等城乡综合配套的新改革,为城乡发展一体化不断注入新动力。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新期待,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浙江发展首要的优势在体制机制,关键的举措在深化改革。为此,要更进一步、更快一步推进我省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持续发挥体制机制新优势,增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动能。

  “让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推进城乡一体化,薄弱点和工作的难点也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为“三农”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无论是在全省召开的大会上,还是在深入基层调研时,习近平都反复强调,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全面提高工业化、城市化对“三农”发展的带动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使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

  连续好几年,习近平新年调研的首站就是农村,新年度省委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性重要会议就是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下发的一号文件也是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促进“三农”发展的政策文件。

  2006年1月4日,习近平来到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今年72岁的雪水港村村民陈新祖回忆说:“那天下着小雨,习书记撑着一把黑色雨伞,脸上一直带着笑容,很亲切。”习近平来到村部党员活动室,面对面听取大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习书记进来的时候,我正好站在门边,他走过来第一个就和我握手。”陈新祖说。

  不过,陈新祖怎么也不会料到当天下午发生的事——习近平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向海盐县160多位村支书和县、乡镇负责人作专题宣讲。

  省委书记给村支书开会讲新农村建设,时任于城镇党委书记金爱明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可不得了了,新农村建设已经是重中之重”。

  当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乡镇缺乏资金,农民认识一时还没到位,上面工作考核压力大,尤其是乡镇和村干部,思想包袱重、畏难情绪大,“推进这项工作确实需要魄力和定力,习书记的宣讲,相当于给我们乡镇、村干部吃了一颗定心丸。”金爱明说。

  在海盐宣讲后不久,习近平当月主持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3月召开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并在7月主持召开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以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和发展的紧迫感,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进行更扎实的努力,不断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与海盐毗邻的嘉善,人们对习近平的关怀同样记忆深刻。2005年,习近平到嘉善调研。时任嘉善县交通局局长朱忠民回忆说:“习书记以农村道路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坚定了我们要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2005年底,嘉善就成为浙江首批村村通公路的县,并在浙江县一级率先实现城乡饮用水“同源同价同质同网”。习近平一直没有忘记这个浙北小县,2008年,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习近平将嘉善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层联系点,并于当年10月再次来到嘉善县,到大云镇缪家村调研农民增收。

  习近平一直牵挂农民增收问题,他多次强调指出,要建立现代生产要素流向农业、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的有效机制,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与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

  大云镇镇长王枕旦回忆说:“习书记再次来到嘉善的时候,非常关心我们的农业产业发展,并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他还鼓励我们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动脑筋。”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资金支持,机制创新就从盘活土地开始。2009年,缪家村村民签下了全县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第一单”。大云镇还把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吸引了大量上海游客,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013年2月,嘉善获批全国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先行先试的步子更大了。2014年,嘉善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三权三抵押”尝试:承包土地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和集体经济股权都可以用来抵押贷款。如今,嘉善县正全力建设城乡统筹先行区,形成了体制基本接轨、产业相互融合、社会协调发展、差距明显缩小的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缩小到1.69∶1。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考察,他依然对“三农”发展念兹在兹,强调要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的政策取向,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

  经过多年发展,浙江成为城乡发展差距最小、城乡居民收入最高的省份,率先成为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成功范例。去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缩小到2.07∶1。

  牢记嘱托,赓续前行。今天的浙江,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朝着更高的目标进发。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城乡并重、区域协同,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切实提高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原标题: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编辑: 崔燕纠错:171964650@qq.com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协调篇

稿源: 浙江在线 2017-10-07 08:04:00

  2006年7月28日,习近平在丽水市莲都区古堰画乡调研加快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作。浙江在线记者周咏南摄

  城乡一体新气象

  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

  ——习近平

  城与乡,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载体。城乡关系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对关系。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由来已久,是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性体制障碍。如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统筹兼顾城乡平衡发展,是习近平长期在研究思考的重大问题。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习近平在浙江率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2003年,习近平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八八战略”。

  在2004年1月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提出,“力争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积极探索有浙江特色的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路子”。在当年2月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上,习近平再一次坚定地表示,浙江要“为全国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当年,习近平主持制定《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目标任务作了系统阐述。

  2004年,习近平提出以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路径,并作出了以新型城市化战略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和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性决策部署,开启了浙江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征程。

  “‘千万工程’是造福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

  夏末时分,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水声潺潺,莲香幽幽,一派迷人的乡村风光,前来参观和体验农家风情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过去10多年里,环溪村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契机,不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从河道黑臭、垃圾遍布的脏乱差之地,成为住建部首批评定的美丽宜居示范村;从农田荒芜、年轻人纷纷逃离的“空心村”,成为以莲文化为核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网红村”。截至目前,全村共有民宿55家、床位700余张,2016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39万元。

