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来自象山县石浦镇东门渔村的调查:三力合聚 业旺村兴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3-28 08:32:01 报料热线:81850000

  东门渔村村口。

  学生学习鱼拓画。

  “海浪海风铸渔民海洋性格,渔船渔网谱海岛渔业史诗”。来到象山石浦东门渔村村口,在“浙江渔业第一村”牌坊上,一副对联道出了这个海岛渔村的亘古风情。

  古村悠悠,船影绰绰!“美丽渔村”建设中,东门人在产业发展上多渠道融合疾蹄奋进,在文化传承中为村庄注入不息活力,在宜居宜业上增添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东门渔村的谋篇布局,处处描绘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记者沈孙晖王珏 象山记者站陈光曙 通讯员王成能

  本版图片:王珏 沈孙晖

  产业多元为基为渔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力

  东门渔村祖祖辈辈牧海耕鱼,从事渔业生产已有上千年历史,渔业经济发达。1994年,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刘锡荣到东门视察,看到渔村繁华景象,挥毫题书“浙江渔业第一村”。

  “目前全村有250马力以上钢质渔船204艘,主要为拖网、围网和流刺网渔船,其中拖网渔船约占八成。渔民们集中在东海渔场捕捞带鱼、鲳鱼等海产品。”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兴说,去年全村渔业产量5万多吨,总产值近4.7亿元。

  以前,一网下去能捞几万斤野生大黄鱼;如今,近海大黄鱼成了“稀罕物”……随着渔业资源逐渐衰竭,东门渔村从单一捕捞业向产业多元化转型,为村庄发展注入可持续力。

  渔村码头畔,一条条传送带横亘上空,一箱箱冰块坐着“轻轨”从冷库输送到渔船上……“旭丰制冷”是村内面积最大的冷库之一。56岁的村民郑满江告诉笔者,他捕了四五年鱼,“上岸”后和亲戚投资1000多万元,开办了这家3000多平方米的冷库,“我们为近百条渔船提供冰块,每天出冰量400吨左右。去年,每位股东收入有二三十万元。”村党支部副书记奚文魁介绍,目前东门渔村约有300户村民转向制冰、船舶修造、水产品交易等渔业配套产业。

  夜枕波涛,朝闻海风。近年来,东门渔村又搭乘全域旅游的东风,凭借滨海地理自然环境、传统古村落、民俗风情、特色海产品等优质资源,将“渔元素”发挥到极致,特色乡村旅游风生水起,民宿、渔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鱼头做骨酱,鱼肉做鱼丸、鱼包肉、鱼滋面,鱼皮做熏鱼,连鱼骨架也能熬制一锅鲜美的粉丝汤……渔家乐“丰收日”老板娘丁雅玲能将一条马鲛鱼做成六道菜,“节假日经常有宁波、上海的游客慕名前来,去年净利润十五六万元。”71岁的丁爵逵曾是一名船老大,后改行和妻子张素娟开办了民宿“海角7号”。“国庆等旅游旺季,要提前一两个月才能订到房,曾经有客人在店门口主动加价抢房。”丁大伯说,今年春节有两批游客包下整幢民宿三天。

  “村里获批了5条休闲渔船指标,由两位村民承包,目前造船材料已进场,马上要动工了。”作为县人大代表的张德兴“趁热打铁”,在今年县两会上建议在东门渔村建立休闲渔业产业孵化基地。同时,该村在获评“全国最美渔村”的基础上,正致力于建设3A级景区村,主动融入环石浦港5A级景区打造的蓝图,旅游发展未来可期。

  渔家民宿。

  千人宴。

  文化打造为魂为渔村振兴提供内生力

  乡村振兴,既要有产业的发展,又要激活文化密码。随着东门渔村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许多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遗珠”历经岁月沧桑后,开始散发耀眼的光芒。

  “最重要的是要让大家了解、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王羽是象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鱼拓技艺项目的第四代传承人。他在落户于东门渔村的“中国渔文化艺术村”担任鱼拓课程教师,教中小学生学习鱼拓画,传播渔文化。

  渔文化艺术村将渔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开设了鱼灯制作、麦秸画等一系列课程,并请来相关代表性传承人任教,致力于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渔文化保护、传承的种子。去年,艺术村接待全市中小学生1.1万人,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生3000余人。

  不起眼的鱼鳞和鱼骨,被制作成一幅幅精美的鱼骨画;布艺缝制的鱼香包,古典中散发着浓郁渔家风情……在艺术村的展馆里,渔文化创意产品琳琅满目。鱼灯、鱼编、船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设计跨界融合后,变得更加时尚美观,焕发出新的光彩。

