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海定波宁的日子里 我们记着你这三句话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5-21 08:22:57 报料热线:81850000

  群众自发组织送别杨海定 通讯员 何好斌供图

  “杨书记,你怎么不说一声就走了……”5月17日凌晨,55岁的奉化区萧王庙街道青云村党总支书记杨海定积劳成疾,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熟悉杨海定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杨书记”。8年前,杨海定放弃收入百万元的企业回到村里任职。成为青云村党总支书记后带领村民治水修路,将青云村打造成一个美丽的历史文化名村。

  近几年,杨海定因工作繁忙,身体大不如前,但他仍然记挂村中的建设,牵挂村民的疾苦,自己去医院看病却一拖再拖。“桥外区块燃气工程围栏警示灯没做好……”青云村村委会主任孙勇其说,杨海定在离世前,还在用电话交代工作事宜,谁知竟成了永别。

  他是勇于担当的好书记

  “当干部,就要做实事。”

  放弃百万收入

  带领村民改变落后村貌

  “杨书记,我们永远记住你。”送别队伍里,哀乐低鸣,众人表情凝重,许多人想起杨海定事迹,双眼和鼻头悄然泛红。

  杨海定出生于1963年,今年55岁。没有在村里任职前,他经营着一家年收入上百万元的企业。2010年,随着组织一声召唤,杨海定毅然放弃了个人事业和优越生活,扛起了改变青云落后面貌的千钧重担。

  “这个位置是海定坐的,留出来,他没准会回来……”孙勇其是青云村村委会主任,与杨海定搭档的老同事。19日,他看到杨海定在会议室里的座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我从来不哭,今天我实在忍不住了。”泪水从这位坚强的汉子眼中夺眶而出,“在村里工作8年里,他始终坚守在工作第一线,不谋私利,任劳任怨。”

  青云村是萧王庙街道三大行政村之一,曾是宁波市农村十面红旗之一,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先进村”变成了“落后村”。2012年,杨海定当选村党总支书记,他说:“当干部,就要做实事。”

  新官上任三把火,杨海定的第一把火就是治水。青云村有一条从西向东穿村而过的门前河,全长2000多米,由于年久失修成了一条“垃圾河”。“河水臭不可闻,河边全是淤泥,也没有一个规整的沿河道路。”村民孙先生说起以前的门前河就直摇头,“能改造好这条河需要相当大的魄力。”

  要治河就需要拆除河边的老旧房屋,但部分村民出于个人考虑阻碍沿河房屋拆迁,大家都觉得杨海定“搞不定这事”。

  杨海定没有退缩,他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其中有一户村民,杨海定一月上门五十多次,终于做通对方思想工作。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顺利完成拆迁工作。

  踏着青石板路,走过美丽的沿河步道,不少村民感叹青云村的新时代就要来临了。

  8年来,杨海定的一系列举措让青云村先后获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宁波市级生态村、宁波市卫生村等荣誉。

  打通断头路

  带头拆了亲属的房子

  在治理门前河的同时,杨海定又将目光瞄向了村中的“断头路”。在杨海定上任前,青云村内老旧房屋重重叠叠,以至于村道狭小,车辆开不进也穿不过,是不折不扣的“断头路”。

  “想要打通道路就要先拆迁,怎么拆是个大问题。”杨海定失眠了,坐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从不抽烟的他,这时抽起了烟,办公室的灯就这样一直亮到了天明。

  与治水工程一样,杨海定先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让村民同意拆迁,不料,遇到了一个“硬钉子”。“拆我的可以,把你家舅子的先拆了,什么时候拆了,我就跟着拆。”杨海定二话不说就去做舅子的工作。

  “哪有你这么做工作的,不帮自己人帮外人,还断自己人后路。”丈母娘听完女婿来意,反对激烈。原来,舅子的房子里开着一家杂货铺,是全家的经济来源,拆了房子等于是没了经济来源,自然遭到了全家人反对。

  杨海定没退缩,回家先做通妻子工作,然后让妻子回娘家再做思想工作。最终,舅子同意将房屋拆除,“钉子户”也随之同意拆迁。

  在杨海定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打通了500多米的村内“断头路”。如今,来访车辆进入青云村非常顺畅,停车也方便。

