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网友说事
“外卖小哥”的紧张“骑手”生活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7-03 07:31:36报料热线:81850000

  “外卖小哥”在取单。 (王博摄)

  记者 王博

  穿一身蓝色制服,走街串巷、爬楼登门,给忙碌的人们送上一份温热外卖……如今,“外卖小哥”已从“边缘职业”,成为广受关注的新行当,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依赖”。6月24日,记者跟随海曙区青林湾站的外卖配送员贺湘西体验他的“骑手”生活。

  马不停蹄:

  平均8分钟送一单

  1987年出生的贺湘西,老家在湖南。2017年,他来到宁波务工,在东部新城的一家餐饮店从事后厨工作。2018年3月,他加入“饿了么”,担任外卖配送员至今。

  6月24日上午8点半,记者在“饿了么”海曙区青林湾配送站点看到,贺湘西一到站点,就迅速换上工作服,整理配送箱,检查手机和电动车,开始工作。

  9点,站点例行晨会。贺湘西“满血”投入工作状态中。“大家要准时送餐,尽可能把热饭菜第一时间送到客户手里”“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不要超速,更不要逆向行驶”……站长狄广全向大家强调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贺湘西记在心里。

  “站长每天说的话听起来大同小异,但我觉得反复叮咛很有必要,这是对大家的关怀和保护。”贺湘西说。

  “叮咚”……9点半,贺湘西迎来第一单“生意”,有位客人点了一份早餐。放下手机,他骑上电动车,直奔宁波壹都文化广场的一家早餐店。从店家手里取了一份包含油条、豆浆的早餐,一脚“油门”直奔青林湾西区。10分钟后,热乎乎的早餐送到了客户手中。

  前脚刚走出青林湾西区的大门,订单又来了。这回,客户点的是一份牛肉炒饭。这单,比较顺路,取餐到送餐,全程只用了7分钟。

  10点半开始,迎来了点餐高峰。贺湘西的手机“滴滴滴”地响个不停。“五杯珍珠奶茶,11点半送达”“一份酸菜鱼,12点前送达”……他浏览了一下订单情况,设计了一条送餐线路。然后,取餐、送餐,一路小跑,忙得不可开交。

  当天中午,一共收到宁波市中医院住院大楼5个订单,贺湘西来不及坐电梯,索性背着快递箱爬楼梯。

  “医院人多,等电梯太浪费时间,还不如我跑得快。”贺湘西拎着5份外卖爬上了楼梯。10分钟后,他气喘吁吁地跑了下来,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下午1点半,贺湘西结束最后一份送餐工作,记者查看了他的“送餐战绩”。4小时里共送了30单,平均每单从接单到取餐再到配送用时8分钟。

  累并快乐:

  每天奔波150公里

  贺湘西在送外卖。 (王博摄)

  下午1点45分,贺湘西有空坐下来休息一会儿。虽然汗流浃背,他看起来心情不错。他说:“一单大约提成5元,上午送了30单,有150元入账。”

  “我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2点开晨会、上线接单、配送,下午2点到晚上5点睡觉休息,晚上5点到晚上8点继续上线,接单、配送。”贺湘西说,来“饿了么”之后的400多个日子,这成为他工作和生活常态。去年算下来,他平均每个月的纯收入有1万多元,是之前做后厨工作的两倍。

  为了更好地了解“外卖小哥”的生活状态,记者联系了“饿了么”上海总部。一位张姓负责人提供的“饿了么”蜂鸟大数据显示,平均一位“外卖小哥”每天配送48单,奔波近150公里。“饿了么”平台配送最勤奋的“骑手”,累计完成的配送距离可以绕地球近3圈。

  下午2点,一位新来的“外卖小哥”找到贺湘西讨教“跑单秘籍”。贺湘西大方地从手机里找出一张“手绘地图”,这是他刚入职时师傅传给他的,地图上标识了辖区内的高鑫广场、宁波壹都文化广场、宁波市中医院及21世纪码头办公楼、青林湾住宅片区等主要配送范围,还标注了一些难找的弄堂小路。

  贺湘西还慷慨地将自己摸索出的一套跑单“秘籍”向新同事分享。对于站点周边哪家店做什么餐、需要多久、走哪条路线最省时、哪家餐馆味道好……他都“门儿清”。靠着蜂鸟的智能调度系统,他总能接到最高效的运单,送单量提升60%。

