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我省代表委员热议乡村振兴:优先激活“人地钱”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9-03-13 16:30:12报料热线:81850000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连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这些话,让代表委员们感动振奋。来自浙江的代表委员纷纷围绕乡村振兴,热议进一步激活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流动,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让广袤乡村更快焕发新的生机。

  农业谁来兴——

  培育新农民,壮大现代农业主力军

  “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全国人大代表、嘉善尚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军有着切身的感受。而他回乡务农10多年,卯着劲儿要做成的一件事就是抓住创业创新最关键、能动的要素——“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吸引年轻人投身乡村振兴。

  当年他回到村里成立合作社、公司,带领村民们种植芦笋、草莓等。然而,他很快发现,因为合作社里的农民大多上了年纪,对农业新装备、新技术、新品种不会用也不愿用。于是,孙军在自己的基地里进行生产示范,引种新品种、采用新技术。

  种了几季,周边农民看到孙军这里产量高、效益好,纷纷前来取经。就这样,他将农科院所创新的技术、培育的新种苗都“交”到了这些老农手上。如今,与孙军合作的农户基地面积达到6260多亩,农民们也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施用农药、化肥也不再是靠经验来“毛估估”。

  “目前村里大多是留守老人,学习能力有限,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职业农民。”孙军呼吁,要有更多政策吸引有知识、有见识、有闯劲的年轻人回乡村,例如为大学生回乡务农提供奖补,又或者对职业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优惠保障政策。他还建议,加快完善农村的公共配套服务,让农村人也可以享受和城市一样的生活品质。

  乡村振兴,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孙军”回得来、留得住,不少代表委员们都聚焦到了补齐短板。

  孙军代表所呼唤的公共服务,在全国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看来,就包括更均衡的城乡教育。“平时调研中发现,许多年轻人也有到农村创业的念头,但考虑到孩子教育、医疗等问题,又打了退堂鼓。”他说,无论是吸引农民工返村,亦或吸引农创客,乡村教育的短板都必须补上。韩平委员介绍,浙江于2013年已开始在农村试点小班化教育,让个性化教育在农村也成为可能。相信,这样的探索实践,会让不少有志于到乡村创业的年轻父母消除顾虑。

  “用地难”怎么破——

  盘活存量,挖掘乡村闲置资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张明华看来,破解农业农村“用地难”问题是关键。

  过去一年,张明华委员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用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他发现,在许多地方几乎没有空间可供农业产业建配套设施。张明华委员举例:就拿宁波鄞州区姜山镇来说,一方面全镇的永久基本农田覆盖了全部耕地,另一方面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和农旅融合又有用地需求。

  不单是在姜山镇,在宁波全市的耕地中,永久基本农田占比达75%以上,其他土地又大都是难以利用。“因此不少设施农业项目无法落地或审批。”张明华委员说,如何兼顾耕地保护和合理用地,已成为设施农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除了客观条件的限制,相关政策不够明确也限制了产业融合发展。”张明华委员说,这些年,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但不少休闲观光项目却“名不正言不顺”,“因为,休闲观光农业用地既不属于设施农用地范畴,也难以按照永久性的建设用地进行审批,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定。”张明华委员建议,在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前提基础上,针对沿海发达地区,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和设施农用地政策。

  对于农村发展的用地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也有着相同感触。不同的是,德清通过改革,找到了一些突破。他举例道,德清率先出台了“三权分置”的宅基地管理办法,“唤醒”了不少农村的闲置农房,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条件。

  “凭着这项政策,我们莫干山脚下的200多幢旧房子都租了出去,村民每年租金收入就有5万元至12万元。”孙国文代表说,这些房屋出租后不少被改造成创意民宿,为农村引来了游客。游客住在村里、吃在村里、玩在村里,也带动了周边的休闲观光农业,可谓一举多得。

  以改革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德清农民也因此获益。“如今,我们村里的老百姓人均年收入约4.5万元。”孙国文代表说,“去年,德清的城乡收入比也达到1.68:1,领先全省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现在德清不少试点土地改革的经验已经被推介到全国。”

  钱从哪里来——

  激活资金流,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钱从哪里来?这是各地乡村振兴都需作答的问题。

  “除了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吸引社会资本等资金来源外,农村产权等‘沉睡资产’也应该被唤醒。”全国人大代表、台州路桥区路南街道方林村党委书记方中华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他说,这将加速农村产权向“活资本”转变。

  其实,方中华代表一直在关注德清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这类改革盘活了土地资源,又激活了‘两权’融资功能,为乡村振兴带来资金流。”方中华呼吁,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因地制宜尽快拓宽试点范围和领域,并加快总结提炼经验,将改革试点成果尽快上升为制度落地。

  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等试点,离不开金融支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认为,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应该成为今后金融扶农的重点。

  殷兴山委员介绍,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已会同省级13个部门,推动省内14个县(市、区)深入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让农民手上的“死资产”变成“活资本”。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房抵押贷款余额205.2亿元,业务量居全国首位,占全国2/3;农地经营权抵押贷余额31.9亿元,同比增长28.3%。

  “除了为农民提供贷款,我们还加强政策引导,扩大乡村振兴金融资源投入。”殷兴山委员说,他们去年会同省农业农村部门已在全国率先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20条举措。截至去年底,浙江省涉农贷款余额3.6万亿元,比年初新增3815.3亿元,余额和增量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分别达33.6%和24.6%。

