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渡海第一仗”抢占滩头只花了15分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5-24 09:28:12报料热线:81850000

大榭革命烈士陵园。

刘林森向记者讲述攻打大榭岛的经过。

  解放大榭岛的战斗,被张爱萍将军称为“渡海第一仗”。这次战斗的胜利,为解放舟山群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大榭革命烈士陵园,到大榭岛的制高点七顶山主峰;从解放大榭战斗的亲历者、华东甲等战斗英雄刘林森,到华东乙等战斗英雄刘兴金的后代刘文跃,再到79岁高龄的退休教师楼崇基……重走解放路,重温战斗史,一幅生动、鲜活的历史长卷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

  担负解放大榭岛主攻任务的

  190团的团长周志诚的墓就在烈士陵园

  大榭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大榭横峙岭山麓,始建于1984年。2018年9月,陵园第四次改扩建工程完工,占地面积16600平方米。

  陵园里安葬着当年解放大榭岛战役中牺牲的32位官兵和5位船工(注:还有部分牺牲官兵的忠骨安葬在柴桥、白峰等地)。此外,当年190团团长周志诚的墓也在陵园里。

  1949年5月下旬,华东野战军第7兵团第22军进占浙东大陆,控制沿海一线。1949年7月初,兵团令第22军和第61师(属第21军)攻打舟山群岛。

  据《渡海第一仗》记载:“(1949年)五六月间,随着我沿海大陆的解放,漏网之敌先后逃窜舟山各岛。”

  1949年7月19日,第22军军部在宁波市外的阿育王寺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攻打舟山的作战任务,并提出“逐岛进攻,先打大榭岛,后打金塘等诸岛”的作战方针。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解放大榭岛的主攻任务交给了第22军64师190团,时任190团团长正是周志诚。

  周志诚在《解放大榭岛之战》中曾提到:“当时我们感到这次任务既光荣又艰巨,这次任务完成得好坏,关系到全军以后的整个渡海作战。”

  1949年8月18日18时30分,解放大榭岛的战斗正式打响。经过近两天的激烈交战,1949年8月20日凌晨,解放大榭岛战斗胜利结束。

  解放后,周志诚回到了安徽老家。他始终牵挂着当年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不仅生前曾多次来大榭祭奠战友,更是嘱托后人在他死后将他安葬在大榭。

  担负抢占滩头阵地重任的

  一营营长刘林森回忆抢滩过程

  漫步大榭烈士革命陵园,有一处设计颇具巧思:解放大榭岛战斗过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都被镌刻在台阶上。拾阶而上,一幅生动鲜活的历史长卷在眼前缓缓展开……

  “1949.8.18 18时30分二十二军山炮团猛轰敌阵地”

  “我当时和炮兵连连长说,炮轰得猛一些,把敌人的工事、地堡都炸掉,让我们顺利渡海。”在位于杭州西湖畔的第903医院,原第22军64师190团一营营长、已经92岁高龄的刘林森说,在解放大榭岛战斗中,他带领的一营作为突击队,担负着抢占滩头阵地的重任。

  “1949.8.18 19时5分一九O团起渡大榭岛”

  “1949.8.18 19时20分一九O团先头船抢占滩头阵地”

  “这是我指挥的战斗中打得最漂亮、最顺利、最高兴的一仗。”时隔70年,刘林森的语气肯定而自豪,“我对得起大榭人民”。

  刘林森回忆,为确保渡海抢滩顺利,他在海边挖了个坑,在里面躲了10天,观察潮涨潮落的规律,“点一根烟,若烟直线向上,说明风力小,适合小舢板出海”。

  起渡前,两位战地记者想要上船跟着战士们一起冲锋。未曾想,小舢板在海面上一晃荡,两位战地记者都掉进了海里,“所幸没有耽误大事”。刘林森笑了。

  从穿山起渡,横跨1500米宽的白鸭洋,抢滩登陆成功,只用了短短15分钟。“108艘小船,1000余名战士,全员无一伤亡。”刘林森说。

  山顶依稀可辨的战壕

  诉说当年战斗的激烈

  从大榭革命烈士陵园向东沿山路登高,约40分钟,登上海拔333.9米的七顶山主峰。

  七顶山是“兵家必争之地”,东望舟山群岛,西瞰穿山半岛,霞浦、柴桥近在眼前,是绝佳的天然阵地。

  七顶山顶,当年留下的战壕虽已被杂草覆盖,但仍依稀可见。占据这里,易守难攻,不难想象,当年解放军攻占七顶山的这一仗,打得有多激烈。

  190团一营三连曾多次对七顶山发动攻击,但始终攻打不下。最为惨烈的是,担任突击任务的三连二排不幸遭遇敌人的正面反击,几乎全军覆没,仅剩四班长王长银、战士庞恒全、张文华三人,坚守在山顶的小洞中。

