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天然舞台 甬城的文化符号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5-02 08:37:42报料热线:81850000

  ▲新天然舞台

  老天然舞台 通讯员供图

  近日,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带来的越剧《藏书楼》在天然舞台上演,演绎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浙东学子与藏书的大情怀故事。台下,87岁的老戏迷沈爱娥,被这出戏深深感动。沈爱娥还记得,1964年的那个仲夏夜,为了一睹名角戚雅仙的风采,天然舞台门口的队伍排得老长老长。这一幕仿佛还在眼前,一晃,半个世纪就过去了……

  78岁的方明华从柜子里捧出一个铁皮盒子,小心翼翼地打开,《珍珠塔》《宝莲灯》《封神榜》……跨越半个世纪的一张张戏票展开在眼前,微微泛黄,但方明华依然视若珍宝……

  “粉丝”并非现代人独有的标签,沈爱娥和方明华在年轻时也是“粉丝”,只不过那会儿叫“戏迷”,而他们追星的地方,便是上个世纪宁波无人不知的“天然舞台”。

  一聚一离别,一剧一世界

  这里曾是繁星闪烁的所在

  “天然舞台”最初由姜山人何志庚于1928年年底始建于东门口和义路上。1934年迁址开明街附近的右营巷。

  1932年,凭借一出连台本武侠公案戏《彭公案》的上演,天然舞台一炮走红。此后随着越剧、滑稽戏、京剧的相继上演,这里也成了宁波人心目中的文化地标。

  沈爱娥从小就喜欢看戏,在她印象里,天然舞台在当时宁波的所有剧院中,硬件、软件都数一数二,“砖木结构,门面三层楼,剧场舞台高10多米,观众席分两层,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一起看戏。当时其他剧院仅有一层观众席。”

  过硬的设施与剧场规模,使得天然舞台在宁波各剧场中成了最能聚集“星光”的地方。当时,无论外地剧团还是本地剧团,演员们都以能在天然舞台演出为傲。京剧名伶王虎臣、金少山、林树森、周信芳、李万春等,都曾在天然舞台展现过耀眼的风采;1938年之后,宁波盛行女子越剧,越剧名家徐玉兰、毛佩卿相继成了天然舞台的台柱,演出场次最多,时间也最长。

  1955年,天然舞台转为地方国营。宁波演艺集团有过这样一个统计:“越剧名家徐玉兰、傅全香、戚雅仙、毕春芳,绍剧名家六龄童,昆剧名家周传瑛,沪剧名家丁是娥,甬剧名家贺盈民、徐凤仙等众多戏曲名家,都在天然舞台献过艺。”在那个年代,天然舞台成了繁星闪烁的地方。

  马路是家,只求戏票

  戏迷们追起星来也是这般狂热

  沈爱娥当年“追星”的疯狂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于现在的年轻人。1951年,天然舞台连演了82场《信陵公子》,观众达10万人次,创下了当时上座率的最高纪录。而在座的看客中,就有沈爱娥。“毛佩卿最早在《红鬃烈马》里演过薛平贵,她的越剧唱腔中带着绍剧的唱腔,当时我就对她印象深刻。她唱腔流畅,文武兼备,出演信陵公子时那威严的神态,我到现在也忘不了。”

  1964年,沈爱娥得知戚雅仙、毕春芳所在的上海合作越剧团要来天然舞台演《王老虎抢亲》,她就和村里要好的姐妹赶到城里来买票,“只记得队伍排得老长老长,一直排到开明街,四周有不少说着象山话、余姚话,甚至上海话的戏迷,大家都把马路当家,累了就把铺盖摊开,坐着休息一会儿。”

  方明华那时经常随生产队到大卿桥附近工作,爱看戏的他把闲暇时间都花在了剧院。只要是天然舞台上演的戏,他都会去看,而且每场戏都要买节目单和戏曲资料,看完戏后还珍藏起来。

  在方明华的记忆里,“去天然舞台看戏,遇上名角专场演出,有时候提前买票还不够,还得看运气,才能买到好位子。”方明华有过多次从“黄牛”手里购票的经历,“看一场戏最起码要花费五六元,在当时能买好几斤肉。有时候买不到票,就等戏开场,开场后票子就便宜了。”

  方明华特别喜欢机关布景戏和真功夫打斗的剧目。1967年演出京剧《金沙滩杨家将》时,天然舞台人如潮涌。“杨家将与辽军大战金沙滩的戏份实在太精彩了,打斗、扑火、翻滚、跳跃;高难度的抛枪、耍枪、转枪、背枪、绕枪出手,唱念并舞,台下观众喝彩声连连。”每次,只要方明华翻开收藏的戏票,他似乎都能重新回到那人声鼎沸的戏院里。

  延续百年,涅槃重生

  老宁波终于等来这一刻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这个宁波人的老剧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1986年7月,天然舞台成了危房,正式停止营业。1987年,整个建筑被拆除。对戏迷来说,天然舞台的拆除相当于一个时代的落幕,令人心中隐隐作痛。

