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2019年中考试题、参考答案与命题意图
稿源: 宁波教育考试   2019-06-15 17:02:00报料热线:81850000

  宁波市2019年中考已于今天下午全部结束。各科目命题意图、试题及参考答案新鲜出炉,快来看看吧。

  语文

  命题意图

  思考:理念引领,“素养”立意,以评促教

  统编教材的教学理念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向,考试评价应引导教师和学生静下心来多思考、多读书,引导语文教学继续保持理智,回归语文本真,引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思考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因此,在试卷的选材、构架、设题上都努力体现宁波一贯的命题风格:稳中有变,继承中有创新,体现适恰性,既要适合全体学生,又要体现能力层次,关注男女学生的公平,城乡学生的公平,努力体现语文学习的本意,铸就一份融“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于一体的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总体意图:以学科素养为核心,搭建试卷总体构架

  本卷“立足教材”“素养立意”“注重方法”,体现宁波市初中语文教学的命题特色:“积累重要的语文知识和富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和“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合理归类、整理”相结合,“基于文本特质阅读”和“基于PISA阅读教学理念的阅读”相结合,“整本书阅读理念”和“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相结合,“立足写作知识的写作”和“个性化写作”相结合。通过“梳理与探究”“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三大实践活动,综合考评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整份试卷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学习目标暗含其中。积累部分关注积累的意义和方法,渗透“以和为贵”传统文化,并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重视知识的运用;阅读部分的构架依次为:用检索目录、关注情节、主题探究的阅读方法撬动整本书阅读;抓住文本特质阅读文质兼美的散文体绘本故事;用PISA阅读理念阅读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材料;通过关联比较,阅读三则包含父亲深情的家书,并赏读言简有趣的牧童诗。写作部分“挖掘当天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这一任务型表达和“向《话说家乡》刊物投稿”这一个性化表达相结合,真正体现写作功能。

  意图之一:以教材为本,基于教材灵活设题

  试题立足教材,活化教材,用考试评价告诉师生平时进行扎实灵活教学的重要性。第1题结合语境辨音形中的“着”出现在教材知识补白部分;第2题专题整理填诗文中的所有诗句均来自课文;第3题“拓展关联知文化”的命题思路是根据教材“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和“活动探究——演讲”,结合九年级写作知识“议论要言之有据”综合思考而成;名著阅读关注阅读关键处,根据教材要求命制,有关《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回目在教材中也有呈现;《关于薯片的网络阅读》组材命题思路来源于教材“综合性学习——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新闻写作基于教材“活动探究——消息”。

  意图之二:以学生为本,基于学生立场选材设情境

  基于学生立场命题是宁波初中语文中考命题的一贯追求,本卷阅读材料为文学类文本《月下看猫头鹰》、实用类文本《关于薯片的网络阅读》、文言文阅读三则家书和两篇有关牧童的古诗,这些有意义的阅读语料都符合学生的阅读口味,接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利用这些言浅意深的语言材料,创设“以梳理与探究为主题的学习经验分享”情境、个人阅读情境、“小涛网络阅读”情境、真实的新闻写作情境、“向《话说家乡》刊物投稿”情境,以这些具体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意图之三:以文化为纽带,传递正能量,传承传统文化

  本卷无论是选择语料还是设置情境和题干表述都注重文化渗透,以文化贯穿全卷。积累部分呈现“以和为贵”的中华传统文化;阅读部分包含中西方不同的教子文化,感受或默默关注或谆谆教诲的父爱,体会言传身教的伟大的父亲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传统美德;还有古代诗人诗歌中的“牧童文化”。写作部分要求考生将目光投射到熟悉的家乡,从“家乡风味”“家乡风光”“家乡风俗”“家乡风尚”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写作,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美、欣赏美、传递美,在写作中渗透家乡文化。这样,考生读题做题的过程不仅仅是完成题目,也是一次感知文化、传承文化的学习之旅。

  意图之四:以读书为要旨,强调用策略学习,引领教学摆脱“题海”

  从今年开始,增加试卷长度,但不增加题量,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整卷不使用陈题,不设偏题怪题,全部原创,且试题灵活。试卷传递“读整本书”的重要性,兼顾必读名著和自主选读名著,体现名著阅读的广度,不在语用上考查名著阅读,关注名著的阅读价值。用学习策略贯穿积累、阅读、写作,第2题的分类整理,阅读中的“检索”“概括”“赏析”“想象”“感悟”等都暗含一定的思维路径和阅读方法,体现“用方法用策略”积累、阅读的理念。以素养立意,以策略解决问题,这样命制的试题依赖题海战术很难得高分,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策略,培养思维品质,多读一些推荐的好书,厚积薄发才能有好的成绩。

  意图之五:关注生活,注重实用,引领教学与现实生活对接

  实用类文本《关于薯片的网络阅读》的话题来源于真实生活,具有互联网时代的时代特色。第10题、第11题、第12题分别从“判断解释”“整合推测”“得出结论”这PISA阅读的三个阅读层次设题,检测学生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素养,且让考生通过阅读获得网络阅读的经验。写作命题也是如此,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事、场景,结合现实联想并思考。

  意图之六: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具体细致,体现评价的科学合理

  语文试卷中客观题目和主观题目兼顾,试题大多采用采点给分,采点给分表述明确;言浅意深的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应考量阅读的深浅水平,本卷第9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按照答题的思维结构兼顾思维深浅层次评分:“单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理解肤浅,思维结构单一”为第一层,“多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但不够深入;或单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理解深入”为第二层,“多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理解深入且形成关联”为第三层,这样的层次结构清晰,每一层次中再以“示例”说明,这样拟定的评分参考体现语文考试评价的科学合理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