  带领村民致富

  帮困难户年收入翻两番

  “很感激杨书记,没有他,我还盖不起楼房。”说起杨海定,村民孙梦华满是感激,“杨书记让我承包山地种水蜜桃,年收入翻了两番。”

  孙梦华家境不好,妻子身体不好在家待业,全家就靠他种地养活,“全年收入1万元都不到。”

  正当孙梦华苦恼时,杨海定决定将村里1000亩山林重新划分,鼓励大家承包山地种水果。“要是没有杨书记,我也种不上土地,也谈不上致富。”孙梦华向朋友借了承包款,在村里承包了4亩半土地,种起了水蜜桃,其间,杨海定还多次前来询问生产情况,关心他家的收入状况。

  后来,孙梦华的水蜜桃获得了丰收,也卖得不错。如今他家的年收入从不足1万元增长到了4万元,足足增加了3倍之多。有了钱后,孙梦华盖了一间两层楼房,还帮儿子娶了媳妇,风风光光办了场婚礼,率先走向了致富路。

  19日清晨,送别队伍里,除了亲朋好友,来得最多的还是萧王庙街道青云村村民,足有千余人。他们说,一定要来送送这位带领村子改变落后面貌的好书记。

  他是铁面无私的好书记

  “无论什么时候,我的手伸出来都是白的。”

  规范村务

  他要求村干部“零开支”

  “青云村‘落后’之名不但体现在环境上,经济上也很‘落后’,当时村集体收入全年只有12万元。”村民孙小明特别佩服杨海定,“杨书记很能干,用现有村资源,通过改造电镀厂、茶厂以及盘活3个粮仓等,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此举使青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到80万元,不久,将逾百万,千年古村因此重新焕发了生机。”

  村里有钱了,本该是件喜事,但杨海定又有了心病。“他怕村里干部乱花钱。”青云村村委会主任孙勇其说,杨海定一上任就把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的公章统一收归至村会计处,将权力关进了“笼子”里,“那时候就建立了公章登记制度,实行重大事项先经班子商议再盖章的用章制度。”

  权力被关进了“笼子”后,杨海定还要求全村干部“零开支”。“杨书记从不在村里报销一分钱,在外面办事方方面面都是自己掏钱,更重要的是,整个村领导班子都是这样,连出差的汽油钱、车票都是自己掏。”据孙小明回忆,街道规定村书记有财务审批权,杨海定听说后,硬是将规定标准调到500元以下,超过这个标准的开支都要经过村两委会同意。

  “我们书记真的铁面无私,工作这么多年还第一次看到。”村会计孙梦炎称赞说。

  规范项目

  不让干部亲属插手村中工程

  随着村里的工程越来越多,闲不下来的杨海定每天都要去工地巡视一番。在外人看来,一旦当了村书记,工程建设肯定是亲属承包。“从来没有这种事情,不要说没有,亲属提都不敢提。”村会计孙梦炎觉得杨海定一身正气,“班子成员及直系亲属一律不得参与村内工程建设的承包经营是杨书记定下的,所有工程一律对外招标,走后门托关系根本行不通。”

  杨海定的这条规矩是条“铁律”,可偏偏有人一头撞上来,在他面前吃了个“闭门羹”。

  村民孙小明回忆,他刚来青云村时,遇到了一个“单身汉”,平时也不努力工作,全靠耍“无赖”承包一些工程。

  “村里叫我去做两天小工,我觉得太没意思了,能不能承包个工程做做?”一日,“单身汉”在杨海定办公室里提出了无理要求,在他的印象中,只要凭借自己村中的“名气”,杨海定一定会同意。

  “不行。”随着一声斩钉截铁地回应,“单身汉”有些不敢相信,他马上将一条腿架到了杨海定的办公桌上。这是一副“无赖”架势,“单身汉”认为杨海定一定会怕,然后“息事宁人”,将工程承包给他。

