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东方电缆助力海洋强国战略纪实:心潜深海造“神缆”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6-22 08:37:00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风从海上来 改革进行时(宁波篇) 【专题】拉高标杆扬长补短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

  57年前,国际巨头壳牌在墨西哥湾应用了世界上第一条全液压软管脐带缆。

  57年后,宁波企业东方电缆制造出我国首条大长度海洋钢管脐带缆,即将应用于南海深水油气田文昌项目。

  深入海底,连接陆地与海洋,脐带缆被称为“深海生命线”,可谓“国之重器”。57年间,欧美企业垄断了深海油气勘采领域核心装备技术。

  十年磨一剑。6月20日,由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大长度海洋脐带缆正式交付。这意味着中国在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上取得重大突破,将逐步摆脱核心水下装备主要依赖进口的现状。“深海生命线”,中国无须再仰仗他人,其背后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交付当天,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则威心里久久无法平静,十年逐梦终有硕果,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在高精尖细分领域打破外国垄断,虽然只迈出了一小步,但是我们看到了前方的光亮。”周则威感慨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海洋经济发展。今年6月12日他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

  “脐带缆成功实现国产化应用,诠释了宁波企业积极助力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担当。”周则威动情地说,“中国要实现海洋强国梦,勇攀核心科技高峰,我们更有信心了!”

  自主创新,白纸作画

  我国海洋油气勘采起步较晚。随着海洋强国等战略规划相继出台,近年来,深海勘采技术快速发展。

  脐带缆,如同婴儿维系在母体上汲取营养的那根生命之带,为深水油气田的上部平台控制设施和水下生产系统装备提供电力、通信、液压动力和化学药剂通道等连接。通过它,人们在钻井平台上,就能精确操控海面之下的深海机器人,实现勘采作业。

  为了打破国际巨头的行业垄断,2009年,已成为国内最大海底电缆生产企业的东方电缆,与中海油公司携手攻坚,进入行业最前沿的脐带缆领域。

  “我国使用的脐带缆全部依赖进口,主要购自美国、挪威、英国的4家脐带缆制造商。”中海油文昌项目经理王会峰说,以中海油荔枝湾3-1项目为例,进口一根70多公里的脐带缆就花费了5亿元人民币。

  “研发脐带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单靠一家企业,是干不成的。”作为项目负责人,东方电缆副总工程师俞国军深有感触。2009年,由东方电缆主要承担的“水下生产系统脐带缆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被列入“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该公司院士工作站,与中海油研究总院、大连理工大学、上海电缆研究所等单位相继开展技术合作。

  国家平台的搭建,助力研发团队不断攀登技术高峰。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一支由30余人组成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团队由此诞生,不断攻克脐带缆设计、制造和测试中的关键问题。

  生产脐带缆难,究竟难在哪里?作为核心团队成员,项目技术总监陈凯最有发言权。“细分领域高精尖项目,国外有着上百年的技术沉淀,我们则在白纸上作画。制造脐带缆,首先要建立生产线和测试平台。这些,在国内都是空白。”

  测试演算、建立模型、生产样缆……脐带缆的设计要兼顾供电、通信、液压等功能,还要满足复杂海况的动态响应要求,其材料强度、抗腐蚀和抗渗透要求极高。陈凯介绍:“2010年,我们从国外进口了1000万元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光摸索脐带缆的核心制造技术,团队就花了3年多的时间。经过上百次测试,最后总结出了经验。”

  掌握技术,还要投产。从技术到设计,再到制造环节,环环相扣。脐带缆由钢管、电缆、光缆等13个单元组成。如何一次成型,是要攻克的最大难关。陈凯解释:“如果说生产传统电缆是拧麻绳,制造脐带缆就是拼积木。”

  2015年盛夏,暑热难耐。项目进入攻坚期。高30多米的生产设施犹如一座巨塔,传送带上,样缆不断被送至顶层。俞国军带领技术团队,连续几个昼夜不停,在力学方面进行反复演算,进行仿真测试,最终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等院所,不断为课题提供软件支持,中海油研究院总院在技术上给予分析指导,多方合作,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俞国军说。