  数学

  命题意图

  一、学业检测,目标明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全面检测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水平的最权威的测试,也为高中段的招生提供了客观的依据。考试能否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关键之处就在于能否根据考试的功能编制出源于四基、着眼能力、关注素养、立足发展的试题。应该做到以四基为本,回归教材,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以方法为脉,串联考点,实现对通性通法的重点考查;以思想为魂,突出本质,实现对综合运用能力的灵活考查;以能力为意,丰富内涵,实现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考查。本次试题命制以《宁波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依据,主要考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将“综合与实践”内容有机融入其中。整份试卷以素养立意,原创至上,层次分明,亮点纷呈,体现出试题的有效性、公平性、导向性和创新性。

  二、立德树人,素养立意

  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促进人的发展是学科育人的终极目标,也是命题者的实践航标。

  宁波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有三大特色题,即PISA类试题、新定义试题、数学应用题,今年依然保持这三大亮点。试卷的第12题是融数学文化与经典于一体的关于勾股定理的PISA试题。勾股定理是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勾股图是一个经典的基本图形,所以此题是以勾股图为基本图形并结合相关核心知识编拟而成的PISA试题。它既可以对勾股三角形的边长或面积设元,通过代数运算、整体思想来完成,又可以用图形变换的方法解决,突出考查学生抽象思维等综合素养及应用知识解决或解释问题的能力。

  第25题的新定义题“邻余四边形”的呈现形式新颖简约,问题设计坡度合理,蕴含丰富的思维含量,且兼顾整体性又对“个性发展”的差异性作出有效甄别。第(2)小题需进一步理解“邻余四边形”的定义、特征进行画图,第(3)小题则是对新知的迁移和拓展,提升思维含量。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评价目标。此题创作素材、设问方式新颖,对所有考生起点相同,保证了试题的公平性、有效性。第21题结合社会生活问题设计开放性试题进行考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并体现数学试题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价值观奠定基础。

  三、回归本源,引领教学

  随着课改的深入,试题更加注重体现数学学科的本质,准确引领教学的方向。高中新课程即将把函数作为独立的模块,今年的试题更关注初高中衔接,加强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数形结合、建模思想的应用,如第22、24题。

  为有效遏制题海战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试题的命制完全避免模型化,注重通性通法,淡化技巧。如第26题压轴题呈现简洁,各小题自然衔接,环环相扣,内涵丰富。它以圆为背景,融合等腰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核心知识,及函数思想、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等重要思想方法。第3问需深入挖掘隐含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体现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及学科综合素养的考查。

  本卷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源于教材和考纲,是教材与考纲中习题的变式、引申与拓展。如此返璞归真,以突出对数学概念与本质的考查,如第1、5、8、11、16、20、23、24题等;也有一定数量的试题突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如第11题考查代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及方程思想,第12题考查抽象素养及数形结合、转化思想,第17题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第26题考查特殊到一般、转化、方程等思想.第10、25题涉及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这些试题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极富创意,蕴含了丰富的数学内涵和思想方法,体现试题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四、关注过程,注重创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编制试题时,关注过程与方法,凸显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第18题作为填空压轴题,此类型的试题需分析洞察题中各条件,建立条件与条件、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按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探究,这是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该题需利用中心对称性得到中点,再与垂直、角平分线结合得到平行,再利用等积变换进行转化,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25题体现了从概念—理解—应用的学习过程的考查,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作图分析、推理计算等方式进行即时的学习和研究,充分体现数学探究的意义。

  五、重视应用,凸显能力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建模、数据分析)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今年试题的设计贴近生活实际,体现时代要求,很好地反映了数学应用的本质。第21题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为背景,以学生参与的相关知识测试为素材,结合统计图表、中位数等统计量,设计开放性试题进行考查,培养学生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及试题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第24题应用题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行程问题为背景,实现对一次函数、待定系数法、识图能力、数形结合能力的考查,彰显对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这些以实际生活问题为背景的试题,在教学中需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数学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学生真正参与数学活动,学会感悟,积累思考的方式和实践的经验,最终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

  英语

  命题意图

  一、立足“课标”,全面考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

      2019年的宁波市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题型及分值延续2018年不变,采用听力口语自动化测试(人机对话)和笔试(闭卷形式)两部分,满分120分。其中听力、口语25分,笔试95分。试卷结构合理,考查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整卷试题设置立足《课标》和《考试说明》,难易度与教科书内容相适应,把学生正常学习状态达到的水平作为命题的主要参考依据。试卷选用语篇多来自英语国家的原版材料,体裁多样,语言地道,文字优美流畅。这种不死扣教材知识点的全面考查,对当下英语教学有着较强的反拨和导向作用,能较好地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突出语篇,注重能力,实现思维品质检测

  试卷突出语篇意识,注重能力考查,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与语法填空的考查中,都需要学生通读语篇,充分运用上下文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预测等解题策略。尤其在四篇阅读理解试题的编排中,除了考查对文本细节的理解之外,今年更多的是从文章主旨大意、理解指代、词义猜测、逻辑推理、写作意图、文本基调等方面来考查学生对文本整体的深度解读能力,题目设计巧妙。这种关注高阶思维能力的题目编制,实现了从对文本表层理解的考查向阅读技能、策略的考查的转变,努力实现思维品质的有效检测。

  三、依托文化,体现交际,促进人文素养提升

  试卷选材语料丰富,依托文化,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在弘扬祖国文化的同时,带领学生放眼世界,了解历史,共享人类文明成果。从词汇运用中的分享、丝绸、传统文化传播、绿色环保的垃圾分类以及中国的茶文化,到完形填空的外国名人轶事、A篇阅读的诗歌欣赏,再到C篇阅读的英美“猪之战”历史,让学生在领略世界文化的同时 ,既感受到语言交际功能的价值,又为语言能力的发展积蓄丰富的资源,促进人文素养提升。