  “通过渔文化衍生品的开发,让更多非遗元素进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从而激活传统渔文化的生命力。”渔文化艺术村负责人丁建东说,他们组建了文化创新团队,开发渔文化创意产品,让传承乡愁的文化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创新了非遗的保护方式。“我们每年带着这些独具匠心的渔文化衍生品,在全国各地的文博会上进行展示,备受国内外客商的好评。”丁建东告诉笔者,目前艺术村每年会接到20万元左右的渔文化创意产品订单。

  努力打造全国渔文化样板的同时,如何带动更多东门渔村人参与渔文化产业建设,进而反哺村民,帮助大家增收?丁建东说,他们正在策划对渔嫂们进行培训,渔嫂制作鱼拓画、鱼香包、鱼灯等产品后,由渔文化艺术村统一收购并进行包装和网上销售。

  “比如,我们打算请著名书法家、篆刻家,为渔民制作的鱼拓画等题字、刻章,作为工艺品进行销售。”丁建东语气里充满希望和信心,“我们还和一家从事水产品交易流通的电商达成合作意向,届时顾客购买海鲜时,将获赠一幅鱼拓画,借此把本地渔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

  渔嫂修理捕鱼工具。

  东门渔村祭海。(石浦镇供图)

  保障扶持为柱为渔村振兴提供稳定力

  东门渔村60岁以上老年人有700多人。渔民没有土地,一旦“失海”,基本生活该如何保障?

  “县里出台了渔民养老保障办法,目前全村老人的渔民养老保险已全覆盖。”奚文魁告诉笔者,每年村里还会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140万元左右,通过慰问等多种形式补贴给老人。

  2013年,东门渔村投资150万元建成老年公寓,其中100万元来自一名村民企业家的捐助。老年公寓由个人承包,每年承包费3万元,对入住的老人每人每月收费1000元。“每年除夕,我们嘱咐厨师烧顿丰盛的年夜饭,并把3万元承包金以红包的形式,全部反馈给住着的33位老人,相当于他们免费吃住一个月,大家可高兴呢。”奚文魁说。

  走进老年公寓,94岁老太罗银凤红光满面坐在院子里,正与伙伴们拉家常。午饭时间到了,热腾腾的红烧肉、粉丝、包心菜端上桌。罗老太舀了一大碗粥,还来了段“顺口溜”:“人民政府政策好,三餐伙饭吃得饱,街上逛逛扇子摇摇!”她笑得脸上每道皱纹都乐开了花……

  老有所安的同时,如何帮助转产转业渔民走上“康庄道”?“海角7号”老板娘张素娟坦言转型不容易,2005年办民宿时县里曾有相应补贴,所以当时东门涌现了一批渔家民宿。但多年下来,有几家已停业。也有渔民雄心勃勃“上岸”办企业,结果失败后重新下海。“渔民技能单一,文化程度不高,也缺乏正确获取信息的渠道,导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石浦镇原渔办主任林赛炳道出了个中“症结”。

  为扶持村民走好转型路,石浦镇加强专业性、深度性、针对性的培训。“村里每年三到五次召集民宿业主,去镇里参加经营、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大家积极性很高。”奚文魁说。3月14日,石浦镇又组织民宿业主参加了全县旅游营销培训会,听取业内专家的指导和经验分享。“今年我们将继续组织村四套班子成员走出去,学习其他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民宿的亮点,进而引导村民找准创业方向。”渔港管委会产业管理科科长王成能说。

  同时,象山县针对渔民转产转业,推出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如免费开展渔民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等,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享受职业培训补贴;转产从事休闲垂钓行业并符合《象山县休闲渔业发展规划》条件的,可优先审批;对自谋职业者申报县农业推广项目或科技项目,优先推荐、立项;探索金融、保险运作等创新性扶持办法,鼓励渔民转产从事养殖、渔家民宿等业态。

  村情速递

  东门渔村位于象山县石浦镇东门岛上,有“浙江渔业第一村”之称。村域面积2.23平方公里,现有住户1210户共3806人。东门渔村另有果园274亩,山林1799亩。

  东门渔村是浙江省闻名的专业特色海洋捕捞渔村,现有204艘大马力钢质渔船、一家船厂、三家网厂、五家制冰厂。2017年,全村渔业总产值近4.7亿元,渔业固定资产3亿多元。

  东门渔村历史悠久,唐神龙二年(706年)象山立县时便是辖村之一,至今还有“新石浦,老东门”之说。渔村山海兼备,风光旖旎,岛上古迹、人文景观众多,海洋文化历史遗存丰富,渔家风情浓厚,是一个“活态”的渔文化博物馆,石浦—富岗如意信俗、渔民开洋谢洋节、象山渔民号子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多年来,东门渔村先后获得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国最美渔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宁波市全面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沈孙晖王珏整理)