  5年前,各地恢复老剧场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宁波的天然舞台也开始了重生之路。2017年,在甬港南路245号重建的原凤凰剧院落成,而在为它命名时,宁波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天然舞台”。于是,2017年9月20日,“关门”30年的天然舞台重新开业。它的回归,唤醒了老宁波的记忆。

  宁波电视台《讲大道》栏目主持人王阿姨,在开业当晚的演出中感慨地说:“从1972年开始,我就在天然舞台演出。1977年上演《霓虹灯下的哨兵》时,全宁波一票难求,后来买不到票的戏迷索性把剧院门口张贴的海报剧照一张不落地带回了家,这个场面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开业后的天然舞台连演了一个多月的大戏,成为甬城一大文化盛事。得知消息后的方明华携着老伴从高桥镇早早赶来,像自家乔迁新居一样,把新剧院里里外外参观一遍,一边感叹:“气派!”在演出大厅里,他看到了不少与他一样白发苍苍的观众,听他们说着:“当初在开明街的时候,你还记得吗……”他也看到不少年轻的观众陪同长辈前来,有位老人激动地念叨着:“这是阿拉宁波人自己的舞台,真没想到我还能等到天然舞台重开。”年轻人说:“奶奶,以后我经常陪你到这儿看戏。”

  当晚演的是越剧《梁祝》,舞台上的演员年轻靓丽,经典唱段《十八相送》响起时,很多戏迷轻轻合起音来。台上悲欢,台下澎湃,在天然舞台这样一个艺术时空中,演员与观众达到了高度共鸣。

  聆听经典,感受艺术

  宁波的文化版图上多了一个新地标

  如今,天然舞台不仅延续了以前演甬剧、越剧的传统,还引进了交响音乐会、歌剧、舞剧、儿童剧等。这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剧院由此涅槃重生,宁波的文化版图上多了一个新地标。而方明华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天然舞台这块金字招牌可以在宁波文化的阵地中再度闪耀!”

  宁波演艺集团负责人邹建红认为,天然舞台是每一个老宁波心中根深蒂固的文化标志,是宁波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它为发展和繁荣宁波的戏曲事业、丰富宁波人民的文化生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说:“此前,媒体上刊登了重新恢复天然舞台的消息后,我们收到数十封市民来信,均是倾诉对当年天然舞台的怀念,很多戏迷还珍藏着当年演出的节目单、票根等资料。但凡对天然舞台有记忆的老宁波市民,都十分期待这座百年剧场重新回归。全新的天然舞台蕴含着时代的精神,势必将引领新时期宁波人聆听经典、感受文化,将艺术的美融入新时代的生活。”

  宁波晚报记者吴丹娜通讯员房炜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天然舞台 甬城的文化符号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5-02 08:37:42

  ▲新天然舞台

  老天然舞台 通讯员供图

  近日,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带来的越剧《藏书楼》在天然舞台上演,演绎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浙东学子与藏书的大情怀故事。台下,87岁的老戏迷沈爱娥,被这出戏深深感动。沈爱娥还记得,1964年的那个仲夏夜,为了一睹名角戚雅仙的风采,天然舞台门口的队伍排得老长老长。这一幕仿佛还在眼前,一晃,半个世纪就过去了……

  78岁的方明华从柜子里捧出一个铁皮盒子,小心翼翼地打开,《珍珠塔》《宝莲灯》《封神榜》……跨越半个世纪的一张张戏票展开在眼前,微微泛黄,但方明华依然视若珍宝……

  “粉丝”并非现代人独有的标签,沈爱娥和方明华在年轻时也是“粉丝”,只不过那会儿叫“戏迷”,而他们追星的地方,便是上个世纪宁波无人不知的“天然舞台”。

  一聚一离别,一剧一世界

  这里曾是繁星闪烁的所在

  “天然舞台”最初由姜山人何志庚于1928年年底始建于东门口和义路上。1934年迁址开明街附近的右营巷。

  1932年,凭借一出连台本武侠公案戏《彭公案》的上演,天然舞台一炮走红。此后随着越剧、滑稽戏、京剧的相继上演,这里也成了宁波人心目中的文化地标。

  沈爱娥从小就喜欢看戏,在她印象里,天然舞台在当时宁波的所有剧院中,硬件、软件都数一数二,“砖木结构,门面三层楼,剧场舞台高10多米,观众席分两层,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一起看戏。当时其他剧院仅有一层观众席。”

  过硬的设施与剧场规模,使得天然舞台在宁波各剧场中成了最能聚集“星光”的地方。当时,无论外地剧团还是本地剧团,演员们都以能在天然舞台演出为傲。京剧名伶王虎臣、金少山、林树森、周信芳、李万春等,都曾在天然舞台展现过耀眼的风采;1938年之后,宁波盛行女子越剧,越剧名家徐玉兰、毛佩卿相继成了天然舞台的台柱,演出场次最多,时间也最长。

  1955年,天然舞台转为地方国营。宁波演艺集团有过这样一个统计:“越剧名家徐玉兰、傅全香、戚雅仙、毕春芳,绍剧名家六龄童,昆剧名家周传瑛,沪剧名家丁是娥,甬剧名家贺盈民、徐凤仙等众多戏曲名家,都在天然舞台献过艺。”在那个年代,天然舞台成了繁星闪烁的地方。

