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产后抑郁不是“矫情” 80%的女性曾有产后情绪不良
稿源: 工人日报   2017-11-11 10:16:31 报料热线:81850000

  在中国,觉得自己有产后抑郁情绪的多达80%,由于对产后抑郁缺乏了解,很多妈妈不得不独自面对产后困境——

  产后抑郁,不是妈妈们的“矫情”

  今年3月,重庆一位30岁的妈妈抱着不足百天的孩子跳楼;9月,山东一位28岁母亲带着8个月的女儿服下农药;10月,河南一名年轻母亲跳湖后被救上岸……这些妈妈们有一个共同特征——产后抑郁。

  随着二孩时代的来临,不少妈妈遭遇产后抑郁的困扰。据统计,在中国,觉得自己有产后抑郁情绪的产妇多达80%,由于对产后抑郁缺乏了解,很多人对此并不在意,反而认为她们是“矫情”“小题大做”“无理取闹”,很多妈妈不得不独自面对产后困境。

  “被产后抑郁击中”的日子

  80后的春晓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回想起5年前“被产后抑郁击中”的那段日子,她至今仍唏嘘不已。

  “噩梦”是从孩子出生后的第二个月开始的。那时,她的爸爸妈妈回家了,月嫂也走了,突然就剩下她一个人带孩子。她奉行亲密育儿理念,坚持一定要做满足婴儿所有需要的妈妈。孩子开始迅速发育,很爱哭,只要醒了,春晓就得抱着。还不能坐下,必须走着、悠着。孩子好不容易睡着了,一放回床上又醒过来。她不得不继续抱起来,经常半夜一两点还放不下。

  她感觉自己的生活和意志被吞噬了,觉得很委屈,“为什么没人帮自己带孩子?”可一冷静下来,她又告诉自己,“这是当妈妈的应该承受的”。她开始变得情绪化、易怒、暴躁,如果说话时丈夫没有听到或没理会,她会突然爆发。

  春晓开始对自己不满意。坐在梳妆台前,她不敢相信这个“肿眼泡、双下巴、蓬头垢面的人是自己”。她开始变得不自信,很怕别人在带孩子的问题上挑毛病,内心经常充满自责,“我又做错了什么?”

  春晓怀疑生活的意义,“想倾我所有做一个好妈妈,却越来越讨厌邋遢、消极、暴躁的自己,一个充满负能量的妈妈又能给予孩子什么呢?”有些瞬间,她觉得自己完了,想过离婚,想过死亡,又很害怕冒出这样的念头。

  春晓的遭遇并非个例。“80%左右的女性曾有产后情绪不良,出现易悲伤、易激怒、易焦虑等情绪不稳的症状,这种状态随后逐渐好转。但如果这些症状和抑郁情绪持续超过两周,则需要评估和诊断患者是否为产后抑郁症。”北京回龙观医院抑郁症病房主任陈林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记者以“产后抑郁”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上百个相关的QQ群。记者随机加入一个名为“产后抑郁症交流”QQ群,该群共有482名成员。这些在现实中互不认识的女性,因同样的困扰聚集在这里。心情不好、身体不适、老公不理解、婆媳不和……她们互相诉说着各自的辛苦和困境。

  产后妈妈独自面对的困境

  每天晚上7点,这个QQ群就会迎来一天中最为热闹的时候。

  往往一条消息发出去,稍不注意就会被不断涌入的新消息掩埋。除了主人公的不同,聊天的过程惊人地相似:一个网友抛出自己的话题,其他人群起分析,或解疑或吐槽,最终以“困难都是暂时的,过了这个坎也就峰回路转了”的鸡汤收尾。

  现实生活中,这些妈妈往往难以被丈夫和其他家人理解。“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跟我老公讲,我好像得了产后抑郁,但是他总不相信,‘这怎么可能!’从他的逻辑出发,我产后的生活很不错!这种不被支持和信任,带给我的无力感,至今仍让我痛心。”一位产妇的抱怨引起许多妈妈的共鸣。

  今年9月,专注于抑郁症防治的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发布了一段名为《看见产后抑郁:丈夫无法逃避的真相》的视频。视频中,几乎所有丈夫都觉得妻子产后情绪失控是小题大做:“不就生孩子嘛,大家都生,怎么就你表现成这样?”“你知道我在外面支撑起这个家,有多不容易吗?” “你这分明就是没事找事儿。”

  不仅难以得到外界的理解,产后抑郁症的识别率也很低。作为卫计委产后抑郁管理实用指南项目专家组的核心成员,陈林接触过上百个产后抑郁的案例。他说,很多人不认为产后抑郁症是病,因而治疗率很低,更不用谈规范治疗的问题。

  长期关注女性孕产期困扰的心理咨询师沈荟馨认为,与其将产后抑郁症看作精神疾病,不如将之视为一种适应障碍。“一个人换份工作还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呢,何况是一夜之间变成了母亲。”