原标题:三力合聚 业旺村兴——来自象山县石浦镇东门渔村的调查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来自象山县石浦镇东门渔村的调查:三力合聚 业旺村兴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3-28 08:32:01

  东门渔村村口。

  学生学习鱼拓画。

  “海浪海风铸渔民海洋性格,渔船渔网谱海岛渔业史诗”。来到象山石浦东门渔村村口,在“浙江渔业第一村”牌坊上,一副对联道出了这个海岛渔村的亘古风情。

  古村悠悠,船影绰绰!“美丽渔村”建设中,东门人在产业发展上多渠道融合疾蹄奋进,在文化传承中为村庄注入不息活力,在宜居宜业上增添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东门渔村的谋篇布局,处处描绘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记者沈孙晖王珏 象山记者站陈光曙 通讯员王成能

  本版图片:王珏 沈孙晖

  产业多元为基为渔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力

  东门渔村祖祖辈辈牧海耕鱼,从事渔业生产已有上千年历史,渔业经济发达。1994年,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刘锡荣到东门视察,看到渔村繁华景象,挥毫题书“浙江渔业第一村”。

  “目前全村有250马力以上钢质渔船204艘,主要为拖网、围网和流刺网渔船,其中拖网渔船约占八成。渔民们集中在东海渔场捕捞带鱼、鲳鱼等海产品。”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兴说,去年全村渔业产量5万多吨,总产值近4.7亿元。

  以前,一网下去能捞几万斤野生大黄鱼;如今,近海大黄鱼成了“稀罕物”……随着渔业资源逐渐衰竭,东门渔村从单一捕捞业向产业多元化转型,为村庄发展注入可持续力。

  渔村码头畔,一条条传送带横亘上空,一箱箱冰块坐着“轻轨”从冷库输送到渔船上……“旭丰制冷”是村内面积最大的冷库之一。56岁的村民郑满江告诉笔者,他捕了四五年鱼,“上岸”后和亲戚投资1000多万元,开办了这家3000多平方米的冷库,“我们为近百条渔船提供冰块,每天出冰量400吨左右。去年,每位股东收入有二三十万元。”村党支部副书记奚文魁介绍,目前东门渔村约有300户村民转向制冰、船舶修造、水产品交易等渔业配套产业。

  夜枕波涛,朝闻海风。近年来,东门渔村又搭乘全域旅游的东风,凭借滨海地理自然环境、传统古村落、民俗风情、特色海产品等优质资源,将“渔元素”发挥到极致,特色乡村旅游风生水起,民宿、渔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鱼头做骨酱,鱼肉做鱼丸、鱼包肉、鱼滋面,鱼皮做熏鱼,连鱼骨架也能熬制一锅鲜美的粉丝汤……渔家乐“丰收日”老板娘丁雅玲能将一条马鲛鱼做成六道菜,“节假日经常有宁波、上海的游客慕名前来,去年净利润十五六万元。”71岁的丁爵逵曾是一名船老大,后改行和妻子张素娟开办了民宿“海角7号”。“国庆等旅游旺季,要提前一两个月才能订到房,曾经有客人在店门口主动加价抢房。”丁大伯说,今年春节有两批游客包下整幢民宿三天。

  “村里获批了5条休闲渔船指标,由两位村民承包,目前造船材料已进场,马上要动工了。”作为县人大代表的张德兴“趁热打铁”,在今年县两会上建议在东门渔村建立休闲渔业产业孵化基地。同时,该村在获评“全国最美渔村”的基础上,正致力于建设3A级景区村,主动融入环石浦港5A级景区打造的蓝图,旅游发展未来可期。

  渔家民宿。

  千人宴。

  文化打造为魂为渔村振兴提供内生力

  乡村振兴,既要有产业的发展,又要激活文化密码。随着东门渔村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许多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遗珠”历经岁月沧桑后,开始散发耀眼的光芒。

  “最重要的是要让大家了解、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王羽是象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鱼拓技艺项目的第四代传承人。他在落户于东门渔村的“中国渔文化艺术村”担任鱼拓课程教师,教中小学生学习鱼拓画,传播渔文化。

  渔文化艺术村将渔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开设了鱼灯制作、麦秸画等一系列课程,并请来相关代表性传承人任教,致力于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渔文化保护、传承的种子。去年,艺术村接待全市中小学生1.1万人,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生3000余人。

  不起眼的鱼鳞和鱼骨,被制作成一幅幅精美的鱼骨画;布艺缝制的鱼香包,古典中散发着浓郁渔家风情……在艺术村的展馆里,渔文化创意产品琳琅满目。鱼灯、鱼编、船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设计跨界融合后,变得更加时尚美观,焕发出新的光彩。

