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乾隆三宝”首次集中亮相 天一阁举办馆藏御赐珍品特展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5-18 10:10:27 报料热线:81850000

展厅一角。

古今图书集成内页书影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由天一阁博物馆特别策划的《乾隆三宝——天一阁藏御赐珍品特展》在天一阁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是天一阁历史上首次向观众完整展示乾隆御赐的三件珍宝,即《古今图书集成》及铜版画《平定回部得胜图》、《平定两金川得胜图》,包括铜版画原作、古籍等共有一百余件(册)展品。

  献书有功御赐“三宝”

  “乾隆三宝”的故事要从清乾隆年间的一场民间征书活动说起。乾隆三十七年(1772),皇帝为诏修《四库全书》向民间藏书家征书,特别指出浙江范氏天一阁为征书的重点。为推动这场规模空前的文献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天一阁范氏族长范懋柱打破“书不出阁”的传统,奉诏进呈范钦集毕生精力尽心搜求的珍本佳椠。此次征书,天一阁共进呈各类善本古籍638种,被《四库丛书总目》著录有473种,为天下藏书者第一。

  由于献书有功,乾隆皇帝先后赐给天一阁三件珍宝。乾隆三十九年(1774),乾隆皇帝御赐内府铜活字印本《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给天一阁。乾隆四十四年(1779)和乾隆五十二年(1787),乾隆皇帝又先后御赐反映自己“十全武功”的战图《平定回部得胜图》和《平定两金川得胜图》各一套给天一阁。它们被称为“乾隆三宝”,天一阁由此名声鹊起,传播久远。

  流散的宝贝去年回家

  尽管“乾隆三宝”被范氏族人妥善保管于宝书楼“双龙戏珠”大龙橱中,但由于近代战乱不断,天一阁的藏品也多次流散。多年来,惟有《平定回部得胜图》完整保存于阁中。《平定两金川得胜图》不幸于咸丰年间流失,成为天一阁收藏史上的一大憾事。但幸运的是,2017年,天一阁博物馆从国内一位收藏家手中征得全套完整《平定两金川得胜图》,弥补了天一阁旧藏散失的遗憾。而另一件宝贝《古今图书集成》虽然两百多年未出天一阁,但从近年工作人员的普查数据可知,《古今图书集成》略有散失,现尚存正文八千二百二十一卷,目录二十二卷,共四千一百二十五册。

  御赐《平定回部得胜图》上有皇帝印

  “乾隆三宝”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天一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平定回部得胜图》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战争组画,再现了清军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天山南路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的恢宏战争场景。该图用“中西合璧”画风绘制,由在清宫供职的欧洲传教士郎世宁等画家起草画稿,后送到法国皇家艺术院雕刻铜版,堪称18世纪欧洲铜版画制作之典范。档案记载,铜版画《平定回部得胜图》首批共印200部,但天一阁御赐这件却与其他的复本有所不同。原本16幅乾隆题诗与16幅铜版画是分开的或诗文印刷于图上,而天一阁受赐的《平定回部得胜图》16篇乾隆“御笔”题诗却是用毛笔书写于铜版画之上,并有乾隆钤印为证。

  天一阁的《古今图书集成》是校样本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同时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铜活字印本,全书采集广博,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正文有10000卷,另有目录40卷,共5020册,被中外学者誉为“康熙百科全书”。它的编纂者是康熙朝福建学者陈梦雷。康熙四十五年(1706),他在京师编纂类书成册,初名《彙编》,后由康熙皇帝赐名《古今图书集成》。雍正即位后,《古今图书集成》经户部尚书蒋廷锡重新校对整理,至雍正四年(1726)告成,并在两年内由清内府用铜活字排印,仅印行60余部。

  展览从《古今图书集成》的版本、结构、流传、编校印等几方面来阐述天一阁铜活字本的基本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天一阁受赏的一万卷《古今图书集成》为唯一一部校样本,是书籍正式出版之前用来校正讹误的本子,在版本系统中占有特殊地位,书中保留了不少校对印刷信息,对了解其出版过程具有重要价值。

  《平定两金川得胜图》是“中国画”

  铜版画《平定两金川得胜图》是第一部由中国人制作的铜版画,描绘了清乾隆十二年至四十一年(1747—1776)两次出兵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的战绩,记录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十三次关键性战役。战役发生地的方位、地貌、战斗场面由前方将士现场绘制后呈乾隆帝钦定,具有很强的写实性。但较之《平定回部得胜图》,该组铜版战图在造型、透视、构图等方面受中国传统画法影响更深,整个画面多利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去掉了阴影和明暗对比,因而画面呈现出一种平面效果。

  据悉,此次展览是“乾隆三宝”重聚后的首次集中展示,不仅彰显了天一阁对历史的尊重与追寻,也弘扬了攻坚克难、世代传承、生生不息的藏书精神。

  宁波晚报记者陈爱红通讯员乌莹君/文通讯员朱英炯/摄

原标题:“乾隆三宝”首次集中亮相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乾隆三宝”首次集中亮相 天一阁举办馆藏御赐珍品特展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5-18 10:10:27

