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中央媒体再次聚焦张人亚 央广今起重磅推出连续报道
稿源: 央广网   2018-04-08 13:44:54 报料热线:81850000

  

  (点击音频收听第一集:惊天秘密)

(张人亚遗物)

  2017年10月31号,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时,曾问及馆内珍藏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的来历。它是由中国早期党员张人亚的父亲在为张人亚假造的衣冠冢中保存下来的。

  张人亚是谁?

  为什么在党史上鲜有记载?

  为什么他会以如此特殊的方式保护党章?

  神秘守护背后又埋藏着怎样的故事?

  今天(4月8日)开始,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宁波北仑广电中心联合制作的连续报道《不忘初心——寻找张人亚》将在每天早上7:00—9:00的《新闻纵横》栏目中重磅推出,共六集,每集时长8分钟左右。

  该作品将由著名演员张译配音演绎。剧中,张译用心诠释的主角就是张人亚,北仑霞浦霞南村人。

  张人亚,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第一部党章的神秘守护者,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

  去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对张人亚情况的询问,引发了社会对“珍贵党史资料守护者”张人亚的强烈关注。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藏《共产党宣言》,正文首页盖有一长方形图章,图章上书:“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

  1933年1月7日的《红色中华》报,在第3版刊登了一篇题为《追悼张人亚同志》的文章,悼念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出版局局长兼代中央印刷局局长张人亚。

  然而,他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党对革命的贡献,却被长期埋没。直到近年,随着相关史料史实被陆续发现,张人亚共产主义忠诚战士的光辉形象,才展现在世人面前。

  新闻多一点

  不忘初心——寻找张人亚

  我是记者曹美丽,接近现场,寻找真相,是我的职业特性。这一次,我要去的地方,是宁波北仑,就是有着大名鼎鼎的北仑港的北仑。

  但是这次,我要找寻的对象是一个人。事情要从去年的一则重要新闻说起,“深秋的上海,天气微凉,阳光普照。2017年10月31日上午,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专程来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

  2017年10月31日,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一本看似普通的《共产党宣言》,吸引住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

  这本《共产党宣言》非常珍贵,是1920年9月出版的中文全译本。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上海,共产党员张静泉冒着生命危险将其带出上海,藏匿在家乡,并继续投身革命。为了保存下革命的火种,他的父亲对外谎称儿子死亡,将书藏在张静泉的衣冠冢里,终于使这本《共产党宣言》得以保存。

  习近平:很珍贵,那你说的那个人呢?(张静泉)后来怎么样?

  讲解员:在中央苏区积劳成疾去世了,但是家人都不知道他去世的消息。

  宁波当地媒体很快就关注到,习近平总书记所问到的张静泉,后改名张人亚,原宁波镇海霞浦镇人,是1922年入党的中共早期党员。但是,有关他的资料极其有限。1920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为什么会被保存在他的衣冠冢里?如总书记所问,他“后来怎么样了”?

  职业的敏感和对英雄的敬畏,驱使我开始沿着他的人生轨迹,艰难地寻找答案。

  首先,我决定去那个曾经埋藏秘密的衣冠冢找寻线索。

  (记者在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采访)

  这里是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霞南村,村头一座海拔约40米的小山丘,被当地人叫做长山岗,和张人亚家的老宅仅隔了一条马路。正值隆冬,草木有些枯黄。沿着山路向上走大约50米,一眼就看到了之前我在图片上已经见过的那座“衣冠冢”。灰白色的墓碑约一米高,有些斑驳,中间刻着几个楷书大字:泉张公墓。墓碑的右边,刻着张人亚的谱名:守和,左下角则刻着夫人的名字:顾氏玉娥。

  “这个人物非常地难能可贵,一个是入党早,一个是他保存了我们中共的首部党章。另外,最关键的是他和他的家人对党忠诚、保守党的秘密……”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党工委书记胡斌说,他开始关注张人亚,是在2017年3月份。那时他刚上任不久,便接到了一份任务:宁波早期共产党员的情况调查。

  (记者采访霞浦街道党工委书记胡斌)

  根据他们的考证,这座衣冠冢是张人亚的父亲张爵谦,于1927年底至1928年初白色恐怖时期修建的。埋入其中的,除了那本《共产党宣言》,还有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等30多份珍贵材料。

  据介绍,墓碑上之所以没有写张静泉的全名,是因为当时是白色恐怖时期,在做衣冠冢时老人考虑到对他的保护,故意在做坟墓时隐去了“静”字。

  (记者在张人亚衣冠冢采访)

  这是怎样一位父亲,能够冒着全家人的生命危险,为儿子修一座空坟,只为保存党的文件材料?而在二十多年后,当家乡迎来解放,他又是以怎样的心情打开这座衣冠冢,让深藏二十多年的秘密重见天日?我凝视墓碑上略显斑驳的字迹,随着胡斌的讲述,尽量穿越时光去还原历史。

  新闻广播剧

  众人:(惊呼)张师傅,你在做什么呀?