  “通过渔文化衍生品的开发,让更多非遗元素进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从而激活传统渔文化的生命力。”渔文化艺术村负责人丁建东说,他们组建了文化创新团队,开发渔文化创意产品,让传承乡愁的文化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创新了非遗的保护方式。“我们每年带着这些独具匠心的渔文化衍生品,在全国各地的文博会上进行展示,备受国内外客商的好评。”丁建东告诉笔者,目前艺术村每年会接到20万元左右的渔文化创意产品订单。

  努力打造全国渔文化样板的同时,如何带动更多东门渔村人参与渔文化产业建设,进而反哺村民,帮助大家增收?丁建东说,他们正在策划对渔嫂们进行培训,渔嫂制作鱼拓画、鱼香包、鱼灯等产品后,由渔文化艺术村统一收购并进行包装和网上销售。

  “比如,我们打算请著名书法家、篆刻家,为渔民制作的鱼拓画等题字、刻章,作为工艺品进行销售。”丁建东语气里充满希望和信心,“我们还和一家从事水产品交易流通的电商达成合作意向,届时顾客购买海鲜时,将获赠一幅鱼拓画,借此把本地渔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

  渔嫂修理捕鱼工具。

  东门渔村祭海。(石浦镇供图)

  保障扶持为柱为渔村振兴提供稳定力

  东门渔村60岁以上老年人有700多人。渔民没有土地,一旦“失海”,基本生活该如何保障?

  “县里出台了渔民养老保障办法,目前全村老人的渔民养老保险已全覆盖。”奚文魁告诉笔者,每年村里还会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140万元左右,通过慰问等多种形式补贴给老人。

  2013年,东门渔村投资150万元建成老年公寓,其中100万元来自一名村民企业家的捐助。老年公寓由个人承包,每年承包费3万元,对入住的老人每人每月收费1000元。“每年除夕,我们嘱咐厨师烧顿丰盛的年夜饭,并把3万元承包金以红包的形式,全部反馈给住着的33位老人,相当于他们免费吃住一个月,大家可高兴呢。”奚文魁说。

  走进老年公寓,94岁老太罗银凤红光满面坐在院子里,正与伙伴们拉家常。午饭时间到了,热腾腾的红烧肉、粉丝、包心菜端上桌。罗老太舀了一大碗粥,还来了段“顺口溜”:“人民政府政策好,三餐伙饭吃得饱,街上逛逛扇子摇摇!”她笑得脸上每道皱纹都乐开了花……

  老有所安的同时,如何帮助转产转业渔民走上“康庄道”?“海角7号”老板娘张素娟坦言转型不容易,2005年办民宿时县里曾有相应补贴,所以当时东门涌现了一批渔家民宿。但多年下来,有几家已停业。也有渔民雄心勃勃“上岸”办企业,结果失败后重新下海。“渔民技能单一,文化程度不高,也缺乏正确获取信息的渠道,导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石浦镇原渔办主任林赛炳道出了个中“症结”。

  为扶持村民走好转型路,石浦镇加强专业性、深度性、针对性的培训。“村里每年三到五次召集民宿业主,去镇里参加经营、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大家积极性很高。”奚文魁说。3月14日,石浦镇又组织民宿业主参加了全县旅游营销培训会,听取业内专家的指导和经验分享。“今年我们将继续组织村四套班子成员走出去,学习其他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民宿的亮点,进而引导村民找准创业方向。”渔港管委会产业管理科科长王成能说。

  同时,象山县针对渔民转产转业,推出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如免费开展渔民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等,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享受职业培训补贴;转产从事休闲垂钓行业并符合《象山县休闲渔业发展规划》条件的,可优先审批;对自谋职业者申报县农业推广项目或科技项目,优先推荐、立项;探索金融、保险运作等创新性扶持办法,鼓励渔民转产从事养殖、渔家民宿等业态。

  村情速递

  东门渔村位于象山县石浦镇东门岛上,有“浙江渔业第一村”之称。村域面积2.23平方公里,现有住户1210户共3806人。东门渔村另有果园274亩,山林1799亩。

  东门渔村是浙江省闻名的专业特色海洋捕捞渔村,现有204艘大马力钢质渔船、一家船厂、三家网厂、五家制冰厂。2017年,全村渔业总产值近4.7亿元,渔业固定资产3亿多元。

  东门渔村历史悠久,唐神龙二年(706年)象山立县时便是辖村之一,至今还有“新石浦,老东门”之说。渔村山海兼备,风光旖旎,岛上古迹、人文景观众多,海洋文化历史遗存丰富,渔家风情浓厚,是一个“活态”的渔文化博物馆,石浦—富岗如意信俗、渔民开洋谢洋节、象山渔民号子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多年来,东门渔村先后获得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国最美渔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宁波市全面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沈孙晖王珏整理)

原标题:三力合聚 业旺村兴——来自象山县石浦镇东门渔村的调查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