  四、基于生活,紧扣时代,发挥考试育人功能

  试题命制充分体现生活性和时代性,话题贴近当前的社会生活实际。B篇阅读谈了人生幸福的源泉是让别人幸福,D篇阅读的大数据时代、语法填空的人生哲理趣味小故事以及任务型阅读的健身锻炼,都给学生传递着一种生活的正能量,初中生正处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试题从正面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体现试题的育人功能,做到考试即学习,学习知识,学习做人。

  五、以生为本,适度开放,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2019年的主观试题依然突出两个关键词:选择性和开放性。20分的书面表达题为回顾三年初中生活中难忘的人或事,在临近毕业之际用英语对某人写一封表达谢意或歉意的信,信的格式、表达谢意或歉意的部分词汇已给出。两个写作任务都具有真实的语用目的,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选择性地进行写作,有利于表达他们真实的观点。题目提供了一定的写作框架,指向明确,任务清晰,清除了学生的审题障碍,让学生能专注于写作策略的运用和写作任务的完成,为中下游学生降低了写作难度。但同时,没有完全限定具体内容,又为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这样的适度开放,既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让书面表达回归到了交流和表达的实用功能。(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

  科学

  命题意图

  为使初中科学教学有据可依,确保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正常发挥,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科学命题立足双基,关注科学思维,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实验探究,突出信息处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多角度考查。

  一、指导思想

  体现科学学科本质,考查科学素养。以考评学,以考引教。

  二、命题原则

  科学试题的命制遵循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以《宁波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发展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注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尽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命题组预测本卷难度系数约在0.71左右。

  三、试题特色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试题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试题涵盖《考试说明》中考试目标的绝大部分知识要点,覆盖面广。试题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2题是对植物分类、器官、种群、群落等核心知识的考查。第3题考查学生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第7题是对月相、月球基本概况等基础知识的考查。第8题是以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例,综合考查反应类型、物质分类、物质转化、常见物质性质等知识点。第11题改编自《考试说明》中的题目,考查了心脏、血管、血液等核心知识。第30题改编自《考试说明》例卷中的解答题,综合考查了密度、浮力、二力平衡等重要知识。试题覆盖了初中科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便于了解学生对初中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立足教材,注重课本实验和活动

  实验是科学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教材中的实验和活动是不可忽视的。如第4题中的4个实验:手帕摩擦塑料丝、缝衣针与磁铁摩擦、水蒸气把木塞冲出试管、下压活塞后浸过乙醚的棉花燃烧,均选自教材。第9题的情境是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功与机械效率》中“比一比谁的功率大”活动的再现,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基本估算能力。第13题是《凸透镜成像》一课中 “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景物”活动的体现,也是《考试说明》例卷中一个实验的升华。第28题的说理题也是《空气的存在》一课中安排的活动。有些文字描述和图片直接来自于或改编于教材和《考试说明》,减轻学生考试中的心理负担。重视实验教学、重视教材、重视《考试说明》是本卷的一大特色,旨在引导学生和老师脱离题海训练,关注教材,理解教材,用好教材。

  3.注重思维和方法,体现应用性和实践性

  科学是一套方法的体系,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科学过程中,不仅要建构知识体系,更要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方法体系,锤炼科学思维。

  本次命题突出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体现了“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科学试题直接考查的科学方法有观察、实验设计、测量、比较、分类、归纳、迁移、推论、预测、应用数学、假设、控制变量、模型、数据处理、表达交流等。如第6题“磁共振成像”是磁现象、电磁感应、电流热效应等知识的运用,考查了学生在新的情境下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第10题漫画中蕴含的哲理是受力分析、杠杆平衡、运动状态等知识的综合考查。第17题的“反射式路灯”充分反映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第23题以菠萝蛋白酶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体现了“科学就在身边,身边的很多事物都可以进行研究”的思想。

  4.注重情感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

  科学素养不仅体现在掌握一些科学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试题多方面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思想,如第1题以“垃圾分类”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科学分类思想的应用,同时传递了环境保护意识。第5题以宁波籍科学家顾方舟团队研发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为背景,增强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意识。第7题以“嫦娥四号”为载体、第21题以“帕克”太阳探测器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科技发展。第9题以兵哥哥朱墨岩救人的新闻为背景,弘扬热心助人的社会正能量。第10题以漫画的形式,让学生意识到诚信、善良、感恩、合作共赢的重要性。第26题力图唤醒学生对滥用氯霉素的警觉。第27题以禁毒为主题,渗透毒品的危害,告诫学生吸毒是违法的,种植可提取毒品的植物也是违法的。第29题以“防灾减灾日”为背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应急避险技能。本卷将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凸显了试题的育人功能。

  5.坚持原创意识,确保试题质量

  为使初中科学教学有序开展,保证试题的公平性,今年命题坚持原创,情境新颖,思维独特,避免使用在教辅资料中出现过的类似题目,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验活动的落实,重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培育,不搞题海战术,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与压力。

  四、教学建议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教材,用好教材,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复习时,可以把相关的概念构建成知识体系,让学生把握概念之间的内涵和外延。

  2.注重实验活动,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不仅仅只是“好玩”,更要在“好玩”中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观察实验现象,思考现象背后的规律,分析实验产生的误差和“现象异样”原因,归纳不同实验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在比较、归纳中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建议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做好实验操作的讲解、示范,让学生多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深挖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规律。

  3.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技发展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指导生活。科学上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将极大地推动科技的发展,深化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多用课本中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科学现象,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在新的情境下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科学信息能力。此外,教师应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和成果,关注时事新闻及热点话题,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视角上思考问题。

  4.加强教学研究,实施有学科特色的精准教学

  倡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坚决反对题海战术等一切违背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行为。科学教师自身应该多做加法,花更多时间在教材、教法、实验、试题的研究上,花更多精力在教学的精准实施上。对学生则应多做减法,减少无效、重复、超纲的练习,减少繁重的课时量,遵循并落实好省教育厅对科学学科课时量的规定,将“减负”贯彻到科学教学中去。(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