  “你马上给我出去!”一声断喝,“单身汉”面对满脸正气的杨海定,不由自主放下了腿,灰溜溜地离开了。

  就这样,青云村村民更加佩服杨海定的为人,积极配合他的工作。

  他是心系群众的好书记

  “宁可吃点亏,也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

  关心村民

  胜过关心他自己和家人

  “只要听说哪家村民生病了,都及时去看望。”青云村党总支副书记孙志伟眼里,杨海定关心村民胜过关心他自己。

  孙志伟告诉记者,有时聊天随口提到哪户村民生活有困难,都会被杨海定记在心里。“刚说完,他直接就去看望,送礼送慰问金。”孙志伟说,每次都是村民反映后,才知道杨海定去看望过了。

  “我出现过两次困难,杨书记一声不吭就来看望,留下慰问金就走了。”60岁的村民孙小常告诉记者,他曾经在摘杨梅时,不幸从杨梅树上摔下住院,杨海定知道后马上就来看望。这事过后不久,孙小常因脑溢血进了医院,杨海定隔天来看一次,还留下了慰问金。

  出院后因为身体原因,孙小常无法从事体力劳动,杨海定还帮忙联系了一份工地管理工作,让孙小常自食其力。

  近几年,杨海定因积劳成疾,身体大不如前。青云村村委会主任孙勇其说,杨海定过于操劳,身体状况不太好,医生让他每月检查3次,“但他能拖就拖,3次检查也被‘减’成了1次。”

  拖着病体坚持工作,直到5月16日,杨海定还和孙勇其通电话交代工作事宜,谁也想不到,这是杨海定最后的一通电话。

  除了看望有困难村民,杨海定还关心村里年轻人的就业工作。“哪家大学生毕业还没找到工作,他一定帮忙联系岗位。”有村民告诉记者,杨书记只帮村民,从不帮自家孩子找工作,他的一个女儿还待业家中。

  有人算过一笔账,杨海定每年要倒贴二三十万元给村里办事情,但他从来无怨无悔。

  “无论什么时候,我的手伸出来都是白的。宁可吃点亏,也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哀乐阵阵,可掩盖不了杨海定掷地有声的话语……老屋庭前玉荷花开,甜香淡雅、洁白素净,一如两袖清风的杨海定。

  □通讯员何好斌

  金报记者徐晨冰

原标题:

编辑: 崔燕纠错:171964650@qq.com

海定波宁的日子里 我们记着你这三句话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5-21 08:22:57

  群众自发组织送别杨海定 通讯员 何好斌供图

  “杨书记,你怎么不说一声就走了……”5月17日凌晨,55岁的奉化区萧王庙街道青云村党总支书记杨海定积劳成疾,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熟悉杨海定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杨书记”。8年前,杨海定放弃收入百万元的企业回到村里任职。成为青云村党总支书记后带领村民治水修路,将青云村打造成一个美丽的历史文化名村。

  近几年,杨海定因工作繁忙,身体大不如前,但他仍然记挂村中的建设,牵挂村民的疾苦,自己去医院看病却一拖再拖。“桥外区块燃气工程围栏警示灯没做好……”青云村村委会主任孙勇其说,杨海定在离世前,还在用电话交代工作事宜,谁知竟成了永别。

  他是勇于担当的好书记

  “当干部,就要做实事。”

  放弃百万收入

  带领村民改变落后村貌

  “杨书记,我们永远记住你。”送别队伍里,哀乐低鸣,众人表情凝重,许多人想起杨海定事迹,双眼和鼻头悄然泛红。

  杨海定出生于1963年,今年55岁。没有在村里任职前,他经营着一家年收入上百万元的企业。2010年,随着组织一声召唤,杨海定毅然放弃了个人事业和优越生活,扛起了改变青云落后面貌的千钧重担。

  “这个位置是海定坐的,留出来,他没准会回来……”孙勇其是青云村村委会主任,与杨海定搭档的老同事。19日,他看到杨海定在会议室里的座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我从来不哭,今天我实在忍不住了。”泪水从这位坚强的汉子眼中夺眶而出,“在村里工作8年里,他始终坚守在工作第一线,不谋私利,任劳任怨。”

  青云村是萧王庙街道三大行政村之一,曾是宁波市农村十面红旗之一,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先进村”变成了“落后村”。2012年,杨海定当选村党总支书记,他说:“当干部,就要做实事。”

