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听供水“老兵”讲述40年来宁波引水“加速度”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11-18 09:16:14报料热线:81850000

直径2.6米的白溪水库引水管道。 通讯员 张良 摄

陆清辉正在翻阅当年引水工程的资料

  过去的宁波,水资源短缺是不争的事实。年长的宁波人都清晰记得,过去家家户户都有一口水缸,就靠“天落水”生活。

  物换星移,1956年8月1日,宁波第一家自来水厂(日供水7200吨,后改名为江东水厂)建成投产,宁波人结束了靠天喝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宁波城市供水迈入黄金发展期,先后建起了南郊水厂、梅林水厂、慈城水厂等,同时一批大型引水工程也拔地而起,涓涓清泉滋润了宁波人民。昨天,记者采访了原宁波市供排水集团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陆清辉,听他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宁波城市引水的“加速度”。

  【萧镇引水工程】

  首次引用世界银行贷款

  调流阀门用上进口货

  75岁的陆清辉告诉记者,1987年,宁波被列为计划单列市后,城市发展、人口增加,对水的需求量大增。江东水厂、南郊水厂等一些水厂的生产能力很低,用的是河网水,水源难保证,江东水厂的扩建便是他参与的第一个大工程。随后为解决城市优质供水问题,他又加入了萧镇引水工程建设工作。

  萧镇引水工程最为人赞道的是宁波首次引用世界银行贷款。“3个亿,在当时属于一个天文数字,也是每个人都无法想象的,毕竟当时扩建一个10万吨/日的江东水厂也才花费1000余万元,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改革开放。”陆清辉说。

  萧镇引水工程是宁波第一个长距离、大口径的引水工程。引水工程的核心之一是3台调流阀,必须从国外进口,德国的两家公司投标,报价相差100多万元。陆清辉回忆说,他们几经周折找到了当时国内最权威的阀门专家,有了专家加盟,谈判的针对性就强了许多。最终确定,爱合德公司提供的1.2米口径调流阀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且只要390万元人民币,到结算时,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实际上只花了370多万元人民币。

  【白溪水库引水工程】

  崇山峻岭中的“地道战”

  隧洞之长全国罕见

  在宁海县西南部的白溪干流中游,建有一个以供水、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白溪水库。

  “白溪水库库区植被覆盖良好,无工矿企业和居民点,环境优美,未受任何污染,是宁波市的主要供水水源,这里平均每天有50万吨的水送到宁波城区。”16年前那场“南水北调”的“生命工程”,陆清辉向记者娓娓道来。

  这个引水工程输水线路长106.34公里,其中隧洞99.76公里,管道6.58公里,全部采用全封闭、有压输水新工艺,主输水隧洞与外界完全隔离,避免了供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2002年12月,白溪水库引水工程正式动工。此前,陆清辉算了一笔账:打隧洞的成本是每公里500万元,而铺设管道的成本是每公里1000多万元。“要尽可能地多挖隧洞。”他说,“我们整个工程隧洞之长,就算是今天,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奋斗在工地上的工人

  三年春节没回过家

  陆清辉说,整个主体工程建设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建设团队的工作人员日夜奋斗在工地上,大部分工人三年多没有走出过大山,有的亲人病危都没来得及回去看最后一眼。三个春节,大家都没有放假,依旧奋战在前线。

  令陆清辉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盛夏,工程进入焊接管道阶段,焊工要钻进60℃的钢管中操作,一不小心身体就会被烫伤。于是,焊工们便穿着棉衣进行焊接,出来时整个人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历经艰辛与波折,主体工程提前三个月完工。准备试通水前,他们还提前把引水工程全线走了一遍,“就怕里面还有遗留的杂物。一旦通水后,这些杂物就会被冲到阀门位置,势必影响安全输水。”陆清辉说。

  “那时候我们指挥部的技术人员分了3个组,在隧洞里走了好几天。每天带上干粮和水,早上8点多进洞,走到天黑才能出来。”陆清辉感慨道,“很多洞里都有水,有些地方甚至齐腰深,我们都是穿着连体雨衣进去,有时还得背上氧气袋。”

  2006年7月,宁波城市史上最大的引水工程——白溪水库引水工程建成通水。此后,宁波城区供水系统中优质的水库原水比例占到90%以上。

  【引水40年巨变】

  150万农村群众用水

  与城市同网、同质、同服务

  这些工程仅仅是宁波引水40年来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城管局供排水集团优化水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建设水系联网、水厂串联、水管联通的城市供水保障系统。

  2003年起,在浙江省率先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将江北区108个村的12万村民用水与城市供水管网接通。紧接着,北仑、镇海、鄞州等其他区域的近郊农村的供水改造也都全面启动。

  2008年鄞州输水管道的割接,使鄞州新城区15万居民用上了优质的水库水。2013年起又对鄞州13个乡镇和北仑、镇海等乡村供水设施进行改造,实行大网供水。目前,已有150万农村群众用水与城市同网、同质、同服务,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006年起,设计建设城市供水主干环网供水工程,这条口径1.8—2米、全长47.3公里的供水环网管道就像一条地下绕城高速一样,让大口径输水管道围着宁波转一圈,提高了城市供水的安全性。宁波是国内第一个采用这种供水模式的城市。

  最后用一组数据全面展现宁波城市供水的巨变历程:1978年,宁波城市供水能力10.3万吨/日,全年供水量为2042万吨,供水人口26.17万人;2017年供水能力150万吨/日,全年供水量4.53亿吨,供水人口420万人。通讯员 王力平 记者 陈嫣然