  可在孩子出生后,家庭的关注点都围着孩子转,没人关心妈妈该如何重建自我的价值观。“很多母亲只能独自面对产后困境,得不到社会资源的支持和来自家庭的关爱与投入。”沈荟馨说。

  产后抑郁,需要共同面对

  在给200多个产后抑郁症患者做过心理咨询后,沈荟馨发现,很多妈妈都没有意识到产后应该把自己放到什么位置上。“很多人觉得女人生了孩子就等于母亲,母亲就等于非常爱孩子,但实际上这两个等号都要打问号。”

  “我到底是我,还是只是一个妈妈?”沈荟馨认为,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走,允许多元生活方式存在、不随便动用道德枷锁是给产妇松绑的重要前提。

  陈林表示,导致产后抑郁的原因很复杂,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因此需要针对病因进行防治,“如果有家族史,这个是高危因素,在生孩子时要多加注意;如果是性格所致,包括强迫、追求完美、易焦虑等不健全个性,就要专业医生来重塑性格;当然来自配偶、家庭的支持系统也很重要,健全这个支持系统,发生产后抑郁的风险就会变小”。

  沈荟馨觉得,应对产后抑郁要从备孕期开始,并且需要整个家庭共同正视这个问题。一些女性分不清哪些是环境想要的,哪些是自己想要的,事后很容易发现自己应付不来。而对于新爸爸来说,应该学习如何为妻子分担抚养孩子的责任,主动关心她们的精神状态。

  “自我调节也是有帮助的,比如运动疗法,补充B族维生素,晒太阳等。”陈林说,类似QQ群同伴间互相倾诉、交流等支持,对轻度的产后抑郁也有效。如果是中度或重度,则需要及早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

  当孩子8个半月时,春晓觉得自己走出来了。在将“碎了的自己一片片拼起来”后,她觉得,好妈妈的第一要义是做个快乐的妈妈,不要逼自己,让孩子哭一会儿、等一下,孩子并不会因此就心灵破碎;承认自己有情绪问题,向最亲近的人诉苦,请他们体谅、帮助你。如果开始出现严重的失眠和攻击性,一定要就医。

  “尽量保护自己的私密空间,只要能争取到别人帮你,就大胆放心地去休息,睡一觉,看个电影,做个spa……”春晓说,“不需要有负罪感,你已经很伟大了。”

  本报记者李丹青

原标题:产后抑郁不是“矫情” 80%的女性曾有产后情绪不良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产后抑郁不是“矫情” 80%的女性曾有产后情绪不良

稿源: 工人日报 2017-11-11 10:16:31

  在中国,觉得自己有产后抑郁情绪的多达80%,由于对产后抑郁缺乏了解,很多妈妈不得不独自面对产后困境——

  产后抑郁,不是妈妈们的“矫情”

  今年3月,重庆一位30岁的妈妈抱着不足百天的孩子跳楼;9月,山东一位28岁母亲带着8个月的女儿服下农药;10月,河南一名年轻母亲跳湖后被救上岸……这些妈妈们有一个共同特征——产后抑郁。

  随着二孩时代的来临,不少妈妈遭遇产后抑郁的困扰。据统计,在中国,觉得自己有产后抑郁情绪的产妇多达80%,由于对产后抑郁缺乏了解,很多人对此并不在意,反而认为她们是“矫情”“小题大做”“无理取闹”,很多妈妈不得不独自面对产后困境。

  “被产后抑郁击中”的日子

  80后的春晓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回想起5年前“被产后抑郁击中”的那段日子,她至今仍唏嘘不已。

  “噩梦”是从孩子出生后的第二个月开始的。那时,她的爸爸妈妈回家了,月嫂也走了,突然就剩下她一个人带孩子。她奉行亲密育儿理念,坚持一定要做满足婴儿所有需要的妈妈。孩子开始迅速发育,很爱哭,只要醒了,春晓就得抱着。还不能坐下,必须走着、悠着。孩子好不容易睡着了,一放回床上又醒过来。她不得不继续抱起来,经常半夜一两点还放不下。

  她感觉自己的生活和意志被吞噬了,觉得很委屈,“为什么没人帮自己带孩子?”可一冷静下来,她又告诉自己,“这是当妈妈的应该承受的”。她开始变得情绪化、易怒、暴躁,如果说话时丈夫没有听到或没理会,她会突然爆发。

  春晓开始对自己不满意。坐在梳妆台前,她不敢相信这个“肿眼泡、双下巴、蓬头垢面的人是自己”。她开始变得不自信,很怕别人在带孩子的问题上挑毛病,内心经常充满自责,“我又做错了什么?”