  社会

  命题意图

  宁波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社会(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科试卷,在材料选用、问题编制、形式呈现、答案评标等方面体现了浓郁的学科特色,同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落实核心素养”、“依据课标考纲”的要求,运用相应的命题策略,使试卷呈现出以下六大特点。

      一、源于真实素材,彰显考查内容的信度

  本卷取材广泛,把生活素材、时政资讯、新闻报道、课本教材、社会图册、史学著作等与考点内容有机融合,用生动鲜活的案例事件、权威科学的专家解读佐证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体现试题的时代性、地方性和科学性,彰显试卷的信度。

  本卷20题中有13题的材料选自国内外时政热点,如“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改革先锋”“脱欧”“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校长陪餐制度”“扫黑除恶”“垃圾分类”等,总体上看,素材选用富有时代感,地方特色鲜明。将重大时政热点话题与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巧妙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特别是第16题和第20题,在聚焦“乡村振兴”和“垃圾分类”两大时政热点的同时,更关注家乡发展,引导学生以多种视角观察世界,了解国情,关心家乡。

  本卷17幅图片中有10幅来自教材和图册,注重对教材素材的利用,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以教材为依据设计试题。统计图使用统计局公布的权威数据制成直观的柱状图、饼图,既立足学生基础,又体现了试卷命制的科学严谨。

  二、合理设置问题,增强学业评价的效度

  试题命制过程中,通过问题的合理设置,有效挖掘材料与知识之间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使理论知识与试题素材深度融合、有机统一,进而提升试题命制的效度与质量。

  本卷知识覆盖面广,涉及近45个考点条目,体现了学业考试以学业评价为主,兼顾选拔甄别功能的特点。一方面,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如“中国的地形、气候的主要特点”“丝绸之路概况”“宋元科技成就”“洋务运动”“一国两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生命意义”“法律的作用”“犯罪特征”“宪法”“厉行法治”“总体国家安全观”“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价值”“创新”等;另一方面,合理设置问题和答案的梯度,从“了解、理解、运用”三级目标层次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归纳提炼能力、迁移运用能力等,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如第16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维度设问,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第一问读柱状图,直观地指出横坎头村发生的变化,考查学生对象基本特征的描述能力,属容易题;第二问读村核心区域平面图,将图中读取的直观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把握内在逻辑后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中来概括横坎头村振兴的原因,属较难题。第三问从“富裕、文明、宜居”三个目标提出具体措施,设问指向明确,答案开放,要求学生能联系社会、生活及本人实际,发表独到见解,属稍难题。

  三、整合学科素材,关注考查内容的跨度

  综合性是社会学科的课程性质。本试卷涉及《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和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等内容,涉及面广泛,内涵丰富。试卷既注重学科内的整合,又注重跨学科的整合;既注重考点知识体系的整合,又注重学科能力运用的整合,充分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以18题为例,以“百年京张”这一中国铁路的发展史为脉络,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设置了四个问题,综合考查了地理、历史、国情、道德等方面的内容。第一问基于《京张铁路工程图》中蕴含的多种地理信息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第二问基于历史事件的关键信息,挖掘历史事件之间蕴含的内在联系;第三、四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提炼、整合的能力,明白科技创新、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本卷地理部分注重区域地理要素的联系性、综合性,如第4、5题通过气温降水柱状图综合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第16题是地理和国情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运用。历史部分注重对史料阅读、历史趋势等学科内综合内容的考查,如第9、17题整合多幅历史图片厘清历史知识脉络,着重培养“历史理解”“历史评判”“历史认同”等历史意识。道德与法治部分加强学生公民意识和价值认同,如第19题,通过典型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四、站位学生视角,传递人文关怀的温度

  考试不应是冷冰冰的知识测试,更应该是一段有温度的旅程,试题应该站位学生视角去思考、去设计、去创制,传递人文关怀,体现学为中心的理念。本卷试图通过试卷形式的创新,呈现丰富的试题内容,地图、图片、示意图、情景对话等形式的创设,在图文并茂中实现命题者与答题者跨时空的互动“对话”。特别是第17题“文物会说话”的创意设计,通过历史文物拟人化的“自我介绍”激发兴趣、启迪智慧、熏染情感,在文化的历史溯源中实现文化的精神引领和价值信仰,在文化传承整合、创新发展中实现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本卷还结合学生熟悉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创制试题,各中小学正在大力推进的“校长陪餐”“垃圾分类”成了试题中的材料内容;学生积极参与的校园图片展、主题演讲、主题班会成了试题中的设问形式。真实的生活实践,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实际,给了学生更多的认知体验和发挥空间。

  五、渗透思辨能力,提高逻辑思维的深度

  思辨能力不但是思维方式的体现,更是学生思维品质的表征。学生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比较、质疑、甄别、选择的能力,以及透过事物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全面、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各种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卷遵循“PISA”理念,注重创设各种情境,命制形式活泼的开放性试题,打破学生思维定势,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思辨能力。如16题第二问答案采用solo分层评价体系设置评价标准,要求学生能与材料建立多重联系并论证,从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角度回答。材料运用充分、论证严密、表达清晰是对学生逻辑思维深度的一个有效检验。又如20题第三问答案是开放、多元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感想,进而延伸学生思维的广度、拓展思维深度。

  六、落实立德树人,提升价值引领的力度

  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社会学科还担负着情感培育和价值引领的立德树人功能。答题过程就是学生自省内化的过程,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图示、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看题、审题、解题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提升综合素质。如第17题第三问,学生通过设计介绍词让文物“说话”,在丰厚文物知识的同时,更体味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又如第20题,以时下大力推广的垃圾分类为话题,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传播了宁波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进经验,更是对公民素养和公民行动的价值引领。这是潜移默化的熏陶。(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2019年中考试题、参考答案与命题意图