  “我们宁波地区的伙伴月收入普遍超过6000元,‘单王’甚至月入1.5万元。”贺湘西说,他们这行很辛苦,靠脚力赚钱。之前听站长说,“外卖小哥”的平均年龄为29岁,77%来自安徽、河南、湖南、贵州等省的农村地区,这些“外卖小哥”工作三年以上的,有超过三分之一在老家买了房,还有近五分之一有了汽车。

  渴望理解:

  客户的一杯水让他感动好几天

  当天傍晚,天空飘起了细雨,贺湘西拿了件雨衣匆忙出发了。他说,碰到高温酷暑或暴雨倾盆的恶劣天气,别人不愿意出门,正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一位家住青林湾小区20楼的客户点了一份晚餐。冒雨到达送餐地点后,贺湘西在楼幢单元口打了两三个电话给顾客,一直没人接。后来,好不容易电话接通了,对方帮他打开单元防盗门后却说电梯坏了,要他走楼梯上楼。

  那天,贺湘西手里的订单特别多,就和客户商量,希望客户往下走几楼,他爬楼梯,但这个方案遭到拒绝。没办法,他拎起快餐袋一口气爬了上去,等下来的时候双腿已经不听使唤。“干这行,有很多委屈,但客户是第一,要尽量满足客户需求。”贺湘西弯下腰,揉了揉腿,继续送餐。

  除了委屈,贺湘西在工作中也收获了不少感动。5月的一个傍晚,贺湘西准备下班。这时,一个订单来了,有客户点了一盒感冒药。原本约好和朋友一起吃饭,可想着对方点的是感冒药,应该比较着急,就主动抢单了。后来,他找了三家药店,终于找到了客户需要的那款感冒药。半小时后,当他把药品送到客户面前时,对方连声说感谢,还给他递了一杯水。那天,贺湘西心里美滋滋的,虽然耽误了下班,但他觉得帮助了别人,这一天过得很值。

  当晚7点,途经21世纪码头的一家奶茶店时,店里的几位服务员热情地和贺湘西打招呼。这几名服务员是他在工作中结识的,大家成了朋友。“我不大喜欢在工厂里工作,终日和机械打交道。做‘外卖小哥’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也能在取餐、送餐时和店家、客户聊上几句,接触不同的人,蛮有收获。”

  贺湘西说,自己辛苦工作能得到客户的认可是最欣慰的。前不久,有个同行接了一单——两瓶矿泉水。点单的客户刚好在爬山,爬到山顶又热又渴,就上网点了矿泉水。这名“外卖小哥”硬是从十公里开外的地方赶来,把矿泉水送到了山顶,得到了客户的点赞。

  晚上7点半,宁波市中医院来了一单,点了酸菜鱼、回锅肉片。到达医院后,贺湘西左拐右绕,在手术室门口停住了脚步。原来,长期的送餐让他和“老客户”们达成了默契。比如,每次宁波市中医院的医生点外卖,如果收餐地址在手术室,他就会默默地把餐品放在手术室门口,再贴心地给点餐的医护人员发个短信。因为他知道,这时候医护人员可能正在做手术抢救病人,不打电话是最大的礼貌和尊重。

  晚上8点,即将结束一天的工作,贺湘西主动和记者聊起了他对这个行业的感触。“很多小区不让我们骑车进去,有时候感觉防我们跟‘防贼’一样,真心希望能多一分理解。”贺湘西说,希望通过记者的报道,能让更多人了解他们这个行业,也对他们多一分包容。

  谈及未来,贺湘西说他有清晰的人生规划。他喜欢研究厨艺,之前在老家开过快餐店。这次来宁波在餐饮店边干边学,摸索了一些管理经验,现在在“饿了么”这样的全国大平台学习成长,触网“互联网+餐饮经济”。他打算两三年后自己开个餐馆,专门做湘菜,以线上配送为突破口,在浙东地区的年轻白领中打开湘菜市场。

  记者手记

  如今,无论是一顿饭、一杯咖啡,还是一束花、一盒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物品,都能在365天、24小时送达,外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这几年,宁波的“外卖小哥”数量翻番,在马路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据悉,宁波全市“上线”的餐饮企业有6万多家。随着生活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许多像贺湘西这样的来自农村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有了平等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外卖行业有了发展,也需要规范。目前,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研发了网络订餐智能监控系统,对校园周边、商业楼宇及餐饮广场等进行线下专项执法,共同确保外卖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要求各外卖平台为“外卖小哥”购买保险,确保他们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外卖小哥”的紧张“骑手”生活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7-03 07:31:36

