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师训经费从0到1310万 女教师用青春见证教育事业发展变化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11-09 07:49:17报料热线:81850000

  48岁的陈美萍是鄞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一名教师,在教育战线工作29年的她,青春年华里与一群热爱教育的老师同行,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1978学年,鄞州还没有设立教师专项培训经费;2018学年,鄞州教师专项培训经费达1310万元。

  陈美萍说:“当老师是一份令人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工作,职业生涯中收获再多荣誉也比不上学生们称呼的这声‘老师’。”

  学生时期受老师影响踏入教师行业

  1978年秋,7岁的陈美萍来到当时的“县内之冠”姜山区中心小学上一年级。陈美萍至今记得小学时的班主任毛坤斌、茅杏平两位老师,他们的敬业与亲切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学毕业后,陈美萍在姜山镇中学上了初中,俞建雄、俞育光等老师给予她很多指点,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我很幸运,遇上了许多谆谆育人的恩师,这使得我初中毕业时,毫不犹豫地填写了读师范的志愿。”陈美萍说,从老师们身上,看到了这份职业的光荣与自豪。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范毕业后,陈美萍回到姜山镇中心小学任教。初为人师的她拜浙江省春蚕奖得主施孝芬老师为师,开始积极探索适宜现状的教学方法。上世纪90年代后,通识教育的普及,让教师的授课不再局限于书本和应试,开始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陈美萍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不管是当班主任还是语文老师,她总是用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精神去感染学生。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模式

  在教师岗位上,陈美萍努力在专业上不断学习、成长。她说,以前政府对教师成长没有专门的培训经费,每所学校的老师发展很不均衡。2010年后,鄞州区设立了教师专项培训经费,努力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成为老师的教学重点。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逐步转变,陈美萍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越来越少,课业学习已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拓展性课程、体验性课程越来越多。

  各类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课外活动也越来越多。“学校现在有书法、攀岩、管乐、程序设计等特色教育,在区、市、省乃至全国比赛中频频获奖,多元的课程,要求的一定是多元化的、能学习能成长的老师。”在素质教育的激励与教师专项培训的带动下,陈美萍成为省书法教育先进工作者、宁波市优秀教师、市首届“教改之星”,多次担任区小学语文“教坛新秀”评委和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评委。

  如今,一家三口都成了语文教师

  “被人认可是做教师最幸福的事。”陈美萍说,每当走到街上,遇到学生家长或以前的学生时,他们的一声“陈老师”都会激发起自豪感。

  陈美萍收获的幸福感还来自教师的地位越来越高,政府对教师的成长培训投入也越来越多。2018学年,鄞州教师专项培训经费达到1310万元。她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完全不是从前乡村教师、代课教师时代可以比拟的,这些年报考师范院校的持续‘火爆’就是明证。”

  陈美萍所在的姜山镇,各校每学期都邀请教育专家、名师、名校长来校,以示范课和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诊断等方式,让教师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将所学方法技巧用于课堂教学实践。镇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奖励“师德标兵”、双十佳教师。在全区层面,则有平台培训、名师讲座、公开示范课等形式,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今年9月,陈美萍的女儿俞幸儿也加入了教师队伍,一家三口都成了语文教师。女儿原来中意传媒专业,不过在自己和丈夫的熏陶下,最后还是选择了师范专业。今年开学,看到女儿走上了教师岗位,陈美萍在微信上给她鼓励:“小俞老师,唯有用心用心再用心,你才能回报这么多爱你的人。”宁波晚报 吴彦薛丛川应于波

编辑: 陈捷

师训经费从0到1310万 女教师用青春见证教育事业发展变化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11-09 07:49:17

  48岁的陈美萍是鄞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一名教师,在教育战线工作29年的她,青春年华里与一群热爱教育的老师同行,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1978学年,鄞州还没有设立教师专项培训经费;2018学年,鄞州教师专项培训经费达1310万元。

  陈美萍说:“当老师是一份令人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工作,职业生涯中收获再多荣誉也比不上学生们称呼的这声‘老师’。”

  学生时期受老师影响踏入教师行业

  1978年秋,7岁的陈美萍来到当时的“县内之冠”姜山区中心小学上一年级。陈美萍至今记得小学时的班主任毛坤斌、茅杏平两位老师,他们的敬业与亲切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学毕业后,陈美萍在姜山镇中学上了初中,俞建雄、俞育光等老师给予她很多指点,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我很幸运,遇上了许多谆谆育人的恩师,这使得我初中毕业时,毫不犹豫地填写了读师范的志愿。”陈美萍说,从老师们身上,看到了这份职业的光荣与自豪。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范毕业后,陈美萍回到姜山镇中心小学任教。初为人师的她拜浙江省春蚕奖得主施孝芬老师为师,开始积极探索适宜现状的教学方法。上世纪90年代后,通识教育的普及,让教师的授课不再局限于书本和应试,开始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陈美萍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不管是当班主任还是语文老师,她总是用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精神去感染学生。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模式

  在教师岗位上,陈美萍努力在专业上不断学习、成长。她说,以前政府对教师成长没有专门的培训经费,每所学校的老师发展很不均衡。2010年后,鄞州区设立了教师专项培训经费,努力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成为老师的教学重点。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逐步转变,陈美萍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越来越少,课业学习已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拓展性课程、体验性课程越来越多。

  各类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课外活动也越来越多。“学校现在有书法、攀岩、管乐、程序设计等特色教育,在区、市、省乃至全国比赛中频频获奖,多元的课程,要求的一定是多元化的、能学习能成长的老师。”在素质教育的激励与教师专项培训的带动下,陈美萍成为省书法教育先进工作者、宁波市优秀教师、市首届“教改之星”,多次担任区小学语文“教坛新秀”评委和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评委。

  如今,一家三口都成了语文教师

  “被人认可是做教师最幸福的事。”陈美萍说,每当走到街上,遇到学生家长或以前的学生时,他们的一声“陈老师”都会激发起自豪感。

  陈美萍收获的幸福感还来自教师的地位越来越高,政府对教师的成长培训投入也越来越多。2018学年,鄞州教师专项培训经费达到1310万元。她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完全不是从前乡村教师、代课教师时代可以比拟的,这些年报考师范院校的持续‘火爆’就是明证。”

  陈美萍所在的姜山镇,各校每学期都邀请教育专家、名师、名校长来校,以示范课和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诊断等方式,让教师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将所学方法技巧用于课堂教学实践。镇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奖励“师德标兵”、双十佳教师。在全区层面,则有平台培训、名师讲座、公开示范课等形式,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今年9月,陈美萍的女儿俞幸儿也加入了教师队伍,一家三口都成了语文教师。女儿原来中意传媒专业,不过在自己和丈夫的熏陶下,最后还是选择了师范专业。今年开学,看到女儿走上了教师岗位,陈美萍在微信上给她鼓励:“小俞老师,唯有用心用心再用心,你才能回报这么多爱你的人。”宁波晚报 吴彦薛丛川应于波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