稿源: 宁波教育考试 2019-06-15 17:02:00

  宁波市2019年中考已于今天下午全部结束。各科目命题意图、试题及参考答案新鲜出炉,快来看看吧。

  语文

  命题意图

  思考:理念引领,“素养”立意,以评促教

  统编教材的教学理念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向,考试评价应引导教师和学生静下心来多思考、多读书,引导语文教学继续保持理智,回归语文本真,引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思考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因此,在试卷的选材、构架、设题上都努力体现宁波一贯的命题风格:稳中有变,继承中有创新,体现适恰性,既要适合全体学生,又要体现能力层次,关注男女学生的公平,城乡学生的公平,努力体现语文学习的本意,铸就一份融“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于一体的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总体意图:以学科素养为核心,搭建试卷总体构架

  本卷“立足教材”“素养立意”“注重方法”,体现宁波市初中语文教学的命题特色:“积累重要的语文知识和富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和“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合理归类、整理”相结合,“基于文本特质阅读”和“基于PISA阅读教学理念的阅读”相结合,“整本书阅读理念”和“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相结合,“立足写作知识的写作”和“个性化写作”相结合。通过“梳理与探究”“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三大实践活动,综合考评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整份试卷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学习目标暗含其中。积累部分关注积累的意义和方法,渗透“以和为贵”传统文化,并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重视知识的运用;阅读部分的构架依次为:用检索目录、关注情节、主题探究的阅读方法撬动整本书阅读;抓住文本特质阅读文质兼美的散文体绘本故事;用PISA阅读理念阅读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材料;通过关联比较,阅读三则包含父亲深情的家书,并赏读言简有趣的牧童诗。写作部分“挖掘当天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这一任务型表达和“向《话说家乡》刊物投稿”这一个性化表达相结合,真正体现写作功能。

  意图之一:以教材为本,基于教材灵活设题

  试题立足教材,活化教材,用考试评价告诉师生平时进行扎实灵活教学的重要性。第1题结合语境辨音形中的“着”出现在教材知识补白部分;第2题专题整理填诗文中的所有诗句均来自课文;第3题“拓展关联知文化”的命题思路是根据教材“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和“活动探究——演讲”,结合九年级写作知识“议论要言之有据”综合思考而成;名著阅读关注阅读关键处,根据教材要求命制,有关《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回目在教材中也有呈现;《关于薯片的网络阅读》组材命题思路来源于教材“综合性学习——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新闻写作基于教材“活动探究——消息”。

  意图之二:以学生为本,基于学生立场选材设情境

  基于学生立场命题是宁波初中语文中考命题的一贯追求,本卷阅读材料为文学类文本《月下看猫头鹰》、实用类文本《关于薯片的网络阅读》、文言文阅读三则家书和两篇有关牧童的古诗,这些有意义的阅读语料都符合学生的阅读口味,接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利用这些言浅意深的语言材料,创设“以梳理与探究为主题的学习经验分享”情境、个人阅读情境、“小涛网络阅读”情境、真实的新闻写作情境、“向《话说家乡》刊物投稿”情境,以这些具体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意图之三:以文化为纽带,传递正能量,传承传统文化

  本卷无论是选择语料还是设置情境和题干表述都注重文化渗透,以文化贯穿全卷。积累部分呈现“以和为贵”的中华传统文化;阅读部分包含中西方不同的教子文化,感受或默默关注或谆谆教诲的父爱,体会言传身教的伟大的父亲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传统美德;还有古代诗人诗歌中的“牧童文化”。写作部分要求考生将目光投射到熟悉的家乡,从“家乡风味”“家乡风光”“家乡风俗”“家乡风尚”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写作,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美、欣赏美、传递美,在写作中渗透家乡文化。这样,考生读题做题的过程不仅仅是完成题目,也是一次感知文化、传承文化的学习之旅。

  意图之四:以读书为要旨,强调用策略学习,引领教学摆脱“题海”

  从今年开始,增加试卷长度,但不增加题量,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整卷不使用陈题,不设偏题怪题,全部原创,且试题灵活。试卷传递“读整本书”的重要性,兼顾必读名著和自主选读名著,体现名著阅读的广度,不在语用上考查名著阅读,关注名著的阅读价值。用学习策略贯穿积累、阅读、写作,第2题的分类整理,阅读中的“检索”“概括”“赏析”“想象”“感悟”等都暗含一定的思维路径和阅读方法,体现“用方法用策略”积累、阅读的理念。以素养立意,以策略解决问题,这样命制的试题依赖题海战术很难得高分,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策略,培养思维品质,多读一些推荐的好书,厚积薄发才能有好的成绩。

  意图之五:关注生活,注重实用,引领教学与现实生活对接

  实用类文本《关于薯片的网络阅读》的话题来源于真实生活,具有互联网时代的时代特色。第10题、第11题、第12题分别从“判断解释”“整合推测”“得出结论”这PISA阅读的三个阅读层次设题,检测学生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素养,且让考生通过阅读获得网络阅读的经验。写作命题也是如此,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事、场景,结合现实联想并思考。

  意图之六: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具体细致,体现评价的科学合理

  语文试卷中客观题目和主观题目兼顾,试题大多采用采点给分,采点给分表述明确;言浅意深的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应考量阅读的深浅水平,本卷第9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按照答题的思维结构兼顾思维深浅层次评分:“单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理解肤浅,思维结构单一”为第一层,“多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但不够深入;或单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理解深入”为第二层,“多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理解深入且形成关联”为第三层,这样的层次结构清晰,每一层次中再以“示例”说明,这样拟定的评分参考体现语文考试评价的科学合理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