  东方渐渐泛起鱼肚白,眼看天快要亮了。战斗仍在持续中,190团团长周志诚果断决定,集中一营主力和二营、三营对七顶山进行南北夹击。终于赶在1949年8月19日拂晓前,攻占七顶山。

  守岛的敌48团团部被歼灭,敌团长亦被击毙。

  利用“渡海第一仗”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刘林森说,解放大榭岛的战斗在1949年8月20日全部结束,甚至还来不及庆功,他们就投入到解放金塘岛的战斗中。

  这段浴血奋战的历史,从未被遗忘。

  自从大榭革命烈士陵园建成后,一营三连二排四班班长王长银几乎每年清明都会带着酒、菜来这里看望战友。

  一营“郭继胜连”指导员刘兴金的儿子刘文跃最近这段日子一直在为革命前辈的后代在宁波聚会而奔走。

  “现在,老人越来越少,想要完整记录下这段历史,不是件容易的事。”刘文跃说。

  铭记这段历史的不止那些曾经参加过战斗,或者曾经有亲人参加过战斗的家属们,更有数量庞大的普通百姓。

  79岁的楼崇基1959年到大榭岛工作,至今仍生活在大榭岛。解放大榭岛时,他才9岁,家住穿山的他曾和大人一起躲在山上,隔江观战火。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当年牺牲英烈的缅怀、敬仰之情,整理“渡海第一仗”史料,编写走书唱本。

  据楼崇基回忆,战役结束后,部分牺牲的烈士分散安葬在榭南、榭北、北渡等7个地方,祭扫非常不方便。后来,在大榭一些有识之士的积极建议和参与下,大榭革命烈士陵园于1984年落成。当时,楼崇基应邀题写了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近年来,大榭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充分利用“渡海第一仗”红色资源,以此为题材,通过扩建红色教育基地,拍摄政宣片、舞台情景剧表演、曲艺说唱,请参加过解放大榭岛的老英雄上党课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

  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 通讯员吴志庆陈婷/文

  记者崔引/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渡海第一仗”抢占滩头只花了15分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5-24 09:28:12

大榭革命烈士陵园。

刘林森向记者讲述攻打大榭岛的经过。

  解放大榭岛的战斗,被张爱萍将军称为“渡海第一仗”。这次战斗的胜利,为解放舟山群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大榭革命烈士陵园,到大榭岛的制高点七顶山主峰;从解放大榭战斗的亲历者、华东甲等战斗英雄刘林森,到华东乙等战斗英雄刘兴金的后代刘文跃,再到79岁高龄的退休教师楼崇基……重走解放路,重温战斗史,一幅生动、鲜活的历史长卷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

  担负解放大榭岛主攻任务的

  190团的团长周志诚的墓就在烈士陵园

  大榭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大榭横峙岭山麓,始建于1984年。2018年9月,陵园第四次改扩建工程完工,占地面积16600平方米。

  陵园里安葬着当年解放大榭岛战役中牺牲的32位官兵和5位船工(注:还有部分牺牲官兵的忠骨安葬在柴桥、白峰等地)。此外,当年190团团长周志诚的墓也在陵园里。

  1949年5月下旬,华东野战军第7兵团第22军进占浙东大陆,控制沿海一线。1949年7月初,兵团令第22军和第61师(属第21军)攻打舟山群岛。

  据《渡海第一仗》记载:“(1949年)五六月间,随着我沿海大陆的解放,漏网之敌先后逃窜舟山各岛。”

  1949年7月19日,第22军军部在宁波市外的阿育王寺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攻打舟山的作战任务,并提出“逐岛进攻,先打大榭岛,后打金塘等诸岛”的作战方针。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解放大榭岛的主攻任务交给了第22军64师190团,时任190团团长正是周志诚。

  周志诚在《解放大榭岛之战》中曾提到:“当时我们感到这次任务既光荣又艰巨,这次任务完成得好坏,关系到全军以后的整个渡海作战。”

  1949年8月18日18时30分,解放大榭岛的战斗正式打响。经过近两天的激烈交战,1949年8月20日凌晨,解放大榭岛战斗胜利结束。

  解放后,周志诚回到了安徽老家。他始终牵挂着当年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不仅生前曾多次来大榭祭奠战友,更是嘱托后人在他死后将他安葬在大榭。