  新官上任三把火,杨海定的第一把火就是治水。青云村有一条从西向东穿村而过的门前河,全长2000多米,由于年久失修成了一条“垃圾河”。“河水臭不可闻,河边全是淤泥,也没有一个规整的沿河道路。”村民孙先生说起以前的门前河就直摇头,“能改造好这条河需要相当大的魄力。”

  要治河就需要拆除河边的老旧房屋,但部分村民出于个人考虑阻碍沿河房屋拆迁,大家都觉得杨海定“搞不定这事”。

  杨海定没有退缩,他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其中有一户村民,杨海定一月上门五十多次,终于做通对方思想工作。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顺利完成拆迁工作。

  踏着青石板路,走过美丽的沿河步道,不少村民感叹青云村的新时代就要来临了。

  8年来,杨海定的一系列举措让青云村先后获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宁波市级生态村、宁波市卫生村等荣誉。

  打通断头路

  带头拆了亲属的房子

  在治理门前河的同时,杨海定又将目光瞄向了村中的“断头路”。在杨海定上任前,青云村内老旧房屋重重叠叠,以至于村道狭小,车辆开不进也穿不过,是不折不扣的“断头路”。

  “想要打通道路就要先拆迁,怎么拆是个大问题。”杨海定失眠了,坐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从不抽烟的他,这时抽起了烟,办公室的灯就这样一直亮到了天明。

  与治水工程一样,杨海定先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让村民同意拆迁,不料,遇到了一个“硬钉子”。“拆我的可以,把你家舅子的先拆了,什么时候拆了,我就跟着拆。”杨海定二话不说就去做舅子的工作。

  “哪有你这么做工作的,不帮自己人帮外人,还断自己人后路。”丈母娘听完女婿来意,反对激烈。原来,舅子的房子里开着一家杂货铺,是全家的经济来源,拆了房子等于是没了经济来源,自然遭到了全家人反对。

  杨海定没退缩,回家先做通妻子工作,然后让妻子回娘家再做思想工作。最终,舅子同意将房屋拆除,“钉子户”也随之同意拆迁。

  在杨海定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打通了500多米的村内“断头路”。如今,来访车辆进入青云村非常顺畅,停车也方便。

  带领村民致富

  帮困难户年收入翻两番

  “很感激杨书记,没有他,我还盖不起楼房。”说起杨海定,村民孙梦华满是感激,“杨书记让我承包山地种水蜜桃,年收入翻了两番。”

  孙梦华家境不好,妻子身体不好在家待业,全家就靠他种地养活,“全年收入1万元都不到。”

  正当孙梦华苦恼时,杨海定决定将村里1000亩山林重新划分,鼓励大家承包山地种水果。“要是没有杨书记,我也种不上土地,也谈不上致富。”孙梦华向朋友借了承包款,在村里承包了4亩半土地,种起了水蜜桃,其间,杨海定还多次前来询问生产情况,关心他家的收入状况。

  后来,孙梦华的水蜜桃获得了丰收,也卖得不错。如今他家的年收入从不足1万元增长到了4万元,足足增加了3倍之多。有了钱后,孙梦华盖了一间两层楼房,还帮儿子娶了媳妇,风风光光办了场婚礼,率先走向了致富路。

  19日清晨,送别队伍里,除了亲朋好友,来得最多的还是萧王庙街道青云村村民,足有千余人。他们说,一定要来送送这位带领村子改变落后面貌的好书记。

  他是铁面无私的好书记

  “无论什么时候,我的手伸出来都是白的。”

  规范村务

  他要求村干部“零开支”

  “青云村‘落后’之名不但体现在环境上,经济上也很‘落后’,当时村集体收入全年只有12万元。”村民孙小明特别佩服杨海定,“杨书记很能干,用现有村资源,通过改造电镀厂、茶厂以及盘活3个粮仓等,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此举使青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到80万元,不久,将逾百万,千年古村因此重新焕发了生机。”

  村里有钱了,本该是件喜事,但杨海定又有了心病。“他怕村里干部乱花钱。”青云村村委会主任孙勇其说,杨海定一上任就把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的公章统一收归至村会计处,将权力关进了“笼子”里,“那时候就建立了公章登记制度,实行重大事项先经班子商议再盖章的用章制度。”