  数学

  命题意图

  一、学业检测,目标明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全面检测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水平的最权威的测试,也为高中段的招生提供了客观的依据。考试能否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关键之处就在于能否根据考试的功能编制出源于四基、着眼能力、关注素养、立足发展的试题。应该做到以四基为本,回归教材,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以方法为脉,串联考点,实现对通性通法的重点考查;以思想为魂,突出本质,实现对综合运用能力的灵活考查;以能力为意,丰富内涵,实现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考查。本次试题命制以《宁波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依据,主要考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将“综合与实践”内容有机融入其中。整份试卷以素养立意,原创至上,层次分明,亮点纷呈,体现出试题的有效性、公平性、导向性和创新性。

  二、立德树人,素养立意

  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促进人的发展是学科育人的终极目标,也是命题者的实践航标。

  宁波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有三大特色题,即PISA类试题、新定义试题、数学应用题,今年依然保持这三大亮点。试卷的第12题是融数学文化与经典于一体的关于勾股定理的PISA试题。勾股定理是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勾股图是一个经典的基本图形,所以此题是以勾股图为基本图形并结合相关核心知识编拟而成的PISA试题。它既可以对勾股三角形的边长或面积设元,通过代数运算、整体思想来完成,又可以用图形变换的方法解决,突出考查学生抽象思维等综合素养及应用知识解决或解释问题的能力。

  第25题的新定义题“邻余四边形”的呈现形式新颖简约,问题设计坡度合理,蕴含丰富的思维含量,且兼顾整体性又对“个性发展”的差异性作出有效甄别。第(2)小题需进一步理解“邻余四边形”的定义、特征进行画图,第(3)小题则是对新知的迁移和拓展,提升思维含量。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评价目标。此题创作素材、设问方式新颖,对所有考生起点相同,保证了试题的公平性、有效性。第21题结合社会生活问题设计开放性试题进行考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并体现数学试题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价值观奠定基础。

  三、回归本源,引领教学

  随着课改的深入,试题更加注重体现数学学科的本质,准确引领教学的方向。高中新课程即将把函数作为独立的模块,今年的试题更关注初高中衔接,加强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数形结合、建模思想的应用,如第22、24题。

  为有效遏制题海战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试题的命制完全避免模型化,注重通性通法,淡化技巧。如第26题压轴题呈现简洁,各小题自然衔接,环环相扣,内涵丰富。它以圆为背景,融合等腰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核心知识,及函数思想、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等重要思想方法。第3问需深入挖掘隐含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体现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及学科综合素养的考查。

  本卷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源于教材和考纲,是教材与考纲中习题的变式、引申与拓展。如此返璞归真,以突出对数学概念与本质的考查,如第1、5、8、11、16、20、23、24题等;也有一定数量的试题突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如第11题考查代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及方程思想,第12题考查抽象素养及数形结合、转化思想,第17题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第26题考查特殊到一般、转化、方程等思想.第10、25题涉及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这些试题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极富创意,蕴含了丰富的数学内涵和思想方法,体现试题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四、关注过程,注重创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编制试题时,关注过程与方法,凸显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第18题作为填空压轴题,此类型的试题需分析洞察题中各条件,建立条件与条件、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按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探究,这是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该题需利用中心对称性得到中点,再与垂直、角平分线结合得到平行,再利用等积变换进行转化,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25题体现了从概念—理解—应用的学习过程的考查,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作图分析、推理计算等方式进行即时的学习和研究,充分体现数学探究的意义。

  五、重视应用,凸显能力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建模、数据分析)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今年试题的设计贴近生活实际,体现时代要求,很好地反映了数学应用的本质。第21题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为背景,以学生参与的相关知识测试为素材,结合统计图表、中位数等统计量,设计开放性试题进行考查,培养学生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及试题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第24题应用题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行程问题为背景,实现对一次函数、待定系数法、识图能力、数形结合能力的考查,彰显对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这些以实际生活问题为背景的试题,在教学中需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数学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学生真正参与数学活动,学会感悟,积累思考的方式和实践的经验,最终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

  英语

  命题意图

  一、立足“课标”,全面考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

      2019年的宁波市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题型及分值延续2018年不变,采用听力口语自动化测试(人机对话)和笔试(闭卷形式)两部分,满分120分。其中听力、口语25分,笔试95分。试卷结构合理,考查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整卷试题设置立足《课标》和《考试说明》,难易度与教科书内容相适应,把学生正常学习状态达到的水平作为命题的主要参考依据。试卷选用语篇多来自英语国家的原版材料,体裁多样,语言地道,文字优美流畅。这种不死扣教材知识点的全面考查,对当下英语教学有着较强的反拨和导向作用,能较好地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突出语篇,注重能力,实现思维品质检测

  试卷突出语篇意识,注重能力考查,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与语法填空的考查中,都需要学生通读语篇,充分运用上下文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预测等解题策略。尤其在四篇阅读理解试题的编排中,除了考查对文本细节的理解之外,今年更多的是从文章主旨大意、理解指代、词义猜测、逻辑推理、写作意图、文本基调等方面来考查学生对文本整体的深度解读能力,题目设计巧妙。这种关注高阶思维能力的题目编制,实现了从对文本表层理解的考查向阅读技能、策略的考查的转变,努力实现思维品质的有效检测。

  三、依托文化,体现交际,促进人文素养提升

  试卷选材语料丰富,依托文化,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在弘扬祖国文化的同时,带领学生放眼世界,了解历史,共享人类文明成果。从词汇运用中的分享、丝绸、传统文化传播、绿色环保的垃圾分类以及中国的茶文化,到完形填空的外国名人轶事、A篇阅读的诗歌欣赏,再到C篇阅读的英美“猪之战”历史,让学生在领略世界文化的同时 ,既感受到语言交际功能的价值,又为语言能力的发展积蓄丰富的资源,促进人文素养提升。