  “外卖小哥”在取单。 (王博摄)

  记者 王博

  穿一身蓝色制服,走街串巷、爬楼登门,给忙碌的人们送上一份温热外卖……如今,“外卖小哥”已从“边缘职业”,成为广受关注的新行当,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依赖”。6月24日,记者跟随海曙区青林湾站的外卖配送员贺湘西体验他的“骑手”生活。

  马不停蹄:

  平均8分钟送一单

  1987年出生的贺湘西,老家在湖南。2017年,他来到宁波务工,在东部新城的一家餐饮店从事后厨工作。2018年3月,他加入“饿了么”,担任外卖配送员至今。

  6月24日上午8点半,记者在“饿了么”海曙区青林湾配送站点看到,贺湘西一到站点,就迅速换上工作服,整理配送箱,检查手机和电动车,开始工作。

  9点,站点例行晨会。贺湘西“满血”投入工作状态中。“大家要准时送餐,尽可能把热饭菜第一时间送到客户手里”“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不要超速,更不要逆向行驶”……站长狄广全向大家强调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贺湘西记在心里。

  “站长每天说的话听起来大同小异,但我觉得反复叮咛很有必要,这是对大家的关怀和保护。”贺湘西说。

  “叮咚”……9点半,贺湘西迎来第一单“生意”,有位客人点了一份早餐。放下手机,他骑上电动车,直奔宁波壹都文化广场的一家早餐店。从店家手里取了一份包含油条、豆浆的早餐,一脚“油门”直奔青林湾西区。10分钟后,热乎乎的早餐送到了客户手中。

  前脚刚走出青林湾西区的大门,订单又来了。这回,客户点的是一份牛肉炒饭。这单,比较顺路,取餐到送餐,全程只用了7分钟。

  10点半开始,迎来了点餐高峰。贺湘西的手机“滴滴滴”地响个不停。“五杯珍珠奶茶,11点半送达”“一份酸菜鱼,12点前送达”……他浏览了一下订单情况,设计了一条送餐线路。然后,取餐、送餐,一路小跑,忙得不可开交。

  当天中午,一共收到宁波市中医院住院大楼5个订单,贺湘西来不及坐电梯,索性背着快递箱爬楼梯。

  “医院人多,等电梯太浪费时间,还不如我跑得快。”贺湘西拎着5份外卖爬上了楼梯。10分钟后,他气喘吁吁地跑了下来,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下午1点半,贺湘西结束最后一份送餐工作,记者查看了他的“送餐战绩”。4小时里共送了30单,平均每单从接单到取餐再到配送用时8分钟。

  累并快乐:

  每天奔波150公里

  贺湘西在送外卖。 (王博摄)

  下午1点45分,贺湘西有空坐下来休息一会儿。虽然汗流浃背,他看起来心情不错。他说:“一单大约提成5元,上午送了30单,有150元入账。”

  “我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2点开晨会、上线接单、配送,下午2点到晚上5点睡觉休息,晚上5点到晚上8点继续上线,接单、配送。”贺湘西说,来“饿了么”之后的400多个日子,这成为他工作和生活常态。去年算下来,他平均每个月的纯收入有1万多元,是之前做后厨工作的两倍。

  为了更好地了解“外卖小哥”的生活状态,记者联系了“饿了么”上海总部。一位张姓负责人提供的“饿了么”蜂鸟大数据显示,平均一位“外卖小哥”每天配送48单,奔波近150公里。“饿了么”平台配送最勤奋的“骑手”,累计完成的配送距离可以绕地球近3圈。

  下午2点,一位新来的“外卖小哥”找到贺湘西讨教“跑单秘籍”。贺湘西大方地从手机里找出一张“手绘地图”,这是他刚入职时师傅传给他的,地图上标识了辖区内的高鑫广场、宁波壹都文化广场、宁波市中医院及21世纪码头办公楼、青林湾住宅片区等主要配送范围,还标注了一些难找的弄堂小路。

  贺湘西还慷慨地将自己摸索出的一套跑单“秘籍”向新同事分享。对于站点周边哪家店做什么餐、需要多久、走哪条路线最省时、哪家餐馆味道好……他都“门儿清”。靠着蜂鸟的智能调度系统,他总能接到最高效的运单,送单量提升60%。