  时光回转到21世纪初。彼时的浙江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群众揶揄,走在浙江农村,要走过许多垃圾村才能找到一个干净整洁的村。统筹城乡发展,群众最迫切的呼声,是改变农村环境。据省农办摸排,当时全省有4000个村庄环境比较好,3万多个村庄环境比较差。

  2003年6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全省范围内拉开序幕。习近平亲自部署: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时任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回忆说,习书记亲力亲为,亲自抓工程的部署落实和示范引领,头5年他每年召开一次全省现场会作现场指导。2006年8月在台州召开的现场会上,习近平全面总结了“千万工程”实施带来的6个方面的深刻变化,即村容村貌与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质量与生活方式、农村生产条件与生产方式、农村精神风貌与农民文明素质、干部作风与干群关系、政府职能转变与城乡关系的深刻变化。他强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有效抓手、造福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要让更多的村庄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和特色魅力的富丽乡村。

  2005年,习近平在安吉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08年安吉县遵循习近平指引的方向,大胆探索“千万工程”升级版,率先提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2010年浙江总结安吉实践经验,制定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成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2.0版。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号召。浙江按照建设“美丽中国”新要求,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致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美丽乡村统一起来,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做到美丽乡村扩面与提质相统一、环境美与产业美相统一、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统一、形态美与制度美相统一,美丽乡村升级版成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3.0版本。

  推进城乡一体化,习近平十分重视“人”的发展。当时,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相对应的,是农民劳动就业的“千万工程”——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这项工程起源于衢州的“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常山是试点县。2003年7月25日,习近平到常山考察调研。时任常山县委报道组组长徐良其也在现场,他回忆,在青石镇农民培训基地,习书记停留时间最长。

  “培训免费吗”“项目可以自己选吗”“感觉培训班办得怎么样”“学会后准备做什么”……走进电脑培训教室,习近平关切地询问正在学习电脑的青石镇河上弄村女青年徐静芳。徐静芳回答说:“政府买单,我们接受培训,为我们提高素质提供了机会,很实用。”得知常山县劳务培训与就业订单相结合,通过与外地及山海协作县市劳动部门联系有组织的输出劳务、帮助农民就业,习近平高兴地说,这个办法很好。在常山调研的第二天,习近平再次分析了青石镇农民培训基地这个典型,他对衢州干部说,衢州的农民培训没有搞形式主义,常山县青石镇的劳务培训班就很有针对性,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基层是创新的沃土。善于总结、提炼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习近平为浙江的各级干部作出了表率。在习近平的直接关心和推动下,2004年,劳务培训券制度模式获全省推广。2006年,常山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认为第一批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

  浙江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经过15年的努力,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生态环境重新恢复了江南山清水秀的好风光,农强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成为农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也成为城里人休闲旅游的“大花园”。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进一步开启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作出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的新决策:到2020年累计建成1万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1000个。这一“新千万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沿着习近平指引的方向走下去、与时俱进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成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4.0版本。

  “形成让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的发展体制和机制”

  2002年12月27日,习近平第一次到义乌调研,第一站来到大陈镇大陈二村。

  时任大陈二村村支书陈家生清晰地记得当时习书记到村里考察的场景:“习书记一下车就被村里林立的楼房、宽敞的道路、优美的环境所吸引,他一边走一边问我村集体经济、村民生活以及实施旧村改造等情况,还走进村民家中拉起家常。”

  “不过我们心里还是有困惑的,就是农村到底应该怎么发展、往何处去?习书记当时就像一名兄长、一名导师一样,谆谆教导我们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积极发挥工商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融合、共享现代文明。”时任义乌市委政研室主任毛湘宏说,“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豁然开朗。”

  善于抓住机遇的义乌人马上行动起来。2003年,义乌率先作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决策,并制定和实施了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编制完成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把全市800个行政村统筹规划为290个社区。

  全面启动城市化进程的义乌,积极鼓励工商业主投资农业领域,设立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实施农业“强龙”工程,2005年对“三农”的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4.6%。中心城区面积也从上世纪80年代的2.8平方公里扩展到2005年的50多平方公里,加快了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农业向企业的转变,实现城乡融合、共享现代文明,在百强县中的排名从2002年的第23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12位。

  但是新问题接踵而至——义乌作为县级市,受行政管理机制影响,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机构的设置都与经济发展不配套,当时年出口40万个集装箱却只有一个海关办事处,用电指标、用地指标、信贷指标等也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005年11月,习近平专门批示指出,义乌超常规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对义乌等经济发达县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项调研。

