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勇救落水少年遇难的老丁走了 一起救人的妻子:不后悔救孩子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3-21 06:53:00 报料热线:81850000

  陈婉贞看着丁长明的遗像,难掩悲痛。

  3月18日下午,余姚小曹娥镇建民村勇救落水少年遇难的丁长明老人走了。这两天,村民们络绎不绝来到杂货店,送老丁最后一程。昨天一早,记者赶到了建民村。

  春雨潇潇,哀乐阵阵,昨天上午九时许,在小曹娥镇建民村,丁长明家的杂货店两侧,摆满了吊唁的花篮。尽管天下着雨,但赶来送丁长明最后一程的村民络绎不绝。

  “丁伯父走得太突然了,这么好的人就这样走了!”村民陈家桥表示,前些年,家里条件差,隔三差五买东西都会赊个账,但丁伯父从来都不提还钱。

  和丁长明从小一起长大的老邻居杨秀娣抹着眼泪,说起丁长明5岁那年父亲去世,11岁就去干农活养家,这些年来很不容易。对于丁长明的救人义举,杨秀娣说,以长明的性格,碰到这种事,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

  一起救人的妻子:我了解老伴,他一定会让我先救孩子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先救长明,我只知道不能放弃孩子。可是救了孩子,却眼睁睁看着长明沉到了河里。”患有重度气管炎的陈婉贞一直在自责,说自己对不起老伴。

  陈婉贞告诉记者,18日下午,事发地点就在店门口,当时也是长明第一个看到的。自己只记得,听到河里有“扑通”的声音,长明想都没想就冲了出去。

  让陈婉贞最难过的是,丁长明落水之后,自己以为丈夫会游泳,不会出意外的。但是,在施救孩子的过程中,因为求生的本能,孩子一直抓着竹竿不敢放,自己无法把竹竿递给丈夫。一位好心的村民下水去救丁长明时,却在距离丁长明一米远的时候,因腿抽筋返回了。等自己把孩子拖上岸,这才发现本来脑袋浮在水面的丁长明,已经无力游回岸边。自己眼睁睁地看着长明往水里沉,却无力施救。

  说到为什么先救孩子,陈婉贞藏在心里20多年的痛再次被提起。陈婉贞告诉记者,20多年前,自己还有个4岁的儿子。当年因为忙于家务,儿子也在这条河落水,就是没人救援才溺亡的。她了解老伴,在18日这种情况下,丁长明肯定也会让她先救孩子。

  说到长明的为人,陈婉贞说,丈夫平时省吃俭用,却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别人。

  12年前,因为杂货店的收入微薄,陈婉贞便在店里做起了快餐外卖。每次打菜,长明总是把菜盒装得满满的。有时看到妻子没有把菜盒装满,丁长明总要补上一勺菜。丁长明说,农村人干的都是力气活,容易饿,哪怕自己少赚一点,也要让他们吃饱。

  “我了解父亲,见死不救他做不到,更不会想那么多。”丁长明当老师的女儿丁丽君告诉记者。

  村民眼里的丁长明:他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长明是个好人,只要能帮的他都会帮一把。”村民沈菊娥告诉记者,自己是看着长明长大的,因为长明父亲去世早,长明从小就很懂事。这些年来,看到有困难的村民到店里赊账买东西,他从来没有二话。十多年前就有村民欠了一百多元钱,到今天仍没还上,他也不去催,还总是说,人家也有困难的时候,等有钱了人家会还给自己的。

  施利欢是丁长明的邻居,他也是当天施救落水少年的目击者。“如果老丁不救人的话就不是老丁了。”施利欢说,丁长明闲聊时总是跟他说,这辈子平平安安就是福,自己多做点好事,能帮人家一点就帮一点,等到了生命的终点,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宁波晚报记者孔玲文/摄

  快评

  像这位民间英雄那样为孩子做些实事

  谁都清楚,救落水者有危险,但丁老伯见少年落水想也没想就立即救人,令人感动;他的老伴在丈夫落水后的危急关头,仍先全力抢救落水少年,令人钦佩。这对老夫妇不仅仅是助人为乐的好心人,更是名副其实的民间英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丁老伯老伴的心头有一个藏了20多年的痛:当年自己4岁的儿子就是在这条河落水溺亡的。

  丁老伯一家的遭遇,或许也包含在这组冷冰冰的数据里:全球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儿童死亡是因为意外伤害,其中溺水排在首位,每年我国各地溺亡或者因救人溺亡的人数居高不下,以青少年儿童为主,其中尤以农村地区和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居多。这一民生痛点,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纾解。以长夏无冬、四面环海的海南省为例,就有79.4%的学生不会游泳,女生的这个比例更高达94.7%。不难想见,缺乏游泳技能与安全意识,再加上好奇好动的天性,危险会是怎样如影随形?

  类似的教训足够多,也足够深刻。我们在表达对英雄感动与钦佩的同时,是否更应该像他们那样,为挽救生命而去做些什么?

