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各地新闻
长三角搞一个“大湾区” 江浙沪怎样形成合力……
稿源: 浙江在线   2018-01-23 21:09:00 报料热线:81850000

  浙江在线1月23日讯(记者刘乐平)眼下,各地陆续进入“两会时间”。一些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陆续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上海,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这一命题,政协委员们进行调研准备提案;在广东,媒体记者们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委员们口中的高频词汇。

  可以想见,本周即将召开的浙江省“两会”,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环杭州湾大湾区也必然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长三角龙头上海

  来看看“大湾区”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长三角各地都有哪些谋划和行动,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最大湾区能建成吗?

  浙江环杭州湾大发展始于10多年前

  浙江关于“大湾区”建设构想首次提出是在2017年6月浙江省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报告里提出,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支持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

  半年之后,在去年12月4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浙江省长袁家军在一场主旨演讲中提出,力争到2035年把杭州湾经济区建成世界级大湾区,由此提出了“大湾区”建设的定位和明确的时间表。

  值得注意的是,在袁省长提出世界级“大湾区”建设的路线图前,在2017年11月底召开的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上,浙江省发改委首次亮出大湾区建设路线图,指出大湾区建设由十大任务、十大平台、百个项目和万亿投资构成。

  回溯浙江开发杭州湾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早在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就明确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其中把杭州湾作为重点开发区,把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并围绕杭州湾的发展,在完善海洋港口规划布局、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杭州湾大通道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

2003年前后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图

  2003年12月省政府制定印发《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由此拉开了环杭州湾大发展的序幕。有专家指出,建设世界级的环杭州湾大湾区,必将影响浙江、长三角地区,以至全国和全球的区域发展格局,并与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犄角竞合、比翼双飞之势。

  扬子江城市群VS环杭州湾大湾区

  去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而此前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已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浙江关于“大湾区”建设构想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不止是浙江,江苏、上海等长三角兄弟省市也在积极筹划和布局“大湾区”。

  在华东地区再搞一个湾区,事实上已经在各界的预期之内。目前看,除了粤港澳大湾区外,现在议论得较多的还有“环杭州湾大湾区”。

杭州湾大湾区的一种设想示意图

  看地图,上海南翼,由上海-杭州-宁波组成的杭州湾是典型的海湾。去年,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访问上海,提出共同谋划推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得到上海方面的响应。

  再看地图,在长江口,包括上海、南通和苏州在内的城市同样能够构筑一个长江口湾区城市群,与南翼的杭州湾形成对位,成为长三角北翼的湾区城市群。江苏正在实施的扬子江城市群战略,与长三角北翼的湾区城市群有一定重合。江苏省经信委一位人士谈到,上海北翼的长江江苏段(即扬子江)一直是内河航道,似乎与海湾无关。

  但已竣工的负12.5米航道疏浚工程,已使五万吨级海轮能够全天候直达南京。因此,扬子江实际上已经成为海湾,江苏的沿江港口城市已经成为海港城市。与典型的海湾相比,370公里的扬子江深入腹地,把上海与沿江腹地紧密联系起来,沿岸城市人口密集,产业基础雄厚,交通网络完善,沿岸城市集内河港口与海港功能于一体,江海联运优势十分突出。

  不是典型海湾,但深入腹地的扬子江成为江苏新优势。

  有媒体称,江苏省正在编制的扬子江城市群规划应该为扬子江湾区规划未来。

  以上海为中心建设世界最大湾区

  说到这里,有心的楼友要嘀咕了,既然围绕中心城市上海,有南北两翼的两个湾区城市群,加在一起就是长三角的地盘,何不以上海为中心建设一个大湾区?

  恭喜你,和国内一流智库专家想到一块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研究酝酿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世界最大湾区。郑新立指出,以上海都市圈为基础,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一个“Σ”形的湾区上海正好位于长江口与钱塘江口之间,以上海为龙头,通过沪杭甬、苏锡常宁两个方向的经济带形成两翼,可吸引全世界资本、人才、商业、货物在此集聚。

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一个“Σ”形的湾区

  从沿海型发达国家经验看,实施“多湾区城市群战略”是现实选择,如美国的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和大阪湾。