  “我们宁波地区的伙伴月收入普遍超过6000元,‘单王’甚至月入1.5万元。”贺湘西说,他们这行很辛苦,靠脚力赚钱。之前听站长说,“外卖小哥”的平均年龄为29岁,77%来自安徽、河南、湖南、贵州等省的农村地区,这些“外卖小哥”工作三年以上的,有超过三分之一在老家买了房,还有近五分之一有了汽车。

  渴望理解:

  客户的一杯水让他感动好几天

  当天傍晚,天空飘起了细雨,贺湘西拿了件雨衣匆忙出发了。他说,碰到高温酷暑或暴雨倾盆的恶劣天气,别人不愿意出门,正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一位家住青林湾小区20楼的客户点了一份晚餐。冒雨到达送餐地点后,贺湘西在楼幢单元口打了两三个电话给顾客,一直没人接。后来,好不容易电话接通了,对方帮他打开单元防盗门后却说电梯坏了,要他走楼梯上楼。

  那天,贺湘西手里的订单特别多,就和客户商量,希望客户往下走几楼,他爬楼梯,但这个方案遭到拒绝。没办法,他拎起快餐袋一口气爬了上去,等下来的时候双腿已经不听使唤。“干这行,有很多委屈,但客户是第一,要尽量满足客户需求。”贺湘西弯下腰,揉了揉腿,继续送餐。

  除了委屈,贺湘西在工作中也收获了不少感动。5月的一个傍晚,贺湘西准备下班。这时,一个订单来了,有客户点了一盒感冒药。原本约好和朋友一起吃饭,可想着对方点的是感冒药,应该比较着急,就主动抢单了。后来,他找了三家药店,终于找到了客户需要的那款感冒药。半小时后,当他把药品送到客户面前时,对方连声说感谢,还给他递了一杯水。那天,贺湘西心里美滋滋的,虽然耽误了下班,但他觉得帮助了别人,这一天过得很值。

  当晚7点,途经21世纪码头的一家奶茶店时,店里的几位服务员热情地和贺湘西打招呼。这几名服务员是他在工作中结识的,大家成了朋友。“我不大喜欢在工厂里工作,终日和机械打交道。做‘外卖小哥’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也能在取餐、送餐时和店家、客户聊上几句,接触不同的人,蛮有收获。”

  贺湘西说,自己辛苦工作能得到客户的认可是最欣慰的。前不久,有个同行接了一单——两瓶矿泉水。点单的客户刚好在爬山,爬到山顶又热又渴,就上网点了矿泉水。这名“外卖小哥”硬是从十公里开外的地方赶来,把矿泉水送到了山顶,得到了客户的点赞。

  晚上7点半,宁波市中医院来了一单,点了酸菜鱼、回锅肉片。到达医院后,贺湘西左拐右绕,在手术室门口停住了脚步。原来,长期的送餐让他和“老客户”们达成了默契。比如,每次宁波市中医院的医生点外卖,如果收餐地址在手术室,他就会默默地把餐品放在手术室门口,再贴心地给点餐的医护人员发个短信。因为他知道,这时候医护人员可能正在做手术抢救病人,不打电话是最大的礼貌和尊重。

  晚上8点,即将结束一天的工作,贺湘西主动和记者聊起了他对这个行业的感触。“很多小区不让我们骑车进去,有时候感觉防我们跟‘防贼’一样,真心希望能多一分理解。”贺湘西说,希望通过记者的报道,能让更多人了解他们这个行业,也对他们多一分包容。

  谈及未来,贺湘西说他有清晰的人生规划。他喜欢研究厨艺,之前在老家开过快餐店。这次来宁波在餐饮店边干边学,摸索了一些管理经验,现在在“饿了么”这样的全国大平台学习成长,触网“互联网+餐饮经济”。他打算两三年后自己开个餐馆,专门做湘菜,以线上配送为突破口,在浙东地区的年轻白领中打开湘菜市场。

  记者手记

  如今,无论是一顿饭、一杯咖啡,还是一束花、一盒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物品,都能在365天、24小时送达,外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这几年,宁波的“外卖小哥”数量翻番,在马路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据悉,宁波全市“上线”的餐饮企业有6万多家。随着生活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许多像贺湘西这样的来自农村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有了平等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外卖行业有了发展,也需要规范。目前,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研发了网络订餐智能监控系统,对校园周边、商业楼宇及餐饮广场等进行线下专项执法,共同确保外卖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要求各外卖平台为“外卖小哥”购买保险,确保他们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