  在习近平推动下,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第四轮强县扩权改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推进扩权改革试点并非一帆风顺,当时也面临不少阻力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力排众议,顶住压力、推进改革,义乌也一度被称作“中国权力最大的县级政府”,并由此大大加快了新型城市化步伐。如今,义乌中心城区已扩大到100多平方公里,其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升级,不但实现了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还崛起为在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很有影响力的国际商贸城。

  时任义乌城西街道党工委书记金军民说:“习书记在浙江工作的时候到义乌考察、调研共10次,一位省委书记对义乌如此倾注感情,可见他对基层的深情、对改革的坚定。”

  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深化城乡配套综合改革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动能。习近平在2005年就明确提出“改革开放促‘三农’”和以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思路。他提出要坚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致力于推进城乡配套的各项改革,建立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和机制,形成让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的发展体制和机制。

  在2007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又强调指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深化城乡配套的综合改革,要着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搭建发展新平台,增添发展新动力,营造发展新环境。浙江渐次开展的“新户改”“新金改”“新社改”等城乡综合配套的新改革,为城乡发展一体化不断注入新动力。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新期待,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浙江发展首要的优势在体制机制,关键的举措在深化改革。为此,要更进一步、更快一步推进我省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持续发挥体制机制新优势,增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动能。

  “让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推进城乡一体化,薄弱点和工作的难点也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为“三农”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无论是在全省召开的大会上,还是在深入基层调研时,习近平都反复强调,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全面提高工业化、城市化对“三农”发展的带动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使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

  连续好几年,习近平新年调研的首站就是农村,新年度省委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性重要会议就是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下发的一号文件也是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促进“三农”发展的政策文件。

  2006年1月4日,习近平来到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今年72岁的雪水港村村民陈新祖回忆说:“那天下着小雨,习书记撑着一把黑色雨伞,脸上一直带着笑容,很亲切。”习近平来到村部党员活动室,面对面听取大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习书记进来的时候,我正好站在门边,他走过来第一个就和我握手。”陈新祖说。

  不过,陈新祖怎么也不会料到当天下午发生的事——习近平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向海盐县160多位村支书和县、乡镇负责人作专题宣讲。

  省委书记给村支书开会讲新农村建设,时任于城镇党委书记金爱明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可不得了了,新农村建设已经是重中之重”。

  当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乡镇缺乏资金,农民认识一时还没到位,上面工作考核压力大,尤其是乡镇和村干部,思想包袱重、畏难情绪大,“推进这项工作确实需要魄力和定力,习书记的宣讲,相当于给我们乡镇、村干部吃了一颗定心丸。”金爱明说。

  在海盐宣讲后不久,习近平当月主持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3月召开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并在7月主持召开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以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和发展的紧迫感,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进行更扎实的努力,不断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与海盐毗邻的嘉善,人们对习近平的关怀同样记忆深刻。2005年,习近平到嘉善调研。时任嘉善县交通局局长朱忠民回忆说:“习书记以农村道路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坚定了我们要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2005年底,嘉善就成为浙江首批村村通公路的县,并在浙江县一级率先实现城乡饮用水“同源同价同质同网”。习近平一直没有忘记这个浙北小县,2008年,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习近平将嘉善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层联系点,并于当年10月再次来到嘉善县,到大云镇缪家村调研农民增收。

  习近平一直牵挂农民增收问题,他多次强调指出,要建立现代生产要素流向农业、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的有效机制,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与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

  大云镇镇长王枕旦回忆说:“习书记再次来到嘉善的时候,非常关心我们的农业产业发展,并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他还鼓励我们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动脑筋。”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资金支持,机制创新就从盘活土地开始。2009年,缪家村村民签下了全县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第一单”。大云镇还把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吸引了大量上海游客,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013年2月,嘉善获批全国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先行先试的步子更大了。2014年,嘉善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三权三抵押”尝试:承包土地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和集体经济股权都可以用来抵押贷款。如今,嘉善县正全力建设城乡统筹先行区,形成了体制基本接轨、产业相互融合、社会协调发展、差距明显缩小的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缩小到1.69∶1。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考察,他依然对“三农”发展念兹在兹,强调要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的政策取向,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

  经过多年发展,浙江成为城乡发展差距最小、城乡居民收入最高的省份,率先成为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成功范例。去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缩小到2.07∶1。

  牢记嘱托,赓续前行。今天的浙江,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朝着更高的目标进发。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城乡并重、区域协同,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切实提高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原标题: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