  四、基于生活,紧扣时代,发挥考试育人功能

  试题命制充分体现生活性和时代性,话题贴近当前的社会生活实际。B篇阅读谈了人生幸福的源泉是让别人幸福,D篇阅读的大数据时代、语法填空的人生哲理趣味小故事以及任务型阅读的健身锻炼,都给学生传递着一种生活的正能量,初中生正处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试题从正面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体现试题的育人功能,做到考试即学习,学习知识,学习做人。

  五、以生为本,适度开放,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2019年的主观试题依然突出两个关键词:选择性和开放性。20分的书面表达题为回顾三年初中生活中难忘的人或事,在临近毕业之际用英语对某人写一封表达谢意或歉意的信,信的格式、表达谢意或歉意的部分词汇已给出。两个写作任务都具有真实的语用目的,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选择性地进行写作,有利于表达他们真实的观点。题目提供了一定的写作框架,指向明确,任务清晰,清除了学生的审题障碍,让学生能专注于写作策略的运用和写作任务的完成,为中下游学生降低了写作难度。但同时,没有完全限定具体内容,又为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这样的适度开放,既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让书面表达回归到了交流和表达的实用功能。(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

  科学

  命题意图

  为使初中科学教学有据可依,确保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正常发挥,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科学命题立足双基,关注科学思维,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实验探究,突出信息处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多角度考查。

  一、指导思想

  体现科学学科本质,考查科学素养。以考评学,以考引教。

  二、命题原则

  科学试题的命制遵循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以《宁波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发展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注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尽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命题组预测本卷难度系数约在0.71左右。

  三、试题特色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试题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试题涵盖《考试说明》中考试目标的绝大部分知识要点,覆盖面广。试题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2题是对植物分类、器官、种群、群落等核心知识的考查。第3题考查学生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第7题是对月相、月球基本概况等基础知识的考查。第8题是以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例,综合考查反应类型、物质分类、物质转化、常见物质性质等知识点。第11题改编自《考试说明》中的题目,考查了心脏、血管、血液等核心知识。第30题改编自《考试说明》例卷中的解答题,综合考查了密度、浮力、二力平衡等重要知识。试题覆盖了初中科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便于了解学生对初中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立足教材,注重课本实验和活动

  实验是科学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教材中的实验和活动是不可忽视的。如第4题中的4个实验:手帕摩擦塑料丝、缝衣针与磁铁摩擦、水蒸气把木塞冲出试管、下压活塞后浸过乙醚的棉花燃烧,均选自教材。第9题的情境是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功与机械效率》中“比一比谁的功率大”活动的再现,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基本估算能力。第13题是《凸透镜成像》一课中 “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景物”活动的体现,也是《考试说明》例卷中一个实验的升华。第28题的说理题也是《空气的存在》一课中安排的活动。有些文字描述和图片直接来自于或改编于教材和《考试说明》,减轻学生考试中的心理负担。重视实验教学、重视教材、重视《考试说明》是本卷的一大特色,旨在引导学生和老师脱离题海训练,关注教材,理解教材,用好教材。

  3.注重思维和方法,体现应用性和实践性

  科学是一套方法的体系,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科学过程中,不仅要建构知识体系,更要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方法体系,锤炼科学思维。

  本次命题突出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体现了“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科学试题直接考查的科学方法有观察、实验设计、测量、比较、分类、归纳、迁移、推论、预测、应用数学、假设、控制变量、模型、数据处理、表达交流等。如第6题“磁共振成像”是磁现象、电磁感应、电流热效应等知识的运用,考查了学生在新的情境下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第10题漫画中蕴含的哲理是受力分析、杠杆平衡、运动状态等知识的综合考查。第17题的“反射式路灯”充分反映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第23题以菠萝蛋白酶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体现了“科学就在身边,身边的很多事物都可以进行研究”的思想。

  4.注重情感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

  科学素养不仅体现在掌握一些科学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试题多方面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思想,如第1题以“垃圾分类”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科学分类思想的应用,同时传递了环境保护意识。第5题以宁波籍科学家顾方舟团队研发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为背景,增强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意识。第7题以“嫦娥四号”为载体、第21题以“帕克”太阳探测器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科技发展。第9题以兵哥哥朱墨岩救人的新闻为背景,弘扬热心助人的社会正能量。第10题以漫画的形式,让学生意识到诚信、善良、感恩、合作共赢的重要性。第26题力图唤醒学生对滥用氯霉素的警觉。第27题以禁毒为主题,渗透毒品的危害,告诫学生吸毒是违法的,种植可提取毒品的植物也是违法的。第29题以“防灾减灾日”为背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应急避险技能。本卷将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凸显了试题的育人功能。

  5.坚持原创意识,确保试题质量

  为使初中科学教学有序开展,保证试题的公平性,今年命题坚持原创,情境新颖,思维独特,避免使用在教辅资料中出现过的类似题目,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验活动的落实,重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培育,不搞题海战术,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与压力。

  四、教学建议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教材,用好教材,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复习时,可以把相关的概念构建成知识体系,让学生把握概念之间的内涵和外延。

  2.注重实验活动,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不仅仅只是“好玩”,更要在“好玩”中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观察实验现象,思考现象背后的规律,分析实验产生的误差和“现象异样”原因,归纳不同实验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在比较、归纳中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建议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做好实验操作的讲解、示范,让学生多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深挖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规律。

  3.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技发展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指导生活。科学上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将极大地推动科技的发展,深化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多用课本中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科学现象,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在新的情境下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科学信息能力。此外,教师应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和成果,关注时事新闻及热点话题,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视角上思考问题。

  4.加强教学研究,实施有学科特色的精准教学

  倡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坚决反对题海战术等一切违背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行为。科学教师自身应该多做加法,花更多时间在教材、教法、实验、试题的研究上,花更多精力在教学的精准实施上。对学生则应多做减法,减少无效、重复、超纲的练习,减少繁重的课时量,遵循并落实好省教育厅对科学学科课时量的规定,将“减负”贯彻到科学教学中去。(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