  张师傅,你疯啦?

  什么呀?一大包油纸布?

  张父:儿啊,解放了,共产党胜利了,是时候让这些东西重见天日了。各位街坊邻居,大家作证,我儿静泉至今生死不明,这是二十二年前他交给我保管的资料。今天,共产党胜利啦,我终于可以打开坟墓,大告天下啦。

  众人:究竟是什么东西啊?

  来看看,看看。

  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哎呀,这么多……

  张父:二十二年,纸张完好无损,天佑我党,天佑我儿啊……

  张静茂(张静泉兄弟):阿爸,这些是从哪里来的?

  张父:从你二哥的衣冠冢里挖出来的。

  张静茂:那不是座掩人耳目的空坟吗,怎么还藏着这些东西,我怎么不知道?

  张父:静泉千叮咛万嘱咐,这是共产党的重要文件,不能泄露。我替他整整藏了二十二年,这心里也闷了二十二年。

  张静茂:阿爸,现在好了,共产党胜利啦!

  张父:静茂,你替阿爸交给政府。

  张静茂:哎!

  张父:唉,你说,泉儿怎么还不回来啊?

  张静茂:阿爸,前几天您不是还登报寻人了嘛?都胜利了,他该回来了……

  张人亚和他的父亲保存的这批珍贵文物,一共36件,其中21件一级文物,15件珍贵文物,如今被分别保管在国家博物馆、中央档案馆和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纪念馆中。

  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下,张人亚是如何把这些珍贵文献从上海带回宁波老家的?下一站,一起到张家老宅寻找答案。

原标题:中央媒体再次聚焦张人亚,央广今起重磅推出连续报道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央媒体再次聚焦张人亚 央广今起重磅推出连续报道

稿源: 央广网 2018-04-08 13:44:54

  

  (点击音频收听第一集:惊天秘密)

(张人亚遗物)

  2017年10月31号,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时,曾问及馆内珍藏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的来历。它是由中国早期党员张人亚的父亲在为张人亚假造的衣冠冢中保存下来的。

  张人亚是谁?

  为什么在党史上鲜有记载?

  为什么他会以如此特殊的方式保护党章?

  神秘守护背后又埋藏着怎样的故事?

  今天(4月8日)开始,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宁波北仑广电中心联合制作的连续报道《不忘初心——寻找张人亚》将在每天早上7:00—9:00的《新闻纵横》栏目中重磅推出,共六集,每集时长8分钟左右。

  该作品将由著名演员张译配音演绎。剧中,张译用心诠释的主角就是张人亚,北仑霞浦霞南村人。

  张人亚,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第一部党章的神秘守护者,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

  去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对张人亚情况的询问,引发了社会对“珍贵党史资料守护者”张人亚的强烈关注。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藏《共产党宣言》,正文首页盖有一长方形图章,图章上书:“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

  1933年1月7日的《红色中华》报,在第3版刊登了一篇题为《追悼张人亚同志》的文章,悼念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出版局局长兼代中央印刷局局长张人亚。

  然而,他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党对革命的贡献,却被长期埋没。直到近年,随着相关史料史实被陆续发现,张人亚共产主义忠诚战士的光辉形象,才展现在世人面前。

  新闻多一点

  不忘初心——寻找张人亚

  我是记者曹美丽,接近现场,寻找真相,是我的职业特性。这一次,我要去的地方,是宁波北仑,就是有着大名鼎鼎的北仑港的北仑。

  但是这次,我要找寻的对象是一个人。事情要从去年的一则重要新闻说起,“深秋的上海,天气微凉,阳光普照。2017年10月31日上午,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专程来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

  2017年10月31日,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一本看似普通的《共产党宣言》,吸引住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

  这本《共产党宣言》非常珍贵,是1920年9月出版的中文全译本。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上海,共产党员张静泉冒着生命危险将其带出上海,藏匿在家乡,并继续投身革命。为了保存下革命的火种,他的父亲对外谎称儿子死亡,将书藏在张静泉的衣冠冢里,终于使这本《共产党宣言》得以保存。

  习近平:很珍贵,那你说的那个人呢?(张静泉)后来怎么样?