  江苏省社科院何雨博士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多湾区城市群战略”应该也是必然选择。多湾区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发挥的作用异常重要。上海为中心形成世界最大湾区,顾名思义,上海是中心.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志彪认为,上海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形成现代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针,加快构建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转移和外包传统服务业以及二产中的一般制造业,集中资源和力量投资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强化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城市职能,才能真正形成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竞争力之“核”,吸引力之“源”,辐射力之“极””,并以此为主体,与扬子江城市群和杭州湾城市群共同发展为网络化的城镇体系,才能真正地体现出世界级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

  建设世界最大湾区最大问题是体制

  长三角地区再搞一个湾区,基本达成共识。具体到叫啥名字,说法就多了。各类智库专家建言、券商分析报告名字五花八门上海杭州湾区(上海同城都市圈)、环杭州湾大湾区、长三角大湾区、沪杭甬大湾区……

  对浙江提出的”环杭州湾大湾区“提法,浙江一位区域经济研究专家认为,建“环杭州湾区”或“长三角湾区”,其范围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相衔接,即包括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长三角城市群所属26个市,内容向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高端要素群等集合靠拢。如此,有理有据,有规划有目标,既便于形成以上海为超大城市、以南京、杭州为特大城市的“一超两特”引领的大湾区城市群,也便于三省一市齐心协力联手打造世界级的大湾区。

在香港举行的粤港大港澳大湾区论坛

  有媒体报道,目前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正在联合江苏、浙江共同研究相关课题,目前长三角大湾区的命名还有待讨论。除开名字,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最大的问题是体制问题。这也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发展程度差异的重要原因。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张建华认为,在发展新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新兴产业上,虽然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两个城市群有差别,如大湾区有无人驾驶,生物技术和智能装备等产业,长三角有新能源和工业机器人等产业,但总体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跑在前面,长三角还处在转型的探索中。

  张建华说,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地发展机制不同。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型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中,由一批创新领先型企业带动的;而在长三角在市场机制上与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一定差距

  一些长期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智库也持有近似观点,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曾楚宏认为,粤港澳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差异不在硬性交易成本,

  “将来决定两个大湾区发展潜力的更重要的是软性交易成本,即各交易主体的理念、信任、预期等所引致的组织协调成本,这不是通过发展技术搞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就能降低的。”

原标题:长三角搞一个“大湾区”,江浙沪怎样形成合力……

编辑: 孙研纠错:171964650@qq.com

长三角搞一个“大湾区” 江浙沪怎样形成合力……

稿源: 浙江在线 2018-01-23 21:09:00

  浙江在线1月23日讯(记者刘乐平)眼下,各地陆续进入“两会时间”。一些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陆续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上海,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这一命题,政协委员们进行调研准备提案;在广东,媒体记者们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委员们口中的高频词汇。

  可以想见,本周即将召开的浙江省“两会”,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环杭州湾大湾区也必然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长三角龙头上海

  来看看“大湾区”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长三角各地都有哪些谋划和行动,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最大湾区能建成吗?

  浙江环杭州湾大发展始于10多年前

  浙江关于“大湾区”建设构想首次提出是在2017年6月浙江省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报告里提出,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支持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

  半年之后,在去年12月4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浙江省长袁家军在一场主旨演讲中提出,力争到2035年把杭州湾经济区建成世界级大湾区,由此提出了“大湾区”建设的定位和明确的时间表。

  值得注意的是,在袁省长提出世界级“大湾区”建设的路线图前,在2017年11月底召开的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上,浙江省发改委首次亮出大湾区建设路线图,指出大湾区建设由十大任务、十大平台、百个项目和万亿投资构成。

  回溯浙江开发杭州湾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早在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就明确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其中把杭州湾作为重点开发区,把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并围绕杭州湾的发展,在完善海洋港口规划布局、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杭州湾大通道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

2003年前后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图

  2003年12月省政府制定印发《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由此拉开了环杭州湾大发展的序幕。有专家指出,建设世界级的环杭州湾大湾区,必将影响浙江、长三角地区,以至全国和全球的区域发展格局,并与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犄角竞合、比翼双飞之势。

  扬子江城市群VS环杭州湾大湾区

  去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而此前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已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浙江关于“大湾区”建设构想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不止是浙江,江苏、上海等长三角兄弟省市也在积极筹划和布局“大湾区”。

  在华东地区再搞一个湾区,事实上已经在各界的预期之内。目前看,除了粤港澳大湾区外,现在议论得较多的还有“环杭州湾大湾区”。

杭州湾大湾区的一种设想示意图

  看地图,上海南翼,由上海-杭州-宁波组成的杭州湾是典型的海湾。去年,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访问上海,提出共同谋划推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得到上海方面的响应。