  社会

  命题意图

  宁波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社会(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科试卷,在材料选用、问题编制、形式呈现、答案评标等方面体现了浓郁的学科特色,同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落实核心素养”、“依据课标考纲”的要求,运用相应的命题策略,使试卷呈现出以下六大特点。

      一、源于真实素材,彰显考查内容的信度

  本卷取材广泛,把生活素材、时政资讯、新闻报道、课本教材、社会图册、史学著作等与考点内容有机融合,用生动鲜活的案例事件、权威科学的专家解读佐证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体现试题的时代性、地方性和科学性,彰显试卷的信度。

  本卷20题中有13题的材料选自国内外时政热点,如“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改革先锋”“脱欧”“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校长陪餐制度”“扫黑除恶”“垃圾分类”等,总体上看,素材选用富有时代感,地方特色鲜明。将重大时政热点话题与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巧妙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特别是第16题和第20题,在聚焦“乡村振兴”和“垃圾分类”两大时政热点的同时,更关注家乡发展,引导学生以多种视角观察世界,了解国情,关心家乡。

  本卷17幅图片中有10幅来自教材和图册,注重对教材素材的利用,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以教材为依据设计试题。统计图使用统计局公布的权威数据制成直观的柱状图、饼图,既立足学生基础,又体现了试卷命制的科学严谨。

  二、合理设置问题,增强学业评价的效度

  试题命制过程中,通过问题的合理设置,有效挖掘材料与知识之间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使理论知识与试题素材深度融合、有机统一,进而提升试题命制的效度与质量。

  本卷知识覆盖面广,涉及近45个考点条目,体现了学业考试以学业评价为主,兼顾选拔甄别功能的特点。一方面,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如“中国的地形、气候的主要特点”“丝绸之路概况”“宋元科技成就”“洋务运动”“一国两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生命意义”“法律的作用”“犯罪特征”“宪法”“厉行法治”“总体国家安全观”“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价值”“创新”等;另一方面,合理设置问题和答案的梯度,从“了解、理解、运用”三级目标层次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归纳提炼能力、迁移运用能力等,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如第16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维度设问,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第一问读柱状图,直观地指出横坎头村发生的变化,考查学生对象基本特征的描述能力,属容易题;第二问读村核心区域平面图,将图中读取的直观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把握内在逻辑后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中来概括横坎头村振兴的原因,属较难题。第三问从“富裕、文明、宜居”三个目标提出具体措施,设问指向明确,答案开放,要求学生能联系社会、生活及本人实际,发表独到见解,属稍难题。

  三、整合学科素材,关注考查内容的跨度

  综合性是社会学科的课程性质。本试卷涉及《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和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等内容,涉及面广泛,内涵丰富。试卷既注重学科内的整合,又注重跨学科的整合;既注重考点知识体系的整合,又注重学科能力运用的整合,充分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以18题为例,以“百年京张”这一中国铁路的发展史为脉络,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设置了四个问题,综合考查了地理、历史、国情、道德等方面的内容。第一问基于《京张铁路工程图》中蕴含的多种地理信息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第二问基于历史事件的关键信息,挖掘历史事件之间蕴含的内在联系;第三、四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提炼、整合的能力,明白科技创新、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本卷地理部分注重区域地理要素的联系性、综合性,如第4、5题通过气温降水柱状图综合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第16题是地理和国情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运用。历史部分注重对史料阅读、历史趋势等学科内综合内容的考查,如第9、17题整合多幅历史图片厘清历史知识脉络,着重培养“历史理解”“历史评判”“历史认同”等历史意识。道德与法治部分加强学生公民意识和价值认同,如第19题,通过典型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四、站位学生视角,传递人文关怀的温度

  考试不应是冷冰冰的知识测试,更应该是一段有温度的旅程,试题应该站位学生视角去思考、去设计、去创制,传递人文关怀,体现学为中心的理念。本卷试图通过试卷形式的创新,呈现丰富的试题内容,地图、图片、示意图、情景对话等形式的创设,在图文并茂中实现命题者与答题者跨时空的互动“对话”。特别是第17题“文物会说话”的创意设计,通过历史文物拟人化的“自我介绍”激发兴趣、启迪智慧、熏染情感,在文化的历史溯源中实现文化的精神引领和价值信仰,在文化传承整合、创新发展中实现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本卷还结合学生熟悉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创制试题,各中小学正在大力推进的“校长陪餐”“垃圾分类”成了试题中的材料内容;学生积极参与的校园图片展、主题演讲、主题班会成了试题中的设问形式。真实的生活实践,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实际,给了学生更多的认知体验和发挥空间。

  五、渗透思辨能力,提高逻辑思维的深度

  思辨能力不但是思维方式的体现,更是学生思维品质的表征。学生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比较、质疑、甄别、选择的能力,以及透过事物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全面、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各种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卷遵循“PISA”理念,注重创设各种情境,命制形式活泼的开放性试题,打破学生思维定势,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思辨能力。如16题第二问答案采用solo分层评价体系设置评价标准,要求学生能与材料建立多重联系并论证,从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角度回答。材料运用充分、论证严密、表达清晰是对学生逻辑思维深度的一个有效检验。又如20题第三问答案是开放、多元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感想,进而延伸学生思维的广度、拓展思维深度。

  六、落实立德树人,提升价值引领的力度

  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社会学科还担负着情感培育和价值引领的立德树人功能。答题过程就是学生自省内化的过程,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图示、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看题、审题、解题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提升综合素质。如第17题第三问,学生通过设计介绍词让文物“说话”,在丰厚文物知识的同时,更体味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又如第20题,以时下大力推广的垃圾分类为话题,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传播了宁波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进经验,更是对公民素养和公民行动的价值引领。这是潜移默化的熏陶。(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