  权力被关进了“笼子”后,杨海定还要求全村干部“零开支”。“杨书记从不在村里报销一分钱,在外面办事方方面面都是自己掏钱,更重要的是,整个村领导班子都是这样,连出差的汽油钱、车票都是自己掏。”据孙小明回忆,街道规定村书记有财务审批权,杨海定听说后,硬是将规定标准调到500元以下,超过这个标准的开支都要经过村两委会同意。

  “我们书记真的铁面无私,工作这么多年还第一次看到。”村会计孙梦炎称赞说。

  规范项目

  不让干部亲属插手村中工程

  随着村里的工程越来越多,闲不下来的杨海定每天都要去工地巡视一番。在外人看来,一旦当了村书记,工程建设肯定是亲属承包。“从来没有这种事情,不要说没有,亲属提都不敢提。”村会计孙梦炎觉得杨海定一身正气,“班子成员及直系亲属一律不得参与村内工程建设的承包经营是杨书记定下的,所有工程一律对外招标,走后门托关系根本行不通。”

  杨海定的这条规矩是条“铁律”,可偏偏有人一头撞上来,在他面前吃了个“闭门羹”。

  村民孙小明回忆,他刚来青云村时,遇到了一个“单身汉”,平时也不努力工作,全靠耍“无赖”承包一些工程。

  “村里叫我去做两天小工,我觉得太没意思了,能不能承包个工程做做?”一日,“单身汉”在杨海定办公室里提出了无理要求,在他的印象中,只要凭借自己村中的“名气”,杨海定一定会同意。

  “不行。”随着一声斩钉截铁地回应,“单身汉”有些不敢相信,他马上将一条腿架到了杨海定的办公桌上。这是一副“无赖”架势,“单身汉”认为杨海定一定会怕,然后“息事宁人”,将工程承包给他。

  “你马上给我出去!”一声断喝,“单身汉”面对满脸正气的杨海定,不由自主放下了腿,灰溜溜地离开了。

  就这样,青云村村民更加佩服杨海定的为人,积极配合他的工作。

  他是心系群众的好书记

  “宁可吃点亏,也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

  关心村民

  胜过关心他自己和家人

  “只要听说哪家村民生病了,都及时去看望。”青云村党总支副书记孙志伟眼里,杨海定关心村民胜过关心他自己。

  孙志伟告诉记者,有时聊天随口提到哪户村民生活有困难,都会被杨海定记在心里。“刚说完,他直接就去看望,送礼送慰问金。”孙志伟说,每次都是村民反映后,才知道杨海定去看望过了。

  “我出现过两次困难,杨书记一声不吭就来看望,留下慰问金就走了。”60岁的村民孙小常告诉记者,他曾经在摘杨梅时,不幸从杨梅树上摔下住院,杨海定知道后马上就来看望。这事过后不久,孙小常因脑溢血进了医院,杨海定隔天来看一次,还留下了慰问金。

  出院后因为身体原因,孙小常无法从事体力劳动,杨海定还帮忙联系了一份工地管理工作,让孙小常自食其力。

  近几年,杨海定因积劳成疾,身体大不如前。青云村村委会主任孙勇其说,杨海定过于操劳,身体状况不太好,医生让他每月检查3次,“但他能拖就拖,3次检查也被‘减’成了1次。”

  拖着病体坚持工作,直到5月16日,杨海定还和孙勇其通电话交代工作事宜,谁也想不到,这是杨海定最后的一通电话。

  除了看望有困难村民,杨海定还关心村里年轻人的就业工作。“哪家大学生毕业还没找到工作,他一定帮忙联系岗位。”有村民告诉记者,杨书记只帮村民,从不帮自家孩子找工作,他的一个女儿还待业家中。

  有人算过一笔账,杨海定每年要倒贴二三十万元给村里办事情,但他从来无怨无悔。

  “无论什么时候,我的手伸出来都是白的。宁可吃点亏,也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哀乐阵阵,可掩盖不了杨海定掷地有声的话语……老屋庭前玉荷花开,甜香淡雅、洁白素净,一如两袖清风的杨海定。

  □通讯员何好斌

  金报记者徐晨冰

原标题: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