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前后脚跨入万亿俱乐部 杭甬“双城记”迎来新舞台
稿源: 浙江新闻   2019-02-21 07:45:00报料热线:81850000

  这段时间,杭州、宁波两会接连召开,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规划了下一年的目标。

  细心的人们注意到,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45.5亿元,跻身经济总量万亿城市行列。这也是浙江除杭州外,第二个迈入“万亿GDP俱乐部”的城市。

  杭州和宁波作为浙江经济最为重要的两翼,两地地缘相近,交流合作广泛深入。早在G20杭州峰会结束不久,时任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唐一军在宁波人才科技周开幕式上致辞时透露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的勉励,“要与杭州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共同唱好‘双城记’。”

  2017年,时任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率领杭州市党政代表团来甬考察,双城合作更加深入。

  前后脚迈入万亿俱乐部后,新一年,杭甬双城记如何唱好?来看记者的分析。 

  2月19日的新闻把宁波舟山港推到闪光灯前:浙江海港集团和上海港务集团签署了小洋山综合开发协议,浙江海港集团旗下的宁波舟山港吞吐量世界第一,此次浙沪两大港口集团合作是浙江接轨上海的重大标志项目,也是两地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创新务实之举。

  这些年,宁波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作为对接上海的“桥头堡”,刚出炉的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将深化沪甬合作单列一块内容,首先在规划上接轨和融入,可见远见。特别是在去年下半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宁波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分工合作,主动承接上海的功能外溢和产业转移,更显得水到渠成。

  记者注意到,在交通对接方面,沪嘉甬铁路是浙江支撑大湾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对接国家沿海大通道建设,沪嘉甬铁路加快进度,意味着加速环杭州湾经济区接轨上海,加快慈溪、余姚、杭州湾新区一体发展。

  据慈溪市统计局数据,2018年慈溪地区生产总值1737亿元,其中慈溪市级为1152亿元,杭州湾新区为585亿元。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升级,杭州湾经济区建设的巨大红利必将为宁波发提供充足的发展后劲。

  另一方面,杭州早在2015就已加入“万亿GDP俱乐部”,2018年预计增速7%,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事实上,杭州近年来在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亦是可圈可点。

  杭州推出了一套组合拳,这套组合拳一拳打在“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一拳打在“减税降费政策”;还有一拳打在“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加上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推进之江实验室一期工程建设,高水平建设西湖大学、杭州未来科技文化中心。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发展产业集群、营商环境……说白了,这一系列组合拳也都是重在“高质量”。

  其实,说个闲话,杭州人与宁波人的性格中,也颇有可以比较的地方。杭州宁波都是移民城市,杭州人宁波人千人千面,但也有一些共性,在新时代这些性格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杭州人俗称“杭铁头”,有倔强的一面,改革开放以来也产生马云、宗庆后等著名的杭商,敢闯敢干。

  作为计划单列市,宁波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加上重商文化的影响,宁波人比较务实。

  由于新闻多,省级媒体记者乃至中央级媒体记者常来宁波采访,各地见过大世面的通讯员很多,宁波人对记者而言,相对比较务实、职业化,有时只提供一个电话号码,说声“最近实在很忙”,人也不一定露面。采访有难度,但记者往往能挖到“宝”。虽是一些细节,也能反映宁波人性格的一个侧面。

  在跨入万亿俱乐部过程中,杭州宁波可谓各扬所长。

  新一年,杭州想要开辟新境界。

  数字经济作为杭州的金字招牌,电子商务之城、移动支付之城、信用免押金之城……在推动产业转型、向高质量发展上,杭州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逐渐站稳了脚跟。

  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杭州要加快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数字科技创新与应用;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组织实施300个以上工业物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一批“无人工厂”和“无人车间”。

  也就是说,除了继续发力强项——偏“软性”的数字经济,杭州更要在智能制造的“硬”领域开辟新战场。

  记者梳理今年年初发布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共有11处提及“数字经济”:浙江将支持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对率先开展5G商用,推广应用城市大脑和电子发票,加快建设移动支付之省均有所着墨。