  春晓怀疑生活的意义,“想倾我所有做一个好妈妈,却越来越讨厌邋遢、消极、暴躁的自己,一个充满负能量的妈妈又能给予孩子什么呢?”有些瞬间,她觉得自己完了,想过离婚,想过死亡,又很害怕冒出这样的念头。

  春晓的遭遇并非个例。“80%左右的女性曾有产后情绪不良,出现易悲伤、易激怒、易焦虑等情绪不稳的症状,这种状态随后逐渐好转。但如果这些症状和抑郁情绪持续超过两周,则需要评估和诊断患者是否为产后抑郁症。”北京回龙观医院抑郁症病房主任陈林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记者以“产后抑郁”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上百个相关的QQ群。记者随机加入一个名为“产后抑郁症交流”QQ群,该群共有482名成员。这些在现实中互不认识的女性,因同样的困扰聚集在这里。心情不好、身体不适、老公不理解、婆媳不和……她们互相诉说着各自的辛苦和困境。

  产后妈妈独自面对的困境

  每天晚上7点,这个QQ群就会迎来一天中最为热闹的时候。

  往往一条消息发出去,稍不注意就会被不断涌入的新消息掩埋。除了主人公的不同,聊天的过程惊人地相似:一个网友抛出自己的话题,其他人群起分析,或解疑或吐槽,最终以“困难都是暂时的,过了这个坎也就峰回路转了”的鸡汤收尾。

  现实生活中,这些妈妈往往难以被丈夫和其他家人理解。“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跟我老公讲,我好像得了产后抑郁,但是他总不相信,‘这怎么可能!’从他的逻辑出发,我产后的生活很不错!这种不被支持和信任,带给我的无力感,至今仍让我痛心。”一位产妇的抱怨引起许多妈妈的共鸣。

  今年9月,专注于抑郁症防治的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发布了一段名为《看见产后抑郁:丈夫无法逃避的真相》的视频。视频中,几乎所有丈夫都觉得妻子产后情绪失控是小题大做:“不就生孩子嘛,大家都生,怎么就你表现成这样?”“你知道我在外面支撑起这个家,有多不容易吗?” “你这分明就是没事找事儿。”

  不仅难以得到外界的理解,产后抑郁症的识别率也很低。作为卫计委产后抑郁管理实用指南项目专家组的核心成员,陈林接触过上百个产后抑郁的案例。他说,很多人不认为产后抑郁症是病,因而治疗率很低,更不用谈规范治疗的问题。

  长期关注女性孕产期困扰的心理咨询师沈荟馨认为,与其将产后抑郁症看作精神疾病,不如将之视为一种适应障碍。“一个人换份工作还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呢,何况是一夜之间变成了母亲。”

  可在孩子出生后,家庭的关注点都围着孩子转,没人关心妈妈该如何重建自我的价值观。“很多母亲只能独自面对产后困境,得不到社会资源的支持和来自家庭的关爱与投入。”沈荟馨说。

  产后抑郁,需要共同面对

  在给200多个产后抑郁症患者做过心理咨询后,沈荟馨发现,很多妈妈都没有意识到产后应该把自己放到什么位置上。“很多人觉得女人生了孩子就等于母亲,母亲就等于非常爱孩子,但实际上这两个等号都要打问号。”

  “我到底是我,还是只是一个妈妈?”沈荟馨认为,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走,允许多元生活方式存在、不随便动用道德枷锁是给产妇松绑的重要前提。

  陈林表示,导致产后抑郁的原因很复杂,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因此需要针对病因进行防治,“如果有家族史,这个是高危因素,在生孩子时要多加注意;如果是性格所致,包括强迫、追求完美、易焦虑等不健全个性,就要专业医生来重塑性格;当然来自配偶、家庭的支持系统也很重要,健全这个支持系统,发生产后抑郁的风险就会变小”。

  沈荟馨觉得,应对产后抑郁要从备孕期开始,并且需要整个家庭共同正视这个问题。一些女性分不清哪些是环境想要的,哪些是自己想要的,事后很容易发现自己应付不来。而对于新爸爸来说,应该学习如何为妻子分担抚养孩子的责任,主动关心她们的精神状态。

  “自我调节也是有帮助的,比如运动疗法,补充B族维生素,晒太阳等。”陈林说,类似QQ群同伴间互相倾诉、交流等支持,对轻度的产后抑郁也有效。如果是中度或重度,则需要及早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

  当孩子8个半月时,春晓觉得自己走出来了。在将“碎了的自己一片片拼起来”后,她觉得,好妈妈的第一要义是做个快乐的妈妈,不要逼自己,让孩子哭一会儿、等一下,孩子并不会因此就心灵破碎;承认自己有情绪问题,向最亲近的人诉苦,请他们体谅、帮助你。如果开始出现严重的失眠和攻击性,一定要就医。

  “尽量保护自己的私密空间,只要能争取到别人帮你,就大胆放心地去休息,睡一觉,看个电影,做个spa……”春晓说,“不需要有负罪感,你已经很伟大了。”

  本报记者李丹青

原标题:产后抑郁不是“矫情” 80%的女性曾有产后情绪不良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