  讲解员:在中央苏区积劳成疾去世了,但是家人都不知道他去世的消息。

  宁波当地媒体很快就关注到,习近平总书记所问到的张静泉,后改名张人亚,原宁波镇海霞浦镇人,是1922年入党的中共早期党员。但是,有关他的资料极其有限。1920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为什么会被保存在他的衣冠冢里?如总书记所问,他“后来怎么样了”?

  职业的敏感和对英雄的敬畏,驱使我开始沿着他的人生轨迹,艰难地寻找答案。

  首先,我决定去那个曾经埋藏秘密的衣冠冢找寻线索。

  (记者在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采访)

  这里是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霞南村,村头一座海拔约40米的小山丘,被当地人叫做长山岗,和张人亚家的老宅仅隔了一条马路。正值隆冬,草木有些枯黄。沿着山路向上走大约50米,一眼就看到了之前我在图片上已经见过的那座“衣冠冢”。灰白色的墓碑约一米高,有些斑驳,中间刻着几个楷书大字:泉张公墓。墓碑的右边,刻着张人亚的谱名:守和,左下角则刻着夫人的名字:顾氏玉娥。

  “这个人物非常地难能可贵,一个是入党早,一个是他保存了我们中共的首部党章。另外,最关键的是他和他的家人对党忠诚、保守党的秘密……”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党工委书记胡斌说,他开始关注张人亚,是在2017年3月份。那时他刚上任不久,便接到了一份任务:宁波早期共产党员的情况调查。

  (记者采访霞浦街道党工委书记胡斌)

  根据他们的考证,这座衣冠冢是张人亚的父亲张爵谦,于1927年底至1928年初白色恐怖时期修建的。埋入其中的,除了那本《共产党宣言》,还有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等30多份珍贵材料。

  据介绍,墓碑上之所以没有写张静泉的全名,是因为当时是白色恐怖时期,在做衣冠冢时老人考虑到对他的保护,故意在做坟墓时隐去了“静”字。

  (记者在张人亚衣冠冢采访)

  这是怎样一位父亲,能够冒着全家人的生命危险,为儿子修一座空坟,只为保存党的文件材料?而在二十多年后,当家乡迎来解放,他又是以怎样的心情打开这座衣冠冢,让深藏二十多年的秘密重见天日?我凝视墓碑上略显斑驳的字迹,随着胡斌的讲述,尽量穿越时光去还原历史。

  新闻广播剧

  众人:(惊呼)张师傅,你在做什么呀?

  张师傅,你疯啦?

  什么呀?一大包油纸布?

  张父:儿啊,解放了,共产党胜利了,是时候让这些东西重见天日了。各位街坊邻居,大家作证,我儿静泉至今生死不明,这是二十二年前他交给我保管的资料。今天,共产党胜利啦,我终于可以打开坟墓,大告天下啦。

  众人:究竟是什么东西啊?

  来看看,看看。

  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哎呀,这么多……

  张父:二十二年,纸张完好无损,天佑我党,天佑我儿啊……

  张静茂(张静泉兄弟):阿爸,这些是从哪里来的?

  张父:从你二哥的衣冠冢里挖出来的。

  张静茂:那不是座掩人耳目的空坟吗,怎么还藏着这些东西,我怎么不知道?

  张父:静泉千叮咛万嘱咐,这是共产党的重要文件,不能泄露。我替他整整藏了二十二年,这心里也闷了二十二年。

  张静茂:阿爸,现在好了,共产党胜利啦!

  张父:静茂,你替阿爸交给政府。

  张静茂:哎!

  张父:唉,你说,泉儿怎么还不回来啊?

  张静茂:阿爸,前几天您不是还登报寻人了嘛?都胜利了,他该回来了……

  张人亚和他的父亲保存的这批珍贵文物,一共36件,其中21件一级文物,15件珍贵文物,如今被分别保管在国家博物馆、中央档案馆和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纪念馆中。

  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下,张人亚是如何把这些珍贵文献从上海带回宁波老家的?下一站,一起到张家老宅寻找答案。

原标题:中央媒体再次聚焦张人亚,央广今起重磅推出连续报道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