  再看地图,在长江口,包括上海、南通和苏州在内的城市同样能够构筑一个长江口湾区城市群,与南翼的杭州湾形成对位,成为长三角北翼的湾区城市群。江苏正在实施的扬子江城市群战略,与长三角北翼的湾区城市群有一定重合。江苏省经信委一位人士谈到,上海北翼的长江江苏段(即扬子江)一直是内河航道,似乎与海湾无关。

  但已竣工的负12.5米航道疏浚工程,已使五万吨级海轮能够全天候直达南京。因此,扬子江实际上已经成为海湾,江苏的沿江港口城市已经成为海港城市。与典型的海湾相比,370公里的扬子江深入腹地,把上海与沿江腹地紧密联系起来,沿岸城市人口密集,产业基础雄厚,交通网络完善,沿岸城市集内河港口与海港功能于一体,江海联运优势十分突出。

  不是典型海湾,但深入腹地的扬子江成为江苏新优势。

  有媒体称,江苏省正在编制的扬子江城市群规划应该为扬子江湾区规划未来。

  以上海为中心建设世界最大湾区

  说到这里,有心的楼友要嘀咕了,既然围绕中心城市上海,有南北两翼的两个湾区城市群,加在一起就是长三角的地盘,何不以上海为中心建设一个大湾区?

  恭喜你,和国内一流智库专家想到一块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研究酝酿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世界最大湾区。郑新立指出,以上海都市圈为基础,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一个“Σ”形的湾区上海正好位于长江口与钱塘江口之间,以上海为龙头,通过沪杭甬、苏锡常宁两个方向的经济带形成两翼,可吸引全世界资本、人才、商业、货物在此集聚。

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一个“Σ”形的湾区

  从沿海型发达国家经验看,实施“多湾区城市群战略”是现实选择,如美国的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和大阪湾。

  江苏省社科院何雨博士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多湾区城市群战略”应该也是必然选择。多湾区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发挥的作用异常重要。上海为中心形成世界最大湾区,顾名思义,上海是中心.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志彪认为,上海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形成现代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针,加快构建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转移和外包传统服务业以及二产中的一般制造业,集中资源和力量投资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强化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城市职能,才能真正形成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竞争力之“核”,吸引力之“源”,辐射力之“极””,并以此为主体,与扬子江城市群和杭州湾城市群共同发展为网络化的城镇体系,才能真正地体现出世界级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

  建设世界最大湾区最大问题是体制

  长三角地区再搞一个湾区,基本达成共识。具体到叫啥名字,说法就多了。各类智库专家建言、券商分析报告名字五花八门上海杭州湾区(上海同城都市圈)、环杭州湾大湾区、长三角大湾区、沪杭甬大湾区……

  对浙江提出的”环杭州湾大湾区“提法,浙江一位区域经济研究专家认为,建“环杭州湾区”或“长三角湾区”,其范围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相衔接,即包括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长三角城市群所属26个市,内容向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高端要素群等集合靠拢。如此,有理有据,有规划有目标,既便于形成以上海为超大城市、以南京、杭州为特大城市的“一超两特”引领的大湾区城市群,也便于三省一市齐心协力联手打造世界级的大湾区。

在香港举行的粤港大港澳大湾区论坛

  有媒体报道,目前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正在联合江苏、浙江共同研究相关课题,目前长三角大湾区的命名还有待讨论。除开名字,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最大的问题是体制问题。这也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发展程度差异的重要原因。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张建华认为,在发展新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新兴产业上,虽然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两个城市群有差别,如大湾区有无人驾驶,生物技术和智能装备等产业,长三角有新能源和工业机器人等产业,但总体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跑在前面,长三角还处在转型的探索中。

  张建华说,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地发展机制不同。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型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中,由一批创新领先型企业带动的;而在长三角在市场机制上与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一定差距

  一些长期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智库也持有近似观点,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曾楚宏认为,粤港澳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差异不在硬性交易成本,

  “将来决定两个大湾区发展潜力的更重要的是软性交易成本,即各交易主体的理念、信任、预期等所引致的组织协调成本,这不是通过发展技术搞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就能降低的。”

原标题:长三角搞一个“大湾区”,江浙沪怎样形成合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