  十年坚守,勇攀高峰

  生产脐带缆,研发投入巨大。项目上马之初,东方电缆企业内部多数人不看好。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首先要生存。在细分领域,订单少、回报少,研发脐带缆,需要多久时间、需要投入多少,无法估算。”东方电缆总经理夏峰回忆,2009年公司计划涉足高端领域时,反对声音很大。“有不少人提出,与国外高端海洋缆巨头‘抢饭碗’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大长度脐带缆制造,要求高、难度大,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困难重重。”

  决策定下后,东方电缆斥巨资引进一流设备,加大科研投入。近十年间,研发总投入已过亿元。夏峰说:“这十年,脐带缆在经济效益上对公司几乎是没有贡献的。如果决策层在中途有一点点犹豫,这个项目就黄掉了。”

  不断学习消化国外制造技术,承担国家科技项目,与国外设计公司合作,最终东方电缆形成了脐带缆的产业化和系统维护能力。

  2016年,通过国际招标,东方电缆作为国内唯一的脐带缆制造商,同国外4家企业激烈竞争,最终成功获得了中海油文昌项目总长23.047千米的脐带缆订单。

  在第三方机构半年时间的跟踪测试下,这条直径126毫米、设计应用水深500米、总重超700吨的脐带缆,成功研制并交付。俞国军自豪地告诉记者:“脐带缆国产化以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可以降低30%至40%的成本,设计和生产周期也大大缩短。”

  “我们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俞国军说,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推动下,公司已经具备脐带缆产业化的能力。“现在我们的技术只达到设计应用水深1000米,国外先进企业已经达到3000米。‘十三五’国家863计划正在实施,我们正在全力突破应用水深2000米。”

  “脐带缆的国产化,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国产化和南海深水油气田的勘采以及远期可燃冰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中海油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对深水油气田的高效开发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底“蛟龙”从宁波腾起,打开了深海油气勘采领域垄断的缺口。深海之下,曙光已现;海洋强国,逐梦不止。

  首席记者厉晓杭

  北仑记者站顾霄扬陈盛竹

原标题:心潜深海造“神缆” ——东方电缆助力海洋强国战略纪实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东方电缆助力海洋强国战略纪实:心潜深海造“神缆”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6-22 08:37:00

  57年前,国际巨头壳牌在墨西哥湾应用了世界上第一条全液压软管脐带缆。

  57年后,宁波企业东方电缆制造出我国首条大长度海洋钢管脐带缆,即将应用于南海深水油气田文昌项目。

  深入海底,连接陆地与海洋,脐带缆被称为“深海生命线”,可谓“国之重器”。57年间,欧美企业垄断了深海油气勘采领域核心装备技术。

  十年磨一剑。6月20日,由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大长度海洋脐带缆正式交付。这意味着中国在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上取得重大突破,将逐步摆脱核心水下装备主要依赖进口的现状。“深海生命线”,中国无须再仰仗他人,其背后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交付当天,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则威心里久久无法平静,十年逐梦终有硕果,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在高精尖细分领域打破外国垄断,虽然只迈出了一小步,但是我们看到了前方的光亮。”周则威感慨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海洋经济发展。今年6月12日他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

  “脐带缆成功实现国产化应用,诠释了宁波企业积极助力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担当。”周则威动情地说,“中国要实现海洋强国梦,勇攀核心科技高峰,我们更有信心了!”

  自主创新,白纸作画

  我国海洋油气勘采起步较晚。随着海洋强国等战略规划相继出台,近年来,深海勘采技术快速发展。

  脐带缆,如同婴儿维系在母体上汲取营养的那根生命之带,为深水油气田的上部平台控制设施和水下生产系统装备提供电力、通信、液压动力和化学药剂通道等连接。通过它,人们在钻井平台上,就能精确操控海面之下的深海机器人,实现勘采作业。

  为了打破国际巨头的行业垄断,2009年,已成为国内最大海底电缆生产企业的东方电缆,与中海油公司携手攻坚,进入行业最前沿的脐带缆领域。

  “我国使用的脐带缆全部依赖进口,主要购自美国、挪威、英国的4家脐带缆制造商。”中海油文昌项目经理王会峰说,以中海油荔枝湾3-1项目为例,进口一根70多公里的脐带缆就花费了5亿元人民币。

