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老太太吃“河豚鱼鲞”差点丧命 不要抱着侥幸吃河豚鱼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4-21 07:05:00 报料热线:81850000

  都知道河豚鱼有剧毒,但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使得人们趋之若鹜。前不久,奉化85岁的方阿婆,就是因为吃了河豚鱼鲞差点丢了性命。

  大半碗“河豚鱼鲞”下肚 老人食物中毒进了ICU

  方阿婆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特别喜欢吃海鲜,尤其是鱼鲞(指剖开晾干的鱼干),用她的话来形容就是“又鲜美又下饭,每天都得蒸一些,生活才有滋味”。

  半个多月前,方阿婆的儿媳妇去菜场买了些鱼鲞回来吃。没想到这一次,出了状况——婆媳二人吃了后出现恶心呕吐、嘴唇发麻等症状,俩人急忙到当地医院就诊。一检查,可吓坏了医生,原来她们吃的是大名鼎鼎的“河豚鱼鲞”。

  儿媳妇因为只尝了几口,中毒症状相对较轻,经过治疗后身体差不多恢复了。而吃了大半碗鱼鲞的方阿婆情况严重多了,出现呼吸急促、四肢无力、反应变差等症状,似乎马上要“撑不住了”。家属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将方阿婆转到了李惠利东部医院重症医学科(ICU)。

  老人心脏也被“毒害” 经过抢救转危为安

  听说是河豚鱼中毒,张岚和陈佳洪两位医生迅速为方阿婆开通了深静脉和血液透析透管,行床旁血液透析治疗。一连几天,方阿婆四肢都没有力气,并且心肌酶谱也有升高,心电图也时不时蹦出一些早搏,似乎心脏也被“毒害了”。

  ICU的医生们也不敢大意,气管镜吸痰,呼吸机维持氧合,血液透析透清除毒素,严格调控液体出入量,保持钾钠氯等电解质平衡。

  经过医护人员几天的不懈努力,方阿婆逐渐清醒、手脚恢复了力气,平稳拔出了气管插管,心肌酶谱也恢复到正常,转至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上周,方阿婆顺利从普通病房出院。

  ●医生建议

  别抱侥幸心理 别人吃了没事我也没事

  每年,宁波各大医院总会接诊河豚鱼中毒的患者。李惠利东部医院重症医学科董绉绉主任跟这些河豚鱼中毒患者交流后发现,他们并非不知道河豚鱼有剧毒不能吃,但总抱有一丝侥幸的心理:别人都在吃,都好好的没事,我吃了也不会有问题。

  每年春季,正是河豚的高产季节,在沿海到处都有河豚的踪迹。董绉绉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态去吃河豚鱼,万一误食,如感觉口唇麻木,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小贴士

  食入河豚毒素0.5—3毫克就能致死

  据了解,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它是一种神经毒素,人食入河豚毒素0.5—3毫克就能致死。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均不能破坏毒素。经检测,河豚毒素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河豚毒性大小,与它的生殖周期也有关系。晚春初夏怀卵的河豚毒性最大。这种毒素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

  割香螺和圆尾鲎也有毒

  除了河豚鱼,割香螺和圆尾鲎两种水产也有毒,“吃货”们一定要谨慎。

  割香螺,学名织纹螺,中毒主要是贝类神经麻痹毒素引起,伤害人的神经系统,中毒较重的可引起呼吸麻痹。如果抢救不及时,还可能呼吸麻痹致死。死亡率极高,目前在治疗上尚无特效解毒药。

  圆尾鲎,具有疑似与河豚鱼相似的毒素,食用后容易引起神经性中毒。目前针对这种毒素,尚无特效药可医治。要着重提醒的是,宁波人一直在吃的中国鲎没毒,而圆尾鲎含有剧毒,但是两者之间,一般民众很难区分,所以一定要谨慎。 □通讯员张林霞金报记者贺艳

原标题:

编辑: 崔燕纠错:171964650@qq.com

老太太吃“河豚鱼鲞”差点丧命 不要抱着侥幸吃河豚鱼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4-21 07:05:00

  都知道河豚鱼有剧毒,但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使得人们趋之若鹜。前不久,奉化85岁的方阿婆,就是因为吃了河豚鱼鲞差点丢了性命。

  大半碗“河豚鱼鲞”下肚 老人食物中毒进了ICU

  方阿婆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特别喜欢吃海鲜,尤其是鱼鲞(指剖开晾干的鱼干),用她的话来形容就是“又鲜美又下饭,每天都得蒸一些,生活才有滋味”。

  半个多月前,方阿婆的儿媳妇去菜场买了些鱼鲞回来吃。没想到这一次,出了状况——婆媳二人吃了后出现恶心呕吐、嘴唇发麻等症状,俩人急忙到当地医院就诊。一检查,可吓坏了医生,原来她们吃的是大名鼎鼎的“河豚鱼鲞”。

  儿媳妇因为只尝了几口,中毒症状相对较轻,经过治疗后身体差不多恢复了。而吃了大半碗鱼鲞的方阿婆情况严重多了,出现呼吸急促、四肢无力、反应变差等症状,似乎马上要“撑不住了”。家属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将方阿婆转到了李惠利东部医院重症医学科(ICU)。

  老人心脏也被“毒害” 经过抢救转危为安

  听说是河豚鱼中毒,张岚和陈佳洪两位医生迅速为方阿婆开通了深静脉和血液透析透管,行床旁血液透析治疗。一连几天,方阿婆四肢都没有力气,并且心肌酶谱也有升高,心电图也时不时蹦出一些早搏,似乎心脏也被“毒害了”。

  ICU的医生们也不敢大意,气管镜吸痰,呼吸机维持氧合,血液透析透清除毒素,严格调控液体出入量,保持钾钠氯等电解质平衡。

  经过医护人员几天的不懈努力,方阿婆逐渐清醒、手脚恢复了力气,平稳拔出了气管插管,心肌酶谱也恢复到正常,转至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上周,方阿婆顺利从普通病房出院。

  ●医生建议

  别抱侥幸心理 别人吃了没事我也没事

  每年,宁波各大医院总会接诊河豚鱼中毒的患者。李惠利东部医院重症医学科董绉绉主任跟这些河豚鱼中毒患者交流后发现,他们并非不知道河豚鱼有剧毒不能吃,但总抱有一丝侥幸的心理:别人都在吃,都好好的没事,我吃了也不会有问题。

  每年春季,正是河豚的高产季节,在沿海到处都有河豚的踪迹。董绉绉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态去吃河豚鱼,万一误食,如感觉口唇麻木,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小贴士

  食入河豚毒素0.5—3毫克就能致死

  据了解,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它是一种神经毒素,人食入河豚毒素0.5—3毫克就能致死。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均不能破坏毒素。经检测,河豚毒素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河豚毒性大小,与它的生殖周期也有关系。晚春初夏怀卵的河豚毒性最大。这种毒素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

  割香螺和圆尾鲎也有毒

  除了河豚鱼,割香螺和圆尾鲎两种水产也有毒,“吃货”们一定要谨慎。

  割香螺,学名织纹螺,中毒主要是贝类神经麻痹毒素引起,伤害人的神经系统,中毒较重的可引起呼吸麻痹。如果抢救不及时,还可能呼吸麻痹致死。死亡率极高,目前在治疗上尚无特效解毒药。

  圆尾鲎,具有疑似与河豚鱼相似的毒素,食用后容易引起神经性中毒。目前针对这种毒素,尚无特效药可医治。要着重提醒的是,宁波人一直在吃的中国鲎没毒,而圆尾鲎含有剧毒,但是两者之间,一般民众很难区分,所以一定要谨慎。 □通讯员张林霞金报记者贺艳

原标题: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