展厅一角。

古今图书集成内页书影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由天一阁博物馆特别策划的《乾隆三宝——天一阁藏御赐珍品特展》在天一阁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是天一阁历史上首次向观众完整展示乾隆御赐的三件珍宝,即《古今图书集成》及铜版画《平定回部得胜图》、《平定两金川得胜图》,包括铜版画原作、古籍等共有一百余件(册)展品。

  献书有功御赐“三宝”

  “乾隆三宝”的故事要从清乾隆年间的一场民间征书活动说起。乾隆三十七年(1772),皇帝为诏修《四库全书》向民间藏书家征书,特别指出浙江范氏天一阁为征书的重点。为推动这场规模空前的文献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天一阁范氏族长范懋柱打破“书不出阁”的传统,奉诏进呈范钦集毕生精力尽心搜求的珍本佳椠。此次征书,天一阁共进呈各类善本古籍638种,被《四库丛书总目》著录有473种,为天下藏书者第一。

  由于献书有功,乾隆皇帝先后赐给天一阁三件珍宝。乾隆三十九年(1774),乾隆皇帝御赐内府铜活字印本《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给天一阁。乾隆四十四年(1779)和乾隆五十二年(1787),乾隆皇帝又先后御赐反映自己“十全武功”的战图《平定回部得胜图》和《平定两金川得胜图》各一套给天一阁。它们被称为“乾隆三宝”,天一阁由此名声鹊起,传播久远。

  流散的宝贝去年回家

  尽管“乾隆三宝”被范氏族人妥善保管于宝书楼“双龙戏珠”大龙橱中,但由于近代战乱不断,天一阁的藏品也多次流散。多年来,惟有《平定回部得胜图》完整保存于阁中。《平定两金川得胜图》不幸于咸丰年间流失,成为天一阁收藏史上的一大憾事。但幸运的是,2017年,天一阁博物馆从国内一位收藏家手中征得全套完整《平定两金川得胜图》,弥补了天一阁旧藏散失的遗憾。而另一件宝贝《古今图书集成》虽然两百多年未出天一阁,但从近年工作人员的普查数据可知,《古今图书集成》略有散失,现尚存正文八千二百二十一卷,目录二十二卷,共四千一百二十五册。

  御赐《平定回部得胜图》上有皇帝印

  “乾隆三宝”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天一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平定回部得胜图》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战争组画,再现了清军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天山南路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的恢宏战争场景。该图用“中西合璧”画风绘制,由在清宫供职的欧洲传教士郎世宁等画家起草画稿,后送到法国皇家艺术院雕刻铜版,堪称18世纪欧洲铜版画制作之典范。档案记载,铜版画《平定回部得胜图》首批共印200部,但天一阁御赐这件却与其他的复本有所不同。原本16幅乾隆题诗与16幅铜版画是分开的或诗文印刷于图上,而天一阁受赐的《平定回部得胜图》16篇乾隆“御笔”题诗却是用毛笔书写于铜版画之上,并有乾隆钤印为证。

  天一阁的《古今图书集成》是校样本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同时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铜活字印本,全书采集广博,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正文有10000卷,另有目录40卷,共5020册,被中外学者誉为“康熙百科全书”。它的编纂者是康熙朝福建学者陈梦雷。康熙四十五年(1706),他在京师编纂类书成册,初名《彙编》,后由康熙皇帝赐名《古今图书集成》。雍正即位后,《古今图书集成》经户部尚书蒋廷锡重新校对整理,至雍正四年(1726)告成,并在两年内由清内府用铜活字排印,仅印行60余部。

  展览从《古今图书集成》的版本、结构、流传、编校印等几方面来阐述天一阁铜活字本的基本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天一阁受赏的一万卷《古今图书集成》为唯一一部校样本,是书籍正式出版之前用来校正讹误的本子,在版本系统中占有特殊地位,书中保留了不少校对印刷信息,对了解其出版过程具有重要价值。

  《平定两金川得胜图》是“中国画”

  铜版画《平定两金川得胜图》是第一部由中国人制作的铜版画,描绘了清乾隆十二年至四十一年(1747—1776)两次出兵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的战绩,记录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十三次关键性战役。战役发生地的方位、地貌、战斗场面由前方将士现场绘制后呈乾隆帝钦定,具有很强的写实性。但较之《平定回部得胜图》,该组铜版战图在造型、透视、构图等方面受中国传统画法影响更深,整个画面多利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去掉了阴影和明暗对比,因而画面呈现出一种平面效果。

  据悉,此次展览是“乾隆三宝”重聚后的首次集中展示,不仅彰显了天一阁对历史的尊重与追寻,也弘扬了攻坚克难、世代传承、生生不息的藏书精神。

  宁波晚报记者陈爱红通讯员乌莹君/文通讯员朱英炯/摄

原标题:“乾隆三宝”首次集中亮相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