  “研发脐带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单靠一家企业,是干不成的。”作为项目负责人,东方电缆副总工程师俞国军深有感触。2009年,由东方电缆主要承担的“水下生产系统脐带缆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被列入“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该公司院士工作站,与中海油研究总院、大连理工大学、上海电缆研究所等单位相继开展技术合作。

  国家平台的搭建,助力研发团队不断攀登技术高峰。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一支由30余人组成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团队由此诞生,不断攻克脐带缆设计、制造和测试中的关键问题。

  生产脐带缆难,究竟难在哪里?作为核心团队成员,项目技术总监陈凯最有发言权。“细分领域高精尖项目,国外有着上百年的技术沉淀,我们则在白纸上作画。制造脐带缆,首先要建立生产线和测试平台。这些,在国内都是空白。”

  测试演算、建立模型、生产样缆……脐带缆的设计要兼顾供电、通信、液压等功能,还要满足复杂海况的动态响应要求,其材料强度、抗腐蚀和抗渗透要求极高。陈凯介绍:“2010年,我们从国外进口了1000万元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光摸索脐带缆的核心制造技术,团队就花了3年多的时间。经过上百次测试,最后总结出了经验。”

  掌握技术,还要投产。从技术到设计,再到制造环节,环环相扣。脐带缆由钢管、电缆、光缆等13个单元组成。如何一次成型,是要攻克的最大难关。陈凯解释:“如果说生产传统电缆是拧麻绳,制造脐带缆就是拼积木。”

  2015年盛夏,暑热难耐。项目进入攻坚期。高30多米的生产设施犹如一座巨塔,传送带上,样缆不断被送至顶层。俞国军带领技术团队,连续几个昼夜不停,在力学方面进行反复演算,进行仿真测试,最终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等院所,不断为课题提供软件支持,中海油研究院总院在技术上给予分析指导,多方合作,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俞国军说。

  十年坚守,勇攀高峰

  生产脐带缆,研发投入巨大。项目上马之初,东方电缆企业内部多数人不看好。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首先要生存。在细分领域,订单少、回报少,研发脐带缆,需要多久时间、需要投入多少,无法估算。”东方电缆总经理夏峰回忆,2009年公司计划涉足高端领域时,反对声音很大。“有不少人提出,与国外高端海洋缆巨头‘抢饭碗’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大长度脐带缆制造,要求高、难度大,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困难重重。”

  决策定下后,东方电缆斥巨资引进一流设备,加大科研投入。近十年间,研发总投入已过亿元。夏峰说:“这十年,脐带缆在经济效益上对公司几乎是没有贡献的。如果决策层在中途有一点点犹豫,这个项目就黄掉了。”

  不断学习消化国外制造技术,承担国家科技项目,与国外设计公司合作,最终东方电缆形成了脐带缆的产业化和系统维护能力。

  2016年,通过国际招标,东方电缆作为国内唯一的脐带缆制造商,同国外4家企业激烈竞争,最终成功获得了中海油文昌项目总长23.047千米的脐带缆订单。

  在第三方机构半年时间的跟踪测试下,这条直径126毫米、设计应用水深500米、总重超700吨的脐带缆,成功研制并交付。俞国军自豪地告诉记者:“脐带缆国产化以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可以降低30%至40%的成本,设计和生产周期也大大缩短。”

  “我们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俞国军说,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推动下,公司已经具备脐带缆产业化的能力。“现在我们的技术只达到设计应用水深1000米,国外先进企业已经达到3000米。‘十三五’国家863计划正在实施,我们正在全力突破应用水深2000米。”

  “脐带缆的国产化,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国产化和南海深水油气田的勘采以及远期可燃冰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中海油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对深水油气田的高效开发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底“蛟龙”从宁波腾起,打开了深海油气勘采领域垄断的缺口。深海之下,曙光已现;海洋强国,逐梦不止。

  首席记者厉晓杭

  北仑记者站顾霄扬陈盛竹

原标题:心潜深海造“神缆” ——东方电缆助力海洋强国战略纪实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