  马路是家,只求戏票

  戏迷们追起星来也是这般狂热

  沈爱娥当年“追星”的疯狂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于现在的年轻人。1951年,天然舞台连演了82场《信陵公子》,观众达10万人次,创下了当时上座率的最高纪录。而在座的看客中,就有沈爱娥。“毛佩卿最早在《红鬃烈马》里演过薛平贵,她的越剧唱腔中带着绍剧的唱腔,当时我就对她印象深刻。她唱腔流畅,文武兼备,出演信陵公子时那威严的神态,我到现在也忘不了。”

  1964年,沈爱娥得知戚雅仙、毕春芳所在的上海合作越剧团要来天然舞台演《王老虎抢亲》,她就和村里要好的姐妹赶到城里来买票,“只记得队伍排得老长老长,一直排到开明街,四周有不少说着象山话、余姚话,甚至上海话的戏迷,大家都把马路当家,累了就把铺盖摊开,坐着休息一会儿。”

  方明华那时经常随生产队到大卿桥附近工作,爱看戏的他把闲暇时间都花在了剧院。只要是天然舞台上演的戏,他都会去看,而且每场戏都要买节目单和戏曲资料,看完戏后还珍藏起来。

  在方明华的记忆里,“去天然舞台看戏,遇上名角专场演出,有时候提前买票还不够,还得看运气,才能买到好位子。”方明华有过多次从“黄牛”手里购票的经历,“看一场戏最起码要花费五六元,在当时能买好几斤肉。有时候买不到票,就等戏开场,开场后票子就便宜了。”

  方明华特别喜欢机关布景戏和真功夫打斗的剧目。1967年演出京剧《金沙滩杨家将》时,天然舞台人如潮涌。“杨家将与辽军大战金沙滩的戏份实在太精彩了,打斗、扑火、翻滚、跳跃;高难度的抛枪、耍枪、转枪、背枪、绕枪出手,唱念并舞,台下观众喝彩声连连。”每次,只要方明华翻开收藏的戏票,他似乎都能重新回到那人声鼎沸的戏院里。

  延续百年,涅槃重生

  老宁波终于等来这一刻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这个宁波人的老剧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1986年7月,天然舞台成了危房,正式停止营业。1987年,整个建筑被拆除。对戏迷来说,天然舞台的拆除相当于一个时代的落幕,令人心中隐隐作痛。

  5年前,各地恢复老剧场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宁波的天然舞台也开始了重生之路。2017年,在甬港南路245号重建的原凤凰剧院落成,而在为它命名时,宁波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天然舞台”。于是,2017年9月20日,“关门”30年的天然舞台重新开业。它的回归,唤醒了老宁波的记忆。

  宁波电视台《讲大道》栏目主持人王阿姨,在开业当晚的演出中感慨地说:“从1972年开始,我就在天然舞台演出。1977年上演《霓虹灯下的哨兵》时,全宁波一票难求,后来买不到票的戏迷索性把剧院门口张贴的海报剧照一张不落地带回了家,这个场面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开业后的天然舞台连演了一个多月的大戏,成为甬城一大文化盛事。得知消息后的方明华携着老伴从高桥镇早早赶来,像自家乔迁新居一样,把新剧院里里外外参观一遍,一边感叹:“气派!”在演出大厅里,他看到了不少与他一样白发苍苍的观众,听他们说着:“当初在开明街的时候,你还记得吗……”他也看到不少年轻的观众陪同长辈前来,有位老人激动地念叨着:“这是阿拉宁波人自己的舞台,真没想到我还能等到天然舞台重开。”年轻人说:“奶奶,以后我经常陪你到这儿看戏。”

  当晚演的是越剧《梁祝》,舞台上的演员年轻靓丽,经典唱段《十八相送》响起时,很多戏迷轻轻合起音来。台上悲欢,台下澎湃,在天然舞台这样一个艺术时空中,演员与观众达到了高度共鸣。

  聆听经典,感受艺术

  宁波的文化版图上多了一个新地标

  如今,天然舞台不仅延续了以前演甬剧、越剧的传统,还引进了交响音乐会、歌剧、舞剧、儿童剧等。这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剧院由此涅槃重生,宁波的文化版图上多了一个新地标。而方明华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天然舞台这块金字招牌可以在宁波文化的阵地中再度闪耀!”

  宁波演艺集团负责人邹建红认为,天然舞台是每一个老宁波心中根深蒂固的文化标志,是宁波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它为发展和繁荣宁波的戏曲事业、丰富宁波人民的文化生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说:“此前,媒体上刊登了重新恢复天然舞台的消息后,我们收到数十封市民来信,均是倾诉对当年天然舞台的怀念,很多戏迷还珍藏着当年演出的节目单、票根等资料。但凡对天然舞台有记忆的老宁波市民,都十分期待这座百年剧场重新回归。全新的天然舞台蕴含着时代的精神,势必将引领新时期宁波人聆听经典、感受文化,将艺术的美融入新时代的生活。”

  宁波晚报记者吴丹娜通讯员房炜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