编辑: 应波

听供水“老兵”讲述40年来宁波引水“加速度”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11-18 09:16:14

直径2.6米的白溪水库引水管道。 通讯员 张良 摄

陆清辉正在翻阅当年引水工程的资料

  过去的宁波,水资源短缺是不争的事实。年长的宁波人都清晰记得,过去家家户户都有一口水缸,就靠“天落水”生活。

  物换星移,1956年8月1日,宁波第一家自来水厂(日供水7200吨,后改名为江东水厂)建成投产,宁波人结束了靠天喝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宁波城市供水迈入黄金发展期,先后建起了南郊水厂、梅林水厂、慈城水厂等,同时一批大型引水工程也拔地而起,涓涓清泉滋润了宁波人民。昨天,记者采访了原宁波市供排水集团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陆清辉,听他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宁波城市引水的“加速度”。

  【萧镇引水工程】

  首次引用世界银行贷款

  调流阀门用上进口货

  75岁的陆清辉告诉记者,1987年,宁波被列为计划单列市后,城市发展、人口增加,对水的需求量大增。江东水厂、南郊水厂等一些水厂的生产能力很低,用的是河网水,水源难保证,江东水厂的扩建便是他参与的第一个大工程。随后为解决城市优质供水问题,他又加入了萧镇引水工程建设工作。

  萧镇引水工程最为人赞道的是宁波首次引用世界银行贷款。“3个亿,在当时属于一个天文数字,也是每个人都无法想象的,毕竟当时扩建一个10万吨/日的江东水厂也才花费1000余万元,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改革开放。”陆清辉说。

  萧镇引水工程是宁波第一个长距离、大口径的引水工程。引水工程的核心之一是3台调流阀,必须从国外进口,德国的两家公司投标,报价相差100多万元。陆清辉回忆说,他们几经周折找到了当时国内最权威的阀门专家,有了专家加盟,谈判的针对性就强了许多。最终确定,爱合德公司提供的1.2米口径调流阀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且只要390万元人民币,到结算时,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实际上只花了370多万元人民币。

  【白溪水库引水工程】

  崇山峻岭中的“地道战”

  隧洞之长全国罕见

  在宁海县西南部的白溪干流中游,建有一个以供水、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白溪水库。

  “白溪水库库区植被覆盖良好,无工矿企业和居民点,环境优美,未受任何污染,是宁波市的主要供水水源,这里平均每天有50万吨的水送到宁波城区。”16年前那场“南水北调”的“生命工程”,陆清辉向记者娓娓道来。

  这个引水工程输水线路长106.34公里,其中隧洞99.76公里,管道6.58公里,全部采用全封闭、有压输水新工艺,主输水隧洞与外界完全隔离,避免了供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2002年12月,白溪水库引水工程正式动工。此前,陆清辉算了一笔账:打隧洞的成本是每公里500万元,而铺设管道的成本是每公里1000多万元。“要尽可能地多挖隧洞。”他说,“我们整个工程隧洞之长,就算是今天,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奋斗在工地上的工人

  三年春节没回过家

  陆清辉说,整个主体工程建设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建设团队的工作人员日夜奋斗在工地上,大部分工人三年多没有走出过大山,有的亲人病危都没来得及回去看最后一眼。三个春节,大家都没有放假,依旧奋战在前线。

  令陆清辉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盛夏,工程进入焊接管道阶段,焊工要钻进60℃的钢管中操作,一不小心身体就会被烫伤。于是,焊工们便穿着棉衣进行焊接,出来时整个人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历经艰辛与波折,主体工程提前三个月完工。准备试通水前,他们还提前把引水工程全线走了一遍,“就怕里面还有遗留的杂物。一旦通水后,这些杂物就会被冲到阀门位置,势必影响安全输水。”陆清辉说。

  “那时候我们指挥部的技术人员分了3个组,在隧洞里走了好几天。每天带上干粮和水,早上8点多进洞,走到天黑才能出来。”陆清辉感慨道,“很多洞里都有水,有些地方甚至齐腰深,我们都是穿着连体雨衣进去,有时还得背上氧气袋。”

  2006年7月,宁波城市史上最大的引水工程——白溪水库引水工程建成通水。此后,宁波城区供水系统中优质的水库原水比例占到90%以上。

  【引水40年巨变】

  150万农村群众用水

  与城市同网、同质、同服务

  这些工程仅仅是宁波引水40年来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城管局供排水集团优化水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建设水系联网、水厂串联、水管联通的城市供水保障系统。

  2003年起,在浙江省率先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将江北区108个村的12万村民用水与城市供水管网接通。紧接着,北仑、镇海、鄞州等其他区域的近郊农村的供水改造也都全面启动。

  2008年鄞州输水管道的割接,使鄞州新城区15万居民用上了优质的水库水。2013年起又对鄞州13个乡镇和北仑、镇海等乡村供水设施进行改造,实行大网供水。目前,已有150万农村群众用水与城市同网、同质、同服务,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006年起,设计建设城市供水主干环网供水工程,这条口径1.8—2米、全长47.3公里的供水环网管道就像一条地下绕城高速一样,让大口径输水管道围着宁波转一圈,提高了城市供水的安全性。宁波是国内第一个采用这种供水模式的城市。

  最后用一组数据全面展现宁波城市供水的巨变历程:1978年,宁波城市供水能力10.3万吨/日,全年供水量为2042万吨,供水人口26.17万人;2017年供水能力150万吨/日,全年供水量4.53亿吨,供水人口420万人。通讯员 王力平 记者 陈嫣然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