  此外,作为“龙头”的杭州也在进一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杭州都市圈第八次市长联席会议期间,记者曾采访过德清、安吉、海宁等杭州都市圈多个节点城市,各县市想要享受中心城市杭州带来的辐射红利,承接杭州创新产业溢出效应的积极态度让记者感受颇深。

  以嘉兴为例,像阿里巴巴的“菜鸟城”、西子重工等一大批杭迁企业早已落户嘉兴。对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更是采访中德清上到领导干部下至企业老总时时挂在口中的热词。

  如今,杭州都市圈再度扩容。杭州数字经济的名气更响,辐射影响力更强。

  既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又有政策支持。可以说,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道路上,杭州已经驶上了快车道。而宁波,也已找准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从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上看,宁波明确提出加快壮大数字经济。在具体规划上,基本构建了由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等核心产业、前沿产业组成的数字产业体系;明确了以模式创新和智能化改造为两大路径的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

  如果说杭州是扬“长”补“短”,宁波则瞄准智能制造,主攻一点,兼顾其他。眼下,数字经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正日益凸显,“软硬”结合,也成为地方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其实,杭州有杭州的精彩,宁波有宁波的靓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杭州也有杭州的难题,宁波也有宁波的不足。

  杭州宁波有共性,因为体量较大,差异度较大,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比较突出。宁波前些年有“南三县北三县”的叫法,南三县即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北三县是慈溪、余姚,还有就是现在的鄞州区,相比较而言,北三县经济发展更快一些,如今奉化市成了奉化区,但经济发展格局大致没变。就杭州内部而言,城区发展较快,余杭萧山位于浙江县域经济排头兵位置,但西部山区几个县发展相对较慢,只有进一步加强统筹,推进协调发展,才能破解这一难题。

  在浙江省层面看,两地主动唱好 “双城记”,对标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杭甬双中心的特色和优势,是增强浙江省综合竞争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支撑。

  高手过招,胜在内功,要把自己放在更高坐标,更高平台上去比拼。

  可以想见,杭甬 “双城记”还将唱下去,而且将唱得更好。

编辑: 孙研纠错:171964650@qq.com

前后脚跨入万亿俱乐部 杭甬“双城记”迎来新舞台

稿源: 浙江新闻 2019-02-21 07:45:00

  这段时间,杭州、宁波两会接连召开,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规划了下一年的目标。

  细心的人们注意到,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45.5亿元,跻身经济总量万亿城市行列。这也是浙江除杭州外,第二个迈入“万亿GDP俱乐部”的城市。

  杭州和宁波作为浙江经济最为重要的两翼,两地地缘相近,交流合作广泛深入。早在G20杭州峰会结束不久,时任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唐一军在宁波人才科技周开幕式上致辞时透露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的勉励,“要与杭州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共同唱好‘双城记’。”

  2017年,时任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率领杭州市党政代表团来甬考察,双城合作更加深入。

  前后脚迈入万亿俱乐部后,新一年,杭甬双城记如何唱好?来看记者的分析。 

  2月19日的新闻把宁波舟山港推到闪光灯前:浙江海港集团和上海港务集团签署了小洋山综合开发协议,浙江海港集团旗下的宁波舟山港吞吐量世界第一,此次浙沪两大港口集团合作是浙江接轨上海的重大标志项目,也是两地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创新务实之举。

  这些年,宁波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作为对接上海的“桥头堡”,刚出炉的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将深化沪甬合作单列一块内容,首先在规划上接轨和融入,可见远见。特别是在去年下半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宁波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分工合作,主动承接上海的功能外溢和产业转移,更显得水到渠成。

  记者注意到,在交通对接方面,沪嘉甬铁路是浙江支撑大湾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对接国家沿海大通道建设,沪嘉甬铁路加快进度,意味着加速环杭州湾经济区接轨上海,加快慈溪、余姚、杭州湾新区一体发展。

  据慈溪市统计局数据,2018年慈溪地区生产总值1737亿元,其中慈溪市级为1152亿元,杭州湾新区为585亿元。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升级,杭州湾经济区建设的巨大红利必将为宁波发提供充足的发展后劲。