  因此,整合社区、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让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内的孩子通过多种途径,培育起牢固的安全意识,掌握游泳与救生等技能,应该成为当务之急。比如将游泳列为必修课和毕业考试内容、暑期开展游泳救生公益培训等。这种从娃娃抓起的做法,有望大大减少溺亡事故的发生频率。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丁老伯夫妇那样令人尊敬的英雄,但希望不要因为对孩子安全教育方面的欠账,再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该尽快像这位民间英雄那样为孩子做些实事。宁波晚报胡晓新

原标题:“我不后悔救孩子 可我对不起老伴”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勇救落水少年遇难的老丁走了 一起救人的妻子:不后悔救孩子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3-21 06:53:00

  陈婉贞看着丁长明的遗像,难掩悲痛。

  3月18日下午,余姚小曹娥镇建民村勇救落水少年遇难的丁长明老人走了。这两天,村民们络绎不绝来到杂货店,送老丁最后一程。昨天一早,记者赶到了建民村。

  春雨潇潇,哀乐阵阵,昨天上午九时许,在小曹娥镇建民村,丁长明家的杂货店两侧,摆满了吊唁的花篮。尽管天下着雨,但赶来送丁长明最后一程的村民络绎不绝。

  “丁伯父走得太突然了,这么好的人就这样走了!”村民陈家桥表示,前些年,家里条件差,隔三差五买东西都会赊个账,但丁伯父从来都不提还钱。

  和丁长明从小一起长大的老邻居杨秀娣抹着眼泪,说起丁长明5岁那年父亲去世,11岁就去干农活养家,这些年来很不容易。对于丁长明的救人义举,杨秀娣说,以长明的性格,碰到这种事,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

  一起救人的妻子:我了解老伴,他一定会让我先救孩子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先救长明,我只知道不能放弃孩子。可是救了孩子,却眼睁睁看着长明沉到了河里。”患有重度气管炎的陈婉贞一直在自责,说自己对不起老伴。

  陈婉贞告诉记者,18日下午,事发地点就在店门口,当时也是长明第一个看到的。自己只记得,听到河里有“扑通”的声音,长明想都没想就冲了出去。

  让陈婉贞最难过的是,丁长明落水之后,自己以为丈夫会游泳,不会出意外的。但是,在施救孩子的过程中,因为求生的本能,孩子一直抓着竹竿不敢放,自己无法把竹竿递给丈夫。一位好心的村民下水去救丁长明时,却在距离丁长明一米远的时候,因腿抽筋返回了。等自己把孩子拖上岸,这才发现本来脑袋浮在水面的丁长明,已经无力游回岸边。自己眼睁睁地看着长明往水里沉,却无力施救。

  说到为什么先救孩子,陈婉贞藏在心里20多年的痛再次被提起。陈婉贞告诉记者,20多年前,自己还有个4岁的儿子。当年因为忙于家务,儿子也在这条河落水,就是没人救援才溺亡的。她了解老伴,在18日这种情况下,丁长明肯定也会让她先救孩子。

  说到长明的为人,陈婉贞说,丈夫平时省吃俭用,却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别人。

  12年前,因为杂货店的收入微薄,陈婉贞便在店里做起了快餐外卖。每次打菜,长明总是把菜盒装得满满的。有时看到妻子没有把菜盒装满,丁长明总要补上一勺菜。丁长明说,农村人干的都是力气活,容易饿,哪怕自己少赚一点,也要让他们吃饱。

  “我了解父亲,见死不救他做不到,更不会想那么多。”丁长明当老师的女儿丁丽君告诉记者。

  村民眼里的丁长明:他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长明是个好人,只要能帮的他都会帮一把。”村民沈菊娥告诉记者,自己是看着长明长大的,因为长明父亲去世早,长明从小就很懂事。这些年来,看到有困难的村民到店里赊账买东西,他从来没有二话。十多年前就有村民欠了一百多元钱,到今天仍没还上,他也不去催,还总是说,人家也有困难的时候,等有钱了人家会还给自己的。

  施利欢是丁长明的邻居,他也是当天施救落水少年的目击者。“如果老丁不救人的话就不是老丁了。”施利欢说,丁长明闲聊时总是跟他说,这辈子平平安安就是福,自己多做点好事,能帮人家一点就帮一点,等到了生命的终点,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宁波晚报记者孔玲文/摄

  快评

  像这位民间英雄那样为孩子做些实事

  谁都清楚,救落水者有危险,但丁老伯见少年落水想也没想就立即救人,令人感动;他的老伴在丈夫落水后的危急关头,仍先全力抢救落水少年,令人钦佩。这对老夫妇不仅仅是助人为乐的好心人,更是名副其实的民间英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丁老伯老伴的心头有一个藏了20多年的痛:当年自己4岁的儿子就是在这条河落水溺亡的。

  丁老伯一家的遭遇,或许也包含在这组冷冰冰的数据里:全球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儿童死亡是因为意外伤害,其中溺水排在首位,每年我国各地溺亡或者因救人溺亡的人数居高不下,以青少年儿童为主,其中尤以农村地区和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居多。这一民生痛点,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纾解。以长夏无冬、四面环海的海南省为例,就有79.4%的学生不会游泳,女生的这个比例更高达94.7%。不难想见,缺乏游泳技能与安全意识,再加上好奇好动的天性,危险会是怎样如影随形?

  类似的教训足够多,也足够深刻。我们在表达对英雄感动与钦佩的同时,是否更应该像他们那样,为挽救生命而去做些什么?

  因此,整合社区、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让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内的孩子通过多种途径,培育起牢固的安全意识,掌握游泳与救生等技能,应该成为当务之急。比如将游泳列为必修课和毕业考试内容、暑期开展游泳救生公益培训等。这种从娃娃抓起的做法,有望大大减少溺亡事故的发生频率。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丁老伯夫妇那样令人尊敬的英雄,但希望不要因为对孩子安全教育方面的欠账,再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该尽快像这位民间英雄那样为孩子做些实事。宁波晚报胡晓新

原标题:“我不后悔救孩子 可我对不起老伴”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