  “接下来,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应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殷兴山委员表示,尤其要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紧密结合,不断激发农村资源资产的金融活力。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我省代表委员热议乡村振兴:优先激活“人地钱”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9-03-13 16:30:12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连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这些话,让代表委员们感动振奋。来自浙江的代表委员纷纷围绕乡村振兴,热议进一步激活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流动,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让广袤乡村更快焕发新的生机。

  农业谁来兴——

  培育新农民,壮大现代农业主力军

  “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全国人大代表、嘉善尚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军有着切身的感受。而他回乡务农10多年,卯着劲儿要做成的一件事就是抓住创业创新最关键、能动的要素——“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吸引年轻人投身乡村振兴。

  当年他回到村里成立合作社、公司,带领村民们种植芦笋、草莓等。然而,他很快发现,因为合作社里的农民大多上了年纪,对农业新装备、新技术、新品种不会用也不愿用。于是,孙军在自己的基地里进行生产示范,引种新品种、采用新技术。

  种了几季,周边农民看到孙军这里产量高、效益好,纷纷前来取经。就这样,他将农科院所创新的技术、培育的新种苗都“交”到了这些老农手上。如今,与孙军合作的农户基地面积达到6260多亩,农民们也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施用农药、化肥也不再是靠经验来“毛估估”。

  “目前村里大多是留守老人,学习能力有限,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职业农民。”孙军呼吁,要有更多政策吸引有知识、有见识、有闯劲的年轻人回乡村,例如为大学生回乡务农提供奖补,又或者对职业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优惠保障政策。他还建议,加快完善农村的公共配套服务,让农村人也可以享受和城市一样的生活品质。

  乡村振兴,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孙军”回得来、留得住,不少代表委员们都聚焦到了补齐短板。

  孙军代表所呼唤的公共服务,在全国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看来,就包括更均衡的城乡教育。“平时调研中发现,许多年轻人也有到农村创业的念头,但考虑到孩子教育、医疗等问题,又打了退堂鼓。”他说,无论是吸引农民工返村,亦或吸引农创客,乡村教育的短板都必须补上。韩平委员介绍,浙江于2013年已开始在农村试点小班化教育,让个性化教育在农村也成为可能。相信,这样的探索实践,会让不少有志于到乡村创业的年轻父母消除顾虑。

  “用地难”怎么破——

  盘活存量,挖掘乡村闲置资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张明华看来,破解农业农村“用地难”问题是关键。

  过去一年,张明华委员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用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他发现,在许多地方几乎没有空间可供农业产业建配套设施。张明华委员举例:就拿宁波鄞州区姜山镇来说,一方面全镇的永久基本农田覆盖了全部耕地,另一方面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和农旅融合又有用地需求。

  不单是在姜山镇,在宁波全市的耕地中,永久基本农田占比达75%以上,其他土地又大都是难以利用。“因此不少设施农业项目无法落地或审批。”张明华委员说,如何兼顾耕地保护和合理用地,已成为设施农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除了客观条件的限制,相关政策不够明确也限制了产业融合发展。”张明华委员说,这些年,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但不少休闲观光项目却“名不正言不顺”,“因为,休闲观光农业用地既不属于设施农用地范畴,也难以按照永久性的建设用地进行审批,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定。”张明华委员建议,在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前提基础上,针对沿海发达地区,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和设施农用地政策。

  对于农村发展的用地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也有着相同感触。不同的是,德清通过改革,找到了一些突破。他举例道,德清率先出台了“三权分置”的宅基地管理办法,“唤醒”了不少农村的闲置农房,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条件。

  “凭着这项政策,我们莫干山脚下的200多幢旧房子都租了出去,村民每年租金收入就有5万元至12万元。”孙国文代表说,这些房屋出租后不少被改造成创意民宿,为农村引来了游客。游客住在村里、吃在村里、玩在村里,也带动了周边的休闲观光农业,可谓一举多得。

  以改革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德清农民也因此获益。“如今,我们村里的老百姓人均年收入约4.5万元。”孙国文代表说,“去年,德清的城乡收入比也达到1.68:1,领先全省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现在德清不少试点土地改革的经验已经被推介到全国。”

  钱从哪里来——

  激活资金流,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钱从哪里来?这是各地乡村振兴都需作答的问题。

  “除了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吸引社会资本等资金来源外,农村产权等‘沉睡资产’也应该被唤醒。”全国人大代表、台州路桥区路南街道方林村党委书记方中华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他说,这将加速农村产权向“活资本”转变。

  其实,方中华代表一直在关注德清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这类改革盘活了土地资源,又激活了‘两权’融资功能,为乡村振兴带来资金流。”方中华呼吁,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因地制宜尽快拓宽试点范围和领域,并加快总结提炼经验,将改革试点成果尽快上升为制度落地。

  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等试点,离不开金融支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认为,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应该成为今后金融扶农的重点。

  殷兴山委员介绍,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已会同省级13个部门,推动省内14个县(市、区)深入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让农民手上的“死资产”变成“活资本”。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房抵押贷款余额205.2亿元,业务量居全国首位,占全国2/3;农地经营权抵押贷余额31.9亿元,同比增长28.3%。

  “除了为农民提供贷款,我们还加强政策引导,扩大乡村振兴金融资源投入。”殷兴山委员说,他们去年会同省农业农村部门已在全国率先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20条举措。截至去年底,浙江省涉农贷款余额3.6万亿元,比年初新增3815.3亿元,余额和增量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分别达33.6%和24.6%。

  “接下来,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应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殷兴山委员表示,尤其要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紧密结合,不断激发农村资源资产的金融活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