  担负抢占滩头阵地重任的

  一营营长刘林森回忆抢滩过程

  漫步大榭烈士革命陵园,有一处设计颇具巧思:解放大榭岛战斗过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都被镌刻在台阶上。拾阶而上,一幅生动鲜活的历史长卷在眼前缓缓展开……

  “1949.8.18 18时30分二十二军山炮团猛轰敌阵地”

  “我当时和炮兵连连长说,炮轰得猛一些,把敌人的工事、地堡都炸掉,让我们顺利渡海。”在位于杭州西湖畔的第903医院,原第22军64师190团一营营长、已经92岁高龄的刘林森说,在解放大榭岛战斗中,他带领的一营作为突击队,担负着抢占滩头阵地的重任。

  “1949.8.18 19时5分一九O团起渡大榭岛”

  “1949.8.18 19时20分一九O团先头船抢占滩头阵地”

  “这是我指挥的战斗中打得最漂亮、最顺利、最高兴的一仗。”时隔70年,刘林森的语气肯定而自豪,“我对得起大榭人民”。

  刘林森回忆,为确保渡海抢滩顺利,他在海边挖了个坑,在里面躲了10天,观察潮涨潮落的规律,“点一根烟,若烟直线向上,说明风力小,适合小舢板出海”。

  起渡前,两位战地记者想要上船跟着战士们一起冲锋。未曾想,小舢板在海面上一晃荡,两位战地记者都掉进了海里,“所幸没有耽误大事”。刘林森笑了。

  从穿山起渡,横跨1500米宽的白鸭洋,抢滩登陆成功,只用了短短15分钟。“108艘小船,1000余名战士,全员无一伤亡。”刘林森说。

  山顶依稀可辨的战壕

  诉说当年战斗的激烈

  从大榭革命烈士陵园向东沿山路登高,约40分钟,登上海拔333.9米的七顶山主峰。

  七顶山是“兵家必争之地”,东望舟山群岛,西瞰穿山半岛,霞浦、柴桥近在眼前,是绝佳的天然阵地。

  七顶山顶,当年留下的战壕虽已被杂草覆盖,但仍依稀可见。占据这里,易守难攻,不难想象,当年解放军攻占七顶山的这一仗,打得有多激烈。

  190团一营三连曾多次对七顶山发动攻击,但始终攻打不下。最为惨烈的是,担任突击任务的三连二排不幸遭遇敌人的正面反击,几乎全军覆没,仅剩四班长王长银、战士庞恒全、张文华三人,坚守在山顶的小洞中。

  东方渐渐泛起鱼肚白,眼看天快要亮了。战斗仍在持续中,190团团长周志诚果断决定,集中一营主力和二营、三营对七顶山进行南北夹击。终于赶在1949年8月19日拂晓前,攻占七顶山。

  守岛的敌48团团部被歼灭,敌团长亦被击毙。

  利用“渡海第一仗”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刘林森说,解放大榭岛的战斗在1949年8月20日全部结束,甚至还来不及庆功,他们就投入到解放金塘岛的战斗中。

  这段浴血奋战的历史,从未被遗忘。

  自从大榭革命烈士陵园建成后,一营三连二排四班班长王长银几乎每年清明都会带着酒、菜来这里看望战友。

  一营“郭继胜连”指导员刘兴金的儿子刘文跃最近这段日子一直在为革命前辈的后代在宁波聚会而奔走。

  “现在,老人越来越少,想要完整记录下这段历史,不是件容易的事。”刘文跃说。

  铭记这段历史的不止那些曾经参加过战斗,或者曾经有亲人参加过战斗的家属们,更有数量庞大的普通百姓。

  79岁的楼崇基1959年到大榭岛工作,至今仍生活在大榭岛。解放大榭岛时,他才9岁,家住穿山的他曾和大人一起躲在山上,隔江观战火。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当年牺牲英烈的缅怀、敬仰之情,整理“渡海第一仗”史料,编写走书唱本。

  据楼崇基回忆,战役结束后,部分牺牲的烈士分散安葬在榭南、榭北、北渡等7个地方,祭扫非常不方便。后来,在大榭一些有识之士的积极建议和参与下,大榭革命烈士陵园于1984年落成。当时,楼崇基应邀题写了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近年来,大榭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充分利用“渡海第一仗”红色资源,以此为题材,通过扩建红色教育基地,拍摄政宣片、舞台情景剧表演、曲艺说唱,请参加过解放大榭岛的老英雄上党课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

  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 通讯员吴志庆陈婷/文

  记者崔引/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