  另一方面,杭州早在2015就已加入“万亿GDP俱乐部”,2018年预计增速7%,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事实上,杭州近年来在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亦是可圈可点。

  杭州推出了一套组合拳,这套组合拳一拳打在“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一拳打在“减税降费政策”;还有一拳打在“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加上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推进之江实验室一期工程建设,高水平建设西湖大学、杭州未来科技文化中心。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发展产业集群、营商环境……说白了,这一系列组合拳也都是重在“高质量”。

  其实,说个闲话,杭州人与宁波人的性格中,也颇有可以比较的地方。杭州宁波都是移民城市,杭州人宁波人千人千面,但也有一些共性,在新时代这些性格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杭州人俗称“杭铁头”,有倔强的一面,改革开放以来也产生马云、宗庆后等著名的杭商,敢闯敢干。

  作为计划单列市,宁波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加上重商文化的影响,宁波人比较务实。

  由于新闻多,省级媒体记者乃至中央级媒体记者常来宁波采访,各地见过大世面的通讯员很多,宁波人对记者而言,相对比较务实、职业化,有时只提供一个电话号码,说声“最近实在很忙”,人也不一定露面。采访有难度,但记者往往能挖到“宝”。虽是一些细节,也能反映宁波人性格的一个侧面。

  在跨入万亿俱乐部过程中,杭州宁波可谓各扬所长。

  新一年,杭州想要开辟新境界。

  数字经济作为杭州的金字招牌,电子商务之城、移动支付之城、信用免押金之城……在推动产业转型、向高质量发展上,杭州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逐渐站稳了脚跟。

  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杭州要加快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数字科技创新与应用;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组织实施300个以上工业物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一批“无人工厂”和“无人车间”。

  也就是说,除了继续发力强项——偏“软性”的数字经济,杭州更要在智能制造的“硬”领域开辟新战场。

  记者梳理今年年初发布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共有11处提及“数字经济”:浙江将支持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对率先开展5G商用,推广应用城市大脑和电子发票,加快建设移动支付之省均有所着墨。

  此外,作为“龙头”的杭州也在进一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杭州都市圈第八次市长联席会议期间,记者曾采访过德清、安吉、海宁等杭州都市圈多个节点城市,各县市想要享受中心城市杭州带来的辐射红利,承接杭州创新产业溢出效应的积极态度让记者感受颇深。

  以嘉兴为例,像阿里巴巴的“菜鸟城”、西子重工等一大批杭迁企业早已落户嘉兴。对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更是采访中德清上到领导干部下至企业老总时时挂在口中的热词。

  如今,杭州都市圈再度扩容。杭州数字经济的名气更响,辐射影响力更强。

  既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又有政策支持。可以说,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道路上,杭州已经驶上了快车道。而宁波,也已找准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从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上看,宁波明确提出加快壮大数字经济。在具体规划上,基本构建了由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等核心产业、前沿产业组成的数字产业体系;明确了以模式创新和智能化改造为两大路径的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

  如果说杭州是扬“长”补“短”,宁波则瞄准智能制造,主攻一点,兼顾其他。眼下,数字经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正日益凸显,“软硬”结合,也成为地方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其实,杭州有杭州的精彩,宁波有宁波的靓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杭州也有杭州的难题,宁波也有宁波的不足。

  杭州宁波有共性,因为体量较大,差异度较大,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比较突出。宁波前些年有“南三县北三县”的叫法,南三县即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北三县是慈溪、余姚,还有就是现在的鄞州区,相比较而言,北三县经济发展更快一些,如今奉化市成了奉化区,但经济发展格局大致没变。就杭州内部而言,城区发展较快,余杭萧山位于浙江县域经济排头兵位置,但西部山区几个县发展相对较慢,只有进一步加强统筹,推进协调发展,才能破解这一难题。

  在浙江省层面看,两地主动唱好 “双城记”,对标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杭甬双中心的特色和优势,是增强浙江省综合竞争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支撑。

  高手过招,胜在内功,要把自己放在更高坐标,更高平台上去比拼。

  可以想见,杭甬 “双城记”还将唱下去,而且将唱得更好。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